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meric ALT Perforator-Free Flap with Vastus Lateralis Muscle for the Obliteration of the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 Post-Pneumonectomy: A Case Report
1
作者 Nelson Oduor Ouma Daniel Odhiambo Otieno +1 位作者 Lee Njagi Munge Ferdinand Wanjala Nang’ole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23年第3期63-73,共11页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is a surgical procedure aimed at restoring the integrity and function of the chest wall, which may be damaged due to trauma, cancer, infection, or congenital defects. The chest wall plays a v...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is a surgical procedure aimed at restoring the integrity and function of the chest wall, which may be damaged due to trauma, cancer, infection, or congenital defects. The chest wall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tecting the thoracic organs, support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nd maintaining the shape of the chest. Therefore, any defect or deformity of the chest wall can have significant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consequences for the patient. The authors present a case report at Kenyatta National Hospital (KNH) of a dyspneic 47-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a right anterolateral chest wall defect post-pneumonectomy previously complicated by bronchopleural fistula. Past attempts at the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had utilized the ipsilateral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and the omental pedicled flaps with limited success. A chimeric anterolateral thigh (ALT) perforator-free flap with vastus lateralis (VL) muscle was used to obliterate the post-pneumonectomy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 and to provide a cutaneous paddle. This case report aims to show the versatility of the ALT flap for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to prevent the post-pneumonectomy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tracheal deviation, inspiratory stridor, and exertional dyspnea. In conclusion,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with obliteration of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 post-pneumonectomy is challenging and needs careful planning and exec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bronchopleural Fistula PNEUMONECTOMY Chimeric ALT Flap Intrathoracic Dead Spacepost-Pneumonectomy
下载PDF
Successful surgical treatment of bronchopleural fistula caused by sever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2
作者 Lei Shen Yu-Hui Jiang Xi-Yong Da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0期2282-2289,共8页
BACKGROUND 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is a relatively rare,but severe complication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It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tality;however,its management remains a major therapeutic challenge.CAS... BACKGROUND 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is a relatively rare,but severe complication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It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tality;however,its management remains a major therapeutic challenge.CASE SUMMARY We present a 24-year-old man with BPF resulting from sever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bined with mixed infections.The damaged right upper lobe and concomitant empyema were demonstrated via computed tomography.After undergoing open-window thoracostomy and tuberculosis treatment for 4 mo,decortication and right upper lobectomy were subsequently performed,leading to the resolution of tuberculosis and other concurrent pulmonary infections.Followup,6 mo after surgery,failed to reveal any evidence of infection recurrence resulting in a good prognosis.CONCLUSION The disease course of tuberculous BPF is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Surgical intervention serves a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BP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nchopleural fistula TUBERCULOSIS SURGERY Case report
下载PDF
Intrathoracic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transposition: a reliable technique for prevention of bronchopleural fistula developing after extrapleural pneumonectomy and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in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3
作者 MagedM.Elshafiey HishamA.El-hossieny IsmailA.Mourad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2年第7期373-379,共7页
Objective: Bronchopleural fistula (BPF) is a life 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after pneumonectomy. Extra thoracic skeletal muscle transposition especially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LDMF) had been used to prevent this... Objective: Bronchopleural fistula (BPF) is a life 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after pneumonectomy. Extra thoracic skeletal muscle transposition especially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LDMF) had been used to prevent this complic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LDMF in preventing BPF developing after extrapleural pneumonectomy (EPP) and ex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in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 Methods: Between May 1999 and Dec. 2008, 37 patients with MPM were operated upon by EPP using LDMF prophylactically to reinforce the bronchial stump, and then received ex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all patients was 46.7 (range 26-57) years. Twenty five patients were males and 12 patients were females. Twenty three patients had MPM of the right side and 14 patients had MPM of the left side. The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was 2.7% and only few flap related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were reported in the form of minor seroma and subcutaneous surgical emphysema. The median follow up was 17 (range 9-43) months. All cases completed their postoperative ex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with no reported cases of early or late BPF. Conclusion: Intrathoracic pedicled LDMF transposition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on of BPF developing after EPP and ex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in MPM and it is advised to be a routine step in EPP in these cases and to use more sophisticated technique of postoperative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3D conformal or IMRT) to minimize this com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 extrapleural pneumonectomy (EPP)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LDMF) bronchopleural fistula (BPF)
下载PDF
支气管胸膜瘘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8
4
作者 韩文彬 黄偶麟 +3 位作者 周允中 孙德魁 赵珩 刘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6-228,共3页
总结31例支气管胸膜瘘治疗经验。自1980~1992年间共施行肺切除4325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31例,发生率0.7%。其中全肺切除19例,发病率1.8%(19/1039)。住院死亡率32%(10/31)。术前放射治... 总结31例支气管胸膜瘘治疗经验。自1980~1992年间共施行肺切除4325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31例,发生率0.7%。其中全肺切除19例,发病率1.8%(19/1039)。住院死亡率32%(10/31)。术前放射治疗412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5例,发生率1.2%。作者强调预防支气胸膜瘘发生及早期处理的重要性,提出5点预防措施以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 支气管胸膜瘘 发病率 外科手术 引流术
原文传递
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肖嘉 辛育龄 +3 位作者 左东岭 李世业 林美云 杨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总结1965 ~1986 年间,126 例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病人分别接受闭式引流、Heller 胸改加瘘修补术、胸膜外全肺切除或余肺切除术、带蒂网膜移植术等方法治疗。结果:112 ... 目的:总结1965 ~1986 年间,126 例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病人分别接受闭式引流、Heller 胸改加瘘修补术、胸膜外全肺切除或余肺切除术、带蒂网膜移植术等方法治疗。结果:112 例获得临床治愈,占88 .9 % ;好转8 例;死亡6 例。结论:外科手术是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闭式引流、Heller 胸改术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脓胸 支气管胸膜瘘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气道Y型单子弹头一体化自膨式金属覆膜支架治疗右主支气管残端瘘17例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宗明 吴刚 +5 位作者 韩新巍 路慧彬 朱明 任克伟 焦德超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气道Y型单子弹头一体化自膨式金属覆膜支架(简称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右主支气管残端瘘(也称支气管胸膜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根据右主支气管残端瘘残留段支气管较短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病变特点,设计出气道Y型单子弹头... 目的探讨气道Y型单子弹头一体化自膨式金属覆膜支架(简称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右主支气管残端瘘(也称支气管胸膜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根据右主支气管残端瘘残留段支气管较短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病变特点,设计出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X线监视下,对17例患者置入17枚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结果气道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17例患者瘘口支架置入后均获得完全封堵,随访1~34个月。2例术后1~2周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全身衰竭;5例瘘口愈合;10例右胸膜残腔较术前明显缩小,其中2例拔出胸腔引流管,8例带胸膜腔外引流管生存至今。结论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能够完全封堵右主支气管残端瘘,技术可行,近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内支架 Y型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经内镜支气管黏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 被引量:17
7
作者 葛棣 王群 +1 位作者 冯明祥 丁建勇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85,共2页
目的:总结采用经支气管镜支气管黏膜下注射硬化剂-1%乙氧硬化醇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经验。方法:8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接受经支气管镜注射硬化剂的治疗。8例中,全肺切除术后2例,肺叶切除术后6例。结果:6例患者获得痊愈,... 目的:总结采用经支气管镜支气管黏膜下注射硬化剂-1%乙氧硬化醇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经验。方法:8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接受经支气管镜注射硬化剂的治疗。8例中,全肺切除术后2例,肺叶切除术后6例。结果:6例患者获得痊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支气管镜支气管黏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支气管胸膜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内镜 纤维支气管镜 硬化剂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4
8
作者 阎妍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0期951-952,共2页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切除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全肺切除术后主支气管所承受的气道压力大,支气管残端缺乏保护,易受胸腔渗液浸泡,加之老年肺癌患者本身身体各个脏器机能都处于滑坡状态,更易导致术后BPF的发...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切除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全肺切除术后主支气管所承受的气道压力大,支气管残端缺乏保护,易受胸腔渗液浸泡,加之老年肺癌患者本身身体各个脏器机能都处于滑坡状态,更易导致术后BPF的发生。一旦发生BPF,病死率高,患者的生命将受到威胁[1-2]。有关文献[3]报道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为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肺癌 支气管胸膜瘘 护理
下载PDF
覆膜Y型单子弹头气道支架治疗左主支气管胸膜瘘12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培文 李宗明 +5 位作者 韩新巍 吴刚 路慧彬 焦德超 任克伟 张全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评估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例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根据这类患者支气管残端较短的解剖结构特点,个体化定制Y型单子弹头覆... 目的评估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例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根据这类患者支气管残端较短的解剖结构特点,个体化定制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内支架。在X线监视下,12例患者共置入12枚Y型单子弹头内支架。观察患者支架置入后瘘口愈合情况。结果 12枚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内支架置入后瘘口即刻完全封堵,随访3~17个月;6例瘘口封堵良好,支架置入后3个月取出,瘘口愈合、残腔消失;5例复查胸部多排螺旋CT(MSCT)显示支架子弹头部周围软组织较薄,残腔较前明显缩小,未取出支架,继续负压引流,带支架生存至今。1例高龄患者,支架置入前已存在重度肺部感染,支架置入后瘘口虽即刻完全封堵,但术后未能控制原有肺部感染,加之体质虚弱,术后2周死于肺部重度感染和机体衰竭。结论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自膨式内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瘘口,近期临床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Y型自膨式覆膜内支架 Y型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肺部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云 彭雄 +3 位作者 王彦卿 周源 夏琨 庄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探讨肺部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肺切除术后发生的11例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及预后... 目的:探讨肺部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肺切除术后发生的11例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及预后,并总结其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11例BPF患者中,10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为9.09%。采用积极治疗的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包括5例行急诊余肺或全肺切除的患者,4例行封堵器或支架治疗的患者,以及1例行生物胶治疗的患者;1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BPF早期的积极干预至关重要。肺切除术后发生的微小瘘可首选纤维支气管镜下生物胶封堵;肺叶切除的患者发生BPF时,若患者条件允许且在纤维支气管镜下无法治愈,应尽早行余肺或全肺切除;全肺切除的患者发生BPF时,可优先考虑纤维支气管镜下放置封堵器或覆膜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手术 支气管胸膜瘘 危险因素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在支气管胸膜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湘奇 黄海东 +4 位作者 张伟 董宇超 夏莹 王琴 白冲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介绍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放置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本科收治的3例BPF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复习相关文献后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因术后BPF合并脓胸就诊,瘘口直径范围38 mm。患者分别采用用于... 目的介绍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放置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本科收治的3例BPF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复习相关文献后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因术后BPF合并脓胸就诊,瘘口直径范围38 mm。患者分别采用用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三种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器治疗。治疗后患者均在短期内治愈,成功拔除胸腔引流管。随访725个月,未见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采用用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器可对瘘口超过3 mm的BPF进行有效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肺癌 封堵器
原文传递
再次开胸瘘修补术治疗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 被引量:10
12
作者 段亮 陈晓峰 +5 位作者 朱余明 陈昶 汪浩 童稳圃 丁嘉安 姜格宁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2-364,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再次手术瘘修补结合自体带蒂肌瓣组织包盖残端的方法治疗23例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BPF)(9例伴有胸腔感染)的经验,并对治疗选择进行探讨。方法23例中第一次手术方式全肺切除13例,肺叶切除10例。BPF发生时间为术... 目的总结采用再次手术瘘修补结合自体带蒂肌瓣组织包盖残端的方法治疗23例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BPF)(9例伴有胸腔感染)的经验,并对治疗选择进行探讨。方法23例中第一次手术方式全肺切除13例,肺叶切除10例。BPF发生时间为术后5-40天,平均21天。BPF确诊后,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考虑行二次开胸瘘修补术。4例采用直接缝合修补瘘口,10例重新切除残端至正常组织后再次缝合,7例切除残端后行支气管成形或隆凸成形术,2例将带蒂肌瓣缝合到瘘口边缘达到封闭;瘘修补后残端后包埋的肌瓣包括肋间肌瓣5例,肋背阔肌瓣10例、前锯肌瓣6例、骶棘肌2例。瘘修补术后常规给予胸腔冲冼。结果无术中及术后近期死亡。术后并发严重并发症4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21例瘘口修补成功,失败2例,成功率为91.3%。1例修补后2年因残端复发致BPF伴脓胸,其余均无BPF复发。结论肺切除术后早期BPF,即使有胸腔感染,如果预期可耐受手术,应尽早积极手术修补瘘口并以带蒂胸壁肌瓣包盖,结合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 支气管胸膜瘘 早期 瘘修补
原文传递
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宝石 于长海 +3 位作者 刘颖 夏晖 李英杰 郭楠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3月~2009年2月我科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8.6±5.7)岁;12例均无脓性胸液,支气管胸膜瘘确诊时间为术后4~17d。本组...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3月~2009年2月我科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8.6±5.7)岁;12例均无脓性胸液,支气管胸膜瘘确诊时间为术后4~17d。本组病例均在确诊后72h内再次手术,术中采用器械闭合支气管近端,术后配合胸腔冲洗使之无菌化。结果 10例痊愈出院,1例开放引流后出院,长期换药,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二次手术后住院时间18~49d,平均31d。结论全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如无脓性胸液,心肺功能良好,应早期积极手术,配合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肺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支气管胸膜瘘
下载PDF
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慢性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的长期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段明科 陈国生 +7 位作者 王天日 王心宽 郭杨 李占清 张宇 张书申 董驹 隋铁泉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 5 8例慢性脓胸和 (或 )支气管胸膜瘘 (BPF)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术治疗的 5 8例慢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围术期死亡 ,随访 1~ 16年 ,总的手术成功率 93 .1% ,瘘... 目的观察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 5 8例慢性脓胸和 (或 )支气管胸膜瘘 (BPF)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术治疗的 5 8例慢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围术期死亡 ,随访 1~ 16年 ,总的手术成功率 93 .1% ,瘘口闭合率 89.5 %。结论该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 ,术后无严重胸廓和脊柱畸形 ,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和治愈率高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大网膜移植术 治疗 慢性脓胸 支气管胸膜瘘 疗效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22例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壮士 寿化山 +3 位作者 张灿宇 尹年太 曾涟乾 刘芳园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总结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 2 2例支气管胸膜瘘。结果发生率 1.12 % ;全肺切除术后发生率 (1.7% )高于肺叶切除术后发生率 (1.0 % ) ;平均发生于术后 13.8天。再手术治愈 4例 ,共死亡 5例 (2 2 ... 目的总结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 2 2例支气管胸膜瘘。结果发生率 1.12 % ;全肺切除术后发生率 (1.7% )高于肺叶切除术后发生率 (1.0 % ) ;平均发生于术后 13.8天。再手术治愈 4例 ,共死亡 5例 (2 2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肺切除术 并发症 病因 症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6
作者 侯俊杰 米旭光 +7 位作者 李孝男 李晓男 杨影 江显卓 周颖 倪志强 金宁一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BPF)发生的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策略,及时鉴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为BP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BPF)发生的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策略,及时鉴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为BP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NSCLC过程中并发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及归纳相关文献,总结出其发生的潜在风险。结果:患者,男性,62岁,局部晚期肺腺癌(驱动基因阴性),接受贝伐珠单抗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后线化疗,经过2个周期的化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状态均有所改善,但并发急性BPF及继发胸腔内感染,被迫停止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化疗,虽经过胸腔闭式引流、积极抗感染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等,临床症状未能得到缓解,患者最终于2019年9月17日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当病变同时侵及胸膜、气管和胸壁,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肿瘤空化效应或治疗前病变已存在癌腔时,应警惕诱发急性BPF。由于急性BPF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及时识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支气管胸膜瘘 非小细胞肺 抗血管生成 化疗
下载PDF
肺切除后支气管胸膜瘘开窗与否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瞿冀琛 李佳琪 +1 位作者 谢博雄 姜格宁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介绍开窗引流法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经验。探讨开窗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后处理,以及非开窗引流患者的处理。方法2017年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完成13 341台胸外科手术,其中开窗引流术10例;其他肺切... 目的介绍开窗引流法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经验。探讨开窗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后处理,以及非开窗引流患者的处理。方法2017年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完成13 341台胸外科手术,其中开窗引流术10例;其他肺切除术后发生BPF的患者均行保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多伴有胸腔冲洗治疗。汇总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21例开窗引流后应用自体肌皮瓣植入治疗慢性难治性脓胸的患者资料。确诊慢性难治性脓胸后治疗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打开脓腔,开窗引流;第2阶段,消灭脓腔,关闭BPF;第3阶段,自体肌皮瓣移植或移位术填补脓腔。结果10例开窗引流术患者胸腔及肺部感染均较开窗前明显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他未开窗的发生肺切除术后BPF的患者,在胸腔闭式引流中死亡2例。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21例经肺切除、开窗引流后应用自体肌皮瓣植入治疗慢性难治性脓胸的既往行肺切除患者中19例成功,无脓胸复发和皮瓣坏死发生;2例因较大支气管瘘口未痊愈致脓胸局部复发;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大多数肺切除术后伴BPF的患者(尤其是下叶切除患者)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为主,辅以胸腔冲洗治疗,多数可治愈。上叶、中上叶切除或全肺切除伴有BPF胸腔感染的患者,如引流不畅,易发生肺内感染播散,宜尽早开窗引流。相较于胸廓改形术,开窗引流后采用肌皮瓣填充方式清除残腔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开窗术 支气管胸膜瘘 慢性难治性脓胸
原文传递
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铁成 郑智 +7 位作者 周涛 汤应雄 李军 严华 陈涛 宋定伟 胡敏 张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89-9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BPF)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639例接受手术的肺癌病例进行统计并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21例患者术后发生BPF(男性20例,女性1例),发生率为3.3%(21/639)。其中6...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BPF)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639例接受手术的肺癌病例进行统计并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21例患者术后发生BPF(男性20例,女性1例),发生率为3.3%(21/639)。其中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8.6%。单因素分析中BPF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大量吸烟(吸烟指数≥400支/d/年)、术前低FVC%(FVC%<70%)、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较晚(Ⅲ、Ⅳ期)、全肺切除及支气管切缘存留癌组织。多因素分析中,BPF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术前低FVC%、全肺切除、长期大量吸烟、支气管切缘存留癌组织,其OR值分别为8.97,7.76,6.60和4.45。结论对于吸烟指数≥400及术前FVC%<70%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全肺切除,如果必须采用此手术方式时则应该进行术中支气管残端冰冻切片检查,证实没有癌组织残留,以避免术后发生BP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肺癌 外科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带蒂心包前脂肪垫预防高危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罗倩 宋永祥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38-343,共6页
目的 探讨使用改良带蒂心包前脂肪垫进行支气管残端包埋在高危患者肺叶切除术后预防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支气管胸膜瘘的预防提供可行的方法及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胸外科2017年1月—2019年3月行肺叶切除术且具有支气管胸膜瘘... 目的 探讨使用改良带蒂心包前脂肪垫进行支气管残端包埋在高危患者肺叶切除术后预防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支气管胸膜瘘的预防提供可行的方法及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胸外科2017年1月—2019年3月行肺叶切除术且具有支气管胸膜瘘高危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支气管残端未做特殊处理,为对照组;收集2019年3月—2021年11月行肺叶切除术且具有支气管胸膜瘘高危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进行改良带蒂心包前脂肪垫包埋支气管残端,为试验组。两组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术后进行随访,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死亡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纳入试验组105例,对照组215例,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术,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得到78对。对照组共发生支气管胸膜瘘5例,发生率为6.41%,试验组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28),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74,P=0.076;z=-1.404,P=0.16);试验组带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z=-4.725,P<0.001);试验组发生包裹性液气胸、肺持续漏气、再次置管较对照组明显减少(χ^(2)=4.792,P=0.029;χ^(2)=5.347,P=0.021;χ^(2)=5.778,P=0.016)。结论 改良带蒂心包前脂肪垫覆盖支气管残端在预防高危患者支气管胸膜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降低高危患者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减少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带蒂心包前脂肪垫 支气管胸膜瘘 肺叶切除术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气管镜介入治疗肺部手术后发生的支气管胸膜瘘的回顾性分析
20
作者 霍小森 李媛 +5 位作者 董延妍 边灵杰 安鹏 邹珩 李磊 王洪武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2,共6页
背景与目的 气管镜介入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及可重复性的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手术后发生的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临床特征和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为BP... 背景与目的 气管镜介入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及可重复性的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手术后发生的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临床特征和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为BPF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病中心诊治的BPF患者64例,总结BPF发生部位及瘘口特点,并采用气管镜介入治疗。对瘘口较小者(≤5mm)进行黏膜下注射聚桂醇及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医用生物蛋白胶或硅胶假体封堵相结合治疗;对瘘口较大者(>5 mm)分别置入不同类型的气道金属覆膜支架和心脏封堵器;观察术前、术后的卡氏体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气促评分(shortbreath scale,SS)、体温、胸腔引流液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64例患者实施全肺、肺叶或肺段切除96个,发生瘘的部位65处,瘘口74个;右肺瘘口数量(63.5%)明显多于左侧(36.5%),且右下叶支气管瘘最为常见(40.5%)。术后患者的KPS评分明显升高,而SS评分、体温、胸腔引流液量和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话或住院随访1-3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完全缓解33例(51.6%),临床完全缓解7例(10.9%),部分缓解18例(28.1%),无效6例(9.4%),总有效率为90.6%。结论肺部手术后发生的BPF临床症状较严重,常危及生命,气管镜下介入治疗BPF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手术 支气管胸膜瘘 气管镜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