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和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凡 姜楠 +2 位作者 马翠华 姜红 范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8期621-624,共4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m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肺部疾病,患儿长期依赖氧而生存,除损害肺功能外,还可引起远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本文就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病因...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m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肺部疾病,患儿长期依赖氧而生存,除损害肺功能外,还可引起远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本文就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病因、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对策以及相关护理方面给予综述,在新生儿阶段对BPD的治疗方法方面仍需不断研究,护理方面应不断改进,使患儿尽早离氧,并且定期随访,做好院外护理,这对于提高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治疗的疗效,减少其并发症,缩短其住院时间,保证患儿院外安全,促使患儿早日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护理 早产儿
原文传递
大剂量维生素A预防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汤晶晶 李志飞 +4 位作者 邹英杰 王骥超 徐军 吕一枝 陈爱萍 《健康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A对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64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吸氧等),药物...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A对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64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吸氧等),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大剂量维生素A,比较2组BP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评估低出生体重儿给予大剂量维生素A的中毒风险。结果药物组BP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和第28天,药物组的维生素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A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新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β-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_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敏 李林瑞 +2 位作者 黄建宝 孟燕妮 陈艳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β-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机械通气早产儿70例,其中40例诊断为BPD的患儿作为... 目的探讨β-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机械通气早产儿70例,其中40例诊断为BPD的患儿作为观察组,30例非BPD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儿机械通气1、24、48、72hBALF中β-联蛋白、TGF-β1、cc16、KL-6水平。结果观察组平均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观察组cc16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而β-联蛋白、TGF-β1、KL-6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48、72h时均与1h时各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GF-β1、cc16于机械通气72h时与1h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β-联蛋白、KL-6水平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各时间点β-联蛋白、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指标水平,cc16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L-6在机械通气48、72h时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比较,BPD中重度组β-联蛋白、TGF-β1、KL-6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c16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的延长及低cc16水平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机械通气早产儿BPD的发生与机械通气、吸氧时间的延长及低cc16水平密切相关,通过监测早产儿初始机械通气BALF中β-联蛋白、TGF-β1、cc16水平可对早产儿BPD的发生提供预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β-联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勇 廖志 +3 位作者 谢成彬 刘德松 何靖 何敏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4期812-814,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早产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为RPD早产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四川省妇女... 目的探讨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早产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为RPD早产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生后24 h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的7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26例和非BPD组46例,对两组早产儿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1、24、72 h采集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BALF上清液中HGF和TGF-β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BPD组比较,BPD组早产儿接受呼吸机治疗时间明显延长(P<0.01);生后72 h内两组早产儿BALF中HGF水平随日龄逐渐下降; BPD组早产儿治疗后1、24、72 h不同时间点BALF中HGF水平明显低于非BPD组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内两组早产儿BALF中TGF-β1水平随治疗日龄逐渐上升,BPD组与非BPD组早产儿治疗后1h BALF中TGF-β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PD组早产儿治疗后24、72 h BALF中TGF-β1水平明显高于非BPD组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早产儿治疗后24、72 h BALF中HGF水平变化与TGF-β1水平变化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BPD早产儿BALF中HGF水平明显低于非BPD早产儿,TGF-β1水平明显高于非BPD早产儿。出生后24 h的HGF低水平表达和TGF-β1高水平表达与BPD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肝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早产儿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5
作者 单彩凤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7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将10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对照组(支气管肺发育正常),分析两组患儿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感染、胎膜早破、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将10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对照组(支气管肺发育正常),分析两组患儿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感染、胎膜早破、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平均胎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肺感染、胎膜早破、动脉导管未闭、机械通气时间长、吸氧时间长、出生体质量低、胎龄小均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需根据危险因素基于针对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剂量rhEPO对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大鼠肺eNOS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王冰冰 张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81-1483,1487,共4页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治疗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SD新生幼鼠的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Bcl-2在肺组织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并找出合适的给药时间及使用剂量,旨在探讨其对新型BPD的保护作...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治疗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SD新生幼鼠的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Bcl-2在肺组织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并找出合适的给药时间及使用剂量,旨在探讨其对新型BPD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脂多糖(LPS)和持续高氧制备新型BPD模型。选取未作任何处理的正常新生幼鼠18只作为空气对照组,然后将90只新生BPD模型幼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rhEPO800组(B组)、rhEPO1000组(C组)、rhEPO1200组(D组)、rhEPO1400组(E组),各18只,在给药后第1、7、14天从各组抽取6只处死并取下肺组织于液氮保存。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D新生幼鼠肺组织中eNOS、Bcl-2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中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比空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eNO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D、E组与A组相比,随着rhEPO浓度的升高,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eNOS的表达量逐渐降低,E组中的表达变化最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PO对新型BP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连续使用1 400IU/kg rhEPO 14d,治疗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cl-2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疗效 剂量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
7
作者 吴纯一 舒畅 +4 位作者 李明珠 陈琳 徐颖 程涛 李文峰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2月湖北省黄石市爱康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儿94例,根据BPD发病情况分为BPD组和非...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2月湖北省黄石市爱康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儿94例,根据BPD发病情况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所有患儿均给予FeNO检测,同时收集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4例低出生体质量儿中,BPD发病率为10.6%。BPD组的出生胎龄小于非BPD组,有创通气时间、需氧吸入时间均长于非BPD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雾化吸入激素治疗的比例均高于非BPD组(P<0.05)。BPD组与非BPD组出院时的FeNO水平分别为(13.67±4.29)ppb、(8.09±3.10)ppb(P<0.05)。BPD的FeNO最佳阈值为11.55 ppb,诊断特异度为75.0%、灵敏度为7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FeNO水平是导致BP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FeNO参与了低出生体质量儿BPD的病理生理过程,FeNO检测具有无创、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相对客观地评价生后早期肺功能,有效反映BPD发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碳 低出生体质量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