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试验 被引量:53
1
作者 宝音陶格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3-76,共4页
研究无芒雀麦与草原二号苜蓿的混播比例、株高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结果表明 ,无芒雀麦和苜蓿的生长高度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 ,其增长曲线为 H=a+bt+ct2 。苜蓿地上生物量积累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 ,其增长曲线为 W=atb。无... 研究无芒雀麦与草原二号苜蓿的混播比例、株高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结果表明 ,无芒雀麦和苜蓿的生长高度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 ,其增长曲线为 H=a+bt+ct2 。苜蓿地上生物量积累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 ,其增长曲线为 W=atb。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积累模式在单、混播中分别为 W=aebt和 W=atb。单播及不同比例的混播组合 ,其地上生物量结构各异。生物量和叶片集中分布的空间不同。茎 /叶、叶面积指在不同数混播小区的数值各异。苜蓿的叶面积指数大于无芒雀麦。混播较天然草原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且混播较单播增产显著。混播区的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总能和可消化能含量均高于单播 ,而粗蛋白质、可消化蛋白质则低于单播苜蓿 ,但高于单播无芒雀麦。无芒雀麦与苜蓿越冬苗的比例为 1∶ 1,生物量比 1∶ 1(播种量 30 kg和 10 kg/hm2 )为优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苜蓿 混播组合 地上生物量积累 生长特点 产草量 牧草
下载PDF
盐胁迫下VA菌根真菌对无芒雀麦体内矿质元素含量及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冯固 杨茂秋 白灯莎 《草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1-28,共8页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aCl水平、VAM真菌对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加入NaCl量为0、1、2、3g/kg条件下,随着NaCl水平提高,植株生物产量降低。在...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aCl水平、VAM真菌对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加入NaCl量为0、1、2、3g/kg条件下,随着NaCl水平提高,植株生物产量降低。在同一NaCl水平下,接种VAM真菌处理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而且随着NaCl水平提高,无芒雀麦对VAM真菌的依赖性也呈增加趋势,说明盐胁迫下VAM真菌对无芒雀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大。与不接种处理相比,在NaCl胁迫下接种VAM真菌根处理的植株磷含量提高,钠含量和Na/K、Na/Ca、Na/P、Cl/P元素间的含量比例降低;在NaCl水平较高时(大于2g/kg)接种VAM真菌还显著增加了植株体内N和K的含量。上述结果说明,VAM真菌提高无芒雀麦耐盐性的原因与其改善植株营养条件(如N、P等)、降低Na、Cl在植株体内的相对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M真菌 无芒雀麦 矿质元素吸性
下载PDF
施用污泥对无芒雀麦生育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周志宇 付华 +2 位作者 张洪荣 左秀娟 李雪瑞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污泥是污水处理和水体沉积的产物 ,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一定量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 ,经合理处置后可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为此 ,笔者于 1 996~ 1 998年将兰州市七里河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施于无芒雀麦人工草地。 3年来对无芒雀麦和土... 污泥是污水处理和水体沉积的产物 ,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一定量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 ,经合理处置后可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为此 ,笔者于 1 996~ 1 998年将兰州市七里河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施于无芒雀麦人工草地。 3年来对无芒雀麦和土壤进行多项监测 ,结果表明 ,施用适量污泥对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增产幅度显著 ,1 996年为 1 63%~ 2 0 3%;1 998年为 41 %~1 2 0 %。1 996年总根量比对照高 35%~ 1 0 6%。施用污泥使 0~ 2 0 cm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容重随着污泥量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 ,七里河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营养元素含量高 ,有害元素低于控制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无芒雀麦 土壤 生物量
下载PDF
北方寒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比例和刈割时期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邝肖 季婧 +5 位作者 梁文学 崔国文 冀国旭 崔新 刘建 胡国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7-198,共12页
通过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不同混播比例混播,每年刈割两茬。以混播饲草的青贮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标为依据,对播种第3年的头茬草初花期、盛花期,以及二茬草的盛花期3个刈割时期的牧草进行青贮试验,并对青贮饲料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运... 通过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不同混播比例混播,每年刈割两茬。以混播饲草的青贮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标为依据,对播种第3年的头茬草初花期、盛花期,以及二茬草的盛花期3个刈割时期的牧草进行青贮试验,并对青贮饲料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分析方法来探讨二者混播利用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在以上3个时期刈割所制作的青贮中,混播组合E1(播种量为9kg·hm^(-2)紫花苜蓿+30kg·hm^(-2)无芒雀麦)青贮质量表现最好,尤其以二茬草盛花期青贮品质为优,此时发酵指标:pH为4.21、AN/TN为3.94%、乳酸为3.08%;营养指标:粗蛋白为16.78%、粗脂肪为3.95%,中性洗涤纤维为61.02%,酸性洗涤纤维为48.65%,可溶性糖为0.91%,该混播组合的干物质达6955.73kg·hm^(-2)。从产量因素考虑,在E1混播组合的生产条件下,以头茬草初花期+二茬草盛花期刈割制备的青贮干物质产量最高,为16337.13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刈割时期 青贮品质 混播比例
下载PDF
施肥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孙铁军 韩建国 +1 位作者 赵守强 岳薇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84-92,共9页
以无芒雀麦为实验材料,经过2 年研究观测,结果发现,施氮处理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影响显著,秋季施氮135 kg/hm2、春季施氮90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1 723.1 kg/hm2;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生殖枝主要由上... 以无芒雀麦为实验材料,经过2 年研究观测,结果发现,施氮处理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影响显著,秋季施氮135 kg/hm2、春季施氮90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1 723.1 kg/hm2;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生殖枝主要由上年果后短营养枝转化,施氮对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影响显著,春季施氮增加每生殖枝的小穗数、每小穗的小花数、每小穗的种子数,同时也可以增加当年单位面积的果后短营养枝数;秋季施氮主要增加当年单位面积的果后短营养枝数,使第2 年生殖枝数增加,其中秋季施氮135 kg/hm2,生殖枝数最多达728.3枝/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种子产量 生殖枝 施氮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无芒雀麦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向凤宁 夏光敏 +3 位作者 周爱芬 陈惠民 黄粤 翟晓玲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5期458-462,共5页
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99P原生质体与经紫外线照射的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Leys)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用PEG法诱导融合。融合再生的3个单细胞克隆(No.1~No.3)经染... 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99P原生质体与经紫外线照射的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Leys)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用PEG法诱导融合。融合再生的3个单细胞克隆(No.1~No.3)经染色体、同工酶和RAPD分析表明,它们均为杂种细胞系。No.1克隆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出大量白化苗,其叶片同工酶和RAPD分析均出现双亲特征谱带及新带,白化苗的染色体数目为42~54,大于亲本小麦,并具有无芒雀麦的小染色体和染色体断片,确认它们为不对称体细胞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无芒雀麦 不对称融合 体细胞杂交
下载PDF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及单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永亮 张丽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23-28,共6页
探讨了科尔沁地区不同苜蓿品种+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结果表明:苜蓿在孕蕾~盛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初花期单播草地产草量增长最快,以后增长缓慢,到成熟期产草量达到最大.混播延长了种群产草量积累时间,混播草地最高产草量出... 探讨了科尔沁地区不同苜蓿品种+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草量动态.结果表明:苜蓿在孕蕾~盛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初花期单播草地产草量增长最快,以后增长缓慢,到成熟期产草量达到最大.混播延长了种群产草量积累时间,混播草地最高产草量出现时期晚于单播草地.种群产草量的净积累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苜蓿开花前).混播群落中3个杂花苜蓿+无芒雀麦群落的绝对生长率高于敖汉苜蓿+无芒雀麦群落.同种苜蓿混播与单播草地产草量快速积累期相同,不同种群产草量快速积累期有所差异.不同草地产草量的最大相对生长率出现时期相同,均出现在苜蓿孕蕾至开花期(无芒雀麦孕穗至抽穗期).播种当年混播草地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地,以后二年混播草地产草量明显低于单播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无芒雀麦 混播草地 产草量动态 科尔沁地区
下载PDF
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动态 被引量:29
8
作者 郝虎东 田青松 +2 位作者 石凤翎 卞晓燕 李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0,共6页
对栽培条件下的4份无芒雀麦材料不同生育期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及其构件生物量分配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植株地上总生物量,从拔节期到完熟期4份材料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孕穗期到完熟期奇台无芒雀麦和Elsberry无芒雀麦显... 对栽培条件下的4份无芒雀麦材料不同生育期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及其构件生物量分配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植株地上总生物量,从拔节期到完熟期4份材料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孕穗期到完熟期奇台无芒雀麦和Elsberry无芒雀麦显著高于公农无芒雀麦(P〈0.05)。随生育期的推进,营养枝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先降低后升高,生殖枝茎和花序生物量分配先升高后降低,生殖枝叶生物量分配逐渐降低,立枯体变化规律不明显。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枝生物量分配占57%~90%。各构件生物量分配中,生殖枝茎占较大比例为21%~53%,花序占3%~30%。在同一生育期,相同构件生物量分配4份材料间差异不显著。在植株构件生物量分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提高花序生物量是提高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地上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植株构件
下载PDF
无芒雀麦苗期耐盐指标筛选及耐盐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8
9
作者 田小霞 毛培春 +1 位作者 孟林 郭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6-161,共6页
采用温室模拟Na Cl盐胁迫试验方法,设置5种Na Cl浓度即0%(CK)、0.2%、0.4%、0.6%、0.8%,对5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叶绿素含量(Chl)、相对电导率(REC)、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Pro)等11项指标进行测定,对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 采用温室模拟Na Cl盐胁迫试验方法,设置5种Na Cl浓度即0%(CK)、0.2%、0.4%、0.6%、0.8%,对5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叶绿素含量(Chl)、相对电导率(REC)、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Pro)等11项指标进行测定,对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无芒雀麦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耐盐综合评价值D值得出材料耐盐性排序:ZXY05P-171>ZXY05P-604>ZXY05P-629>ZXY06P-2592>ZXY05P-735,筛选出叶绿素含量(Chl)、脯氨酸含量(Pro)、过氧化物酶活性(POD)、丙二醛含量(MDA)4个无芒雀麦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5份材料耐盐性预测回归模型:D=-4.344+6.158Chl+0.076Pro-1.591POD-0.129MDA,为无芒雀麦苗期耐盐种质材料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耐盐性 苗期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混播比例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季婧 多田琦 +4 位作者 梅错 邝肖 崔国文 黄岩 胡国富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5,共7页
将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按不同比例混播,以青贮营养和发酵指标为依据,对第三年二茬初花期刈割草进行青贮品质分析,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分析二者混播利用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混播组合E1(播种量为9kg/hm^2紫花苜蓿+30kg/hm^2无芒雀麦)青... 将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按不同比例混播,以青贮营养和发酵指标为依据,对第三年二茬初花期刈割草进行青贮品质分析,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分析二者混播利用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混播组合E1(播种量为9kg/hm^2紫花苜蓿+30kg/hm^2无芒雀麦)青贮质量较好,pH值为4.21,NH_3-N/TN为4.11%,乳酸3.37%,乙酸1.36%,丙酸、丁酸为0;青贮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6.3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60.5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46.93%,粗脂肪含量4.01%,可溶性糖含量为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刈割时期 青贮品质 混播比例
下载PDF
紫花苜蓿与3种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来幸樑 师尚礼 +4 位作者 吴芳 郝梓暄 周彤 陈建纲 赵亚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期52-64,共13页
为了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不同禾草混播草地的土壤养分分布与积累规律,将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均分别按1∶2、1∶1和2∶1比例进行同行混播,研究... 为了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不同禾草混播草地的土壤养分分布与积累规律,将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均分别按1∶2、1∶1和2∶1比例进行同行混播,研究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较苜蓿单播,紫花苜蓿与3种多年生禾草混播对浅层(0–20 cm)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全磷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2)3种混播组合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混播组合。0–40 cm土层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养分的积累,而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混播对于钾素的积累效果更明显。3)混播比例的变化对浅层的速效磷、全磷,深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影响显著(P<0.05),增加苜蓿的比例,土壤养分含量增加。3种混播比例中,0–20 cm土层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配比处理1∶1和20–40 cm土层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配比处理2∶1较其他两个比例混播更有利于速效养分的积累;0–20 cm和20–40 cm土层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配比处理1∶2土壤速效钾、全钾含量最高,2∶1土壤碱解氮、全氮、全磷含量最高,而紫花苜蓿+苇状羊茅配比处理2∶1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比例混播。4)空间分布上,随着土层加深,除草地早熟禾单播和紫花苜蓿+苇状羊茅配比处理土壤全钾出现深层高于浅层现象外,其余所有混播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均为浅层高于深层,呈现养分表聚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草地早熟禾 苇状羊茅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无芒雀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常巍 张则宇 +2 位作者 黄薇 周燕飞 高雪芹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1,共9页
通过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无芒雀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各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介于7.75%~19.15%之间;茎节数、基部茎长、花序长、小穗数、旗叶宽... 通过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无芒雀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各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介于7.75%~19.15%之间;茎节数、基部茎长、花序长、小穗数、旗叶宽、旗叶叶鞘长、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和倒二叶叶鞘长遗传力达65%以上,遗传进度达15%以上,遗传稳定性较高,在育种选择中应用效果较好;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茎节数、基部茎长、穗下茎长、倒二叶长和倒二叶叶鞘长对干草产量具有较高的直接效应,小穗数、旗叶宽、倒二叶长、花序长和倒二叶宽对种子产量具有较高的直接效应;主成分分析筛选出Q2、Q4、Q6和Q8共4份高产种质材料,4份材料的平均干草产量达13.06t/hm 2,种子产量达1.62t/hm 2。综合分析表明,茎节数、基部茎长、花序长、小穗数、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和倒二叶叶鞘长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与无芒雀麦产量形成关系密切,可作为筛选高产无芒雀麦种质材料的鉴定性状;材料Q2、Q4、Q6和Q8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培育优良品种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缘毛雀麦和无芒雀麦营养物质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静 石凤翎 西力布 《中国草地》 CSCD 1994年第6期32-38,共7页
对不同时期的缘毛雀麦和无芒雀麦(5个类型)的营养物质动态、干草产量动态和粗蛋白质产量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日龄的增加,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磷含量逐渐下降: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含量逐渐增加,并符合方程Y=A+... 对不同时期的缘毛雀麦和无芒雀麦(5个类型)的营养物质动态、干草产量动态和粗蛋白质产量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日龄的增加,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磷含量逐渐下降: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含量逐渐增加,并符合方程Y=A+BX。缘毛雀麦和不同来源的3个类型的无芒雀麦,其地上部生物量和粗蛋白质产量符合Logistic方程。全部供试牧草最适利用时期是牧草开花期至种子乳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雀麦 无芒雀麦 雀麦草 营养物质动态
全文增补中
刈割对无芒雀麦、苜蓿混播草层根体积根重及含糖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海新 黄晓群 +1 位作者 朱占林 贾娟霞 《草原与草坪》 CAS 2007年第4期50-53,57,共5页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进行混播,播种当年对混播草群进行刈割处理。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增加,两种牧草根体积、根干重和根部总含糖量逐渐减小,而根系还原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年刈割两次,首次刈割分别在不同生育...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进行混播,播种当年对混播草群进行刈割处理。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增加,两种牧草根体积、根干重和根部总含糖量逐渐减小,而根系还原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年刈割两次,首次刈割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试验处理中,苜蓿根体积和干重呈先减后增趋势,首次刈割在盛花期根体积和干物质含量均最低,而无芒雀麦变化不明显。随首次刈割时期推后,两种牧草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混播 根系 无芒雀麦 苜蓿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12份新疆野生无芒雀麦种质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孙可蒙 隋晓青 +2 位作者 王玉祥 陈爱萍 张博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02-107,117,共7页
以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采自新疆天山北坡不同区域的12份野生无芒雀麦种质材料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并以各个指标的相对值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无芒雀麦种质的抗旱性... 以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采自新疆天山北坡不同区域的12份野生无芒雀麦种质材料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并以各个指标的相对值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无芒雀麦种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PEG胁迫降低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抑制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筛选出萌发期抗旱性强的种质为B10、B11和B12,B01、B02、B04、B05、B06、B07、B08和B09抗旱性中等,B03抗旱性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种子 PEG胁迫 抗旱性
下载PDF
豆禾混播对草地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明健 张永亮 +6 位作者 贾玉山 成启明 李宇宇 司强 石如如 王宇 袁宁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0-57,共8页
在科尔沁沙地分别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按播种量比例0∶1(A1)、1∶1(A2)、2∶2(A3)、1∶2(A4)、2∶1(A5),紫花苜蓿与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inn.)按播种量比例0∶1(B1)、1∶1(B2)、2∶... 在科尔沁沙地分别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按播种量比例0∶1(A1)、1∶1(A2)、2∶2(A3)、1∶2(A4)、2∶1(A5),紫花苜蓿与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inn.)按播种量比例0∶1(B1)、1∶1(B2)、2∶2(B3)、1∶2(B4)、2∶1(B5)建植人工混播草地,分析不同混播方式对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对浅层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深层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影响不大。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混播比例均显著提高了浅层土壤全磷含量(P<0.05),A2、A4比例显著提高了浅层土壤全氮含量(P<0.05),A2比例在各混播比例中最为适宜。苜蓿与虉草混播对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含量的影响效果不显著,仅对深层土壤全氮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B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高于B1,B5处理土壤全氮含量低于B1。总体来看,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土壤全碳、全磷含量所产生的影响比苜蓿与虉草混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虉草 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含量
下载PDF
温度和光照对3种雀麦属(Bromus)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志彬 张元明 +1 位作者 ROBERT S. Nowak LILIYA Dimeyeva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8-1053,共6页
旱雀麦(Bromus tectorum)原产于欧亚大陆,18世纪传入北美,并成为该地区的入侵植物。然而,同为雀麦属的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并不具有旱雀麦的入侵性。本研究设置高温、低温和黑暗等处理,探讨温度和... 旱雀麦(Bromus tectorum)原产于欧亚大陆,18世纪传入北美,并成为该地区的入侵植物。然而,同为雀麦属的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并不具有旱雀麦的入侵性。本研究设置高温、低温和黑暗等处理,探讨温度和光照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从种子萌发的角度揭示旱雀麦的入侵性。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旱雀麦和扁穗雀麦种子的发芽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高温和黑暗处理显著提高了无芒雀麦种子的发芽率(p<0.05),对旱雀麦、扁穗雀麦和无芒雀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日均发芽率、发芽系数、发芽峰值和发芽值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低温处理则表现出相反的效应;高温和黑暗处理对3种植物种子的平均发芽天数和萌发持续时间有一定降低的作用,而低温处理则表现出相反的效应。同一处理下旱雀麦种子萌发各项指标均优于另两种植物,这可能是旱雀麦具有较强入侵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雀麦(bromus tectorum) 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温度 光照 种子萌发
原文传递
张家口坝上地区豆-禾牧草混播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姚泽英 李军 +3 位作者 宋连昭 刘春阳 姚泽军 刘贵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6-1082,共7页
为研究张家口坝上地区豆禾牧草混播草地的建植效果,本试验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月25日在国家牧草体系张家口综合试验站开展同行混播试验。试验设紫... 为研究张家口坝上地区豆禾牧草混播草地的建植效果,本试验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月25日在国家牧草体系张家口综合试验站开展同行混播试验。试验设紫花苜蓿+无芒雀麦(MW)、紫花苜蓿+垂穗披碱草(MP)、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MWP)3种混播组合,豆禾比为3∶7,4∶6,5∶5,6∶4,7∶3共5个混播比例,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对建植当年人工草地生物量、牧草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WP组合在豆禾比4∶6处理下产量较高,在豆禾比7∶3处理下品质较好;MP组合在豆禾比3∶7,5∶5处理下能提高牧草的产量及品质;综合混播牧草品质与产量分析,MW为较理想的混播组合,以豆禾比为3∶7处理表现最佳。综上所述,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时,建议采用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3∶7的混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垂穗披碱草 同行混播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控释肥对人工草地的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汪金舫 李阿荣 +2 位作者 赵世杰 张宏伟 赵明旭 《中国草地》 CSCD 2002年第3期36-39,共4页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在土壤表施控释肥为 30 0kg/hm2 时 ,无芒雀麦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重量明显增加 ,与施用等量氮磷的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和包膜肥相比较 ,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 ,在人工草地表施控释肥 ...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在土壤表施控释肥为 30 0kg/hm2 时 ,无芒雀麦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重量明显增加 ,与施用等量氮磷的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和包膜肥相比较 ,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 ,在人工草地表施控释肥 30 0kg/hm2 时 ,羊草的干草产量为 372 0kg/hm2 ,净收益为 10 38元 /hm2 ,与对照相比增产 131.8% ,增收 6 1.7%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同时羊草的氮含量增加 14% ,磷含量增加 10 6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人工草地 牧草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不同强度电场对雀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月英 征荣 +2 位作者 杨体强 杨安娜 丁永旺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用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雀麦种子5min,实验测定电场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的苗高和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kV/cm~5.5kV/cm场强范围,不同强度电场处理雀麦种子5min后,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0kV/cm和1.5kV/cm... 用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雀麦种子5min,实验测定电场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的苗高和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kV/cm~5.5kV/cm场强范围,不同强度电场处理雀麦种子5min后,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0kV/cm和1.5kV/cm电场处理条件对于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效果最明显,1.0kV/cm、1.5kV/cm、2.5kV/cm、3.5kV/cm和4.0kV/cm则只对幼苗生长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雀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