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结构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郑景明 罗菊春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5-302,共8页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对森林实施生态系统管理 ,必须保护和维持森林的生物多样性。这就要求在森林调查和经营过程中增加林分结构多样性方面的内容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森林结构包括的内容 ,并研究制订简便实用的结构多样性指标。本...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对森林实施生态系统管理 ,必须保护和维持森林的生物多样性。这就要求在森林调查和经营过程中增加林分结构多样性方面的内容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森林结构包括的内容 ,并研究制订简便实用的结构多样性指标。本文采用目测分层盖度结合无样地点 四分法取样进行林分结构因子调查 ,设计了一套简便的林分结构指标体系 ,并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及其次生林进行了林分结构多样性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分层盖度构建的林分垂直多样性指数和水平结构异质性指数 ,可以较好地表示林分的基本结构特征 ,同时借助点 四分法测定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对倒木、站干、林隙等的统计 ,可以较全面地描述阔叶红松林的林分结构因素。应用该方法测定不同的原始林样地的林分结构 ,得到的林分结构指标与其他林分结构因素的描述 ,同常规林学调查结论一致并更全面 ;同时对不同采伐方式的林分结构进行了测定 ,结合相应的常规指标测定对比 ,表明该结构指数不但能较好地表示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同时也能对比不同经营方式对林分结构造成的影响 ,如择伐方式比皆伐方式对林分的结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结构恢复时间较短 ,从而说明对阔叶红松林这种复层异龄混交林的森林类型而言 ,择伐是一种更适合的通过结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结构多样性 分层盖度 林分结构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红松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昕 徐振邦 陶大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7,共7页
本文对阔叶红松林红松天然更新固定观察研究结果进行阐述,红松天然更新数量在柞树红松林中最多,椴树红松林中次之,枫桦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中最差。四个林型红松天然更新1—5年生的幼苗数量分别为其总更新株数的96%、86%、87%、82%... 本文对阔叶红松林红松天然更新固定观察研究结果进行阐述,红松天然更新数量在柞树红松林中最多,椴树红松林中次之,枫桦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中最差。四个林型红松天然更新1—5年生的幼苗数量分别为其总更新株数的96%、86%、87%、82%,当年生的幼苗又占绝对优势。鼠类、鸟类,球蚜、立枯病、红松落叶病等这些病虫及动物的危害严重影响着红松天然更新的发生发展。研究成果为红松林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红松林 红松 天然更新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早春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于凤英 周永斌 +1 位作者 安云全 郝占庆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早春植物群落特征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功能奠定基础。早春植物主要有12种2变种 ,隶属于8属4科。按Raunkiaer生活型分类标准统计 ,早春植物都属于地下芽植物。分别以... 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早春植物群落特征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功能奠定基础。早春植物主要有12种2变种 ,隶属于8属4科。按Raunkiaer生活型分类标准统计 ,早春植物都属于地下芽植物。分别以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和重要值为标准对各种早春植物进行排序 ,重要值排在前5位的植物分别是黑水银莲花、朝鲜银莲花、荷青花、五福花、大人字果。早春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为2.5229,群落均匀度为0.9560,生态优势度为0.3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早春植物群落 群落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物种多样性 群落均匀度 生态优势度
下载PDF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局地尺度地表鞘翅目成虫群落结构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纪元 李景科 +7 位作者 程赛赛 闫龙 胡媛媛 曹阳 倪娟平 刘俊 王继富 高梅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7-63,共7页
依托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 hm2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基于陷阱法分析了该地区2015年7、8和10月地表鞘翅目成虫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捕获鞘翅目成虫3 186只,隶属12科、38属、72种,其中步甲科、葬... 依托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 hm2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基于陷阱法分析了该地区2015年7、8和10月地表鞘翅目成虫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捕获鞘翅目成虫3 186只,隶属12科、38属、72种,其中步甲科、葬甲科和隐翅虫科为样地的优势科。群落各月间科数量为显著差异(p<0.05),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则为极显著差异(p<0.01)。群落及优势科大都表现为中等不相似和极不相似。群落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科级水平上与种级水平变化一致,各数值由大到小表现为7月、8月、10月,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则与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相反;葬甲科除8月的均匀度指数大于7月外,其他各项指数均由大到小表现为7月大于8月;步甲科除均匀度指数由大到小表现为10月、7月、8月,其他指数均由大到小表现为7月、8月、10月;隐翅虫科各指数总是7月大于10月,而均匀度指数8月最高,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则为8月最低。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显示,仅个别指数在调查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鞘翅目成虫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凉水
下载PDF
择伐对阔叶红松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包也 于大炮 +6 位作者 周莉 周旺明 孟莹莹 吴志军 郭焱 王晓雨 代力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7,共7页
科学评估目前的择伐方式对森林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对区域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择伐过的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原始林为对照,分析了择伐对物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对木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择伐(≤20%)对物种... 科学评估目前的择伐方式对森林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对区域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择伐过的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原始林为对照,分析了择伐对物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对木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择伐(≤20%)对物种组成和蓄积结构均没有显著影响,而高强度择伐则显著改变了物种组成和蓄积结构。择伐后林分蓄积量均显著小于原始林,不同择伐强度间没有显著差异。择伐显著影响了用材树种的数量和质量,导致择伐后样地中用材树种的株数和蓄积量均显著减少,严重影响了林分的木材持续生产能力。因此,从阔叶红松林木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看,需要重新思考红松不作为采伐树种的用材林经营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伐 阔叶红松林 可持续利用 林分收获量 森林结构
下载PDF
长白山二道白河森林流域溪流倒木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邓红兵 王青春 +2 位作者 潘文斌 周莉 代力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96-1901,共6页
溪流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对水生态系统最重要、最直观的输入和干扰之一 ,也是两系统之间的主要联结 ,对于溪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槽形态及其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对长白山北坡溪流倒木现存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 溪流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对水生态系统最重要、最直观的输入和干扰之一 ,也是两系统之间的主要联结 ,对于溪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槽形态及其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对长白山北坡溪流倒木现存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在调查的红松阔叶林植被带内 45 0 0 m长河道内 ,共发现溪流倒木 42 5株 ,分属于 1 7个树种 ;其中 、 级腐烂占相当大的比重 ,与林地倒木 、 级腐烂占优有所不同 ,其原因可能与分解环境的不同有关。所有溪流倒木的总材积为 77.98m3,故溪流倒木的现存量为 1 .73 3 m3/1 0 0 m和 1 0 .83 m3/hm2 。溪流倒木的树种组成和不同树种的材积与河岸带植被密切相关 ,但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林分形成倒木并进入河流在时间上可能是均匀或随机的 ,但不同树种间 ,其形成倒木并进入河流时的树木材积或生长年龄存在较大差异。溪流倒木和林地活立木的个体数量的径级分布基本上为反 J型 ,而它们材积的径级分布均为典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二道白河 森林流域 溪流倒木 河岸带 溪流生态系统
下载PDF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更新状况 被引量:6
7
作者 付士磊 刘兴双 +2 位作者 宋晓东 张文和 刘娜 《辽宁林业科技》 2003年第6期1-3,共3页
该文以长白山大面积分布的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了林隙形成木和林隙填充者的特征,并对其主要树种的更新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多数是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主要是红松、水曲柳、蒙古栎和... 该文以长白山大面积分布的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了林隙形成木和林隙填充者的特征,并对其主要树种的更新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多数是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主要是红松、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林隙填充者中,紫椴和色木槭的数量最多,红松所占比例较小。不同大小林隙内填充者的数量也不同,近似呈一个偏左的正态分布。现有的红松幼树一般都分布在林隙内或林隙边缘,更新环境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林隙更新 阔叶红松林 林隙形成木 林隙填充者
下载PDF
凉水原始阔叶红松林与白桦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邹莉 张国权 +2 位作者 萨喜雅尔图 于洋 唐庆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5-951,共7页
采用典型抽样法和生态群落学调查法对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椴(Tilia amur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红松林及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采用典型抽样法和生态群落学调查法对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椴(Tilia amur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红松林及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椴红松林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21科,25属;蒙古栎红松林有维管束植物32种,隶属25科,28属;白桦次生林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20科,28属。白桦次生林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指数显著高于2种阔叶红松林,而其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指数最低;3种林型乔木层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紫椴红松林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型,3种林型草本层之间的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紫椴红松林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2种林型,白桦次生林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2种阔叶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此外,蒙古栎红松林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型,而3种林型灌木层的Pielou指数无显著差异,紫椴红松林草本层的Pielou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白桦次生林 植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二氧化碳湍流交换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家兵 关德新 +3 位作者 孙晓敏 施婷婷 韩士杰 金昌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1-956,共6页
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森林-大气界面的CO2湍流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在近中性大气层结条件下,冠层上方垂直风速和CO2浓度功率谱在惯性子区基本符合-2/3定律,垂直方向主导湍涡尺度约为40 m.湍流通量贡献区主要在0... 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森林-大气界面的CO2湍流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在近中性大气层结条件下,冠层上方垂直风速和CO2浓度功率谱在惯性子区基本符合-2/3定律,垂直方向主导湍涡尺度约为40 m.湍流通量贡献区主要在0.01~2 Hz频率范围内,冠层上方低频传输的湍涡贡献了更多的CO2通量.这说明开路式涡度相关仪器系统可以满足冠层上方湍流通量观测的基本要求.但通过涡度相关法实测获得的森林-大气CO2通量仍存在夜间低估现象,非湍流过程的增加是涡度相关技术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对弱湍流条件下的CO2通量做相应的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涡度相关法 CO2通量 湍流交换
下载PDF
小兴安岭凉水阔叶红松林地表隐翅虫群落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乔志宏 侯宏宇 +3 位作者 高梅香 卢廷玉 金光泽 吴东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0-512,共13页
土壤动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格局,是揭示土壤动物生态学过程和形成机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7、8和10月采用陷阱法捕获阔叶红松林地表隐翅虫。基于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揭示... 土壤动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格局,是揭示土壤动物生态学过程和形成机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7、8和10月采用陷阱法捕获阔叶红松林地表隐翅虫。基于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地表隐翅虫群落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异质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3次采样共捕获隐翅虫成虫421只22种,调查月份隐翅虫个体数和物种数均表现为强变异,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Moran I系数表明隐翅虫群落及物种个体数在0~300 m的空间尺度上表现为复杂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在某一尺度或尺度范围上具显著性。隐翅虫群落在调查月份内具有中等的空间异质性,其空间变异由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调控。随着季节变冷,群落空间格局单一,斑块结构不显著。物种之间的空间关系因物种的多度等级而不同,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正的或负的)空间关联性,但简单Mantel检验并未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 CCA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和土壤因子对地表隐翅虫物种分布变化的影响不显著。本文揭示了隐翅虫成虫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为研究地表隐翅虫群落物种构建机制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翅虫科 空间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性 空间关联性 阔叶红松林
原文传递
丰林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志伟 贺红士 +6 位作者 刘晓梅 吴志丰 梁宇 张培峰 李淑华 宋国华 王全波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采用典型取样法在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了17块20X20m的标准样地,拟对保护区内阔叶红松林中粗木质残体的贮量、形态组成、直径、长...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采用典型取样法在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了17块20X20m的标准样地,拟对保护区内阔叶红松林中粗木质残体的贮量、形态组成、直径、长度及腐烂度等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CWD总贮量为75.61 m^3·hm^(-2),其中倒木,枯立木和树桩的贮量分别为66.24 m^3·hm^(-2),2.03 m^3·hm^(-1)和7.34 m^(-1)·hm^(-2)。(2)倒木和枯立木的优势径级范围分别为11cm~20cm(占CWD总数的46%)和0-10cm(45%);倒木和枯立木的优势长度范围分别为0~5m(66%)和6m-10m(49%)。(3)CWD腐烂度呈近正态分布,且主要分布在Ⅱ(28%),Ⅲ(35%)和Ⅳ(26%)腐烂等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木质残体 阔叶红松林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蒙古栎伐根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动态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子珩 赵秀梅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阔叶红松林择伐后伐根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分解,文章以阔叶红松林重要树种蒙古栎的伐根为研究对象,选取14a范围的蒙古栎伐根分解的残留物,分离出其中的大型土壤动物、干生中小型土壤动物,鉴定种类,统计计数。分析在蒙古... 阔叶红松林择伐后伐根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分解,文章以阔叶红松林重要树种蒙古栎的伐根为研究对象,选取14a范围的蒙古栎伐根分解的残留物,分离出其中的大型土壤动物、干生中小型土壤动物,鉴定种类,统计计数。分析在蒙古栎伐根分解的过程中,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深度增加,蒙古栎伐根上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伐根 土壤动物 动态
下载PDF
小兴安岭凉水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84
13
作者 徐丽娜 金光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0-481,共12页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按其群落特征和物种组成可分为南部红松林、典型红松林和北部红松林。依照BCI(Barro Colorado Island)50ha样地的技术规范,作者于2005年在典型红松林分布的黑龙江凉水...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按其群落特征和物种组成可分为南部红松林、典型红松林和北部红松林。依照BCI(Barro Colorado Island)50ha样地的技术规范,作者于2005年在典型红松林分布的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一块9ha的固定监测样地,并于2010年对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的木本植物共有48种,独立个体数为21,355株(包括分枝数为34,021棵),隶属于20科34属。绝大部分种类属于长白山区系小兴安岭亚系,同时混生有一些亚热带成分。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群落自我更新良好。林冠层、亚冠层和中间层的径级分布均呈倒"J"型,林下层呈"L"型。主要树种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红松、枫桦(Betula costat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等的径级结构可分为近似于"正态"型、倒"J"型和"L"型3种类型。主要树种在样地的空间分布大多呈聚集分布,但大部分物种随着径级的增加聚集程度变小。树种分布与地形紧密关联,不同物种在不同径级表现出对生境有不同的偏好;红松和紫椴(Tilia amurensis)各径级的分布均与地形显著相关(P<0.05),而冷杉(Abies nephro-lepis)、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裂叶榆(Ulmus laciniata)、色木槭(Acer mono)的径级I(DBH<10cm)、II(10cm≤DBH<30cm)和枫桦、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的径级I的分布与地形显著相关(P<0.05),且随着径级的增加,地形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水 阔叶红松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变化 被引量:53
14
作者 陈金玲 金光泽 赵凤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09-2216,共8页
2006年10月—2008年11月,以小兴安岭地区典型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白桦次生林、择伐后的阔叶红松林(简称择伐林)、原始阔叶红松林]的混合凋落叶以及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枫桦、紫椴和红松)的凋落叶为对象,采用网袋分解法分析阔叶红松... 2006年10月—2008年11月,以小兴安岭地区典型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白桦次生林、择伐后的阔叶红松林(简称择伐林)、原始阔叶红松林]的混合凋落叶以及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枫桦、紫椴和红松)的凋落叶为对象,采用网袋分解法分析阔叶红松林演替阶段中凋落叶的残留率和养分元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种凋落叶的残留率与时间均呈指数关系,凋落叶年分解系数(k)在0.137~0.328,其分解50%和95%的时间分别在2.340~4.989 a和9.360~21.796 a;不同演替阶段凋落叶的k值差异不显著,其中混合凋落叶k值的大小顺序为阔叶红松林>择伐林>白桦林,而其他凋落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P和K不断释放,且形式有所差异,其中C为线性衰减模式,P和K为一元多次方程模式;N虽有不同程度的积累,但无明显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演替阶段 凋落叶 分解速率 养分特性
原文传递
地形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粗木质残体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0
15
作者 刘妍妍 金光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98-1407,共10页
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大面积固定样地(9hm2)为对象,分析不同地形下粗木质残体(CWD)的数量、存在形式、腐烂程度,探讨其与主要地形因子的相互关系。随着坡位的上升,CWD的密度和胸高断面积逐渐增加;从阴坡、半阴、半阳到阳坡,CWD的密... 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大面积固定样地(9hm2)为对象,分析不同地形下粗木质残体(CWD)的数量、存在形式、腐烂程度,探讨其与主要地形因子的相互关系。随着坡位的上升,CWD的密度和胸高断面积逐渐增加;从阴坡、半阴、半阳到阳坡,CWD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和体积都呈现递减的趋势;CWD的数量分布随着样方坡度的增加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对不同地形下CWD的分布进行x2检验,各地形因子对CWD密度分布均差异显著,山脊、阴坡和坡度16~25°分别是CWD易发生的地形。在不同的地形中,CWD主要以干基折断、干中折断和枯立木3种形式存在。从谷地到山脊以拔根倒存在的CWD密度、胸高断面积和体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干中折断、根桩、枯立木和干基折断的密度大体上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拔根倒的密度随坡度的上升逐渐减少,而枯立木则增加;由阳坡到阴坡枯立木的密度逐渐减少。不同存在形式的倒木,其树倒方向与坡向和风向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不同地形下的各腐烂等级的CWD大致呈正态分布,且主要分布在2、3腐烂等级上,说明阔叶红松林不同地形的CWD输入和输出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木质残体 地形 腐烂等级 死亡木 阔叶红松林
下载PDF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刘妍妍 金光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072-6081,共10页
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9hm2(300m×300m)固定样地内粗木质残体(CWD)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样地内CWD的总密度为368.8株/hm2,径级结构呈现明显的正态分布,各径级密度差别较大。花楷槭(27.8株... 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9hm2(300m×300m)固定样地内粗木质残体(CWD)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样地内CWD的总密度为368.8株/hm2,径级结构呈现明显的正态分布,各径级密度差别较大。花楷槭(27.8株/hm2)和枫桦(26.1株/hm2)是阔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红松(41.6株/hm2)是针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针叶树种CWD的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大而增加,呈典型的J型分布。在150m的空间尺度内,CWD总体在较小尺度上表现为集群分布,在40m尺度上聚集强度最大(0.40),随着尺度的增加,CWD趋于均匀分布。不同径级组在不同规模尺度聚集,随着径级的增加,聚集强度呈下降趋势。不同物种CWD在各径级下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集群分布和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发展两种形式。不同存在形式的CWD在研究尺度内随着尺度的增加,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发展。随着CWD腐烂等级的增高,其聚集强度和聚集尺度均增大。CWD的空间分布格局是阔叶红松林群落与其自然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该林型天然更新的格局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粗木质残体 死亡木 空间分布 点格局分析
下载PDF
小兴安岭5种林型土壤呼吸时空变异 被引量:30
17
作者 史宝库 金光泽 汪兆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416-5428,共13页
原始阔叶红松林、谷地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择伐林、次生白桦林、人工落叶松林是小兴安岭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森林类型。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比较测定了这几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及其相关环境因子,分析探讨了这几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的时空... 原始阔叶红松林、谷地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择伐林、次生白桦林、人工落叶松林是小兴安岭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森林类型。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比较测定了这几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及其相关环境因子,分析探讨了这几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各林型土壤呼吸与5 cm深土壤温度(T5)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并且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其相互作用的回归模型可以解释各林型土壤呼吸约71%的季节变异。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次生白桦林(3.59μmolCO.2m-.2s-1)>谷地云冷杉林(3.52μmolCO.2m-.2s-1)>阔叶红松择伐林(3.44μmolCO.2m-.2s-1)>原始阔叶红松林(2.58μmolCO.2m-.2s-1)>人工落叶松林(2.29μmolCO.2m-.2s-1),说明土壤呼吸对原始阔叶红松林人为干扰的响应是不同的。各林型Q10值介于1.84(人工落叶松林)—2.32(次生白桦林)之间。在整个生长季,各林型之间土壤呼吸的变异系数变化幅度为19.74%—37.39%,而各林型内土壤环间其变化幅度为32.13%—60.20%,显著大于样地间的变化幅度14.28%—35.70%(P<0.001),说明土壤呼吸在细微尺度上的差异更大。土壤湿度可以解释各林型(阔叶红松林除外)内部土壤呼吸15.8%—33.5%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森林转换 季节动态 空间变化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阔叶红松林
下载PDF
地形对阔叶红松林幼苗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赵雪 刘妍妍 金光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35-3042,共8页
依托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的900个2 m×2 m多年生幼苗(H≥30 cm,DBH<1 cm)样方,基于2006、2008和2010年3次调查数据,分析了地形对幼苗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乔木幼苗26种,2006、2... 依托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的900个2 m×2 m多年生幼苗(H≥30 cm,DBH<1 cm)样方,基于2006、2008和2010年3次调查数据,分析了地形对幼苗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乔木幼苗26种,2006、2008和2010年的乔木幼苗总数分别为4514、6464和5611株·hm-2.其中个体数前10位树种的幼苗数量占幼苗总数的90%以上.地形对8个主要乔木幼苗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暴马丁香、冷杉、色木槭、春榆、花楷槭、紫椴和青楷槭幼苗与其成树分布基本一致,而红松幼苗的空间分布与成树分布有所不同.暴马丁香、冷杉、裂叶榆、青楷槭和紫椴幼苗的死亡与地形显著相关.暴马丁香、春榆、红松、冷杉、水曲柳、色木槭和紫椴新增幼苗与地形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幼苗组成 地形 死亡 新增
原文传递
地形对阔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温佩颖 金光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5-956,共12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对不同地形下的阔叶红松林乔木和灌木种,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物种多度分布模型拟合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在阴坡、半阴坡的丰... 为了更好地了解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对不同地形下的阔叶红松林乔木和灌木种,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物种多度分布模型拟合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在阴坡、半阴坡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半阳坡;灌木在坡度>25°处的均匀度显著高于坡度<6°处,在谷地处的4个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坡位,在阴坡、半阴坡处的4个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平地。统计模型、生态位模型、中性模型在不同地形下均能够通过拟合优度检验,物种多度分布在不同地形间差异不明显;地形对乔木的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海拔>凹凸度>坡度>坡向>坡位,对灌木的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凹凸度,土壤对乔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土壤pH>土壤容重>土壤有效N含量>土壤速效K含量,对灌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P含量>土壤全N含量>土壤全P含量。总体而言,物种多样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阴坡处最高,谷地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度分布 阔叶红松林 地形
下载PDF
地形和竞争对典型阔叶红松林不同生长阶段树木胸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韩大校 金光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共11页
近年来,地形和竞争对树木生长影响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9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使用2010年和2015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地形(坡向、坡度、坡位)和树木间竞争对阔叶红松林主要组成树... 近年来,地形和竞争对树木生长影响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9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使用2010年和2015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地形(坡向、坡度、坡位)和树木间竞争对阔叶红松林主要组成树种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色木槭、冷杉径级Ⅰ(1 cm≤DBH<10 cm)以及红松、紫椴、色木槭、水曲柳径级Ⅱ(DBH≥10 cm)的胸径年均生长量与地形显著相关(P<0.05);竞争对红松、紫椴、色木槭、水曲柳、冷杉、枫桦、青楷槭径级Ⅰ以及红松、紫椴、色木槭、冷杉、春榆径级Ⅱ的胸径年均生长量有显著影响(P<0.05)。总体上,阔叶红松林中耐荫和非耐荫树种组的胸径年均生长量均受地形和竞争的显著影响;阔叶红松林中大径级树木的胸径生长主要受地形影响,而小径级树木的胸径生长主要受竞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胸径 地形 竞争 树木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