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房神经血管解剖学研究及在乳房缩小成形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44
1
作者 孙家明 乔群 +3 位作者 赵茹 刘志飞 闫迎军 孙宝东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探讨乳房的血供模式和神经支配走向 ,寻找适合各型乳房肥大的短小瘢痕乳房缩小成形术术式。方法 应用血管铸型、标本透明技术和大体解剖对 12具成年女性尸体的胸壁乳房血供模式和乳房的神经支配进行研究 ,并设计出改良的双环形... 目的 探讨乳房的血供模式和神经支配走向 ,寻找适合各型乳房肥大的短小瘢痕乳房缩小成形术术式。方法 应用血管铸型、标本透明技术和大体解剖对 12具成年女性尸体的胸壁乳房血供模式和乳房的神经支配进行研究 ,并设计出改良的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成形术 ,用于 2 8例乳房肥大患者。结果 成年女性前胸壁软组织乳房或为两层血管构筑或为三层血管构筑 ,各层间均通过垂直穿支形成吻合并首先在胸肌筋膜表面形成致密的血管网 ,这些垂直穿支在乳房下部粗大 ,上部细小。乳头乳晕的神经支配以第 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深支为主 ,在下垂乳房于腺体内呈S形走行。 2 8例患者行乳房缩小成形术后外形满意 ,乳头乳晕完全成活 ,仅 1只乳房感觉减退或消失。结论 改良的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成形术是较为理想的术式 ,除具有原术式瘢痕不明显、乳房突出度好、效果持久等优点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神经血管 解剖学 乳房缩小成形术 腺体
原文传递
乳晕切口巨乳缩小整形术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森恺 杨明勇 +3 位作者 李养群 刘元波 穆兰花 黄渭清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4-275,共2页
目的行巨乳缩小整形手术后不遗留明显瘢痕。方法采用以乳头为中心的双同心圆切口,去除表皮,同时切除以外上象限为主的乳腺组织,最后环形缩拢缝合。结果采用此法手术8例16侧,取得了仅有乳晕切口痕迹的满意效果。结论本术式行巨乳缩小简... 目的行巨乳缩小整形手术后不遗留明显瘢痕。方法采用以乳头为中心的双同心圆切口,去除表皮,同时切除以外上象限为主的乳腺组织,最后环形缩拢缝合。结果采用此法手术8例16侧,取得了仅有乳晕切口痕迹的满意效果。结论本术式行巨乳缩小简单、实用、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晕切口 乳房整形 巨乳缩小
原文传递
中医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增效与减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胡智慧 巴根那 +1 位作者 李冀 韩向中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3期2674-2678,共5页
乳腺癌的发生是情志失调、痰浊阻滞,肝肾内伤,脾虚体弱,气滞火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化疗治疗乳腺癌的同时也被认为是外邪入侵,客于五脏六腑,可加重阴虚火旺、肝肾亏损之症,痰瘀互结之象更甚,且毒副作用严重。常用于乳腺癌化疗... 乳腺癌的发生是情志失调、痰浊阻滞,肝肾内伤,脾虚体弱,气滞火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化疗治疗乳腺癌的同时也被认为是外邪入侵,客于五脏六腑,可加重阴虚火旺、肝肾亏损之症,痰瘀互结之象更甚,且毒副作用严重。常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中以达到增效与减毒作用的中药成分有黄芪多糖、薄芝糖肽、白藜芦醇等,中成药制剂有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等,汤剂大多是选用经验方并辨证加减,其他中医技术包括时辰化疗、针灸、经络按摩、穴位按摩、中药沐足等。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选用规范的中医治疗方案以达到最理想、最经济的增效与减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医 化疗 增效 减毒
下载PDF
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宝东 张海林 +1 位作者 闫迎军 乔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23-25,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改良双环法进行乳房缩小整形术85例,术中切除腺体组织150~1200g,将外上侧腺体组织楔形切除后,将乳头-乳晕-腺体组织瓣置于正常解剖位置,以乳头为中心向内侧适度旋转,... 目的:探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改良双环法进行乳房缩小整形术85例,术中切除腺体组织150~1200g,将外上侧腺体组织楔形切除后,将乳头-乳晕-腺体组织瓣置于正常解剖位置,以乳头为中心向内侧适度旋转,并适当固定塑形使乳房的上极保持丰满;并对手术后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80例患者接受随访,手术后74例患者双侧乳房形态及乳头乳晕对称,乳房上极较丰满,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患者满意,总满意率为92.5%。结论:改良双环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手术后乳房形态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简易调查表显示患者手术后关心的问题首先是乳房形态及乳头乳晕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肥大 双环法 乳房缩小整形术
下载PDF
女性乳房的血管构筑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家明 乔群 +2 位作者 张海林 孙宝东 闫迎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研究女性乳房的血管构筑模式,为设计安全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血管铸型、乳房组织血管透明方法对11具成年女性尸体22个乳房标本血管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乳房皮肤层血供主要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和胸外侧... 目的:研究女性乳房的血管构筑模式,为设计安全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血管铸型、乳房组织血管透明方法对11具成年女性尸体22个乳房标本血管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乳房皮肤层血供主要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和胸外侧动脉的分支,血管走行朝乳头方向集中。胸廓内动脉穿支中以第2肋间穿支为最粗大,胸外侧动脉分支中以乳头外上方分支为最粗大。乳腺主要血供来自深部穿支:上半部来自胸大肌表面的穿支较细小,下半部来自肋间隙的穿支较粗大。这些穿支血管垂直走向皮肤表面与皮肤层血管形成吻合。结论:(1)乳头乳晕的血供主要来自皮肤层,皮肤血管以胸廓内动脉的第2肋间穿支和胸外侧动脉的起始部分支最为粗大;(2)来自深部乳腺的血供较少,为胸壁穿支的细小终末支;(3)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以内上或外上真皮蒂或真皮腺体蒂携带乳头乳晕较单纯腺体蒂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血管构筑 乳房缩小整形术
下载PDF
改良乳房下真皮乳腺单蒂瓣巨乳缩小术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海欢 Muller GH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保证巨乳缩小术后乳头乳晕的血供和感觉,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设计应用乳房下真皮单蒂瓣,并保留部分乳腺组织的垂直乳腺蒂,及切除的乳腺组织位于乳房下方两侧的巨乳缩小术,自1994年1月至1995年11月,为67例(132侧)巨乳患... 目的为了进一步保证巨乳缩小术后乳头乳晕的血供和感觉,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设计应用乳房下真皮单蒂瓣,并保留部分乳腺组织的垂直乳腺蒂,及切除的乳腺组织位于乳房下方两侧的巨乳缩小术,自1994年1月至1995年11月,为67例(132侧)巨乳患者在法国斯德拉斯堡欧洲美容整形诊所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全部患者无乳头乳晕并发症,感觉正常。结论结合乳腺垂直蒂和乳房下真皮单蒂瓣的改良巨乳缩小术,不但可以确保乳头乳晕的血供,且可减少感觉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提供良好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房缩小术 皮瓣 单蒂瓣
原文传递
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 Symptoms, diagnosis, risk reduction, and management 被引量:16
7
作者 Mei R F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3期241-247,共7页
The global burden of breast cancer continues to increase largely because of the aging and growth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More than 1.38 million women worldwide were estimated to be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 in 200... The global burden of breast cancer continues to increase largely because of the aging and growth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More than 1.38 million women worldwide were estimated to be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 in 2008, accounting for 23% of all diagnosed cancers in women. Given that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for breast cancer is now 90%, experiencing breast cancer is ultimately about quality of life. Women treated for breast cancer are facing a life-time risk of developing lymphedema, a chronic condition that occurs in up to 40% of this population and negatively affects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quality of life. This review offers an insightfu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 by providing clinically relevant and evidence based knowledge regarding lymphedema symptoms, diagnosis, risk reduction, and management with the intent to inform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so that they might be better equipped to care fo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EDEMA breast cancer SYMPTOMS DIAGNOSIS Risk reduction MANAGEMENT
下载PDF
地榆升白片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敏 帅晋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究地榆升白片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价值。方法:114例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57例)均采取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 目的:探究地榆升白片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价值。方法:114例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57例)均采取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观察组所有患者(57例)则采取地榆升白片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对治疗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87.7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为(7.45±1.04)分,对照组症状积分为(7.43±1.11)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积分为(2.33±0.46)分,对照组积分为(3.89±0.48)分,经治疗后各组患者症状积分均一定程度下降,患者症状均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为(6.34±1.32)d,短于对照组(10.24±1.11)d,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为(5.11±1.01)d,短于对照组(8.42±1.06)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75%)与对照组(3.51%)相当,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96.49%)高于对照组(85.9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榆升白片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效果良好,患者粒细胞减少症状明显改善,且患者恢复快,满意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粒细胞减少 地榆升白片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下载PDF
2023年《NCCN乳腺癌风险降低指南》解读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心怡 吕青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7-804,共18页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女性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更新了2023年版的《NCCN乳腺癌风险降低指南》。该指南基于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和最新研究进展,针对没有浸润...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女性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更新了2023年版的《NCCN乳腺癌风险降低指南》。该指南基于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和最新研究进展,针对没有浸润性乳腺癌或导管原位癌病史的个体,提供了具有规范化指导意义的乳腺癌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策略,受到全球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乳腺癌也是我国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年新增乳腺癌病例数位居全球首位,乳腺癌防控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难题。本文将结合亚洲女性乳腺结构特点以及我国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对新版指南内容进行逐一解读,以期为我国的乳腺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风险评估 风险降低 NCCN指南 指南解读
原文传递
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术 被引量:12
10
作者 亓发芝 顾建英 +3 位作者 张学军 杨震 施越东 徐剑炜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术以减少术后瘢痕的方法与体会。方法 采用Lejour手术设计 ,切除乳房下方的皮肤、腺体 ,乳头乳晕以上方真皮腺体组织蒂转移提高到正常位置 ,进行乳房塑形 ,术后仅留有垂直瘢痕。结果 采用垂直切口巨乳... 目的 探讨应用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术以减少术后瘢痕的方法与体会。方法 采用Lejour手术设计 ,切除乳房下方的皮肤、腺体 ,乳头乳晕以上方真皮腺体组织蒂转移提高到正常位置 ,进行乳房塑形 ,术后仅留有垂直瘢痕。结果 采用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术治疗 2 4例 ,手术效果满意。 1例术后 6个月切口下端局部修整残留的“猫耳朵”。 1例单侧乳头乳晕完全坏死。结论 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术疗效良好 ,术后瘢痕细小 ,乳房形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切口 巨乳缩小术 乳晕 乳房缩小术 术后瘢痕 治疗 手术设计 垂直 腺体 形态
原文传递
乳房再造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岩 穆籣 +5 位作者 李广学 杨锴 彭喆 毕晔 朱怡 王偲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探讨乳房再造手术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2月,对6例乳腺癌术前患者及5例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后患者,在乳房再造术中(即刻及延期)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乳房再造手术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2月,对6例乳腺癌术前患者及5例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后患者,在乳房再造术中(即刻及延期)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患者年龄36~55岁,平均45岁。乳腺癌术前患者病程7 d^6个月,中位时间2个月;肿瘤分期:T_(is)N_0M_0 2例,T_1N_0M_0 3例,T_2N_0M_0 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于术后2~25年,平均8年入院。11例患者均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乳房再造术应用假体乳房再造术7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4例;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中6例采用假体植入隆乳术,5例采用乳房缩小术。结果术后1例出现乳房切口边缘局部愈合不良,给予换药治疗,脱痂后伤口延期愈合;其余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假体感染、移位、外露、包膜挛缩等并发症。术后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患者自身及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对双侧乳房对称和美观的评价,优9例,良2例,优良率100%。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根据患侧乳房再造的方式及乳房外形,乳房再造术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避免了二次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再造 乳腺癌 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 乳房缩小术 隆乳术
原文传递
乳腺基底蒂乳房缩小整形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栾杰 杨佩瑛 +3 位作者 凌诒淳 马桂娥 侯典举 张旭辉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0-22,82,共3页
在乳房深部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以乳腺基底部的腺体组织为蒂携带乳头、乳晕移位的乳房缩小整形术。通过10例20只乳房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 乳房缩小术 整形术 巨乳症 乳房
原文传递
环乳晕切口腺体瓣悬吊并沿等高线环缩缝合法乳房缩小成形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平 高建华 刘晓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介绍经环乳晕切口采用乳腺瓣悬吊 ,并沿等高线呈梯级环缩缝合的乳房缩小成形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经乳晕周缘切口 ,在皮下脂肪组织和乳腺腺体之间广泛分离 ,形成“帐篷状”皮瓣和“圆椎形”乳腺腺体 ;在乳腺上部形成 3 宽纵向... 目的 介绍经环乳晕切口采用乳腺瓣悬吊 ,并沿等高线呈梯级环缩缝合的乳房缩小成形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经乳晕周缘切口 ,在皮下脂肪组织和乳腺腺体之间广泛分离 ,形成“帐篷状”皮瓣和“圆椎形”乳腺腺体 ;在乳腺上部形成 3 宽纵向乳腺瓣 ,切除乳腺瓣内、外侧部分乳腺组织 ,将乳腺瓣上提折叠缝合固定 (或切断后重叠缝合 )以悬吊乳房 ;将“帐篷状”皮瓣和“圆椎形”乳腺腺体沿等高线环缩缝合 ,缝针交替穿经皮瓣和乳腺腺体 ,最后环乳晕间断缝合皮肤。结果 采用此法矫治轻中度巨乳房、单纯乳房下垂共 8例 16侧 ,术后乳房外形美观 ,效果满意。结论 本术式简便易行、瘢痕不明显 ,对轻中度巨乳及乳房下垂者可作为理想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乳晕切口腺体瓣悬吊术 沿等高线环缩缝合法 乳房缩小成形术 乳房下垂 乳房肥大
原文传递
乳房整形美容术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特征研究
14
作者 屠轶华 杨琳 +2 位作者 陆吟文 陆亭宇 胡佳骅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调查三类乳房整形美容手术后早期患者疼痛的临床特征,为优化疼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2例行隆乳术、乳房缩小成形术、乳房悬吊术的患者资料,于术后1 d、2 d、3 d分别记录疼痛水平(数字疼痛评分... 目的调查三类乳房整形美容手术后早期患者疼痛的临床特征,为优化疼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2例行隆乳术、乳房缩小成形术、乳房悬吊术的患者资料,于术后1 d、2 d、3 d分别记录疼痛水平(数字疼痛评分、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评估法)、疼痛部位、伴随症状、用药情况,分析疼痛的临床特征。结果术后1~3 d的疼痛水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隆乳术后的患者疼痛水平最高,持续处于中等疼痛水平,疼痛部位以腋下(68.60%)、乳房上方(49%)居多;乳房缩小成形术、乳房悬吊术后患者的疼痛部位以乳房下缘(33.30%)、乳晕(33.30%)和乳房外侧(26.70%)为主,部分位置的双侧乳房疼痛发生率不一致。多数患者不伴有其他症状。58.33%的患者在术后1 d使用1种药物镇痛,37.5%的患者在术后2 d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镇痛,76.39%的患者在术后3 d无需使用药物。结论隆乳术后患者的早期疼痛值得重点关注,疼痛发生位置主要与切口、引流留置、假体植入、血肿发生有关。在评估疼痛时应关注双侧乳房疼痛的区域特征,识别疼痛原因,尽早发现并预防血肿。镇痛药物的选择应避免同机制药物的叠加使用,实施多模式镇痛,联合非药物干预措施,共同管理疼痛及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整形美容术 隆乳术 乳房缩小成形术 乳房悬吊术 疼痛
下载PDF
女性乳房深部神经的走行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家明 乔群 +2 位作者 张海林 孙宝东 闫迎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研究女性乳房深部神经的走行分布,为设计合理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7具女性尸体的14个乳房标本的肋间神经分支进行解剖观测,其中3具为乳房肥大伴下垂标本。结果: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深支恒定到达乳头乳晕,... 目的:研究女性乳房深部神经的走行分布,为设计合理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7具女性尸体的14个乳房标本的肋间神经分支进行解剖观测,其中3具为乳房肥大伴下垂标本。结果: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深支恒定到达乳头乳晕,于乳房后间隙向内走行约(2.8±1.0)cm后进入乳腺,距乳晕缘(2.2±1.3)cm穿出乳腺,于皮下走行进入乳晕皮下;在下垂乳房,该神经随乳房下垂而下降。3、5肋间神经深支到达乳晕者分别为2个乳房和4个乳房。前皮支没有深支进入乳腺。结论:乳头乳晕总是恒定地接受来自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支的神经支配,因此在乳晕周围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中,在皮下浅支均被切断的情况下,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外下方腺体携带乳头乳晕转移,以保证乳头乳晕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神经支配 乳房缩小整形术
下载PDF
BRCA1/2致病胚系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预防及治疗 被引量:7
16
作者 褚福涛 胡丽 解云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0-754,共5页
BRCA1/2是高外显率乳腺癌易感基因,携带致病BRCA1/2胚系突变的健康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显著升高。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BRCA1/2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存在差异,携带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与BRCA1/2胚系突变位点、乳腺癌家族史、风险修饰... BRCA1/2是高外显率乳腺癌易感基因,携带致病BRCA1/2胚系突变的健康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显著升高。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BRCA1/2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存在差异,携带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与BRCA1/2胚系突变位点、乳腺癌家族史、风险修饰因子及射线暴露等相关,提示有必要对BRCA1/2突变携带者进行个体化的风险评估并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于已经患乳腺癌的BRCA1/2突变携带者,其同侧及对侧乳腺癌发病风险、临床病理特征、化疗药物敏感性和靶向治疗方面均与不携带突变的乳腺癌有很大的差别,提示应对BRCA1/2突变的乳腺癌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措施。本文将简述BRCA1/2突变携带者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携带突变的健康女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携带突变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 BRCA2 风险控制 临床管理
下载PDF
改良双环法与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乳房缩小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崔乐 马铭玉 +1 位作者 邹丹 宋爱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65-6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双环法和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乳房肥大女性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均为15例,其中A组行改良双环法乳房缩小术,B组行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乳房...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双环法和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乳房肥大女性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均为15例,其中A组行改良双环法乳房缩小术,B组行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乳房缩小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1年。记录患者满意度主观评价、医师对术后乳房评价、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乳房体积明显减小,外观良好,术者医师评价与患者主观满意度之间基本一致,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乳头乳晕感觉及术后瘢痕情况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适应证略有差别,轻中度乳房肥大伴下垂,且要求术后瘢痕隐蔽的患者宜选改良双环法缩小术,中重度乳房肥大伴下垂的患者宜选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乳房缩小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乳症 乳房肥大 乳房下垂 改良双环法 下蒂瓣 乳房缩小术
下载PDF
乳房整形美容进展
18
作者 张勇 亓发芝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21-324,356,共5页
近年来,乳房整形美容手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隆乳方面对假体的安全性,特别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reast implant-associate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BIA-ALCL)的关注得到理性审视;经腋窝切口双平面内窥镜隆乳成为中国特色,乳... 近年来,乳房整形美容手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隆乳方面对假体的安全性,特别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reast implant-associate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BIA-ALCL)的关注得到理性审视;经腋窝切口双平面内窥镜隆乳成为中国特色,乳房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手术量显著增加;三平面技术成为讨论的焦点;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技术进一步发展,移植技术与相关理论不断完善,局部少量的自体脂肪注射可以安全开展;自体脂肪和假体联合应用得以逐步推广。乳房缩小术近年来数量明显上升。在各种手术方法中,内上蒂垂直瘢痕巨乳缩小术已经成为更多术者及患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乳房再造方面,随着保留皮肤的改良根治术的开展,以及国内脱细胞真皮的临床应用,应用乳房假体一期即刻乳房再造开始成为乳房再造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同时由于假体乳房再造难以解决对称性问题,自体组织乳房再造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选项,乳腺外科与整形外科需要就此开展切实有效且更加深入的合作。而男性乳房发育手术进一步微创化,结合自体脂肪抽吸形体雕塑技术,不仅以去除腺体为目标,同时兼顾术后胸壁外形的自然无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术 乳房再造术 巨乳缩小术 进展
原文传递
巨乳缩小术常见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玮 黄立 +1 位作者 叶子荣 冯幼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361-1362,I0005,共3页
目的:比较巨乳缩小术常用的临床手术方法,探讨各自的适应证。方法:对15例巨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垂直双蒂法7例,双环法8例。观察术后乳头乳晕血运及乳房外形。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恢复良好,无乳头乳晕坏死,乳房外形均满意。结论:垂直... 目的:比较巨乳缩小术常用的临床手术方法,探讨各自的适应证。方法:对15例巨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垂直双蒂法7例,双环法8例。观察术后乳头乳晕血运及乳房外形。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恢复良好,无乳头乳晕坏死,乳房外形均满意。结论:垂直双蒂法较适用于中重度巨乳症,双环法较适用于轻中度巨乳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乳 缩小术
下载PDF
Current aspects of therapeutic reduction mammaplasty for immediate early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 An update 被引量:5
20
作者 Alexandre Mendona Munhoz Eduardo Montag Rolf Gemper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4年第1期1-18,共18页
Breast-conservation surgery(BCS) is established as a saf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most patient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Recently, advances in oncoplastic techniques are capable of preserving the breast form and quali... Breast-conservation surgery(BCS) is established as a saf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most patient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Recently, advances in oncoplastic techniques are capable of preserving the breast form and quality of life. Although most BCS defects can be managed with primary closure, the aesthetic outcome may be unpredictable. Among technical options, therapeutic reduction mammaplasty(TRM) remains a useful procedure since the BCS defect can be repaired and the preoperative appearance can be improved, resulting in more proportional breasts. As a consequence of rich breast tissue vascularization, the greater part of reduction techniques have based their planning on preserving the pedicle of the nipple-areola complex after tumor removal. Reliable circul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 conical shape to the breast are commonly described in TRM reconstructions. With an immediate approach, the surgical process is smooth since both procedures can be carried out in one operative setting. Additionally,it permits wider excision of the tumor, with a superior mean volume of the specimen and potentially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margin involvement. Regardless of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consensus concerning the best TRM technique, the criteria is determined by the surgeon's experience, the extent/location of glandular tissue resec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defect in relation to the size of the remaining breast.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technique utilized should include reproducibility, low interference with the oncological treatment and long-term results. The success of the procedure depends on patient selection, coordinated planning and careful intra-operative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reconstruction Conservative breast surgery Partial mastectomy ONCOPLASTIC reduction mammaplasty OUTCOME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