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步法乳房按摩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泌乳Ⅱ期启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9
1
作者 杨丽霞 王晓阳 +3 位作者 罗茵 吴敏艳 郭莹 潘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六步法乳房按摩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泌乳Ⅱ期启动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产科符合入组条件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3)。对照组产妇给予... 目的观察六步法乳房按摩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泌乳Ⅱ期启动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产科符合入组条件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3)。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六步法乳房按摩。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产后1周泌乳量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较对照组更早,产后1周内泌乳量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总体乳房胀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步法乳房按摩能加快母婴分离产妇泌乳Ⅱ期的启动,有效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疼痛程度,提高泌乳量,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步法乳房按摩 母婴分离 泌乳Ⅱ期 泌乳量 乳房胀痛
下载PDF
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观察 被引量:42
2
作者 林旭丰 严梅娣 +3 位作者 谢小红 杨真 封伟亮 曲冬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42)两组,分别予以中医周期疗法(经前予以柴胡舒肝散加减... 目的:探讨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42)两组,分别予以中医周期疗法(经前予以柴胡舒肝散加减+经后予以六味地黄汤加减+二至丸)和西药疗法(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0 mg/次,2次/d,口服),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对比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乳腺胀痛、乳头溢液、月经失调)评分、内分泌激素指标[雌二醇(E2)、孕酮(PRG)、催乳素(PRL)]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个月内症状复发率及肿块最大直径缩小程度差异。结果: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0%(P<0.05);两组受试者乳腺胀痛、乳头溢液、月经失调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3.14±0.65)分vs(4.93±1.70)分,P<0.05]。两组受试者除PRG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外,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研究组>对照组[(75.63±4.21)pmol/L vs(71.26±3.96)pmol/L,P<0.05];PRL水平[(2.55±0.50)μg/L vs(2.86±0.46)μg/L,P<0.05]及乳房肿块最大直径[(0.83±0.25)cm vs(1.13±0.33)cm]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3个月内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予以中医周期疗法,能有效调节其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进病情转归,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周期疗法 乳腺增生 乳痛 内分泌激素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催乳方结合乳房、穴位按摩在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9
3
作者 崔婧 魏琴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催乳方结合乳房、穴位按摩应用于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海安市中医院接收的13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行催乳方结合乳... 目的探讨催乳方结合乳房、穴位按摩应用于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海安市中医院接收的13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行催乳方结合乳房、穴位按摩干预,对照组初产妇产后行常规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泌乳情况、产后乳房胀痛情况、纯母乳喂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24h、72h、42d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24h、72h、42d的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72h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催乳方结合乳房、穴位按摩应用于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中,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和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乳方 乳房 穴位按摩 初产妇 乳房胀痛 血清泌乳素水平 母乳喂养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段春英 陈殿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5176-5179,共4页
目的:探讨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穴位按摩。记录两组产妇乳房硬度、疼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验组乳房... 目的:探讨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穴位按摩。记录两组产妇乳房硬度、疼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验组乳房疼痛程度在产后第2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产后第3、4天较对照组轻(P<0.05、P<0.01);乳房硬度在第2天时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第4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全部母乳喂养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可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乳房护理 母乳喂养 乳房胀痛
原文传递
泌乳方剂联合穴位按摩对初次分娩剖宫产后产妇泌乳质量、VAS评分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楠 陈香军 裘雅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7-239,I0028,共4页
目的探究泌乳方剂联合穴位按摩对初次分娩剖宫产后产妇泌乳质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来医院接受泌乳治疗的初次分娩剖宫产后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泌乳方剂联合穴位按摩对初次分娩剖宫产后产妇泌乳质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来医院接受泌乳治疗的初次分娩剖宫产后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泌乳治疗和穴位按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泌乳方剂口服,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泌乳质量、母乳喂养情况、1周内乳房胀痛VAS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泌乳始动时间、乳房充盈时间分别为(34.67±4.69)h、(63.47±7.84)h,观察组患者为(22.39±3.74)h、(43.28±5.77)h;对照组患者治疗3 d、7 d后泌乳量评分为(1.46±0.48)、(2.15±0.37),观察组患者为(1.93±0.35)、(2.76±0.29);对照组患者母乳喂养率为78.33%(47/60),观察组患者为91.67%(55/60),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观察组3 d、5 d、7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评分(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乳泌素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对照组患者含量水平为(202.73±22.64)μg/L,观察组患者为(269.68±18.03)μg/L,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乳方联合穴位按摩能够提升初次分娩剖宫产后产妇泌乳治疗,改善乳房胀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方 泌乳素 剖宫产后泌乳 穴位按摩 乳胀痛
下载PDF
通乳散配合节段式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晓玮 杨云洁 +1 位作者 李晓燕 许光旭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05-508,513,共5页
目的探讨通乳散配合节段式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依据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产妇行节段式乳房按摩,60例观察... 目的探讨通乳散配合节段式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依据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产妇行节段式乳房按摩,60例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乳散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 d后,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肿胀情况、泌乳量、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乳房疼痛程度及乳房肿胀硬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α(IL-1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乳散联合节段式按摩可有效缓解产妇乳房胀痛情况,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产妇炎症反应程度,增加泌乳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按摩 乳房胀痛 产妇
原文传递
手法按摩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薛丽华 李明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11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治疗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05至2016-07在武警总医院乳腺科就诊的26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分为手法按摩+常规治疗组(n=140)和单一常规治疗组(n=120)。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脓肿形成率、继续哺乳...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治疗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05至2016-07在武警总医院乳腺科就诊的26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分为手法按摩+常规治疗组(n=140)和单一常规治疗组(n=120)。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脓肿形成率、继续哺乳情况、复发率、疼痛缓解时间及发热缓解时间。结果手法按摩+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130/140),脓肿形成率6.43%(9/140),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3.33±1.56)d,平均发热缓解时间为(2.79±1.46)d,继续哺乳率为100%(140/140),复发率为3.57%(5/14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83%(97/120),脓肿形成率12.67%(15/120),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5.88±1.65)d,平均发热缓解时间为(4.48±1.44)d,继续哺乳率为60.0%(72/120),复发率为16.67%(20/120)。手法按摩+常规治疗组总治愈率、继续哺乳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肿形成率、平均疼痛缓解时间、发热时间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排空乳房和减轻疼痛。手法按摩+常规治疗乳腺炎可以提高治愈率、继续哺乳率及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乳房淤积 乳房疼痛 手法按摩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症人群的焦虑及抑郁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对其疼痛症状缓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赖奕升 何劲松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症(HDBA)女性及健康女性两组人群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差异,探讨心理疏导疗法(DP)缓解HDBA女性的乳腺疼痛症状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的患有HDBA的人群100例为观察组,...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症(HDBA)女性及健康女性两组人群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差异,探讨心理疏导疗法(DP)缓解HDBA女性的乳腺疼痛症状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的患有HDBA的人群100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体检正常无乳腺增生的人群100例为对照组,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比较两组人群的焦虑状态比例和焦虑量表总分,抑郁状态比例和抑郁量表总分。对观察组中伴有乳腺疼痛症状的个体进行DP干预,比较心理疏导前后观察组患者的乳腺疼痛率和数字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人群总体的焦虑状态率为48.5%,抑郁状态率为36.5%。观察组的焦虑状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郁状态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A、HAMD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导前,观察组患者中乳腺疼痛的人数为37例,乳腺疼痛率为37.0%,乳腺疼痛评分为(3.50±1.00)分;疏导后,观察组患者中乳腺疼痛的人数为25例,乳腺疼痛率为25.0%,乳腺疼痛评分为(2.24±0.80)分,疏导后的乳腺疼痛率和乳腺疼痛评分均低于疏导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一般无HDBA人群,患HDBA人群更多的比例存在焦虑心理,而且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更高;DP不但能减少乳腺疼痛人数,并且能缓解HDBA人群乳腺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乳房疼痛 焦虑状态 抑郁状态 心理疏导疗法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乳房疼痛和乳汁分泌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缓解产妇产后乳房疼痛和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2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110例。常规组产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缓解产妇产后乳房疼痛和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2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110例。常规组产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泌乳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房疼痛和乳汁分泌情况。结果产后4 d,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0、I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II、III级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48、72 h,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比例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96 h时常规组仍存在1例产妇未泌乳。观察组产妇产后24、48、72、96 h的泌乳量显著多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使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促进乳汁分泌,同时可减轻产妇产后乳房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干预 乳房疼痛 乳汁分泌
下载PDF
改良消化膏湿热敷治疗乳腺增生症伴中、重度乳房疼痛36例临床观察——双盲、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谭玉培 徐子寒 +1 位作者 张董晓 谢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547-1552,共6页
目的评价改良消化膏湿热敷治疗乳腺增生症伴中、重度乳房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乳腺增生症伴中、重度乳房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5例(剔除1例)。治疗组予改良消化膏乳房局部湿热敷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湿热... 目的评价改良消化膏湿热敷治疗乳腺增生症伴中、重度乳房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乳腺增生症伴中、重度乳房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5例(剔除1例)。治疗组予改良消化膏乳房局部湿热敷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湿热敷治疗,两组均每天1次,共治疗28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腺增生症疼痛相关症状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质地、分布范围评分,乳房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手诊最大乳房肿块直径,伴随症状评分,乳腺腺体厚度、乳腺导管最粗管径,并评价安全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乳腺增生症疼痛相关症状评分、乳房疼痛VAS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乳房肿块大小、肿块质地及肿块分布范围评分,最大乳房肿块直径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乳腺导管最粗管径、乳腺腺体厚度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1例在首次治疗时局部皮肤出现散在红疹,暂停治疗后红疹消失,后继续外敷治疗,未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改良消化膏湿热敷可有效减轻乳腺增生症引起的乳房疼痛及触痛,软化肿块,缩小肿块及肿块分布范围,同时能够缓解乳腺增生相关的伴随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乳房疼痛 消化膏 中药湿热敷
原文传递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及对乳房疼痛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艺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对乳房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乳腺导管灌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三才...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对乳房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乳腺导管灌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三才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评分及生活质量相关维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腺增生患者使用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可显著提高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缓解患者乳房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三才疗法 乳腺导管灌注 乳房疼痛
下载PDF
运动文胸结构参数对其防震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雪 陈晓娜 孙光武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1,共7页
为了探究可以提升防震功能的运动文胸结构参数,文章从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整体结构和部件结构参数对运动文胸防震功能的具体影响。在整体结构参数方面,着重分析了承托式运动文胸和压缩式运动文胸两个基础类型;在部件结构参数方... 为了探究可以提升防震功能的运动文胸结构参数,文章从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整体结构和部件结构参数对运动文胸防震功能的具体影响。在整体结构参数方面,着重分析了承托式运动文胸和压缩式运动文胸两个基础类型;在部件结构参数方面,着重研究了罩杯、衬垫、钢圈、肩带、底围等5个结构部件。最后指出,未来可在保证运动文胸面料参数一致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对运动文胸防震功能的影响,加强运动文胸防震功能作用机理的研究,为运动文胸的结构设计优化及防震功能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文胸 罩杯 肩带 底围 乳房疼痛 乳房位移
下载PDF
三才乳腺治疗仪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米明 何凤连 +1 位作者 黄恒 许晓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4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三才乳腺治疗仪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PCM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激素治疗,观察组应用三才乳腺治疗仪、穴位疗... 目的:分析三才乳腺治疗仪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PCM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激素治疗,观察组应用三才乳腺治疗仪、穴位疗法配合乳腺导管灌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情况、全身伴随症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乳房肿块及乳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两肋胀满、月经异常、情绪变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才乳腺治疗仪对PCM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其日后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乳腺治疗仪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房疼痛 乳房肿块
下载PDF
产后生理性乳胀的乳腺按摩标准化规程的创建和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顾娟芬 虞志艳 范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81-83,86,共4页
目的创建和应用产后生理性乳胀的按摩标准化规程。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住院的自然分娩后发生生理性乳胀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住院的自然分娩后发生生理性乳胀产妇10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临床护理乳腺按摩师各自习... 目的创建和应用产后生理性乳胀的按摩标准化规程。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住院的自然分娩后发生生理性乳胀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住院的自然分娩后发生生理性乳胀产妇10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临床护理乳腺按摩师各自习惯手法和方案治疗。实验组创建和应用按摩标准化规程。比较2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乳房胀痛评分评估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胀痛持续时间较短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63.0%,显著高于对照组41.0%(P<0.05)。2组治疗1周后母乳喂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后生理性乳胀的按摩标准化规程能有效规范临床乳腺按摩的操作过程,提高疗效,保证按摩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乳胀 乳腺按摩 标准化规程 母乳喂养率 胀痛 持续时间
下载PDF
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媛 张俊茹 张燕妮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第3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行剖宫产足月分娩的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从产后当日开始应用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治疗,每日2次,连续治... 目的探讨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行剖宫产足月分娩的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从产后当日开始应用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治疗,每日2次,连续治疗5d。对照组采用以热敷按摩为主辅助哺乳后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结果产后第2、3、4日乳房疼痛平均值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P〈0.01、P〈0.05);乳房硬度平均值在产后第2、3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法能使乳汁分泌时间提前,可促使腺乳管提前畅通。结论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用于促进产后乳房胀痛疗效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是一种预防乳房胀痛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产科病房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治疗仪 产后 乳房胀痛 护理
原文传递
中草药组合物缓解乳腺增生的临床评价
16
作者 杜磊 李玲孺 +2 位作者 王炳英 杜志云 谢琦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目的:评价中草药组合物对乳腺增生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专家手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S)及彩超等评价122例乳腺增生患者服用中草药组合物前、服用中三个月和停服后一个月乳房疼痛、乳腺肿块及焦... 目的:评价中草药组合物对乳腺增生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专家手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S)及彩超等评价122例乳腺增生患者服用中草药组合物前、服用中三个月和停服后一个月乳房疼痛、乳腺肿块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结果:中草药组合物能明显减轻乳房疼痛程度且具有延续性(P<0.05);服用中草药组合物后乳房内肿块的大小、质地、分布范围以及受试者的情绪均有所改善,且与基线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彩超结果表明,中草药组合物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结论:中草药组合物能有效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受试者在停服中草药组合物后能感受到中草药组合物效果的延续,即使略有下降,但也优于未服用中草药组合物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中草药组合物 VAS评分 乳腺疼痛
下载PDF
刘丽芳运用补益气血法治疗乳腺管痉挛经验
17
作者 苏靖群 刘清 +3 位作者 丁笑 曹海琳 王华 刘丽芳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乳腺管痉挛使产妇在哺乳期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极大的痛苦,刘丽芳教授门诊治疗乳腺管痉挛效果甚佳,故因乳腺管痉挛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刘教授认为此证以气血亏虚、筋脉失养为发病之根本,痰瘀及外邪郁而化热为其病机之关键。故治疗上强... 乳腺管痉挛使产妇在哺乳期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极大的痛苦,刘丽芳教授门诊治疗乳腺管痉挛效果甚佳,故因乳腺管痉挛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刘教授认为此证以气血亏虚、筋脉失养为发病之根本,痰瘀及外邪郁而化热为其病机之关键。故治疗上强调补益气血、缓急止痛;再配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络,内外兼治,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并附临床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管痉挛 补益气血 内外兼治 乳痛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早期吮吸及乳房按摩对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乳房胀痛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春花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893-189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吮吸及乳房按摩对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妇产科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分娩的207例产妇做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3例与对照组104例。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应用早期吮吸与乳... 目的:探讨早期吮吸及乳房按摩对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妇产科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分娩的207例产妇做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3例与对照组104例。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应用早期吮吸与乳房按摩方法,对照组产妇分娩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乳房胀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产妇产后采用新生儿早期吮吸及乳房按摩护理,有效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产妇的乳房胀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吮吸 乳房按摩 母乳喂养成功率 乳房胀痛
下载PDF
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疗效及对黄体期E2、P、RLI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卫华 郭新荣 +2 位作者 寇九社 李敏 殷克敬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12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对黄体期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的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主穴取膺窗,肝郁气滞型加内关、行间,冲任失调型加关元、三阴交,痰...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对黄体期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的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主穴取膺窗,肝郁气滞型加内关、行间,冲任失调型加关元、三阴交,痰凝血瘀型加膻中、丰隆。对照组采用“规划教材”方法。两组均加用电针。于治疗前(月经周期的22~23 d)和末次治疗后(与治疗前月经日相同)每组随机抽取20例患者,空腹肘静脉采血取血清,应用放免法检测E2、P、PRL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乳痛、乳房肿块指数(大小、硬度、范围)和全身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7%和94.4%,对照组分别为62.5%和80.6%,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P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肝郁气滞型和痰凝血瘀型患者血清E2含量均异常升高,冲任失调型低于正常,治疗后3个证型均呈现良性调整作用(P<0.05);治疗前3型患者血清P浓度均较正常值偏低,治疗后肝郁气滞型和冲任失调型升高明显(P<0.05,P<0.01),冲任失调型升高更为显著,痰凝血瘀型治疗后变化不明显;治疗前3型PRL水平均偏高,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其治疗机制与电针降低患者黄体期血清E2和PRL含量、升高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乳腺纤维囊性病 电针 雌孕激素及受体 乳痛 乳房肿块指数
下载PDF
疏肝清热化瘀方联合地塞米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乳房疼痛的影响
20
作者 丁嫦英 冯辉珍 余秋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5期781-785,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清热化瘀方联合地塞米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乳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地塞米... 目的观察疏肝清热化瘀方联合地塞米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乳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地塞米松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地塞米松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肝清热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体征、症状积分、免疫指标、炎症细胞因子、不良反应、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肿块大小、乳房疼痛及皮肤红肿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块大小、皮肤红肿及乳房疼痛积分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患者[(1.27±0.49)分、(0.97±0.31)分及(0.82±0.37)分]均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2.33±0.71)分、(2.15±0.76)分及(1.95±0.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89、10.170及10.680,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M、IgA及IgG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患者[(1.26±0.30)g/L、(1.73±0.46)g/L及(6.74±1.31)g/L]下降幅度大于地塞米松组[(2.03±0.51)g/L、(2.73±0.70)g/L及(10.53±2.0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02、16.880及10.900,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及TNF-α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患者[(8.56±2.60)mg/L、(1.73±0.59)ng/L及(53.82±11.26)μg/L]降低幅度大于地塞米松组[(18.68±3.48)mg/L、(5.37±1.10)ng/L及(76.14±15.3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70、20.620及8.308,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vs.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4,P>0.05);联合组较地塞米松组患者的复发率(34.00%vs.10.0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2,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2.00%vs.96.00%)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疏肝清热化瘀方 地塞米松 炎症细胞因子 乳房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