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QI)对产妇泌乳情况及其分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母乳喂养QI前后的住院产妇及其分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前组(BQI组,111例)和母乳喂养质量改进组(QI组,136例)。收集2组产妇...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QI)对产妇泌乳情况及其分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母乳喂养QI前后的住院产妇及其分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前组(BQI组,111例)和母乳喂养质量改进组(QI组,136例)。收集2组产妇的每日泌乳情况(挤奶次数、挤奶量、挤奶量达到 350 mL/d 的时间、7 d内挤奶量≥350 mL/d的人数),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孕周、体质量、分娩方式、性别、Apgar评分及消化系统情况(母乳喂养量、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1min和5 min 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BQI组产妇相比,QI组产妇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挤奶次数及挤奶量均增加( P <0.05或 P <0.01);QI组产妇挤奶量达到350 mL/d的时间比BQI组产妇缩短,7 d内挤奶量≥ 350 mL/d 的人数较BQI组产妇增加( P <0.05或 P <0.01);与B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相比,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强化剂添加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均有减少( P <0.05),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也较BQI组减少( P <0.05);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第7天体质量丢失量较BQI组明显减少( P <0.01),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第14天体质量增长量高于BQI组( P <0.05);第21天和第28天时2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实行母乳喂养QI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的泌乳量,还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系统并发症,促进母乳喂养耐受,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QI)对产妇泌乳情况及其分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母乳喂养QI前后的住院产妇及其分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前组(BQI组,111例)和母乳喂养质量改进组(QI组,136例)。收集2组产妇的每日泌乳情况(挤奶次数、挤奶量、挤奶量达到 350 mL/d 的时间、7 d内挤奶量≥350 mL/d的人数),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孕周、体质量、分娩方式、性别、Apgar评分及消化系统情况(母乳喂养量、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1min和5 min 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BQI组产妇相比,QI组产妇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挤奶次数及挤奶量均增加( P <0.05或 P <0.01);QI组产妇挤奶量达到350 mL/d的时间比BQI组产妇缩短,7 d内挤奶量≥ 350 mL/d 的人数较BQI组产妇增加( P <0.05或 P <0.01);与B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相比,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强化剂添加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均有减少( P <0.05),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也较BQI组减少( P <0.05);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第7天体质量丢失量较BQI组明显减少( P <0.01),QI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第14天体质量增长量高于BQI组( P <0.05);第21天和第28天时2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实行母乳喂养QI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的泌乳量,还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系统并发症,促进母乳喂养耐受,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存率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