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术在哺乳后乳腺萎缩整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申松 杨永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术在哺乳后乳腺萎缩就医者胸部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于本院行胸部整形的184例哺乳后乳腺萎缩就医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术在哺乳后乳腺萎缩就医者胸部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于本院行胸部整形的184例哺乳后乳腺萎缩就医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行假体隆乳术,观察组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术。评价两组就医者手术安全性,并对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就医者乳房美观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就医者术后手术部位轻度感染、脂肪液化、包膜挛缩、假体移位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就医者乳房美观程度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就医者在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哺乳后乳腺萎缩就医者胸部整形术中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提高就医者乳房美观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萎缩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 假体 隆乳术
下载PDF
乳腺瓣悬吊加假体置入矫正中重度乳房萎缩下垂 被引量:4
2
作者 唐新辉 谭新东 +2 位作者 李希军 王文俊 熊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介绍采用乳腺瓣悬吊,并在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凝胶假体矫正中重度乳房萎缩下垂的方法和经验。方法:经乳晕周缘"双环形"切口,去除内外环之间的表皮。在皮下脂肪组织与腺体之间广泛分离。在乳腺上部形成4~5cm宽的纵向乳腺... 目的:介绍采用乳腺瓣悬吊,并在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凝胶假体矫正中重度乳房萎缩下垂的方法和经验。方法:经乳晕周缘"双环形"切口,去除内外环之间的表皮。在皮下脂肪组织与腺体之间广泛分离。在乳腺上部形成4~5cm宽的纵向乳腺瓣,横向切断乳腺瓣,上提缝合固定以悬吊乳房。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凝胶假体。将去表皮的真皮帽边缘与乳腺基部缝合,并固定在胸壁上,重塑乳房外形。结果:2005年1月~2009年6月采用该方法共治疗28例中重度乳房萎缩下垂的患者,无血肿、感染、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4年,乳房丰满挺拔,萎缩下垂得到矫正,切口瘢痕呈环线状,乳头乳晕感觉功能正常。结论:该术式在增大乳房体积的同时提升下垂的乳房,对中重度乳房萎缩下垂患者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整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瓣 乳房下垂 乳房假体 乳房萎缩
下载PDF
基于乳房假体置入的乳房下垂矫正术临床现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盛康 洪伟晋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65-67,共3页
回顾近年来乳房下垂矫正+假体置入术的常见手术入路包括倒"T"形切口入路、垂直切口入路、环乳晕切口入路及小切口入路等,分析不同切口入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利弊,结合既往临床工作经验,为临床医师接诊乳房下垂合并乳房萎... 回顾近年来乳房下垂矫正+假体置入术的常见手术入路包括倒"T"形切口入路、垂直切口入路、环乳晕切口入路及小切口入路等,分析不同切口入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利弊,结合既往临床工作经验,为临床医师接诊乳房下垂合并乳房萎缩患者术的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下垂矫正+假体置入术 乳房萎缩 乳房下垂
原文传递
经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矫正小乳症及乳腺萎缩
4
作者 王谊 杨千里 +2 位作者 陈翔宇 陈清湘 邓旭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经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矫正小乳症或乳腺萎缩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7例行经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的小乳症或乳腺萎缩就医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就医者术中使用... 目的:探究经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矫正小乳症或乳腺萎缩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7例行经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的小乳症或乳腺萎缩就医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就医者术中使用超声刀精准剥离双平面腔隙后使用一次性隆乳手术用漏斗置入假体,并予以精细化超减张缝合切口。术后,总结分析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本组97例就医者共置入194只硅凝胶假体,单侧假体平均体积(252.73±3.53)ml,手术时间(99.41±9.35)min,术后引流量(44.00±6.84)ml,术后疼痛VAS评分第1天(3.08±0.83)分、第2天(1.95±0.76)分、出院时(1.62±0.69)分,住院时间(2.51±0.75)d。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就医者均表示术后乳房形态饱满、柔软度较佳、切口瘢痕隐藏化。JY-Breast-Q量表评价结果显示,手术增加了就医者自信,提高了就医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经乳房下皱襞切口矫正小乳症或乳腺萎缩具有手术路径短,操作简单、术野直视、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隆乳术 下皱襞 小乳症 乳腺萎缩 并发症
下载PDF
三平面法隆乳术在乳房萎缩伴下垂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龙笑 王阳 +1 位作者 白明 赵茹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胸大肌后放置假体,并于胸大肌中央部位切开,形成假体表面胸肌-腺体-胸肌三平面覆盖的方法,矫正乳房萎缩伴下垂的效果.方法 选择环乳晕切口,进行乳房上象限腺体表面分离及真皮帽折叠固定.再由乳腺外下象限边缘进入乳房后间... 目的 探讨应用胸大肌后放置假体,并于胸大肌中央部位切开,形成假体表面胸肌-腺体-胸肌三平面覆盖的方法,矫正乳房萎缩伴下垂的效果.方法 选择环乳晕切口,进行乳房上象限腺体表面分离及真皮帽折叠固定.再由乳腺外下象限边缘进入乳房后间隙,于新的乳头、乳晕水平将胸大肌横行及纵行部分离断,将假体植入胸大肌后.于术前及术后对乳房各解剖径线进行标准化测量.结果 2011年6 ~12月,应用上述方法行乳房上提联合隆乳手术14例,患者术后乳房上极形态、乳房凸度及乳头、乳晕位置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乳房形态良好.结论 三平面法能够在不离断胸大肌起点及止点的情况下,保证假体在乳头、乳晕水平良好的凸度,避免了乳房下垂联合隆乳手术时易发生的双泡畸形或阶梯现象,且损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萎缩 乳房下垂 隆乳术 乳房上提术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多层次多隧道注射治疗哺乳后乳腺萎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龚卫华 王楷 周志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多层次、多隧道注射治疗哺乳后乳腺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共72例要求改善哺乳后乳腺萎缩的女性就医者,均采用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多层次、多隧道...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多层次、多隧道注射治疗哺乳后乳腺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共72例要求改善哺乳后乳腺萎缩的女性就医者,均采用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多层次、多隧道注射隆乳。抽取外周静脉血制备PRP,于大腿及臀、腹部获取自体脂肪颗粒并静置纯化,以1:20比例混合PRP与自体脂肪颗粒,将PRP-脂肪颗粒多隧道注射于乳腺后、胸大肌后及皮下,每次单侧注射量约150~200ml,间隔半年左右再次注射,视个人情况及要求注射1~2次。结果:术后随访1~3年,14例首次注射术后半年仍觉不够饱满,进行二次补充注射后效果满意;4例首次注射后3个月出现局部少量脂肪结节,局部按摩及热敷处理后结节消失;其余就医者均恢复良好,乳房体积明显增加,形态挺拔自然,均未出现术后移植脂肪感染、坏死、血肿形成等并发症。术前测量平均胸围值为(88±1.5)cm,术后6个月测量平均胸围值为(93±1.2)cm,术后12个月为(92±1.1)cm,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多层次、多隧道注射治疗哺乳后乳腺萎缩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术后乳房形态挺拔,手感自然,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移植 多层次、多隧道注射 隆乳术 乳腺萎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