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对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的基本制约 被引量:62
1
作者 李江海 侯贵廷 +2 位作者 黄雄南 张志强 钱祥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全球大陆克拉通在前寒武纪至少记录了 3次超大陆聚合 -裂解的构造旋回。不同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证明 ,板块构造模式可以前推至新太古代。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大规模造山带的穿时性发育 ,而裂解则表现为大陆裂谷系、非造山花岗岩及巨... 全球大陆克拉通在前寒武纪至少记录了 3次超大陆聚合 -裂解的构造旋回。不同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证明 ,板块构造模式可以前推至新太古代。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大规模造山带的穿时性发育 ,而裂解则表现为大陆裂谷系、非造山花岗岩及巨型基性岩浆岩省的同期快速发育。广泛的区域地质研究揭示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特征 ,克拉通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陆壳增生与碰撞造山过程。华北克拉通在太古宙末期首次经历强烈的裂解作用 ,在古元古代晚期涉及强烈的陆缘再造作用。在古元古代末期发生第二次大规模的裂解活动 ,随后以中元古代末期的造山带拼合为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详细的区域构造对比证明 ,华北克拉通长期以来与波罗的地盾、东南极克拉通、印度南部克拉通、巴西克拉通等具有构造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陆 聚合 裂解 构造对比 华北地区 克拉通 前寒武纪 构造旋回 岩浆活动
下载PDF
液滴在气流中破碎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蔡斌 李磊 王照林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3-616,共4页
液滴的破碎是液体抛撒、破碎和雾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液滴的尺寸和散布。为了揭示液滴破碎的机理和影响破碎的因素,本文通过应用VOF方法和湍流模型对液滴在气流中的破碎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计算得到了与... 液滴的破碎是液体抛撒、破碎和雾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液滴的尺寸和散布。为了揭示液滴破碎的机理和影响破碎的因素,本文通过应用VOF方法和湍流模型对液滴在气流中的破碎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计算得到了与国外实验研究相一致的液滴破碎形状。并根据数值计算的结果,分析了几个特征参数对液滴破碎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破碎 变形 VOF方法
下载PDF
前寒武纪的超大陆旋回及其板块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江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A08期141-151,共11页
太古代末早古生代存在4次超大陆或大陆聚合时期,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造成全球性的重大构造热事件,成为全球板块构造演化的主线,威尔逊旋回在早前寒武纪已明显起作用。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克拉通的增生与陆块的碰撞造山作用;超大型的... 太古代末早古生代存在4次超大陆或大陆聚合时期,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造成全球性的重大构造热事件,成为全球板块构造演化的主线,威尔逊旋回在早前寒武纪已明显起作用。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克拉通的增生与陆块的碰撞造山作用;超大型的裂解表现为非造山岩浆活动、大规模基性岩墙群侵位及大陆裂谷的爆发等。超大陆的裂解可能与地幔柱上涌或超大陆下放射性物质积聚造成的热能积累有关,或地外物质冲击的触发有关。华北克拉通与世界古陆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对比,及其在超大陆中的拼合模式成为我国大陆地质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性重大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陆 造山带 构造热事件 板块构造 前寒武纪
下载PDF
匀强电场作用下分散相液滴的变形和破裂 被引量:34
4
作者 梁猛 李青 +2 位作者 王奎升 刘竞业 陈家庆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3-848,共6页
基于Cahn-Hilliard方程的相场方法,建立了在匀强电场作用下液滴的变形和破裂行为模型。从微观角度研究分散相液滴变形过程中电荷密度、电场强度和电场力的分布规律以及流场和电场分布,探讨了微观液滴变形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电... 基于Cahn-Hilliard方程的相场方法,建立了在匀强电场作用下液滴的变形和破裂行为模型。从微观角度研究分散相液滴变形过程中电荷密度、电场强度和电场力的分布规律以及流场和电场分布,探讨了微观液滴变形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电场强度、液滴直径和界面张力对液滴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强度越强,液滴直径越大,界面张力越小,液滴变形量越大;分析了液滴的两种主要破裂方式,其破裂主要取决于连续相和分散相物性条件,为电破乳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方法 数值模拟 变形 破裂 匀强电场 界面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液体射流喷入横向气流混合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5
作者 林宇震 李林 +1 位作者 张弛 徐华胜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7,共12页
随着低污染燃烧技术的发展,液体射流在横向亚声气流中的液雾混合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对液体射流在横向亚声气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综述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液体射流在横向气流中雾化破碎;液体射流的穿透深度;液雾在横向气流... 随着低污染燃烧技术的发展,液体射流在横向亚声气流中的液雾混合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对液体射流在横向亚声气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综述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液体射流在横向气流中雾化破碎;液体射流的穿透深度;液雾在横向气流中的散布和输运。大部分研究工作是针对单个直射式液体射流喷入均匀横向气流中的,也有研究考察了燃油脉动、气流不均匀或者旋转气流条件下射流在横向气流中的混合特性,然而对多喷射点或气动雾化直射式喷嘴形成的液雾在横向气流中的混合特性的研究工作开展的相对较少。最后对液体射流在横向气流中的国内外试验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概括。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概括,并且以先进航空发动机低排放燃烧室中的雾化方式为背景,提出了液体横向射流混合特性研究应进一步完善的工作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射流 横向气流 混合 破碎 穿透深度 低污染
原文传递
Neoproterozoic Mafic Dykes and Basalts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arim,Northwest China:Age,Geochemistry and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26
6
作者 ZHANG Chuanhn YANG Dongsheng +2 位作者 WANG Hongyan DONG Yongguan YE Haim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49-562,共14页
Neoproterozoic rifting-related mafic igneous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both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the Tarim Block,NW China.Here we report the geochronology and systematic whole-rock geochemistry o... Neoproterozoic rifting-related mafic igneous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both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the Tarim Block,NW China.Here we report the geochronology and systematic whole-rock geochemistry of the Neoproterozoic mafic dykes and basalts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arim.Our zircon U-Pb age,in combination with stratigraphic constraint on their emplacement ages,indicates that the mafic dykes were crystallized at ca.802 Ma,and the basalt, possibly coeval with the ca.740 Ma volcanic rocks in Quruqtagh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 Elemental and Nd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mafic dykes and basalts suggest that their primitive magma was derived from asthenospheric mantle(OIB-like)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respectively,with variable assimilation of crustal materials.Integrating the data suppli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that reported previously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we recognize two types of mantle sources of the Neoproterozoic mafic igneous rocks in Tarim,namely the matasomatized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SCLM) in the northern margin and the long-term enriched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asthenospheric mantle in the southern margin.A comprehensive synthesis of the Neoproterozoic igneous rocks throughout the Tarim Block led to the recognition of two major episodes of Neoproterozoic igneous activities at ca.820-800 Ma and ca.780-740 Ma,respectively.These two episodes of igneous activities were concurrent with those in many other Rodinian continents and were most likely related to mantle plume activities during the break-up of the Rodi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proterozoic marie dyke swarm and basalts TARIM breakup of the Rodinia
下载PDF
导叶式旋流器内油滴的聚结破碎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振波 马艺 金有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9-406,共8页
利用流场测试实验和模拟计算对导叶式旋流器的内部流场和湍流性能进行研究,得到导致旋流场中油滴发生聚结破碎现象的内因为时均速度梯度引起的黏性剪切力和湍流流动引起的高剪切应力及湍动能,并分析了油滴破碎的主要发生部位。同时为宏... 利用流场测试实验和模拟计算对导叶式旋流器的内部流场和湍流性能进行研究,得到导致旋流场中油滴发生聚结破碎现象的内因为时均速度梯度引起的黏性剪切力和湍流流动引起的高剪切应力及湍动能,并分析了油滴破碎的主要发生部位。同时为宏观考察导叶式旋流器内油滴聚结与破碎相对作用强弱,验证了旋流器的分离性能作为表征量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导叶式旋流器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对油滴聚结破碎发生的外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导向叶片的结构参数(叶片数和叶片出口角)和旋流器的操作参数(入口流速、溢流率、分散相入口浓度和操作温度)均会影响到油滴在旋流器中的存在和运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导向叶片 分散相 聚结 破碎
下载PDF
Mesoproterozoic Earthquake Events and Breakup of the Sino-Korean Plate 被引量:19
8
作者 QIAO Xiufu GAO Linzhi PENG Y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85-397,共13页
In the Mesoproterozoic time,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ino-Korean Plate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intensive tectonic extension and breakup. 1. An abundance of sedimentary earthquake records is preserved in the Chuanling... In the Mesoproterozoic time,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ino-Korean Plate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intensive tectonic extension and breakup. 1. An abundance of sedimentary earthquake records is preserved in the Chuanlinggou, Tuanshanzi and Gaoyuzhuang formations in the Mesoproterozoic Changcheng System (1800-1400 Ma) and in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of the Jixian System (1400-1000 Ma). These earthquake records are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liquefied sand-veins, carbonate microspar and coarser spar veins, limestone dikes, liquefied breccia and various forms of liquefied contorted bedding. This deformation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synsedimentary faults and igneous activity. 2. Three liquefaction models for soft carbonate sediments are recognized, including liquefaction in laminated carbonate rocks, liquefaction in thin-bedded carbonates and large-scale liquefaction along huge carbonate dikes. 3. Based on the record of earthquake and volcanic activities, the Sino-Korean Plate experienced at least twice intraplate breakups. One occurred between 1800-1400 Ma, and the other occurred at about 1200 Ma. The last breakup resulted in formation of the Yan-Liao aulacogen, a tectonic zone characterized by deeper material vibrancy, active faults, major igneous activity and frequent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events MESOPROTEROZOIC Sino-Korean Plate breakup intraplate
下载PDF
气液旋流器的分离性能 被引量:16
9
作者 金向红 金有海 +2 位作者 王建军 孙治谦 陈新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4-129,共6页
旋流器内气液两相的分离过程是液滴离心沉降和碰撞聚结、破碎的复合过程。对液滴的聚结、破碎机制进行分析,试验验证液相物性、流场强度对液滴聚结、破碎以及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黏度对涡流场中液滴的破碎影响很大,黏... 旋流器内气液两相的分离过程是液滴离心沉降和碰撞聚结、破碎的复合过程。对液滴的聚结、破碎机制进行分析,试验验证液相物性、流场强度对液滴聚结、破碎以及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黏度对涡流场中液滴的破碎影响很大,黏度增大分离效率上升;湍流强度是导致旋流场液滴破碎的主动力,当流量达到一定值时,高湍流强度导致液滴破碎,分离效率随流量上升开始急剧下降;液滴聚结、破碎过程对分离器压力降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旋流分离器 分离效率 液滴 团聚 破碎
下载PDF
液-液分离水力旋流器油滴破碎与聚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吕凤霞 杨贺 +2 位作者 袁惠新 张衍 周力 《石油机械》 2017年第11期71-76,共6页
为了研究水力旋流器内液滴的破碎和聚并以及其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运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和RSM湍流模型数值模拟旋流器内的油水分离,同时采用群体平衡模型描述油滴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油滴的破碎主要发生在旋流器的壁面附近,油... 为了研究水力旋流器内液滴的破碎和聚并以及其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运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和RSM湍流模型数值模拟旋流器内的油水分离,同时采用群体平衡模型描述油滴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油滴的破碎主要发生在旋流器的壁面附近,油滴的聚并主要发生在轴心区域;当增大油相的体积分数时,油滴聚并占主导作用;当增加入口流量时,分离效率会提高,但随着流量的增大,分离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会降低,因此对于结构尺寸固定的旋流器均存在一个最佳处理量;比较单锥和双锥旋流器发现,双锥旋流器内油滴更容易发生聚并,分离性能更好。所得结论可为水力旋流器的现场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液-液分离 破碎 聚并 群体平衡模型 油水分离
下载PDF
高速液体射流初始阶段的破碎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史绍熙 郗大光 +2 位作者 刘宁 秦建荣 舒国才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9-354,共6页
采用激光分幅全息技术观察到了直径为0.4mm液体射流上的表面波从小到大,最后导致液体破碎的发展过程。本文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液体在雾化初始阶段的破碎起因子扰动波,扰动皮由表及里,在周向与轴向不断发展,首先将射流撕裂成大液滴,之... 采用激光分幅全息技术观察到了直径为0.4mm液体射流上的表面波从小到大,最后导致液体破碎的发展过程。本文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液体在雾化初始阶段的破碎起因子扰动波,扰动皮由表及里,在周向与轴向不断发展,首先将射流撕裂成大液滴,之后再进一步破碎成小液滴。液体射流破碎后的液滴尺寸往往大于初始扰动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液体射流 破碎 初始阶段 射流 柴油机
下载PDF
油滴聚并破碎行为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枫 熊峰 +2 位作者 刘彩玉 邢雷 张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研究离散相油滴聚并破碎行为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轴入导锥式旋流器为研究对象,将单一的混合模型与加载了群体平衡模型(PBM)的混合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显示:耦合模型模拟结果可以确定出油滴的破碎位置主要发生在螺旋... 为研究离散相油滴聚并破碎行为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轴入导锥式旋流器为研究对象,将单一的混合模型与加载了群体平衡模型(PBM)的混合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显示:耦合模型模拟结果可以确定出油滴的破碎位置主要发生在螺旋流道及旋流器的近壁区域,并在轴心油核区油滴粒度分布较大,出现明显的聚并现象;耦合模型得出的分离效率随着入口进液量的提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单一混合模型模拟得出的分离效率随着进液量的增加逐渐升高;两种模拟方法得出的速度场分布几乎无差别,但随着溢流分流比的增大分别呈现出极大值点不同的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所得结论可为提高水力旋流器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群体平衡模型 聚并 破碎 分离性能
下载PDF
Space Debris Reentry Analysis Methods and Tools 被引量:15
13
作者 WU Ziniua HU Ruifeng +2 位作者 QU Xi WANG Xiang WU Zh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87-395,共9页
The reentry of uncontrolled spacecraft may be broken into many pieces of debris at an altitude in the range of 75-85 km. The surviving fragments could pose great hazard and risk to ground and people. In recent years, ... The reentry of uncontrolled spacecraft may be broken into many pieces of debris at an altitude in the range of 75-85 km. The surviving fragments could pose great hazard and risk to ground and people. In recent years, methods and tools for predicting and analyzing debris reentry and ground risk assessment have been studied and developed in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group of the present autho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progress on this topic of debris reentry briefly. We outline the Monte Carlo method for uncertainty analysis, breakup prediction, and parameters affecting survivability of debris. The existing analysis tool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i.e. the object-oriented and the spacecraft-oriented methods, the latter being more accurate than the first one. The past object-oriented tools include objects of only simple shapes. For more realistic simulation, here we present an object-oriented tool debris reentry and ablation prediction system (DRAPS) developed by the present authors, which introduces new object shapes to 15 types, as well as 51 predefined motions and relevant aerodynamic and aerothermal models. The aerodynamic and aerothermal models in DRAPS are validated using 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 (DSMC)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debris REENTRY ablation breakup risk assessment AERODYNAMICS
原文传递
The dominant driving force for supercontinent breakup: Plume push or subduction retreat? 被引量:15
14
作者 Nan Zhang Zhuo Dang +1 位作者 Chuan Huang Zheng-Xiang L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997-1007,共11页
Understanding the dominant force responsible for supercontinent breakup is crucial for establishing Earth's geodynamic evolution that includes supercontinent cycles and plate tectonics. Conventionally,two forces have... Understanding the dominant force responsible for supercontinent breakup is crucial for establishing Earth's geodynamic evolution that includes supercontinent cycles and plate tectonics. Conventionally,two forces have been considered: the push by mantle plumes from the sub-continental mantle which is called the active force for breakup, and the dragging force from oceanic subduction retreat which is called the passive force for breakup. However,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two forces is unclear. Here we model the supercontinent breakup coupled with global mantle convection 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Our global model features a spherical harmonic degree-2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major subduction girdle and two large upwelling(superplume) systems. Based on this global mantle structure,we exa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extensional stress applied to the supercontinent by both subsupercontinent mantle upwellings and subduction retreat at the supercontinent peripheral. Our results show that:(1) at the center half of the supercontinent, plume push stress is ~3 times larger than the stress induced by subduction retreat;(2) an average hot anomaly of no higher than 50 K beneath the supercontinent can produce a push force strong enough to cause the initialization of supercontinent breakup;(3) the extensional stress induced by subduction retreat concentrates on a ~600 km wide zone on the boundary of the supercontinent, but has far less impact to the interior of the supercontinent. We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although circum-supercontinent subduction retreat assists supercontinent breakup, sub-supercontinent mantle upwelling is the essential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ontinent breakup Plume push Subduction retreat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开河期冰坝预报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涛 刘之平 +2 位作者 郭新蕾 付辉 刘文斌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55-1362,共8页
在北方高寒地区的天然河道,开河期冰坝形成和导致凌汛的机理复杂,目前的冰水动力学模型难以模拟和预报其发生、发展和溃决的过程,可用的冰坝预报多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和经验判别式法,为应对严重的防凌形势,迫切需要找到冰坝预报的新... 在北方高寒地区的天然河道,开河期冰坝形成和导致凌汛的机理复杂,目前的冰水动力学模型难以模拟和预报其发生、发展和溃决的过程,可用的冰坝预报多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和经验判别式法,为应对严重的防凌形势,迫切需要找到冰坝预报的新方法。本文在对开河期冰坝成因及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冰坝预报模型,并将其应用到黑龙江上游凌汛灾害频发的漠河江段冰坝预报中。通过神经网络聚类法预报冰坝是否发生,神经网络聚类法预报精度为85%,高于传统统计学的几率分析法62%的预报精度。通过预报开河日期实现了对冰坝发生时间的预报,开河日期预报平均预见期为10天,最大误差2天,预报合格率100%。该模型提前准确预报2017年黑龙江漠河江段开河冰坝发生情况。及时、准确的冰坝预报能为提前制订主动防凌方案和采取必要防凌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冰 开河 冰坝 预报 神经网络 聚类法
原文传递
用于油水分离的水力旋流器中液滴破碎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舒朝晖 刘根凡 +2 位作者 陈文梅 褚良银 钟月华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7期29-32,共4页
对水力旋流器中的湍流度、雷诺切应力及颗粒的湍动能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水力旋流器中油滴破碎可能性较大的几个部位。分析了水力旋流器中液滴破碎的机理 ,阐明了液滴破碎判据———临界Weber数的表达式 。
关键词 油水分离 水力旋流器 液滴破碎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液-液水力旋流器中的液滴破碎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光明 舒朝晖 陈文梅 《过滤与分离》 CAS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液-液水力旋流嚣中液滴破碎产生的原因,指出流场的湍流特性是产生液滴破碎的主要原因。对水力旋流器中的湍流度、雷诺切应力及颗粒的湍动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水力旋流器中液滴破碎可能性较大的几个部...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液-液水力旋流嚣中液滴破碎产生的原因,指出流场的湍流特性是产生液滴破碎的主要原因。对水力旋流器中的湍流度、雷诺切应力及颗粒的湍动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水力旋流器中液滴破碎可能性较大的几个部位,并对旋流器边壁液滴破碎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水力旋流器中液滴破碎的机理,阐明了液滴破碎判据——临界Weber数的表达式,并对理想球形液滴的破碎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分离 水力旋流器 液滴 破碎 湍流 Weber数
下载PDF
液滴撞击超疏水壁面反弹及破碎行为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冬薇 宁智 +2 位作者 吕明 阎凯 孙春华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液滴撞击壁面时,壁面亲水性对液滴撞击壁面后的变化历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相界面追踪的复合Level Set-VOF方法对液滴撞击超疏水壁面的运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撞击速度较小时,液滴撞壁后发生反弹;撞击速度较大时,液滴撞壁后会... 液滴撞击壁面时,壁面亲水性对液滴撞击壁面后的变化历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相界面追踪的复合Level Set-VOF方法对液滴撞击超疏水壁面的运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撞击速度较小时,液滴撞壁后发生反弹;撞击速度较大时,液滴撞壁后会发生破碎现象;初始粒径的增大和表面张力的减小,有利于液滴撞壁后产生铺展破碎现象;撞击角度对撞壁后的液滴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一定条件下液滴垂直及倾斜撞击超疏水壁面反弹及破碎的临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撞击 超疏水壁面 反弹 破碎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激波诱导液滴变形和破碎现象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耿继辉 叶经方 +1 位作者 王健 李鸿志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7-800,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用于激波诱导液滴变形和破碎现象研究的实验系统及方法,详细分析了激波与液滴相互作用以及液滴加速、变形和破碎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激波诱导的液滴内流场性质及气液相间相互作用对液滴变形和破碎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基础实验数据。
关键词 液滴 变形 破碎 激波
下载PDF
狭窄流域内气泡破裂现象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阿漫 倪宝玉 +1 位作者 宋炳月 姚熊亮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0-432,共13页
基于边界积分法建立狭窄流域内气泡破裂数值模型,开发相应的计算程序,分别模拟对称破裂与非对称破裂两类典型工况并与相应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表明三维数值模型的有效性.从狭窄流域内气泡运动的基本现象入手,基于... 基于边界积分法建立狭窄流域内气泡破裂数值模型,开发相应的计算程序,分别模拟对称破裂与非对称破裂两类典型工况并与相应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表明三维数值模型的有效性.从狭窄流域内气泡运动的基本现象入手,基于开发的程序系统地研究气泡的对称破裂与非对称破裂,在已有数值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基础上,提出气泡破裂的可行性准则,研究分裂后子气泡的动力学特性,并分析距离参数对气泡破裂特性及子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总结相应规律,旨在为相关气泡破裂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破裂 狭窄流域 子气泡 窄射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