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贾炜玮 罗天泽 李凤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共12页
【目的】分析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枝条数量的影响,建立基于间伐效应的生物数学模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间伐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和东京城林业局不同林分条件及抚育间伐强度下的红松人工林49株解析木4 ... 【目的】分析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枝条数量的影响,建立基于间伐效应的生物数学模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间伐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和东京城林业局不同林分条件及抚育间伐强度下的红松人工林49株解析木4 370组枝解析数据,利用R语言的nlme包,建立了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枝条密度单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并利用调整决定系数(Ra2)、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对数似然值(Log-likelihood)以及似然比检验(LRT)等评价指标对所收敛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当地位指数和树木等级相近时,抚育间伐强度和冠长越大,枝条密度越大;当抚育间伐强度和树木等级相近时,地位指数和冠长越大,枝条密度越大;而抚育间伐强度和地位指数相近时,树木胸径与枝条密度呈负相关。基于样地效应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均高于基础模型和基于样木效应的混合模型,最终选用含有总着枝深度(DINC)、相对着枝深度的自然对数(lnRDINC)、相对着枝深度的平方(RDINC2)、胸径(DBH)、抚育间伐强度与间伐年龄的比值(TI/TA)这5个随机效应参数的非线性混合模型为枝条密度最优预测模型,其R_(a)^(2)为0.825 7,均方根误差(RMSE)为2.171 4。【结论】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枝条密度最优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不但能提高模型精度,还能更加准确地体现抚育间伐对林木枝条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枝条密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红松人工林
下载PDF
复合酶修饰对红薯淀粉分支结构和物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肖瑀 郭丽 +3 位作者 邓银凤 王懿 朱晨晨 杜先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3,共6页
本实验采用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葡萄糖苷转移酶复合修饰天然红薯淀粉,借助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质子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以及流变仪分析了红薯淀粉酶解前后的链长分布、分支密度、结晶结构、分支结构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复合... 本实验采用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葡萄糖苷转移酶复合修饰天然红薯淀粉,借助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质子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以及流变仪分析了红薯淀粉酶解前后的链长分布、分支密度、结晶结构、分支结构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复合酶处理后,红薯淀粉的短链比例显著增加(P<0.05),平均链长显著降低(P<0.05);当葡萄糖苷转移酶添加量为300μL时,红薯淀粉的分支密度高达35%,明显高于对照样品;酶改性淀粉晶体结构由C型转化为C+V型,所有酶改性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均低于天然红薯淀粉,相对结晶度与葡萄糖苷转移酶添加量成正比,从10.8%增加至14.8%;溶解度和透明度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增大,且分别随葡萄糖苷转移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值分别可达66.15%和73.91%;表观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均随葡萄糖苷转移酶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为从分支链结构水平上调控复合酶法改善红薯淀粉的物化特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法 红薯淀粉 分支密度 物化特性 改性
下载PDF
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及密度预估模型
3
作者 倪铭岐 高慧淋 +3 位作者 刘家腾 佟艺玟 邱瑜 邢晖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82-2090,共9页
枝条数量作为重要的枝条特征因子,对树冠结构特征、树木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辽宁省清原县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负二项分布模型构建包含水枝的日本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混合效应预估模型,又基于... 枝条数量作为重要的枝条特征因子,对树冠结构特征、树木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辽宁省清原县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负二项分布模型构建包含水枝的日本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混合效应预估模型,又基于负指数模型构建包含水枝的日本落叶松一级枝条密度混合效应预估模型。结果表明:对于一级枝条数量模型来说,考虑样木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拟合效果优于传统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树木的冠长率越大,枝条的数量越多。将最优一级枝条数量基础模型的截距作为随机效应参数的混合效应模型被确定为最优模型,其R_(a)^(2)=0.552,均方根误差为7.242。对于一级枝条密度来说,考虑样木水平的混合模型同样降低了模型的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枝条的密度随着冠长率的增大而增大。将最优的一级枝条密度基础模型的截距与着枝深度作为随机效应参数的混合效应模型被确定为最优模型,其R_(a)^(2)=0.792,均方根误差为4.447。本研究构建的日本落叶松枝条数量及密度模型为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以提高木材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枝条数量 枝条密度 混合效应
原文传递
双酶处理对玉米淀粉链结构和消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熊珊珊 缪铭 江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27-130,共4页
研究双酶处理形成慢消化淀粉(slowly digestible starch,SDS)的精细结构。采用两种酶(β-淀粉酶的水解作用和转苷酶的转苷作用)对玉米淀粉进行双重处理以期提高慢消化淀粉含量。实验结果发现,经过β-淀粉酶水解后的玉米淀粉再经转苷酶处... 研究双酶处理形成慢消化淀粉(slowly digestible starch,SDS)的精细结构。采用两种酶(β-淀粉酶的水解作用和转苷酶的转苷作用)对玉米淀粉进行双重处理以期提高慢消化淀粉含量。实验结果发现,经过β-淀粉酶水解后的玉米淀粉再经转苷酶处理,其链长分布、碘吸附作用和消化性能有了显著地变化,并且这种变化随不同的转苷处理时间而有明显差异。原淀粉经过β-淀粉酶处理4h,再经过转苷酶处理24h后的淀粉样品SDS最高含量可以达到13.95%,此时的样品平均链长为12.58,分支密度为7.95%。实验证明酶法改性淀粉可以有效改善淀粉的消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 链长 分支密度 玉米淀粉
下载PDF
油橄榄枝条生长习性及密度与成花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莫保儒 邹天福 +2 位作者 苏瑾 冯颖 吴文俊 《甘肃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5,15,共6页
2010年11月下旬和2011年5月上旬,选择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大湾沟和草坝村油橄榄栽培园的主要栽培品种,对其1年生枝条数量、树冠体积以及成花枝条的长度、直径、枝条角度、枝组角度、成花数量进行调查。应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多元线... 2010年11月下旬和2011年5月上旬,选择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大湾沟和草坝村油橄榄栽培园的主要栽培品种,对其1年生枝条数量、树冠体积以及成花枝条的长度、直径、枝条角度、枝组角度、成花数量进行调查。应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多元线形回归和曲线拟合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城固32、鄂植8号枝条直径对于枝条形成花影响比枝条长度更具有显著性作用,而佛奥、莱星和皮削利枝条长度对于枝条成花影响比枝条直径更具有显著性作用;除城固32之外,鄂植8号、佛奥、莱星和皮削利枝组角度对于枝条成花影响比枝条角度更具有显著性作用,且成花枝条出现频率最高时的枝组角度分别为85°、105°、110°、105°和90°;成花枝条率、枝条平均成花数随着枝条密度的增大以倒数曲线在降低和减少,随着枝条密度的变小以倒数曲线在升高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枝条生长 枝条密度 枝条成花
下载PDF
黑纤维虾形草形态特征及其海草床生长情况调查
6
作者 郭君宁 楚晓青 +1 位作者 沈思思 付晚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9期129-132,140,共5页
本文对大连市某海域黑纤维虾形草的形态特征、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黑纤维虾形草具有匍匐的根状茎特征,6—8月生物量、茎枝密度、株冠高度及最大叶片长度均随季节变化呈现上升趋势;8月各指标均达到最大值,生物量... 本文对大连市某海域黑纤维虾形草的形态特征、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黑纤维虾形草具有匍匐的根状茎特征,6—8月生物量、茎枝密度、株冠高度及最大叶片长度均随季节变化呈现上升趋势;8月各指标均达到最大值,生物量为2011.4 g/m^(2),茎枝密度为1.45×10^(4)株/m^(2),株冠高度为85.9 cm,最大叶片长度为16.8 cm^(2)9—11月各指标呈现下降趋势,11月该调查海域海草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纤维虾形草 海草床 形态特征 生物量 茎枝密度
下载PDF
大田期烟草根系构型参数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2
7
作者 马新明 席磊 +1 位作者 熊淑萍 杨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3-376,共4页
采用“根箱”法研究了大田期烟草根系构型参数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烟草2级侧根总长度的增加明显大于1级侧根,根快速增长期分别出现在移栽后26~40和56~70d.栽后57d(打顶)前,烟草根系的分枝密度表现为10~20〉0... 采用“根箱”法研究了大田期烟草根系构型参数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烟草2级侧根总长度的增加明显大于1级侧根,根快速增长期分别出现在移栽后26~40和56~70d.栽后57d(打顶)前,烟草根系的分枝密度表现为10~20〉0~10〉20~30〉30~40cm,此后随土层的加深呈递减趋势.在主根上,以7~21cm范围内的分枝密度最大.打顶前,比根长随着入土深度的加深而递增;栽后90d,比根长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1级侧根根长密度在0~10cm土层内的变化呈“S”型曲线,10~20、20~30和30~40cm内表现为双峰曲线;2级侧根根长密度随生育期的进程而增加。其中0~10cm根长密度的变化为“S”曲线,其它层次为单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系 根构型 分枝密度 比根长 根长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