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超声测量胎儿脑干-小脑蚓部夹角和脑干-小脑幕夹角 被引量:3
1
作者 孟新月 解丽梅 张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87-1690,共4页
目的 测量正常胎儿脑干-小脑蚓部夹角(BV角)和脑干-小脑幕夹角(BT角),以定量评估脑干上方小脑蚓部旋转角度和小脑幕插入角度及其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技术获取221胎20~37周正常胎儿的小脑蚓部正中矢状切面... 目的 测量正常胎儿脑干-小脑蚓部夹角(BV角)和脑干-小脑幕夹角(BT角),以定量评估脑干上方小脑蚓部旋转角度和小脑幕插入角度及其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技术获取221胎20~37周正常胎儿的小脑蚓部正中矢状切面图像,测量BV角与BT角;并进行重复性检验,分析其与孕周相关性.结果 BV角与BT角测量的可重复性较好,且二者与孕周均无相关(r=-0.39、0.38,P均〉0.05);221胎正常胎儿的BV角的正常值范围为1.60°~19.50°,BT角的正常值范围为15.70°~47.80°.结论 BV角和BT角可作为定量衡量脑干上方小脑蚓部旋转角度和小脑幕插入角度的简单、可重复性强的参数;计算二者的正常值范围可进一步为鉴别诊断胎儿颅后窝池畸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颅后窝池畸形 胎儿 脑干-小脑蚓部夹角 脑干-小脑幕夹角
下载PDF
超声VCI-C测量胎儿脑干—小脑蚓部角及脑干—小脑幕角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荔艳 佘玲娜 +2 位作者 蓝柳冰 张伯森 姚思平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部三维超声VCI-C平面方法定量分析胎儿脑干—小脑蚓部角(BV角)、脑干—小脑幕角(BT角)对后颅窝池畸形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产前超声检查孕期18~40周的323例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84例超声诊断为后颅窝池畸形的胎儿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腹部三维超声VCI-C平面方法定量分析胎儿脑干—小脑蚓部角(BV角)、脑干—小脑幕角(BT角)对后颅窝池畸形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产前超声检查孕期18~40周的323例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84例超声诊断为后颅窝池畸形的胎儿为观察组,测量脑干—小脑蚓部BV角和脑干—小脑幕BT角,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后颅窝池增宽胎儿BV角、BT角与正常胎儿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lake囊肿、Dandy-Walker变异型、典型的Dandy-Walker畸形胎儿的脑干—小脑蚓部BV角大于正常组,且随小脑蚓部发育异常程度增加而增加,Dandy-Walker畸形胎儿的脑干—小脑幕BT角明显增大。结论:三维超声VCI-C平面方法测量BV角和BT角对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VCI-C平面 胎儿脑干—小脑蚓部角 脑干—小脑幕角 后颅窝池畸形
下载PDF
三维超声测量胎儿脑干-小脑蚓部夹角和脑干-小脑幕夹角的方法及在巨枕大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燕茹 苏珊珊 +1 位作者 吕国荣 黄婷婷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孕周正常胎儿脑干-小脑蚓部夹角(BVA)和脑干-小脑幕夹角(BTA)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评估其在巨枕大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VCI)技术测量320例18-40孕周正常单胎胎儿BVA和BTA,分析其与孕... 目的建立不同孕周正常胎儿脑干-小脑蚓部夹角(BVA)和脑干-小脑幕夹角(BTA)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评估其在巨枕大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VCI)技术测量320例18-40孕周正常单胎胎儿BVA和BTA,分析其与孕周的关系,并按照上述测值方法对24例巨枕大池胎儿进行评估。结果①正常胎儿BVA和BTA与孕周不存在相关关系(r=-0.05、0.04,P均〉0.05),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2.23°-19.30°、18.53°-48.13°;②24例巨枕大池胎儿,其BVA和BTA分别为4.23°-17.42°、20.41°-40.89°,与正常胎儿无差异(t=-0.55、0.92,P均〉0.05)。结论运用三维超声VCI技术测量胎儿BVA和BTA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作为国内BVA、BTA测值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三维 胎儿 脑干一小脑蚓部夹角 脑干一小脑幕夹角 巨枕大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