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突触可塑性出发探讨抑郁症和失眠的共病双向机制
被引量:
5
1
作者
孟繁昊
王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18-1528,共11页
失眠是抑郁症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二者具有高度重合的分子机制。通过相似的病理学改变可以引发失眠和抑郁症的共病,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了解失眠、抑郁症二者潜在交互机制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共病基因、下丘脑-垂...
失眠是抑郁症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二者具有高度重合的分子机制。通过相似的病理学改变可以引发失眠和抑郁症的共病,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了解失眠、抑郁症二者潜在交互机制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共病基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皮质醇昼夜节律、免疫炎症、大脑奖赏机制是参与共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相关研究数据,详细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功能稳定的坚实基础,抑郁症和失眠的病理改变都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树突棘剪切和消除等过程,表现为异常的突触活动。探究突触可塑性研究路径并构建抑郁症和失眠共病发生及影响的综合模型,可为临床抑郁症和失眠共病的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失眠
突触可塑性
基因
免疫炎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大脑奖赏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灸抗抑郁机制的新视角: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协同调控作用
2
作者
颜靖岚
樊郑翠
+2 位作者
王博凯
王旭
陈永君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是抑郁症快感缺失和绝望行为两种核心症状的神经基础。近年来影像学和神经环路研究揭示了针灸能够相对特异地调节抑郁症患者和动物模型的大脑奖赏和动机相关神经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是抑郁症快感缺失和绝望行为两种核心症状的神经基础。近年来影像学和神经环路研究揭示了针灸能够相对特异地调节抑郁症患者和动物模型的大脑奖赏和动机相关神经环路的活动,然而奖赏和反奖赏神经环路参与针灸改善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尚不充分。系统综述了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功能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关系在针灸抗抑郁治疗中的重要科学意义,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灸
非药物疗法
脑功能
奖赏环路
反奖赏环路
神经调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突触可塑性出发探讨抑郁症和失眠的共病双向机制
被引量:
5
1
作者
孟繁昊
王珑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18-152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3044)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H2022H082)
+2 种基金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项目(LBH-Q19185)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ZHY2020-12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2020yjscx016)。
文摘
失眠是抑郁症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二者具有高度重合的分子机制。通过相似的病理学改变可以引发失眠和抑郁症的共病,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了解失眠、抑郁症二者潜在交互机制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共病基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皮质醇昼夜节律、免疫炎症、大脑奖赏机制是参与共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相关研究数据,详细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功能稳定的坚实基础,抑郁症和失眠的病理改变都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树突棘剪切和消除等过程,表现为异常的突触活动。探究突触可塑性研究路径并构建抑郁症和失眠共病发生及影响的综合模型,可为临床抑郁症和失眠共病的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抑郁症
失眠
突触可塑性
基因
免疫炎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大脑奖赏机制
Keywords
depression
insomnia
synaptic
plasticity
gene
immune
inflammation
hypothalamic
pituitary-adrenal
brain
reward
mechanism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40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灸抗抑郁机制的新视角: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协同调控作用
2
作者
颜靖岚
樊郑翠
王博凯
王旭
陈永君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C3500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37458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2QH083)。
文摘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是抑郁症快感缺失和绝望行为两种核心症状的神经基础。近年来影像学和神经环路研究揭示了针灸能够相对特异地调节抑郁症患者和动物模型的大脑奖赏和动机相关神经环路的活动,然而奖赏和反奖赏神经环路参与针灸改善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尚不充分。系统综述了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功能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关系在针灸抗抑郁治疗中的重要科学意义,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抑郁症
针灸
非药物疗法
脑功能
奖赏环路
反奖赏环路
神经调控
作用机制
Keywords
depres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y
brain
function
reward
circuit
anti-
reward
circuit
neural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action
分类号
R246.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突触可塑性出发探讨抑郁症和失眠的共病双向机制
孟繁昊
王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针灸抗抑郁机制的新视角: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协同调控作用
颜靖岚
樊郑翠
王博凯
王旭
陈永君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