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化瘀中药对脑挫裂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童建国 王宪荣 +1 位作者 朱刚 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21-823,共3页
目的 验证活血化瘀中药对脑挫裂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自由落体致脑挫裂伤模型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脑伤灶大小、病理改变 ,微血管构筑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活血化瘀中药可减小脑伤灶体积 ,防治微血栓形成 ,... 目的 验证活血化瘀中药对脑挫裂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自由落体致脑挫裂伤模型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脑伤灶大小、病理改变 ,微血管构筑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活血化瘀中药可减小脑伤灶体积 ,防治微血栓形成 ,减轻间质及细胞水肿 ,改善微血管构筑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能促进脑挫裂伤灶吸收 ,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血脑屏障 病理 活血化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脑挫裂伤的临床分型与治疗探讨 被引量:18
2
作者 谭宗德 徐延森 +3 位作者 程新富 林爱龙 罗晓明 李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的临床分型与治疗的关系。方法280例经头颅CT检查的脑挫裂伤病人,根据病人GCS计分、生命体证、瞳孔和意识变化临床上分为四型。Ⅰ、Ⅱ型主要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仅5例),Ⅲ、Ⅳ型主要通过手术治疗。3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的临床分型与治疗的关系。方法280例经头颅CT检查的脑挫裂伤病人,根据病人GCS计分、生命体证、瞳孔和意识变化临床上分为四型。Ⅰ、Ⅱ型主要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仅5例),Ⅲ、Ⅳ型主要通过手术治疗。3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Ⅰ型脑挫裂伤62例,Ⅱ型脑挫裂伤97例,治愈好转149例(94%),轻残8例,死亡2例。Ⅲ型脑挫裂伤78例,手术治疗61例,治愈好转52例,轻残和重残各6例,死亡14例。Ⅳ型脑挫裂伤43例,残废6例,治愈好转6例,死亡31例。结论脑挫裂伤进行临床分型对其伤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临床分型 CT检查
下载PDF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时机及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飞 朱有厚 +3 位作者 吴一芳 余飞 刘宁涛 海舰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3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开颅手术时机及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66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接受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的病例,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35例患者为监测组,仅手术未采用颅内压监测治疗...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开颅手术时机及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66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接受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的病例,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35例患者为监测组,仅手术未采用颅内压监测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变化特点、手术时机、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结果 66例患者中18例急诊手术,48例入院时不具备手术指征,病情逐渐加重而采用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按GOS评分评定预后,监测组3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4例中残,25例良好。对照组5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6例中残,16例良好。监测组与对照组预后恢复良好率分别为71.43%和51.61%(P<0.05)。结论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有较大比例需进行手术,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把握合理手术时机,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应用颅内压监测能动态地了解颅内压力变化情况,为临床上及时处理颅内高压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为改善患者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额叶 脑挫裂伤 手术时机 颅内压监测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韩宇涵 王秀存 +1 位作者 马强 于如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以期为其早期预测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中型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致低钠血症的不同病因、损伤类型、性别、格拉...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以期为其早期预测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中型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致低钠血症的不同病因、损伤类型、性别、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脑水肿、颅底骨折和穿透性性损伤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80例出现低钠血症,其中钠盐摄入不足、利尿剂过量使用47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19例,脑性耗盐综合征14例。低钠血症更多发生在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GCS评分(P=0.000)、脑水肿(P=0.000)、颅底骨折(P=0.000)、穿透性损伤(P=0.001)是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P=0.006)、脑水肿(P=0.006)、颅底骨折(P=0.000)、穿透性损伤(P=0.015)是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GCS评分≤8分、脑水肿、颅底骨折和穿透性损伤的颅脑外伤患者更易发生低钠血症,应早期关注患者血清钠水平,明确病因及时纠正,防止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低钠血症 脑水肿 颅底骨折 脑挫裂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庆禄 李光杰 +2 位作者 王文智 李宁 李伟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7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100β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联合检测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住院治疗的112例脑挫裂伤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100β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联合检测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住院治疗的112例脑挫裂伤患者,脑挫裂伤患者均经头颅 CT 或 MRI 明确诊断,其中轻型颅脑损伤68例,重型颅脑损伤44例。正常对照83名均来自健康体检人群,排除肺部疾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NSE 和 ELISA 法检测血清 S100β蛋白、GFAP、MBP 浓度,并进行组间的比较。结果轻型组患者血清 NSE、S100β蛋白、GFAP、MBP 浓度分别为(18.14±6.83)、(0.92±0.45)、(0.78±0.37)、(4.37±1.84)μg/ L,重型组分别为(32.11±12.48)、(1.58±0.94)、(4.26±1.96)、(14.72±6.77)μg/ 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94±3.49)、(0.12±0.08)、(0.13±0.09)、(1.98±0.89)μg/ L,轻、重型颅脑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37.520、120.083、283.727、205.569,P 均<0.01);正常对照组与轻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 值分别为10.599、13.296、5.881、6.018,P 均<0.01);轻、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 值分别为13.600、9.249、26.639、22.029,P 均<0.01);正常对照组与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 值分别为23.408、21.258、32.797、28.134,P 均<0.01)。结论血清 NSE、S100β蛋白、GFAP、MBP 水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损伤程度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 蛋白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原文传递
界面征——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早期征象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煜咺 顾新 金宏伟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7期473-474,共2页
目的 :研究迟发性脑挫裂伤的早期CT表现 ,提出“界面征”的概念 ,评价其对迟发性脑挫裂伤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搜集经CT复查证实的迟发性脑挫裂伤患者 112例 ,对其首次CT检查及复查的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迟发性脑挫裂伤... 目的 :研究迟发性脑挫裂伤的早期CT表现 ,提出“界面征”的概念 ,评价其对迟发性脑挫裂伤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搜集经CT复查证实的迟发性脑挫裂伤患者 112例 ,对其首次CT检查及复查的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迟发性脑挫裂伤患者首次CT发现病变 10 8例 ,其中 95例出现“界面征”。结论 :脑外伤后首次CT检查出现“界面征” ,提示此部位可能发生迟发性脑挫裂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征 迟发性脑挫裂伤 CT征象 早期诊断 脑水肿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早期脑挫裂伤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欣 谢国强 +1 位作者 任超杰 罗婷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21例脑挫裂伤组患者早期(伤后12 h内)血清来源于陕西咸阳215医院脑挫裂伤患者,男性70例,女性51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8.7岁,并脑挫裂伤患者均经CT...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21例脑挫裂伤组患者早期(伤后12 h内)血清来源于陕西咸阳215医院脑挫裂伤患者,男性70例,女性51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8.7岁,并脑挫裂伤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轻型颅脑损伤73例,重型颅脑损伤48例.90例正常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标本来自于健康体检人群,其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6.4岁,均排除肺部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NSE浓度,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血清NSE水平在颅脑损伤患者与健康人群间的差异.结果 48例重型颅脑损伤组的NSE浓度为26.5±12.3 ng/L,73例轻型颅脑损伤组的NSE浓度为18.7±9.1 ng/L,90例健康对照组的NSE浓度为10.3±3.2 ng/L.对照组与轻、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t值分别为2.986和3.152,P均〈0.01;轻、重型两组比较t=2.076,P〈0.05.121例脑挫裂伤患者早期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伤情程度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脑挫裂伤 诊断
下载PDF
进展性脑挫裂伤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庞业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8期2806-2810,共5页
目的:研究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脑挫裂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挫裂伤患者128例,根据24 h 内再次颅脑 CT 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进展组(68例)和非进展组(60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目的:研究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脑挫裂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挫裂伤患者128例,根据24 h 内再次颅脑 CT 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进展组(68例)和非进展组(60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进展性脑挫裂伤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入院 GCS 评分、损伤部位、脑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合并颅骨骨折、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血肿、合并糖尿病和 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6,P =0.009;χ2=18.486,P =0.001;t =2.889,P =0.000;t =2.684,P =0.015;χ2=16.164,P =0.000;χ2=10.824,P =0.001;χ2=8.667,P =0.003;χ2=8.667,P =0.003;χ2=10.824,P =0.001;t =2.842,P =0.000)。随访6个月,进展组病死率为11.76%,显著高于非进展组的1.67%(χ2=4.972,P =0.026)。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 GCS 评分、损伤部位、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糖尿病和 D-二聚体水平是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危险因素(OR =0.128、1.894、0.187、37.324、42.974、1.224,P =0.014、0.010、0.028、0.018、0.008、0.042,均 P <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 GCS 评分、损伤部位、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进展性脑挫裂伤是脑挫裂伤预后的影响因素(OR =0.133、1.124、0.208、34.321、41.964, P =0.018、0.014、0.025、0.018、0.005,均 P <0.05)。结论入院 GCS 评分、损伤部位、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糖尿病和 D-二聚体水平是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危险因素,入院 GCS 评分、损伤部位、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进展性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大骨窗开颅对不同分型颞叶脑挫裂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轩 姚宏伟 +2 位作者 李冰 李齐印 刘永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大骨窗开颅在不同分型颞叶脑挫裂伤手术中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9-08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颞叶脑挫裂伤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CT影像表现分为Ⅰ型、Ⅱ型、Ⅲ型,采用以岩骨脊为中心... 目的探讨大骨窗开颅在不同分型颞叶脑挫裂伤手术中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9-08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颞叶脑挫裂伤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CT影像表现分为Ⅰ型、Ⅱ型、Ⅲ型,采用以岩骨脊为中心的更低位大骨窗开颅。比较不同分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观察不同分型挫裂伤脑组织清除及弥漫性脑肿胀缓解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Ⅰ型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01±0.76)h、(19.45±3.98)d,均少于Ⅱ型、Ⅲ型患者,术中出血量(610.75±85.34)mL,低于Ⅱ型、Ⅲ型患者(P<0.05);Ⅱ型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4.58±0.65)h、(25.31±4.32)d,均少于Ⅲ型的(5.13±0.71)h、(30.12±3.87)d,术中出血量(671.34±92.56)mL,低于Ⅲ型患者的(745.87±80.45)mL(P<0.05)。Ⅰ型、Ⅱ型、Ⅲ型的挫裂伤脑组织均清除,弥漫性脑肿胀均得到缓解。GOS评分显示,5分14例,4分28例,3分5例,2分3例,1分1例,预后良好率82.35%。结论对颞叶脑挫伤根据分型情况选择大骨窗开颅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挫裂伤脑组织清除效果,有效缓解弥漫性肿胀,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颞叶 弥漫性脑肿胀 重型颅脑创伤 大骨窗开颅术
下载PDF
高压氧综合治疗对急性脑挫裂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连荣 李学慧 +5 位作者 李志才 骆晓梅 江小伟 穆小萍 陈梅香 柳青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对急性脑挫裂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 82例急性脑挫裂伤患者,按患方意愿分组成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2例)和HBO综合治疗组(HBO组,40例);另选40... 目的 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对急性脑挫裂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 82例急性脑挫裂伤患者,按患方意愿分组成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2例)和HBO综合治疗组(HBO组,40例);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组给予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如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降低颅内压、糖皮质激素、亚低温疗法、神经细胞营养剂、止痛、止血、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外伤性癫痫等;HB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2个疗程.常规组和HBO组于伤后8h和1、2、3、5、7、10、14、17、21d共10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NO、ET-1含量;对照组于体检时抽1次血,作相应指标检测.结果 常规组,伤后各时间点血浆ET-1平均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为(156.36±35.20)、(78.42 ±23.02)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40.95±1 1.8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8h和14d时出现2个高峰,分别达到(116.43 ±36.55)、(156.36 ±35.20) ng/L;伤后各时间点NO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为(49.22 ±2.65)、(34.54 ±3.82) 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60.59±3.38)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治疗1d后ET-1平均含量开始下降,1~14 d时[最高和最低分别为(58.92 ±13.50)、(51.95±14.32) 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7、21 d时接近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O组各时间点ET-1平均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NO平均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为(61.28 ±3.46)、(42.26 ±2.46) μmol/L]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创伤性脑挫裂伤患者血浆ET-1的升高及NO的降低贯穿于脑损伤变化的全过程;H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挫裂伤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GFAP、MBP在早期脑挫裂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庆禄 李宁 +2 位作者 王文智 李伟 李光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0期2756-275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联合检测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GFAP、MBP浓度,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分析脑挫裂伤患者与...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联合检测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GFAP、MBP浓度,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分析脑挫裂伤患者与健康人群间的差异。结果血清GFAP、MBP浓度,轻、重型颅脑损伤组与健康对照组3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轻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血清GFAP、MB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损伤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血清GFAP、MBP水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损伤程度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脑挫裂伤 辅助诊断
下载PDF
高原地区甘露醇联合白蛋白及呋塞米治疗脑挫裂伤后脑水肿疗效的临床与CT观察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敬宇 徐晓鹤 +9 位作者 王海云 贾鑫 马占虎 李治业 包正俊 孙德义 李仁雄 班允超 包义君 吴安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挫裂伤后脑水肿经甘露醇联合白蛋白及呋塞米治疗后的CT表现与疗效分析。方法将30例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给予甘露醇+白蛋白+呋塞米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甘露醇治疗。通过对治疗后第1、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挫裂伤后脑水肿经甘露醇联合白蛋白及呋塞米治疗后的CT表现与疗效分析。方法将30例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给予甘露醇+白蛋白+呋塞米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甘露醇治疗。通过对治疗后第1、3、5、7、10天颅脑CT征象变化、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分析,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水肿指数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第1天,两组患者颅脑CT征象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3、5、7、10天研究组患者CT呈现损伤区水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天两组患者脑水肿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3、5、7、10天研究组患者水肿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3天两组患者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5、7、10天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及治疗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第5、10天,研究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原地区甘露醇联合人血白蛋白和呋塞米治疗脑挫裂伤后脑水肿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脑水肿的病理进程。颅脑CT对于脑挫裂伤患者是一项经济而有效的疗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血白蛋白 甘露醇 格拉斯哥评分 血清白蛋白
原文传递
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伟金 冯清亮 江勇豪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48例脑挫裂伤合并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58.3%)行保守治疗,其中恢复良好26例,死亡2例;20例(41.7%)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48例脑挫裂伤合并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58.3%)行保守治疗,其中恢复良好26例,死亡2例;20例(41.7%)行手术治疗,其中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4例。结论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早期病情多不严重,但变化快,突然恶化;观察环池的变化,把握好手术时机,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环池 脑肿胀 脑挫裂伤 手术时机
下载PDF
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脑挫裂伤中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扬 黎海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967-969,共3页
脑挫裂伤(brain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BCL)是最常见的颅脑损伤之一,由于伤情不一,临床上对其早期全面诊断及预后判断较困难。质子磁共振渡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是新兴无创性检测脑生化代谢的技术,能... 脑挫裂伤(brain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BCL)是最常见的颅脑损伤之一,由于伤情不一,临床上对其早期全面诊断及预后判断较困难。质子磁共振渡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是新兴无创性检测脑生化代谢的技术,能从分子水平反映脑挫裂伤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本文综述了脑挫裂伤的发生机制、病理学特点及1H-MRS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磁共振波谱 脑挫裂伤 创伤性脑损伤
下载PDF
颅脑外伤早期挫裂伤脑组织类帕霉素靶蛋白异常激活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堃 魏德 林元相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81-1383,共3页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类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颅脑外伤早期挫裂伤脑组织中的激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2例重型颅脑外伤早期手术(受伤后24 h内)切除的挫裂伤脑组织、5例正常脑组织2 448位点丝氨酸磷酸化...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类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颅脑外伤早期挫裂伤脑组织中的激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2例重型颅脑外伤早期手术(受伤后24 h内)切除的挫裂伤脑组织、5例正常脑组织2 448位点丝氨酸磷酸化的mTOR[p-mTOR(Ser2448)]及其下游靶分子473位点丝氨酸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Ser473)]、389位点苏氨酸磷酸化的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Thr389)]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mTOR(Ser2448)、p-Akt(Ser473)和p-P70S6K(Thr389)在早期挫裂伤脑组织中的表达(0.643±0.077、0.573±0.020、1.109±0.196)强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0.209±0.060、0.317 ±0.036、0.186±0.1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9,P<0.01;t=13.981,P<0.01;t=9.213,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证实脑外伤早期挫裂伤脑组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0.605±0.045、0.508±0.060、0.714±0.056),主要集中神经元,在正常脑组织只有少量神经元呈弱阳性表达(0.122 ±0.011、0.115±0.014、0.048±0.0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07,P<0.01;t=14.199,P<0.01;t=25.879,P<0.01).结论脑外伤早期挫裂伤脑组织mTOR异常激活,可能是颅脑外伤早期导致神经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脑挫裂伤 类帕霉素靶蛋白
原文传递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效果
16
作者 齐慧霞 王晓雯 崔国义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38-341,共4页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脑挫裂伤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108例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纳入54例,提供常规护理干...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脑挫裂伤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108例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纳入54例,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组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单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国际运动功能表(FMA)、负性情绪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1)干预前,组间NIHSS、MMSE、FMA、负性情绪评分、SF-36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NIHSS、MMSE、FMA、负性情绪评分、SF-36更佳(P<0.05);(2)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3.70%)低于对照组(18.52%)(P<0.05)。结论 对脑挫裂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认知、神经功能,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干预 脑挫裂伤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脑挫裂伤患者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庄恺 吴光勇 廖达光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8期2724-272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脑挫裂伤患者按GCS评分进行分组,3~4分8例,5~6分8例,7~8分8例,9~12分8例,13~15分8例,分别于伤后3h、6h、12h、24h、3d、5d、7d、14d抽取患...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脑挫裂伤患者按GCS评分进行分组,3~4分8例,5~6分8例,7~8分8例,9~12分8例,13~15分8例,分别于伤后3h、6h、12h、24h、3d、5d、7d、14d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血清H-FABP定量检查,同时取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所有脑挫裂伤患者血清H-FABP高于正常人(P<0.01),GCS评分越低,血清H-FABP浓度越高(P<0.05),出现增高的时期越早,持续增高时间越长。结论:H-FABP对早期脑挫裂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GCS评分
下载PDF
以颅脑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血清NSE和MBP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永领 朱烈烈 +1 位作者 张荣 陈大庆 《浙江医学教育》 2012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伤为主多发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正常体检组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颅脑伤为主多发伤患者的血清NSE和MB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颅脑伤... 目的:探讨颅脑伤为主多发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正常体检组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颅脑伤为主多发伤患者的血清NSE和MB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颅脑伤为主多发伤患者伤后24小时NSE和MBP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22.85±5.74 ng/ml和12.30±3.29ng/ml(P<0.01),在不同GCS评分各组患者之间NSE和MBP均不同(P<0.01);不同ISS评分患者NSE和MBP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NSE和MBP可以作为判断以颅脑伤为主多发伤患者脑挫伤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碱性髓鞘蛋白 预后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治疗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锡春 谢锦秀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早期高压氧(na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脑挫裂伤患者96例,入院时患者的GCS评分为3~7分,均于入院1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或同时行血肿清除术;34例在伤后12-48h内行早期HBO治疗,62例在脑水肿消退后(9-21d... 目的探讨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早期高压氧(na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脑挫裂伤患者96例,入院时患者的GCS评分为3~7分,均于入院1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或同时行血肿清除术;34例在伤后12-48h内行早期HBO治疗,62例在脑水肿消退后(9-21d)行常规HBO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3周后重新GCS评分,6个月后进行GOS评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周GCS评分和6个月后GOS评级出现明显差异。早期HBO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HBO治疗组。结论早期的HBO治疗可以及时提高血氧含量,阻止恶性缺血缺氧的发生。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术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早行HBO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高压氧
原文传递
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申海龙 陈云庆 +1 位作者 张龙 胡洋洋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234-1239,共6页
目的分析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同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治疗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136例,依据术后30 ... 目的分析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同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治疗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136例,依据术后30 d改良Rankin量表得分,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2分)62例与预后不良组(>2分)74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且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入院时间、脑疝分期、瞳孔改变、血压异常、患高血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入院时脑挫裂伤部位、出血量、入住ICU时间、甘露醇应用时间、入院前是否应用过抗凝药物、手术时机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P=32.181/0.000、12.016/0.002、5.028/0.025、4.399/0.036、4.980/0.026、9.263/0.002、6.593/0.010、4.943/0.026、4.594/0.032、9.066/0.003、5.540/0.019、11.083/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8分、入院时多发脑挫裂伤、入院时出血量≥30 ml、入住ICU时间≥1周、应用甘露醇≥2周、入院前应用过抗凝药物、入院24 h后行手术治疗是影响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2.757(1.152~6.600)、2.902(1.182~7.123)、5.935(2.246~15.683)、3.036(1.206~7.643)、4.164(1.648~10.517)、4.017(1.592~10.139)、4.943(1.821~13.417)];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 0.776~0.906)和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087,P=0.420)。结论基于影响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脑疝 开颅术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