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与含油性关系——以欢喜岭油田锦99块杜家台油层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瑞雪 杨少春 +1 位作者 张瑞香 宋璠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85,9-10,共8页
欢喜岭油田锦99块杜家台油藏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目前处于注水开发中后期的稠油油藏,其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物性较好,但非均质性强.为确定各砂体沉积微相类型、空间展布特征,以及沉积微相与含油性关系,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 欢喜岭油田锦99块杜家台油藏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目前处于注水开发中后期的稠油油藏,其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物性较好,但非均质性强.为确定各砂体沉积微相类型、空间展布特征,以及沉积微相与含油性关系,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钻井、测井、录井、岩石分析、试油试采和生产动态化验资料,分析研究区沉积微相特征及其与含油性关系.结果表明:该区为一套完整的水进体系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道砂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湖相泥等6种沉积微相类型;沉积微相对储层含油性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和河道砂坝微相含油性较好,为油气聚集的有利沉积微相;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侧缘微相含油性较差.研究结果指明油田下一步勘探有利储集沉积砂体的方向,对油田后续注水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沉积微相 储层含油性 杜家台油层 欢喜岭油田
下载PDF
垦利10-1油田沙三上亚段沉积相的识别及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新武 尹楠鑫 张倩萍 《科技通报》 2019年第6期24-31,共8页
垦利10-1油田沙三上亚段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横向变化快,使得对该亚段内沉积体系识不清楚。以明确沙三中亚段沉积相类型以及特征为目的,以沉积学和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石颜色、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地震响应特征的综合分析,... 垦利10-1油田沙三上亚段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横向变化快,使得对该亚段内沉积体系识不清楚。以明确沙三中亚段沉积相类型以及特征为目的,以沉积学和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石颜色、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地震响应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垦利10-1油田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该亚相内利用测井相标志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河道间等4种微相;在沉积微相特征和地震属性的综合研究基础之上,剖析了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的时空演化规律,认为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由多期朵叶体相互叠置而成,平面上由北向南展布,从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到高位体系域的垂向演化序列来看,朵叶体的发育程度呈现由大变小再变大的特征,反应了进积、退积再进积(加积)的沉积样式。最后依据沉积相的时空演化特征,总结了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研究成果可为油田下一步滚动勘探提供地质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利10-1油田 沙三上亚段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岩石学特征 沉积微相 沉积相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主要储层砂体的成因与演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自亮 王多云 +1 位作者 李凤杰 孟祥化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72,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砂体为主的多种成因组合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组合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和河口坝组...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砂体为主的多种成因组合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组合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和河口坝组合区。详细刻画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主要储油砂体的成因类型,将水下分流河道成因砂体划分为叠加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两类;将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复合成因砂体划分为坝上河和河上坝砂体两类;将河口坝成因砂体划分为叠加式河口坝和孤立式河口坝砂体。讨论了各类成因砂体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水下分流河道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分析——以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丽强 李胜利 +3 位作者 于兴河 章彤 罗兴旺 姜国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7,82,共9页
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由于多年注水开采,油水关系十分复杂,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区目前开发阶段井网调整的关键是明确储层的叠置关系,即目的层三工河组二段2和3小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单元分布特征... 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由于多年注水开采,油水关系十分复杂,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区目前开发阶段井网调整的关键是明确储层的叠置关系,即目的层三工河组二段2和3小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单元分布特征。为此,首先分析彩9井区目的层沉积微相的岩电特征,建立沉积微相的单井识别标志,为进一步的井间精细对比奠定基础;然后基于单井沉积微相识别结果,根据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对沉积微相内部精细解剖,明确不同级别储层构型单元的识别标志;以河流相沉积模式为指导,建立井间储层构型单元的静态分布模型,实现对不同级别储层构型单元的定量表征;最后由注采动态资料的响应关系验证储层构型单元静态分布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储层构型单元静态分布模型与研究区实际生产情况吻合较好,对于油藏后期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静态分布模型 动态验证 彩9井区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隔夹层表征及剩余油预测——以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丽强 李胜利 +3 位作者 于兴河 章彤 姜国平 刘金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8,53,共10页
彩南油田9井区三工河组经过多年的注水开采,剩余油分布复杂,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剩余油的开发效果,研究储层隔夹层的分布是关键。以三工河组二段J1s22和J1s23层为例,分析现代沉积、野外露头资料及岩心观察结果,统计5口取心井不同层次类... 彩南油田9井区三工河组经过多年的注水开采,剩余油分布复杂,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剩余油的开发效果,研究储层隔夹层的分布是关键。以三工河组二段J1s22和J1s23层为例,分析现代沉积、野外露头资料及岩心观察结果,统计5口取心井不同层次类型的隔夹层,绘制不同测井曲线两两组合交会图;根据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通过井间精细对比建立隔夹层分布的静态模式。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二段隔夹层类型划分为单层间隔层、单砂体间夹层及单砂体内夹层3个层次,可根据交会图识别不同类型的隔夹层;研究区有4种剩余油分布模式:顺夹层倾向注采强对应、顺夹层倾向注采弱对应、逆夹层倾向注采强对应、逆夹层倾向注采弱对应;静态模式与实际生产情况吻合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该研究结果对油藏后期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隔夹层 动态响应 静态模式 剩余油 彩南油田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致密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6
作者 田亚 李军辉 +4 位作者 陈方举 李跃 刘华晔 邹越 张晓扬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开展了详细研究,并对有利区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南屯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开展了详细研究,并对有利区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南屯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度小于12%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70.2%,渗透率小于1 mD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66.3%,属于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少量原生孔隙和大量次生溶蚀孔隙。(2)沉积相控制了研究区储层物性在空间上的总体分布规律,南屯组最有利的沉积相带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压实作用对储层具有减孔效应,溶蚀作用普遍发育,形成了大量粒间和粒内溶孔,对储集性具有一定改善作用。(3)盆地中部断陷带发育缓坡断阶构造带、陡坡断阶构造带和洼槽带3种构造带,其中缓坡断阶构造带和陡坡断阶构造带为主要的油气聚集区带,其断裂的大量发育均早于或同期于烃源岩大量排烃阶段,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4)将“沉积相-孔隙度-储层厚度-砂地比-埋藏深度”五要素进行叠合,定量评价有利储层发育区,其中Ⅰ类、Ⅱ类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断陷带的缓坡断阶构造带和陡坡断阶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扇三角洲前缘 缓坡断阶构造带 陡坡断阶构造带 南屯组 下白垩统 中部断陷带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精细刻画方法:以南堡凹陷M油田东一段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曲丽丽 段健 +2 位作者 余成林 林伟强 邱宇威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1,共8页
河道单成因砂体划分精度直接影响剩余油刻画精度,进而决定了开发治理和调整的效果。以南堡凹陷M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为例,优选地震属性刻画单一朵体边界,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地质知识库约束下追踪河道主流线,采用拟声波反演技... 河道单成因砂体划分精度直接影响剩余油刻画精度,进而决定了开发治理和调整的效果。以南堡凹陷M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为例,优选地震属性刻画单一朵体边界,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地质知识库约束下追踪河道主流线,采用拟声波反演技术刻画河道边界,结合动态资料验证,进行了水下分流河道的精细刻画。研究表明:M油田同期多朵体发育,单个朵体发育2~8支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宽度在80~240 m之间,最宽可达440 m,单成因砂体厚度为2.6~5.8 m,河道的宽厚比为25∶1~78∶1,动态验证资料及钻井结果的对比表明河道刻画预测精度吻合率达90%。通过河道精细刻画,提高了砂体展布方向的预测精度和剩余油刻画的精度,为后期开发治理提供了地质依据。这种对砂体边界进行逐级刻画的储层综合预测方法在复杂断块泛连通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水下分流河道刻画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储层综合预测 井震结合 河道主流线 河道边界刻画 动态资料验证 南堡凹陷
下载PDF
KL油田沙三上亚段沉积特征及砂体叠置类型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汉卿 刘美佳 +2 位作者 陈存良 刘超 阳晓燕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80,共6页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是KL油田的主力含油层段。文中综合利用钻井、测录井、岩屑和岩心等资料,建立了KL油田沙三上亚段Ⅲ油组井间砂体沉积相剖面,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KL油田沙三上...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是KL油田的主力含油层段。文中综合利用钻井、测录井、岩屑和岩心等资料,建立了KL油田沙三上亚段Ⅲ油组井间砂体沉积相剖面,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KL油田沙三上亚段Ⅲ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叠置类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Ⅲ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整体以进积为特征,内部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加积沉积;水下分流河道自下而上逐渐向湖盆推进,河口坝范围逐渐收缩,至Ⅲ油组1小层和2小层,研究区范围内只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根据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接触关系,将砂体叠置类型划分为三大类、12个小类。砂体叠置类型主要受湖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变化和沉积相类型所控制。该研究成果可为油田后期加密调整和剩余油潜力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砂体叠置类型 KL油田 莱州湾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H3沉积微相研究
9
作者 刘舒 左一苇 +4 位作者 方沛杰 孙莉 阴国锋 徐晨 张彦霞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研究区C油田位于东海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南部,主力产层为渐新统花港组H3碎屑岩储层。H3储层砂体横向迁移摆动频繁,垂向多期次叠加,沉积微相及展布规律认识不清。针对海上井资料少、地质特征复杂的特点,综合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地震... 研究区C油田位于东海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南部,主力产层为渐新统花港组H3碎屑岩储层。H3储层砂体横向迁移摆动频繁,垂向多期次叠加,沉积微相及展布规律认识不清。针对海上井资料少、地质特征复杂的特点,综合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地震数据及实验室分析数据等相关资料,明确目的层相标志、微相类型,分析了东海西湖凹陷C油田H3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纵向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微相,水下分流河道进一步细分为主水道、次级水道及水道边缘,其中主水道是本区有利相带,呈条带状分布为主,复合砂体内部连通性较差,开发中后期往往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多发育孤立型储层,砂体规模较小,与沟源断层搭接可形成向上倾方向尖灭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该研究明确有利沉积相带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本地区及其它地区调整井的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西湖凹陷 花港组H3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相标志 微相类型 主水道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奇 吕坐彬 +3 位作者 张占女 周凤军 李广龙 房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21-24,30,共5页
渤海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普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沉积背景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快。以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古生物及重矿物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沙... 渤海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普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沉积背景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快。以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古生物及重矿物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沙二段沉积特征精细研究。研究表明:1锦州25-1南油田受控于双物源,沙二段可划分出3个四级层序,9个五级层序;2分析各级层序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下的锦州25-1南油田沉积模式;3应用研究成果有效指导油田各四级层序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25—1南油田 沙二段 古地貌 层序地层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下载PDF
基于沉积过程的三角洲前缘薄互层储层精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冰 申春生 +2 位作者 李林 张君博 胡治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8-1068,共11页
针对地震资料难以识别薄互层储层的难题,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动态资料,从沉积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其薄互层较发育的馆陶组分级次进行了精细分析:1)在精细标定基础上进行古地形分析及钻井揭示的沉积环境分析,利用地震属... 针对地震资料难以识别薄互层储层的难题,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动态资料,从沉积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其薄互层较发育的馆陶组分级次进行了精细分析:1)在精细标定基础上进行古地形分析及钻井揭示的沉积环境分析,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手段去刻画可识别的薄互层组的分布,得到砂层组级次的沉积主方向、最大厚度分布位置、储层分布范围等信息;2)基于沉积环境特征及模式分析,应用测井、岩芯和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砂体组合模式和类比现代河流及相似油田约束单层砂体边界,恢复了砂层组内部单层砂体级次的形成过程,最终得到单层砂体的叠置样式及连通范围.通过渤海湾P19油田实际生产资料证实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在综合调整项目中指导井位部署和优化,提高了砂体的预测精度及注采对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过程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薄互层 馆陶组 砂层组 单层砂体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厚油层细分——以新街油田台7断块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燕 杨少春 +2 位作者 卞炜 罗海宁 温雅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6,117,共4页
针对新街油田台7断块泰一段二砂层组厚油层内非均质性严重、产能不均匀等问题,对其进行了精细的地质研究.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资料,结合沉积微相分布,对比厚油层的砂体剖面和岩电特征,认为厚油层内主要为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建立了夹层... 针对新街油田台7断块泰一段二砂层组厚油层内非均质性严重、产能不均匀等问题,对其进行了精细的地质研究.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资料,结合沉积微相分布,对比厚油层的砂体剖面和岩电特征,认为厚油层内主要为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建立了夹层的电性、物性识别标准,以夹层空间分布面积为标准找到1个稳定夹层,依据该稳定夹层将厚油层进一步细分为2个单层,将厚油层的非均质性降低到一个相对均质的单元,并总结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细分对比模式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厚油层细分 夹层 新街油田 台7断块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分布模式分析及应用——以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洪亮 李云鹏 +3 位作者 刘宗宾 柴秋会 陈善斌 颜冠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多支水下分流河道,对其他沉积微相的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明确各支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布和叠置关系对于井网部署和油田管理至关重要。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易发生迁移摆动...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多支水下分流河道,对其他沉积微相的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明确各支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布和叠置关系对于井网部署和油田管理至关重要。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易发生迁移摆动,河道砂体在纵向上多期叠置、平面上泛连通分布。在泛连通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较好,相反,不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则相对较差。目前JX油田部分油井表现为地层压力低,邻近注水井表现为自溢现象,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降低了采收率。通过沉积标志识别、沉积特征研究以及井-震结合砂体描述,确定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储层分布模式为顺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逐渐减薄,迅速相变为泥岩,垂直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并列分布或叠置切割,砂体厚度呈现厚—薄—厚特征,岩性上表现为砂岩—泥岩—砂岩特征。经动态资料验证,研究结果准确、可靠。根据储层分布模式对研究区开发措施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水下分流河道 井-震结合 储层分布模式 连通性JX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2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晓丽 段毅 +2 位作者 何金先 吴保祥 徐丽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处于伊陕斜坡西南部,在长2沉积期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远砂坝,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和南西两个方向。林镇地区长2油藏的分布与沉积相关系密切,...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处于伊陕斜坡西南部,在长2沉积期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远砂坝,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和南西两个方向。林镇地区长2油藏的分布与沉积相关系密切,油藏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河口坝的混合区,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的侧缘,另外在远砂坝区也有少量油藏分布。区内长2期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控制了长2储集层岩性的横向变化,同时区内长2地层普遍发育低幅度鼻状构造隆起,因此在构造圈闭条件和岩性圈闭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林镇地区 延长组 长2油层组 沉积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下载PDF
垦利A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优质储层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汉卿 郭诚 +2 位作者 陈晓明 刘超 张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32,共12页
明确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垦利A 油田古近系沙三上段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可为凹陷内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利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孔渗物性、流体包裹体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开展构造沉积背景、埋藏史、地层温压系... 明确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垦利A 油田古近系沙三上段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可为凹陷内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利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孔渗物性、流体包裹体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开展构造沉积背景、埋藏史、地层温压系统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上段储层具“高孔高渗”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微裂缝较发育,孔喉以大中孔中细喉为主;储层成岩作用总体处于中成岩A 期,表现为“中压实、强溶蚀、弱胶结”的特征,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构造背景、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地层超压等4 方面的影响。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的储层发育具有分带性,重力滑脱断层(F1)内侧优质储层发育,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储层质量 成岩作用 物性控制因素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以渤海湾J油田东块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善斌 李红英 +2 位作者 张占女 程大勇 施淳元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9年第1期5-11,1,共8页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信息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J油田东块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目的层砂体以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成分成熟度较低,分选度和磨圆度中等,主要发育粒间孔隙,毛管...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信息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J油田东块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目的层砂体以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成分成熟度较低,分选度和磨圆度中等,主要发育粒间孔隙,毛管压力曲线形态以I类偏粗歪度为主,属于中、高孔渗储层。目的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均较强;层内渗透率突进系数最大平均值高达5.54,且识别出4种渗透率韵律特征;层间渗透率最大相差249倍,且各小层岩性存在较大差异;平面渗透率主要受沉积作用控制,渗透率向远离水下分流河道中心方向逐渐减小,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渗透率依次变差。该研究成果为油田储层地质建模和优化注水方案研究提供大力地质支持,促使J油田能够合理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储层特征 非均质性 沙河街组 渤海湾
下载PDF
锦州南油田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砂体叠置模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双龙 程奇 +2 位作者 房娜 文佳涛 李广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6期20-27,共8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建立了锦州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明确砂体的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锦州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局部发育滩坝亚相沉积,...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建立了锦州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明确砂体的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锦州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局部发育滩坝亚相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为主要储集体;岩性以细-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沉积构造类型丰富,平面上发育3个朵叶体;研究区发育5种砂体叠置模式:孤立型、垂向不接触型、垂向接触型、侧向接触型、拼接接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南油田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沉积特征 砂体叠置模式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水淹模式——以温西三块水淹层评价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予生 孙万明 +3 位作者 叶志红 夏元剑 谢华 计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3-459,共7页
针对温西三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砂体受河道水流和湖浪双重作用,砂体结构特征及赋存状态复杂,在注水开发中水淹程度及其测井响应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提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7种水... 针对温西三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砂体受河道水流和湖浪双重作用,砂体结构特征及赋存状态复杂,在注水开发中水淹程度及其测井响应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提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7种水淹模式。不同水淹模式分布发育于不同的微相单渗砂或叠置单渗砂层中,它们在注水开发中,由于油层层内或层间差异引发注入水线推进不均匀,造成油层内部或油层间纵向和横向层间干扰,形成中弱水淹或未水淹层。其中主体微相河道正向单渗、河道叠置渗水淹模式,注水开发水线推进时有不均,常在油层上部或叠置层间差异层形成中弱水淹层位;非主体微相席状砂渗、远砂渗注水开发水线推进差,常形成全层段弱水淹或未水淹层位。它们分别造成目的层段已动用油层和基本未动用油层的剩余油分布及挖潜部位。该研究以实例,具体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控制水淹模式的测井响应特点及其解释方法,阐明了该区水淹层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主体及非主体微相 水淹模式 剩余油分布 温西三块
下载PDF
渤海辽东湾锦州25-1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演化及有利砂体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双龙 程奇 +2 位作者 吕坐彬 房娜 朱志强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3期12-18,共7页
利用锆石测年法和重矿物特征法,结合区域沉积背景、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开展了渤海辽东湾锦州25–1地区沙三段物源、古地貌特征以及沉积特征分析,探讨了沙三段各层序时期(SQ1–SQ3)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锦州25... 利用锆石测年法和重矿物特征法,结合区域沉积背景、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开展了渤海辽东湾锦州25–1地区沙三段物源、古地貌特征以及沉积特征分析,探讨了沙三段各层序时期(SQ1–SQ3)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锦州25–1地区沙三段为双物源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燕山褶皱带和辽西凸起带;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及其展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沙三段沉积演化过程分析,明确了辽西1号断层高部位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高品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为锦州25–1地区沙三段的有利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25–1地区 沙三段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扇三角洲前缘 沉积演化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CHE510井区沙湾组沉积特征研究
20
作者 胡艳飞 孔庆莹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6期83-89,97,共8页
车排子凸起沙湾组作为春风油田主力层段,存在沉积类型、展布特征不明确等问题,加强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其对寻找储层甜点极为重要。采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解释等手段,对CHE510井区沙一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研究区沙一段... 车排子凸起沙湾组作为春风油田主力层段,存在沉积类型、展布特征不明确等问题,加强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其对寻找储层甜点极为重要。采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解释等手段,对CHE510井区沙一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研究区沙一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等微相,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的车排子凸起。其中N_(1)s^(1)_(1)层和N_(1)s^(2)_(1)层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局部为河口砂坝沉积,主水流方向均为西南至东北方向。砂体的分布受控于沉积作用:N_(1)s^(1)_(1)层砂体厚度5.0~9.7 m,平均砂体厚度7.4 m,平面上,南、北两侧厚度较大,东、西两侧及中部厚度略薄;N_(1)s^(2)_(1)层砂体厚度3.8~8.1 m,平均砂体厚度5.9 m,平面上,井区中部CHE511井、东部CHE512井、CHE514井附近厚度较厚;N_(1)s^(3)_(1)层砂体厚度3.6~7.4 m,平均砂体厚度5.3 m,平面上中部厚度较薄,东、西两侧相对较厚。通过对CHE510井区沙一段沉积特征研究,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510 沉积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测井相 砂体展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