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生根瘤菌及其与花生共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月 隋新华 +8 位作者 戴良香 郑永美 张智猛 田云云 于天一 孙学武 孙棋棋 马登超 吴正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8-1528,共11页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获得氮素。这种共生关系的建立包括结瘤和固氮两个过程,涉及复杂的互作调控机理,并受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花生与慢生根瘤菌的共生对花生生产尤为重要,具有较多特...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获得氮素。这种共生关系的建立包括结瘤和固氮两个过程,涉及复杂的互作调控机理,并受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花生与慢生根瘤菌的共生对花生生产尤为重要,具有较多特异和未知的共生机制。本文综述了慢生根瘤菌及其与花生共生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1)花生的慢生根瘤菌多样性和基因组功能;(2)花生与慢生根瘤菌的共生机制,包括慢生根瘤菌的裂隙侵染及与花生的共生信号交流,花生的结瘤固氮和根瘤数调控机制;(3)田间环境因素(土壤氮素、pH、温度、水分)对花生结瘤固氮及产量的影响。本文从慢生根瘤菌、慢生根瘤菌与花生的共生以及在花生田间的应用三方面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针对花生的慢生根瘤菌基因组功能研究较少、慢生根瘤菌与花生互作调节机理细节未知、慢生根瘤菌菌剂田间应用利用率差等。基于此,未来研究重点应该集中在花生慢生根瘤菌基因组及基因功能分析;慢生根瘤菌与花生的信号交流、根瘤数调节和营养交换机制;与根瘤固氮规律相配合的化学氮肥合理施用技术、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获得适用于花生种植的新型根瘤菌剂等方面。本文为深入了解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机制、提高豆科作物结瘤固氮效率和产量、减少化学氮肥施用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根瘤菌 花生 共生固氮 结瘤固氮机制 多样性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慢生根瘤菌16S—23S rDNA IGS的RFLP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俊 曹凤明 +2 位作者 李力 樊惠 杨苏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4-188,共5页
本文对慢生根瘤菌属(Bracyrhizobium)3个已知种及从10种豆科植物中分离的32株慢生根瘤菌进行了16S—23SrDNAIGS的RFLP分析。IGS的PCR产物电泳只出现一条rDNA片段,但表现在长度上菌株间有一定差异,大小在930~1050bp之间,可大致划分... 本文对慢生根瘤菌属(Bracyrhizobium)3个已知种及从10种豆科植物中分离的32株慢生根瘤菌进行了16S—23SrDNAIGS的RFLP分析。IGS的PCR产物电泳只出现一条rDNA片段,但表现在长度上菌株间有一定差异,大小在930~1050bp之间,可大致划分为IGSa、IGSb和IGSc3种。用4种四碱基识别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AluI、HaeIII、HinfI和MspI酶解IGSrDNA,综合得到26种IGS-RFLP类型.每一种酶可产生6—12种不同的酶切图谱.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很好区分、鉴别慢生根瘤菌,也支持该技术是一种快速、简单、准确及重复性好的微生物鉴定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根瘤菌 16S-23S RDNA IGS RFLP
下载PDF
Involvement of Root Hair during <i>Rhizobial</i>Invasion in Cultivated Peanut (<i>Arachis hypogaea</i>L.)
3
作者 James Maku Liping Wang +4 位作者 Fengxia Liu Lixia Liu Karen Kelley Ze Peng Jianping Wang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8期1646-1659,共14页
Peanut root invasion by Bradyrhizobia is through a crack entr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many other legumes applying an infection thread entry in root hai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root hair in the crack entry of Bra... Peanut root invasion by Bradyrhizobia is through a crack entr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many other legumes applying an infection thread entry in root hai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root hair in the crack entry of Bradyrhizobia invasion of peanut root and subsequent peanut nodulation would facilitate improvement of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in cultivated peanu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volvement of root hair in Bradyrhizobial invasion of peanut. Seedling roots of a nodulating peanut cultivar were observed for root hair emergence, its life span, and nodule formation at the base of the lateral roots with and without rhizobia inoculation for 14 days after germination (DA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utilized to observe rhizobia accumulation at lateral roots at 24 hours after inoculation (HAI)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root hair. Root hair emerged at 7 DAG with or without rhizobia inoculation. Two variations of rosette hair (RoH) were observed, the transient-thin RoH had life span of 3 days after root hair emergence and the thick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RoH type stayed till the time of nodule emergence (9 days after inoculation). The lateral root devoid of root hair at the top 2 cm region was found to produce nodules. The SEM observation of seedling roots at 24 HAI showed that Bradyrhizobia invaded the roots at epidermis, protoplasm of cortical cell, and cortical cells of the main root near the newly emerged lateral root in the absence of RoH. The observations validated that root hair is not required in the Bradyrhizobia invasion of peanut root in the crack entry mod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d important morpholog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hypothesis of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H and peanut nodulation for further genetic study of crack entry mechanism and signaling pathway of symbiosis between Bradyrhizobia and pean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IVATED PEANUT Crack Entry bradyrhizobia Root HAIR NODULATION
下载PDF
大豆慢生根瘤菌3种标记载体构建与应用
4
作者 王小倩 钟永嘉 廖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6-283,共8页
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氮来源之一,研究其互作机制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根瘤菌个体小,转化难,目前尚缺乏高效、稳定标记根瘤菌的方法,限制了其在互利共生方面的研究。为开发用于大豆与慢生根瘤菌互作研究的根瘤菌... 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氮来源之一,研究其互作机制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根瘤菌个体小,转化难,目前尚缺乏高效、稳定标记根瘤菌的方法,限制了其在互利共生方面的研究。为开发用于大豆与慢生根瘤菌互作研究的根瘤菌标记方法,本研究通过改造原始载体pMG103,构建高效表达tdTomato、GUS、LUC的标记载体,以高效固氮的慢生根瘤菌株系Bradyrhizobium elkanii BXYD3为试验菌株,采用电击转化法进行标记。利用显微镜、GUS染液、化学成像仪观察标记的B.elkanii BXYD3根瘤菌在大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tdTomato、GUS及LUC标记的慢生根瘤菌转化菌株,携带不同标记的慢生根瘤菌株B.elkanii BXYD3能在大豆根表及根瘤内稳定定殖,并且可满足不同试验需求。本研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表达多种标记蛋白的载体,且能较好地应用于慢生根瘤菌株系中,为直观研究大豆与慢生根瘤菌的互作提供有效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根瘤菌 大豆 标记 共生固氮 tdTomato GUS LUC
下载PDF
用AFLP技术研究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小平 陈强 +1 位作者 李登煜 LindstrmK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3-488,共6页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分离自中国、津巴布韦、以色列的133 株慢生花生根瘤菌( Bradyrhizobium sp.arachis)和13 个代表菌株(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 Brad...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分离自中国、津巴布韦、以色列的133 株慢生花生根瘤菌( Bradyrhizobium sp.arachis)和13 个代表菌株(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 Bradyrhizobium elkanii)的DNA 扩增长度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各供试菌株的遗传相似性进行了数值聚类。结果表明慢生花生根瘤菌群体内存在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每个菌株的AFLP 带谱均与其它菌株完全不同。AFLP技术简便、快速、重现性极高,能表现高信息量的DNA 长度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瘤菌 AFLP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慢生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小平 李登煜 +2 位作者 NICK Giselle LINDSTR M Kristina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0-73,共4页
用REP1R1和REP21DNA为引物,对22株四川土著慢生花生根瘤菌染色体DNA的基因外回文重复序列(RepetitiveExtrogenicpalindromicsequenceREP)进行了PCR扩增和凝胶... 用REP1R1和REP21DNA为引物,对22株四川土著慢生花生根瘤菌染色体DNA的基因外回文重复序列(RepetitiveExtrogenicpalindromicsequenceREP)进行了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并对电泳结果的指纹图型进行了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四川土著慢生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花生根瘤菌 REP PCR 遗传多样性 根瘤菌
下载PDF
用AFLP技术检测慢生型花生根瘤菌竞争结瘤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强 张小平 +3 位作者 李登煜 陈文新 K.Lindstrom Z.Terefework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189-2194,共6页
以 5株慢生型花生根瘤菌和天府 3号花生为材料 ,用 AFLP技术研究了慢生型花生根瘤菌 Spr2 - 9、Spr3- 3、Spr3- 5、Spr4- 5和 Spr7- 1的遗传特性和竞争结瘤能力。结果显示 ,供试条件下 ,传代次数对菌株的遗传性状无明显影响 ,2 8℃培养... 以 5株慢生型花生根瘤菌和天府 3号花生为材料 ,用 AFLP技术研究了慢生型花生根瘤菌 Spr2 - 9、Spr3- 3、Spr3- 5、Spr4- 5和 Spr7- 1的遗传特性和竞争结瘤能力。结果显示 ,供试条件下 ,传代次数对菌株的遗传性状无明显影响 ,2 8℃培养条件下 ,花生根瘤菌连续传 96代 ,其 AFLP指纹未发生明显变化 ;37℃培养 ,仅 Spr3- 3和 Spr3- 5能够存活并正常生长 ,其 AFLP指纹也未发生明显改变 ,然而其它菌株不能生长。将供试慢生型花生根瘤菌分别接种天府 3号花生 ,光照培养 30 d后 ,随机各取 4个根瘤 ,从根瘤中提取类菌体 DNA进行 AFLP分析 ,各根瘤类菌体 DNA的 AFLP指纹图谱与该菌株纯培养物 AFLP指纹相同。将 5个菌株混合接种天府 3号花生 ,不同菌株的占瘤率存在差异 ,Spr3- 3和 Spr3- 5的竞争结瘤能力最强 ,两菌株的占瘤率之和为 85.4% ;Spr4- 5的占瘤率为 1 2 .2 % ;Spr7- 1为 2 .4% ;而 Spr2 - 9的竞争结瘤能力最差。本试验结果说明 ,AFLP技术用于根瘤菌生态和竞争结瘤能力研究 ,具有下列优点 :简易、快速、准确 ;直接取豆科植物的根瘤提取 DNA,进行原位研究 ;在不改变菌株遗传特性 ,即不使用突变株的前提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型花生根瘤菌 AFLP指纹图谱 竞争结瘤能力 原位标记技术
下载PDF
慢生根瘤菌交叉结瘤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俊 樊蕙 +2 位作者 李力 曹凤明 姜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62,共4页
选用包括 6株花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sp .(Arachis)〕在内的 13株慢生根瘤菌 ,进行了 6种豆科植物结瘤试验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慢生根瘤菌与试验的豆科宿主植物间普遍存在交叉结瘤 ,还发现有些菌株在原宿主外的豆科植... 选用包括 6株花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sp .(Arachis)〕在内的 13株慢生根瘤菌 ,进行了 6种豆科植物结瘤试验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慢生根瘤菌与试验的豆科宿主植物间普遍存在交叉结瘤 ,还发现有些菌株在原宿主外的豆科植物根部形成类根瘤的现象 .16SrDNA和 2 3SrDNA的PCR RFLP分析揭示出这些菌株rDNA基因的差异性 ,不同宿主来源的慢生根瘤菌株可以同属一个rDNA类型 ,而从同一宿主中分离的根瘤菌菌株可分属多种不同的rDNA类型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rDNAPCR RFLP等遗传背景分析的手段 ,可能筛选出广谱的根瘤菌菌株 .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根瘤菌 交叉结瘤 RDNA PCR-RFLP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著花生根瘤菌耐旱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明勇 张小平 +2 位作者 李登煜 梁如玉 LindstromK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3-266,共4页
在摸拟干旱条件下 ,对分离自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45株土著花生根瘤菌进行耐旱性鉴定分析 .结果显示 ,供试菌株耐旱能力呈现多样性特征 ,同时 ,这些供试菌株在模拟干旱条件下的生长模式表现出多样性特征 .图 4表 2参
关键词 花生根瘤菌 耐旱性 生长模式 多样性 金沙江
下载PDF
我国南北大豆产区慢生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伟涛 杨江科 +1 位作者 袁天英 周俊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利用16S rRNA基因RFLP、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16S-23S rRNA IGS PCR RF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南北大豆产区的慢生大豆根瘤菌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16S rRNA基因PCR RFLP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 利用16S rRNA基因RFLP、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16S-23S rRNA IGS PCR RF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南北大豆产区的慢生大豆根瘤菌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16S rRNA基因PCR RFLP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慢生大豆根瘤菌可分为B.japonicum和B.elkanii两个类群,其中属于B.japonicum的为优势种群,占供试菌株的91%,属于B.elkanii的仅占9%,多样性水平较低。16S-23S rRNA IGS PCRRFLP研究结果表明:属于B.japonicum的慢生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69%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群Ⅰ和群Ⅱ两大类群。群I的菌株以分离自黑龙江和河北等北部区域的菌株为代表,群Ⅱ的菌株以分离自广西和江苏等南部地域的菌株为代表,反映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两群菌株在系统发育上均与USDA6、USDA110和USDA122等B.japonicum的模式或代表菌株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大豆根瘤菌 16S RRNA RFLP 16S-23S RRNA IGS PCR RFLP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慢生型花生根瘤菌16S rRNA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强 张小平 +2 位作者 李登煜 Terefework Z Lindstrm K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15-319,共5页
以21株分离自四川、云南不同花生产区的慢生型花生根瘤菌和6株参比菌株为材料,进行了16SrDNAPCRRFLP,结果除证实了慢生型花生根瘤菌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高度的... 以21株分离自四川、云南不同花生产区的慢生型花生根瘤菌和6株参比菌株为材料,进行了16SrDNAPCRRFLP,结果除证实了慢生型花生根瘤菌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高度的遗传相似性外,还发现一些菌株同Bradyrhizobiumliaoningensis和Bradyrhizobiumelkani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菌株Spr12的16SrRNA部分碱基序列同Bradyrhizobiumelkani模式菌株USDA76的部分序列完全一样,从而证明我国的花生根瘤菌之间具有种水平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型 花生根瘤菌 系统发育 16SrRNA
下载PDF
山蚂蝗慢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 被引量:4
12
作者 谷峻 张静苗 +1 位作者 贾瑞宗 陈文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10-1317,共8页
【目的】研究我国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与山蚂蝗共生的慢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方法】采用BOX-PCR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nifH,nodC和recA基因)方法对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的29株山蚂蝗慢生根瘤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目的】研究我国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与山蚂蝗共生的慢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方法】采用BOX-PCR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nifH,nodC和recA基因)方法对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的29株山蚂蝗慢生根瘤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BOX-PCR分析表明供试的山蚂蝗慢生根瘤菌形成25个基因遗传型,具有丰富的基因组多样性。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代表菌株位于慢生根瘤菌的3个分支上,分别与埃氏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elkanii),大豆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和圆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yuanmingense)亲缘关系近。【结论】我国山蚂蝗慢生根瘤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共生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它们多与持家基因共同进化,并以垂直进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蚂蝗慢生根瘤菌 BOX-PCR 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基于非培养和培养的方法比较花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静瑜 冯翊果 +4 位作者 吴燕玲 孟祥飞 胡美娟 陈文峰 谷峻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2-779,共8页
【目的】比较非培养和培养方法揭示的花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差异,以期建立慢生根瘤菌快速检测占瘤率技术。【方法】采用经典分离培养技术获得花生根瘤菌和非培养方法直接从根瘤中收获类菌体分别提取DNA后,比较分析BOX-PCR指纹图谱,根据... 【目的】比较非培养和培养方法揭示的花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差异,以期建立慢生根瘤菌快速检测占瘤率技术。【方法】采用经典分离培养技术获得花生根瘤菌和非培养方法直接从根瘤中收获类菌体分别提取DNA后,比较分析BOX-PCR指纹图谱,根据多样性指数评价基于非培养和培养方法的BOX-PCR指纹图谱技术揭示花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基于非培养方法检测的花生根瘤类菌体为81.8%,获得85种遗传群;基于培养方法分离花生根瘤菌菌株为72.7%,获得71种遗传群;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到17种BOX-PCR遗传图谱相一致。根据多样性指数基于非培养方法反映不同地区花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结果较一致,基于培养方法反映各地区的花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基于非培养方法检测根瘤类菌体的遗传多样性,能够更快速、真实反映不同土壤花生根瘤中的优势遗传群,快速地统计根瘤菌菌株占瘤率;与培养方法相结合有利于获得花生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强的土著菌株,从而为筛选高效根瘤菌菌株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慢生根瘤菌 遗传多样性 非培养和培养的方法 BOX-PCR
原文传递
花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MZ5 Ⅲ型分泌系统调节基因ttsI突变体的功能分析
14
作者 李婷 李雪 +4 位作者 阮华钦 赖永秀 陈静瑜 胡美娟 谷峻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553,共8页
【目的】探究慢生型花生根瘤菌Ⅲ型分泌系统在花生-根瘤菌互作的功能。【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和三亲本接合转移的方法,构建Bradyrhizobium sp. MZ5的Ⅲ型分泌系统调节基因ttsI突变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添加大豆苷元(Daidzein)和染料... 【目的】探究慢生型花生根瘤菌Ⅲ型分泌系统在花生-根瘤菌互作的功能。【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和三亲本接合转移的方法,构建Bradyrhizobium sp. MZ5的Ⅲ型分泌系统调节基因ttsI突变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添加大豆苷元(Daidzein)和染料木黄酮(Genistein)诱导物后野生型和突变株转录水平上ttsI的表达量变化及其差异;蛭石结瘤实验分析ttsI基因突变对花生结瘤能力的影响。【结果】在转录水平上,大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酮对MZ5的Ⅲ型分泌系统调节基因ttsI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在MZ5△ttsI突变体中ttsI基因的表达量都明显下调,与野生型菌株的相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蛭石结瘤实验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MZ5△ttsI突变体在不同花生品种的结瘤数和地上部干重都显著性降低。根瘤石蜡切片表明,MZ5△ttsI突变体在根瘤内的含菌量少于野生型菌株。【结论】Bradyrhizobium sp. MZ5菌株中的Ⅲ型分泌系统在花生-根瘤菌互作中对结瘤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根瘤菌 黄酮类物质 Ⅲ型分泌系统 结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