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率准谐振Buck变换器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金龙 张方华 张帅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电感电流临界连续工作模式(BCM)Buck变换器,在电感电流下降到零时,输出滤波电感和开关管并联电容谐振即准谐振(Quasi Resonant)(QR)。在开关管两端电压谐振到零的时候开通开关管,则可以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通(ZVS/ZCS)。本文通过详细分... 电感电流临界连续工作模式(BCM)Buck变换器,在电感电流下降到零时,输出滤波电感和开关管并联电容谐振即准谐振(Quasi Resonant)(QR)。在开关管两端电压谐振到零的时候开通开关管,则可以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通(ZVS/ZCS)。本文通过详细分析输出电感与开关管并联电容的谐振过程,得出开关管两端电压为零的时间,并且通过设计延时电路,以保证输入电压变化时依然能够实现零电压和零电流开通(ZVS/ZCS)。在开关管关断时由于开关管两端并联了谐振电容,可近似认为是零电压关断。而且Buck变换器工作于BCM模式时输出滤波电感体积小,动态响应速度变快,二极管自然关断,没有反向恢复损耗。最后设计了一台3kW的原理样机,最高效率可以达到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连续 准谐振 延时电路
下载PDF
二维密集导体目标散射的数值模式匹配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红霞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用数值模式匹配法(Numerical Mode Match,NMM)求解空间随机分布的二维任意形状导体柱目标的复合散射。每个目标的散射场在各自局部坐标系中用柱面波函数展开,外部空间的散射场由所有目标散射场的叠加共同贡献。在每个导体目标表面选取... 用数值模式匹配法(Numerical Mode Match,NMM)求解空间随机分布的二维任意形状导体柱目标的复合散射。每个目标的散射场在各自局部坐标系中用柱面波函数展开,外部空间的散射场由所有目标散射场的叠加共同贡献。在每个导体目标表面选取若干离散点数值匹配边界条件,得到关于展开系数的超定矩阵方程,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或最小二乘法获得其最佳逼近解。这样,空间的散射场可由级数展开解析计算。数值分析了展开级数的截断问题,与矩量法(Method of Moment,MoM)数值计算的结果比较和误差分析获得不同形状和不同尺寸目标的展开项数,并用多项式拟合了简单的函数式。最后,针对不同形状组合的多导体柱复合散射模型分析其双站散射计算,与MoM方法的结果比较表明:数值模式匹配法能快速准确地分析任意尺寸任意位置任意形状复合目标的散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面波展开 边界条件 奇异值分解
下载PDF
LED驱动电路中的过零检测技术
3
作者 朱晓杰 王栋 《电子与封装》 2022年第3期69-73,共5页
针对目前采用临界导通模式(Boundary Conduction Mode,BCM)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驱动电路,介绍了临界导通模式中过零检测的原理,并且针对传统技术中采用源极驱动结构实现过零检测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MOS管栅极... 针对目前采用临界导通模式(Boundary Conduction Mode,BCM)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驱动电路,介绍了临界导通模式中过零检测的原理,并且针对传统技术中采用源极驱动结构实现过零检测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MOS管栅极过零检测方式,在实现过零检测功能的基础上,优化了LED驱动控制电路的线路结构,减小了芯片面积,提高了电路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驱动 临界导通 过零检测 栅极驱动 栅极过零检测
下载PDF
基于SEPIC变换器的高功率因数LED照明电源设计 被引量:25
4
作者 沈霞 王洪诚 许瑾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6,共6页
针对LED驱动电源功率因数低的问题,依据LED照明电源的特点,选择SEPIC电路作为主电路拓扑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FC)和LED电流控制。传统的SEPIC电路用于功率因数校正时都工作在断续模式下,通过对SEPIC电路的分析,证明了临界连续模式下SEPIC... 针对LED驱动电源功率因数低的问题,依据LED照明电源的特点,选择SEPIC电路作为主电路拓扑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FC)和LED电流控制。传统的SEPIC电路用于功率因数校正时都工作在断续模式下,通过对SEPIC电路的分析,证明了临界连续模式下SEPIC电路也可以实现PFC,并推导出输入输出电压比和功率因数关系的公式,得出当输入输出电压比很小时,功率因数值很高。该电源用单级电路同时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和LED电流控制,相对两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用器件少,损耗低,尺寸小,尤其适合空间狭小的照明电源电路。通过实验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照明 功率因数校正 SEPIC变换器 临界连续模式
下载PDF
基于反激变换器的高功率因数LED驱动电源设计 被引量:22
5
作者 沈霞 王洪诚 +2 位作者 蒋林 许瑾 方玮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0-143,共4页
针对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ED)驱动电源功率因数不高的问题,在需要隔离的场合选择反激电路作为主电路拓扑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FC)和LED电流的控制。通过对反激电路的分析,证明了工作在临界连续模式下的反激电路可以实现PFC。该电源是采用反... 针对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ED)驱动电源功率因数不高的问题,在需要隔离的场合选择反激电路作为主电路拓扑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FC)和LED电流的控制。通过对反激电路的分析,证明了工作在临界连续模式下的反激电路可以实现PFC。该电源是采用反激电路为主电路的单级PFC电路,能同时实现PFC和LED电流控制,相对2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用器件少,损耗低,在输入、输出需要隔离的场合是很好的选择。通过调试和实验测试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因数校正 LED驱动电源 反激变换器 临界连续模式
下载PDF
基于改进恒导通时间控制的临界连续导通模式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玉婷 吴羽 +2 位作者 任小永 陈乾宏 张之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329-4338,共10页
为改善临界连续导通模式(BCM)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该文提出一种改进恒导通时间(COT)控制,分析改进COT控制对输入电流THD和变换器效率的影响;通过改进电流过零检测(ZCD)电路实现电感电流过零信号的... 为改善临界连续导通模式(BCM)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该文提出一种改进恒导通时间(COT)控制,分析改进COT控制对输入电流THD和变换器效率的影响;通过改进电流过零检测(ZCD)电路实现电感电流过零信号的提前检测,补偿信号传播延时的影响,缩短甚至消除反向谐振过程,改善输入电流THD的同时不增加控制的复杂度。最后,该文搭建一台160W BCM Boost PFC变换器实验样机,验证所提改进COT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导通时间控制 无谐振 电流过零检测 临界连续模式 功率因数校正
下载PDF
基于临界模式Boost电路与LLC谐振电路的单级交直变换器 被引量:7
7
作者 管乐诗 王懿杰 +2 位作者 王卫 张相军 徐殿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50,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临界模式Boost电路与LLC谐振电路的单级交直变换器,由于其通过输入分压与LLC谐振电路的两个开关管各形成一个临界模式的Boost电路,实现了开关管的集成,降低了系统成本。同时Boost电路工作在临界模式,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作用... 提出一种基于临界模式Boost电路与LLC谐振电路的单级交直变换器,由于其通过输入分压与LLC谐振电路的两个开关管各形成一个临界模式的Boost电路,实现了开关管的集成,降低了系统成本。同时Boost电路工作在临界模式,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作用,开关管的集成并没有改变LLC半桥谐振电路的软开关特性,降低了变换器中开关元件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变换器效率。通过一100 W实验样机的实验验证可知,系统满载时功率因数高达0.975,总谐波失真(THD)为21.5%并满足IEC 63000—3—2的标准,效率为9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 交直变换器 临界模式 LLC
下载PDF
基于高频交流升降压原理的双有源桥双向变换器 被引量:6
8
作者 阚加荣 吴云亚 +4 位作者 谢少军 汤雨 薛迎成 姚志垒 张斌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97-1807,共11页
为实现更优化的器件电流应力、更广范围内实现软开关,针对双有源桥双向变换器,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高频交流升降压的统一多变量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多变量求解的方法,并给出相应的计算流程和相关的控制框图。给出变压器变比和电感值的设计方... 为实现更优化的器件电流应力、更广范围内实现软开关,针对双有源桥双向变换器,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高频交流升降压的统一多变量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多变量求解的方法,并给出相应的计算流程和相关的控制框图。给出变压器变比和电感值的设计方法,并分析器件的电流应力。从器件电流应力、对控制变量潜力的挖掘程度和软开关范围3个方面,比较基于高频交流升降压控制策略与双移相控制策略控制下的双有源桥双向变换器的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 双向变换器 高频交流升降压 电流临界连续 电流断续 电流应力 多变量求解
下载PDF
MOSFET反向恢复特性对临界导通模式图腾柱Boost PFC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赵臣凯 吴新科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81-985,共5页
针对传统的临界导通模式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反向恢复,导致图腾柱Boost PFC实验结果与计算不符的问题,将线性拟合的方法应用到反向恢复的预测中。开展了考虑反向恢复的临界导通模式图腾柱Boost PFC的模态分析,建立了电感电流正向峰值和负... 针对传统的临界导通模式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反向恢复,导致图腾柱Boost PFC实验结果与计算不符的问题,将线性拟合的方法应用到反向恢复的预测中。开展了考虑反向恢复的临界导通模式图腾柱Boost PFC的模态分析,建立了电感电流正向峰值和负向电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线性拟合实验测量结果从而预测反向恢复的方法;在600 W临界导通模式图腾柱Boost PFC上,对预测反向恢复的方法进行了评价,进行了反向恢复对PFC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精确计算临界导通模式图腾柱Boost PFC的反向恢复,验证了反向恢复会显著增加电感电流,减小开关频率,并有助于拓展零电压开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柱Boost PFC 临界导通模式 反向恢复
下载PDF
基于临界Buck-Boost的新型单级交直变换器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运祥 胡嘉威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7,共9页
针对现有可高压输入单级交直变换器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磁性器件数量偏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临界Buck-Boost和LLC谐振电路的单级交直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在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的基础上,既保留了LLC谐振电... 针对现有可高压输入单级交直变换器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磁性器件数量偏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临界Buck-Boost和LLC谐振电路的单级交直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在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的基础上,既保留了LLC谐振电路软开关的优良特性,又实现了开关管和Buck-Boost电感的磁集成。本文在详细分析所提变换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搭建了一台100 W的样机。其中,样机额定工作状态下功率因数(PF,power factor)值为0.974、总谐波失真(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为17%、效率为90.6%,所得结果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优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 临界 BUCK-BOOST 电感电感电容(LLC) 磁集成
下载PDF
多孔SnO_2薄膜的导电和气敏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悦 李建平 +1 位作者 韩泾鸿 付秉相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用RGTO方法制备多孔、颗粒状SnO2薄膜;根据SEM观察结果建立简单导电模型,并验证其导电机制主要是晶界导电;研究纯SnO2薄膜及掺杂SnO2薄膜对CO,乙醇等气体的气敏特性。掺Pt的薄膜对CO有很好的气敏响应;选择合适工作温度,可提高灵... 用RGTO方法制备多孔、颗粒状SnO2薄膜;根据SEM观察结果建立简单导电模型,并验证其导电机制主要是晶界导电;研究纯SnO2薄膜及掺杂SnO2薄膜对CO,乙醇等气体的气敏特性。掺Pt的薄膜对CO有很好的气敏响应;选择合适工作温度,可提高灵敏度改善选择性,用此种方法制得的薄膜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非常短的响应和恢复时间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传感器 多孔薄膜 导电 气敏特性 二氧化锡
下载PDF
宽功率范围内采用电流临界连续状态+恒频控制的光伏微逆变器 被引量:4
12
作者 阚加荣 吴云亚 +2 位作者 谢少军 汤雨 吴冬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26-3933,共8页
小功率微逆变器常工作于电流断续状态(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为提高效率,可将其设计工作于电流临界连续状态(boundary conduction mode,BCM),但需付出变频控制、过高的驱动损耗和开关损耗的代价。为克服上述问题,提出一... 小功率微逆变器常工作于电流断续状态(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为提高效率,可将其设计工作于电流临界连续状态(boundary conduction mode,BCM),但需付出变频控制、过高的驱动损耗和开关损耗的代价。为克服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在宽功率范围内实现BCM的类谐振桥式微逆变器,引入可变电感作为能量缓冲器件,提出一种感值可扩展的方案,保证尽可能大的功率范围运行在BCM。提出一种BCM+DCM混合运行的控制策略,既保证了精度,又保证了动态特性。分析了所提方案在各方面的优势。350W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微逆变器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微逆变器 可变电感 感值扩展 电流临界连续模式 电流断续模式
下载PDF
基于临界导电模式的BOOST PFC电路开关特性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国庆 陈云辉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71,共4页
该文基于对临界导电模式BOOST-PFC电路开关管开关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解决开关管容性开通损耗的新型方案。利用PFC控制芯片的固有输出延迟时间和合理选择谐振参数,使开关管获得零电压或最低电压的开通条件,减少了开关管开通损耗,同时... 该文基于对临界导电模式BOOST-PFC电路开关管开关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解决开关管容性开通损耗的新型方案。利用PFC控制芯片的固有输出延迟时间和合理选择谐振参数,使开关管获得零电压或最低电压的开通条件,减少了开关管开通损耗,同时由于外接谐振电容,进一步改善了开关管的关断条件,提高了电路的工作效率。分析了BCM-BOOST-PFC电路的开关损耗以及在不同输入电压情况下开关管获得零电压或最低电压的开通条件,给出了电路参数的设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导电模式 BOOST变换器 功率因数校正 软开关
下载PDF
交流阻抗谱方法对钇稳定氧化锆晶界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毅 《物理实验》 2005年第11期15-17,共3页
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量了多晶钇稳定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晶界离子电导率,并根据砖层模型估算了多晶陶瓷样品的晶界体积分数,分析了晶界体积分数与电性能的关系.
关键词 交流阻抗谱 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晶界体积分数
下载PDF
单相PFC变换器功率因数的数字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玮 吕征宇 +1 位作者 陈申 史杨宇 《电源学报》 2012年第1期18-21,共4页
以临界导通模式(BCM)Boost PF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输入电流的过零畸变现象,并得到了输入电流时域模型以及该模型下功率因数的数字分析方法。制作了一台200W的PFC样机。实验结果显示,基于此数字化功率因数分析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和... 以临界导通模式(BCM)Boost PF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输入电流的过零畸变现象,并得到了输入电流时域模型以及该模型下功率因数的数字分析方法。制作了一台200W的PFC样机。实验结果显示,基于此数字化功率因数分析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和利用功率分析仪测出来的功率因数的相对误差在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PFC变换器 功率因数数字分析 临界导通模式 过零畸变
下载PDF
基于能量模型的临界导通模式Boost变换器软开关方法
16
作者 王议锋 杨绍琪 +2 位作者 马小勇 陶珑 王忠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9-3059,共11页
在变换器高频化发展的趋势中,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实现对变换效率的影响更加突出。无辅助电路的临界导通工作模式下,Boost变换器主开关管在特定增益下无法实现软开关。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能量模型及相应的软开关实现方法。首先,建立死区前... 在变换器高频化发展的趋势中,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实现对变换效率的影响更加突出。无辅助电路的临界导通工作模式下,Boost变换器主开关管在特定增益下无法实现软开关。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能量模型及相应的软开关实现方法。首先,建立死区前后储能元件能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结合死区起止时刻的能量平衡方程,研究软开关无法实现的电路机理。在此基础上,考虑开关管输出电容非线性特征,提出软开关实现方法,避免了复杂谐振过程的时域精确建模,提高软开关实现的准确性。最后,搭建500W实验样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谐振过程建模的传统时域模型,所提方法将实际开通电压降低47%,使峰值变换效率提升0.4%,进而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临界导通模式 能量模型 软开关 开关管输出电容
下载PDF
毫瓦级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中低功耗变换技术
17
作者 陈绍南 肖静 +1 位作者 吴晓锐 龚文兰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能量收集是保障分布式传感器持续供电的关键。电磁式能量收集为交流输出,且幅值低,输出阻抗高。为了实现能量高效传输和变换,需要高升压比的低功耗AC/DC变换器,并通过阻抗匹配提高传输效率。然而,现有微能量变换的电路效率仅为60%;且无... 能量收集是保障分布式传感器持续供电的关键。电磁式能量收集为交流输出,且幅值低,输出阻抗高。为了实现能量高效传输和变换,需要高升压比的低功耗AC/DC变换器,并通过阻抗匹配提高传输效率。然而,现有微能量变换的电路效率仅为60%;且无法实现与输出和输入电压解耦的阻抗匹配,功率传输效率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这里提出采用临界导通模式(BCM)使变换器输入阻抗仅受导通时间控制,利用固定开通时间的控制方法实现阻抗匹配,并给出了在低压、毫瓦级变换下高效功率器件选型标准。构建了基于氮化镓(GaN)HEMT的双Boost单级AC/DC功率变换器,峰值开环变换效率达74.5%,峰值闭环效率达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能量收集 临界导通模式 阻抗匹配
下载PDF
一款高效率宽输入电压边界导通模式反激变换器
18
作者 李娅妮 周志余 +2 位作者 张琳琨 党志烜 朱樟明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 2024年第7期52-58,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款高效率、宽输入电压的边界导通模式反激变换器结构。为了防止负载切换过程中芯片过压和欠压,提出了一种由电流调节电路(CRC)与自适应频率控制电路(AFCC)组成的新型模式切换环路,实现了芯片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平滑切换,提高... 本文提出了一款高效率、宽输入电压的边界导通模式反激变换器结构。为了防止负载切换过程中芯片过压和欠压,提出了一种由电流调节电路(CRC)与自适应频率控制电路(AFCC)组成的新型模式切换环路,实现了芯片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平滑切换,提高了负载的瞬态响应和转换效率;通过在环路中引入电流调节控制技术,减小了低纹波突发模式(LRBM)下的原边充电电流和输出最小负载电流,从而减小轻负载下的开关频率,降低功耗。基于0.18μmBCD工艺,实现了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芯片面积为1.48×2.5mm^(2)。仿真结果表明,变换器在输入电压为3~32V、输出电压为5V时,轻、重负载切换过程中的输出电压瞬态响应最大变化为6%,峰值转换效率为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激变换器 边界导通模式 模式切换 宽输入电压 自适应时间控制
下载PDF
一种BCM Boost PFC电路的VCFF控制策略
19
作者 刘光清 林维明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年第3期7-14,29,共9页
临界导通模式Boost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通常采用恒定导通时间(COT)控制策略,导致开关频率的变化与输入电压、输出功率以及电感有关,轻载下过高的开关频率将影响电路的转换效率,故提出一种谷底计数频率反走(VCFF)控制策略。通过检测MO... 临界导通模式Boost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通常采用恒定导通时间(COT)控制策略,导致开关频率的变化与输入电压、输出功率以及电感有关,轻载下过高的开关频率将影响电路的转换效率,故提出一种谷底计数频率反走(VCFF)控制策略。通过检测MOS管两端电压谷底计数,使电路轻载时工作在断续模式,从而降低开关频率以提升轻载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COT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轻载效率。输入电压为220 Vrms下,10%~50%负载时效率在0.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驱动电源 Boost功率因素校正电路 临界导通模式 轻载效率
下载PDF
基于BCM工作模式的反激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少浩 李扬 +2 位作者 陈鼎 张晓栋 王智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第11X期266-269,共4页
众所周知,单端反激变换器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开关电源拓扑形式,具备许多优良的特点。变压器的设计是电源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通过120W功率变换器的设计,可以提供一些反激变换器设计的参考方法,并通过反激变换器的一些实测... 众所周知,单端反激变换器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开关电源拓扑形式,具备许多优良的特点。变压器的设计是电源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通过120W功率变换器的设计,可以提供一些反激变换器设计的参考方法,并通过反激变换器的一些实测波形,对其他开关电源拓扑的设计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激变换器 开关电源 实测波形 连续导通模式 断续导通模式 临界导通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