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黄土与红色粘土记录的地磁极性界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岳乐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本文报道由蓝田、陕县、洛川、西峰、平凉、兰州及靖远等剖面获得的古地磁研究结果.主要结论为:1.中国黄土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Brunhes/Matuyama极性转换过程位于第8层... 本文报道由蓝田、陕县、洛川、西峰、平凉、兰州及靖远等剖面获得的古地磁研究结果.主要结论为:1.中国黄土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Brunhes/Matuyama极性转换过程位于第8层黄土(L8).在段家坡黄土剖面该转换过程对应的地层厚度为0.375m,持续时间约6000a.转换过程由3次极性变化构成,每次经历的时间约为400a.2.Jaramillo正极性亚带(J)位于标志层L9至L15之间,大约S10-S13位置.3.Olduvai正极性亚带(O)对应的地层为S27-S334.Reunion正极性亚带(R)由两部分组成,在蓝田段家坡黄土剖面分别位于L36和S385.Matuyama负极性带与Gauss正极性带界限(M/Ga)位于黄土和红色粘土交界处,中国黄土的底界年龄为2.48Ma左右.黄土与红色粘土为整合接触关系.6.黄土下伏的红色粘土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Gilbert负极性带和古地磁年表编号5(Epoch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极性界限 黄土 古土壤 红色粘土
下载PDF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事件地层与生物地层界线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成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0-118,145,共10页
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应严格区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即为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不能与“混生层”或“过渡层”的概念连在一起。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 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应严格区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即为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不能与“混生层”或“过渡层”的概念连在一起。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为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其位置就在长兴剖面界线层(混生层)2的内部,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即为长兴阶的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三叠纪 生物地层界线 地层
原文传递
新疆塔西南区海相白垩系—第三系界线的地球化学异常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宪璞 郝诒纯 +4 位作者 叶留生 姚培毅 付德荣 李汉敏 阮培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8-354,共7页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海相白垩系—第三系的界线粘土层发现于依格孜牙组和吐依洛克组之间。这一层具有相当复杂的元素组合 ,存在诸多元素异常。它不仅是一条生物界线 ,而且是一条地球化学界线。这一异常事件层代表了白垩纪与第三纪之...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海相白垩系—第三系的界线粘土层发现于依格孜牙组和吐依洛克组之间。这一层具有相当复杂的元素组合 ,存在诸多元素异常。它不仅是一条生物界线 ,而且是一条地球化学界线。这一异常事件层代表了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的突变事件 ,具有全球的一致性和等时性 ,因而具有自然界线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海相 白垩系 第三系 地层界线
下载PDF
重庆中梁山和广元上寺P-T界线粘土层中粘土矿物的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思静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66-73,共8页
四川重庆中梁山和广元上寺P-T界线处二叠系顶部的粘土岩主要由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组成,而三叠系底部的粘土岩主要由伊利石和混层绿泥石-蒙脱石组成。形成二叠系顶部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并使之得以保存的相对酸性成岩介质可能与晚... 四川重庆中梁山和广元上寺P-T界线处二叠系顶部的粘土岩主要由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组成,而三叠系底部的粘土岩主要由伊利石和混层绿泥石-蒙脱石组成。形成二叠系顶部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并使之得以保存的相对酸性成岩介质可能与晚二叠世生物相对繁盛和绝灭造成的有机质埋藏有关,而三叠系底部的粘土矿物则与相对富镁、钾的成岩介质有关。此外,两地混层伊利石-蒙脱石中混层比例的差别还反映了这一等时面上所经历的最大古地温的差别,这与它们所经历的埋藏史的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界线 粘土 矿物 成岩 古地温
下载PD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in-situ PRACLAY heater test and horizontal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gallery seal test in Belgian HADES 被引量:6
5
作者 X.L.Li W.Bastiaens +3 位作者 P.Van Marcke J.Verstricht G.J.Chen E.Weetjens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2010年第2期103-110,共8页
In Belgium,the Boom clay was selected as a potential host formation for the disposal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HLW).To demonstrate the suitability of Boom clay for bearing thermal load induced by the HLW,a lar... In Belgium,the Boom clay was selected as a potential host formation for the disposal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HLW).To demonstrate the suitability of Boom clay for bearing thermal load induced by the HLW,a large-scale in-situ heater test,called PRACLAY heater test,will be conducted in the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URL) in Mol.Owing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est(a short period of time compared with that considered in a real repository,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etc.),the test is designed to simulate,in a conservative way,the most critical state and phenomena that could occur in the host rock.The PRACLAY gallery was excavated at the end of 2007;the heating phase will begin in 2010 and will last for at least 10 years.The PRACLAY gallery itself leaves an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possibilities of sealing a disposal drift in Boom clay and testing the feasibility of hydraulic cut-off of any preferential pathway to the main access gallery through the excavation damage zone(EDZ) and the lining with a seal in a horizontal drift(horizontal seal).Indeed,this is a generic problem for all deep geological disposal facilities for HLW.An annular seal made of compacted swelling bentonite will be installed in the front of the heated part of the PRACLAY gallery for these purposes.This paper provides detailed considerations on the thermo-hydro-mechanical(THM)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design of the PRACLAY heater test and the seal test with the support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s.It is believed that these important items considered in the PRACLAY heater test design also constitute key issues for the repository design.The outcome of the PRACLAY heater test will be an important milestone for the Belgian repository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HLW) Boom clay PRAclay heater test hydraulic cut-off thermo-hydro-mechanical(THM) boundary conditions scoping calculation
下载PDF
K/T界线的研究进展——兼论元素演化与恐龙灭绝的可能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田晓雪 雒昆利 +1 位作者 谭见安 李日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67-675,共9页
通过总结近一二十年来K/T界线的研究进展和恐龙绝灭的相关假说,认为前人在K/T界线和恐龙灭绝的研究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同时,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对灾变大环境的求证上.只有少数学者注意到Co、Cr、Ni、Mn、V等这些在界线处... 通过总结近一二十年来K/T界线的研究进展和恐龙绝灭的相关假说,认为前人在K/T界线和恐龙灭绝的研究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同时,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对灾变大环境的求证上.只有少数学者注意到Co、Cr、Ni、Mn、V等这些在界线处变化较大的元素同时也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另外一些异常元素(如REE、Pb、Sr等)也可能对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元素的异常变化很可能与恐龙灭绝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还相当缺乏,今后应加强元素的生物机能和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在K/T界线附近的演化与恐龙灭绝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T界线 恐龙灭绝 地球化学异常 稳定同位素 黏土矿物
下载PDF
黔北大方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及事件粘土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7
作者 谭梅 赵兵 +1 位作者 周冰洋 张晓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9-988,共10页
黔北大方地区二叠纪及三叠纪地层发育,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发现12~14cm厚的界线粘土,在界线粘土层之上还发现3~4层5~18cm厚的火山事件粘土层。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事件粘土及松子坎段底部火山事件粘土岩(绿豆岩)均具有高的K_2... 黔北大方地区二叠纪及三叠纪地层发育,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发现12~14cm厚的界线粘土,在界线粘土层之上还发现3~4层5~18cm厚的火山事件粘土层。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事件粘土及松子坎段底部火山事件粘土岩(绿豆岩)均具有高的K_2O和MgO含量;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关岭组松子坎段底部绿豆岩相似,与沙堡湾段事件粘土岩的稀土元素特征也十分相似,Eu异常较明显,说明界线粘土及事件粘土成因均与火山活动有密切关系。界线粘土比事件粘土具更明显的Eu异常,部分界线粘土还具有Ce异常。二叠系—三叠界线粘土、事件粘土及关岭组绿豆岩的源区均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长英质火山岩区,为酸性的长英质火山岩喷发(火山灰)沉积的产物,而沙堡湾段及九级滩段正常沉积泥岩的源区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的长石砂岩岩区。界线粘土中,大部分微量元素与事件粘土及关岭组绿豆岩中对应微量元素的含量相近,但其中的Th、Y、Nb、Cd、Ga、In、Ta明显高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事件粘土及绿豆岩,推测事件粘土与少量宇宙事件外来物质的加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大方地区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界线粘土 事件粘土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Law of nonlinear flow in saturated clays and radial consolidation 被引量:1
8
作者 邓英尔 谢和平 +1 位作者 黄润秋 刘慈群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7年第11期1427-1436,共10页
It was derived that micro-scale amount level of average pore radius of clay changed from 0.01 to 0.1 micron by an equivalent concept of flow in porous media. There i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derived results and tes... It was derived that micro-scale amount level of average pore radius of clay changed from 0.01 to 0.1 micron by an equivalent concept of flow in porous media. There i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derived results and test ones.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 that flow in micro-scale pore of saturated clays follows law of nonlinear flow. Theoretical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an interaction of solid-liquid interfaces varies inversely with permeability or porous radius. The interaction is an important reason why nonlinear flow in saturated clays occurs. An exact mathematical model was presented for nonlinear flow in micro-scale pore of saturated clays. Dimension and physical meanings of parameters of it are definite. A new law of nonlinear flow in saturated clays was established. It can describe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curve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nonlinear flow from low hydraulic gradient to high one. Darcy law is a special case of the new law. A math- ematical model was presented for consolidation of nonlinear flow in radius direction in saturated clays with constant rate based on the new law of nonlinear flow. Equations of average mass conservation and moving boundary, and formula of excess pore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average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for nonlinear flow in saturated clay were derived by using an idea of viscous boundary layer, a method of steady state in stead of transient state and a method of integral of an equation. Laws of excess pore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average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with time were obtained. Re- sults show that velocity of moving boundary decreases because of the nonlinear flow in saturated clay.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geology engineering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 saturated clay with new scientific bases. Calculations of average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of the Darcy flow are a special case of that of the nonlinear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urated clay nonlinear flow law consolidation average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moving boundary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中的河床边界条件 被引量:31
9
作者 余文畴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1,共4页
描述了长江中下游河床边界条件对于河道平面变形的影响,介绍了河岸抗冲性分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河岸二元结构对于崩岸影响的2个特点:一是崩岸段河岸断面形态与近岸水流集中冲刷河床相关联;二是根据粘性土层的抗冲性揭示了崩岸过程从量... 描述了长江中下游河床边界条件对于河道平面变形的影响,介绍了河岸抗冲性分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河岸二元结构对于崩岸影响的2个特点:一是崩岸段河岸断面形态与近岸水流集中冲刷河床相关联;二是根据粘性土层的抗冲性揭示了崩岸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间歇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岸边界条件 河岸抗冲性 近岸断面形态 河岸粘性土层
下载PDF
我国西南部T_1/T_2粘土岩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粘土型锂矿的找矿意义 被引量:25
10
作者 马圣钞 王登红 +2 位作者 孙艳 李超 钟海仁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7-440,共14页
中国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区的早、中三叠统地层界线(T_1/T_2)附近发育一套与火山喷发沉积有关的粘土岩层,其锂含量区域性富集.评价该套粘土层锂成矿潜力并确定粘土型锂矿的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地质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方法... 中国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区的早、中三叠统地层界线(T_1/T_2)附近发育一套与火山喷发沉积有关的粘土岩层,其锂含量区域性富集.评价该套粘土层锂成矿潜力并确定粘土型锂矿的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地质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方法,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重庆温泉、四川谢家湾、贵州辅处、贵州马落菁界限粘土岩年龄为248.6±0.8Ma、242.5±0.7Ma、246.1±0.6Ma、248.1±0.8Ma,与早-中三叠世界限年龄相近(247.2Ma).全岩富Li、K_2O,高MgO,亏损Na_2O;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Rb、W、Sn、Bi、Th、U),相对亏损相容元素(V、Cr、Co、Ni)等;Li与不相容元素(Sn、Ta、Ga等)呈正相关关系,总体上显示与流纹-英安岩具有亲缘性.图解分析显示界限粘土岩为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岩经粘土化蚀变作用后的产物,构造背景为印支早期扬子板块西南缘俯冲碰撞引起的火山喷发活动或峨眉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后续热液-沉积活动.综合分析认为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岩成分继承造成了界限粘土岩高K、富Li的地球化学特征,粘土矿物吸附作用也对界限粘土岩锂富集有所贡献,蒸发沉积作用对大面积沉积粘土层锂富集有限.今后在寻找沉积粘土型锂矿时建议以中国西南部T_1/T_2界线附近火山喷发-沉积成因粘土层为重要找矿层位,以同时代古火山口盆地或类似的古地貌分布区为重要找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三叠世界线 火山沉积粘土岩 沉积型锂矿 峨眉大火成岩省 地球化学 中国西南部
原文传递
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粘土矿物的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3 位作者 郜晓勇 詹红燕 王春梅 王庆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379,共6页
对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粘土矿物主要由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组成,其中1个样品可能含有少量不规则混层绿泥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总地看来,该界线粘土层... 对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粘土矿物主要由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组成,其中1个样品可能含有少量不规则混层绿泥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总地看来,该界线粘土层中的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中伊利石层的含量自下而上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含量约83%,所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在125~150℃之间。这些粘土矿物的构成和特征与前人在华南其他地区相同层位取得的成果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该粘土层成因的相同性及所具有的等时意义。不同地区粘土矿物构成的差异性(如高岭石的存在与含量)可能与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不整合的存在与否或间断时间有关,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的混层比则与埋藏历史和沉积—沉积期后的流体介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三叠系界线 粘土矿物 古地温 华蓥山 四川东部
下载PDF
黔桂地区深水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素新 冯庆来 +1 位作者 顾松竹 于吉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3,26,共6页
对贵州断杉、纳水以及广西柳桥3条深水相剖面上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杉、柳桥剖面黏土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蒙脱石和高岭石组成,碎屑物质中存在六方双锥石英、锆石等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物;在... 对贵州断杉、纳水以及广西柳桥3条深水相剖面上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杉、柳桥剖面黏土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蒙脱石和高岭石组成,碎屑物质中存在六方双锥石英、锆石等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物;在纳水剖面黏土岩中未发现与火山活动有关的迹象。由此可知华南大部分地区在晚二叠世曾受强烈的火山作用影响,但也有少部分深水相地区未受影响或影响很小。同是深水相P-T界线剖面附近的黏土岩以及同一剖面不同层位的黏土岩中的黏土矿物和碎屑物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与火山作用的强弱、离火山活动中心的远近以及所处地理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相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黏土岩 黔桂地区 华南
下载PDF
Terrestrial Mio-Pliocene Boundary in the Linxia Basin,Gansu,China 被引量:7
13
作者 DENG Tao HOU Sukuan +3 位作者 SHI Qinqin CHEN Shaokun HE Wen CHEN Shanq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52-464,共13页
The Lower Pliocene of the Linxia Basin in Gansu Province is one of only a few representative sections for the Early Pliocene sedimentary records in northern China, and even in East Asia. Recently,abundant mammalian fo... The Lower Pliocene of the Linxia Basin in Gansu Province is one of only a few representative sections for the Early Pliocene sedimentary records in northern China, and even in East Asia. Recently,abundant mammalian fossils were found from the base of red clays of the Lower Pliocene Hewangjia Formation at Duikang in Guanghe County within this basin. Previously, the Pliocene mammals were sparsely found in China, and most were collected from fluvial and lacustrine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Loess Plateau. Mammals from the widely distributed Pliocene Hipparion Red Clay are less in number.The known fossils from Duikang include 20 species and belong to the Shilidun Fauna. Their faunal components are similar to the Early Pliocene Gaozhuang Fauna from Ynshe, Shanxi. On the other hand, some taxa from Duikang have not been found in the Gaozhuang Fauna, are slightly more primitive in evolutionary level, and appeared mainly in the Late Miocene. As a result, the age of the Duikang fossils may be slightly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Gaozhuang Fauna and closer to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Piiocene. The Duikang fossiliferons bed is 0.8 m above the top of the Late Miocene Linshu Formation, and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the three-toed horse Hipparion pater can be regarded as a biostratigraphical marker of the Miocene/Pliocene boundary. In conclusion, Duikang is an ideal candidate locality to establish as the stratotype of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Chinese terrestrial Pli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OCENE PLIOCENE boundary stratotype mammalian fauna Hipparion Red clay Linxia Basin
下载PDF
中国煤山剖面事件界线层粘土中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汉东 梁言慈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中国煤山剖面第 2 5层亦即俗称的“白粘土”层代表着曾发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 (P/T)地史转折期 (约 2 .5亿年前 )的灾变事件地层记录。继发现“白粘土”中存在自形晶石膏之后 ,这里新发现其中保存有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中子活化分析显... 中国煤山剖面第 2 5层亦即俗称的“白粘土”层代表着曾发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 (P/T)地史转折期 (约 2 .5亿年前 )的灾变事件地层记录。继发现“白粘土”中存在自形晶石膏之后 ,这里新发现其中保存有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中子活化分析显示 ,白粘土中的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与自形晶石膏乃至与白粘土本身具有基本相同的稀土分布模式 ,指示了三者在相同或极其相似环境中同期或准同期形成。联系“白粘土”呈天然强酸性的事实 ,提出了酸性硫酸盐化学置换碳酸盐导致生物化石碎屑石膏化的成因机制。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的发现 ,为P/T转折期的海洋曾出现严重酸性化事件提供了新证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山剖面事件 粘土 石膏化 生物化石碎屑 P/T界线 酸性硫酸盐
下载PDF
关中盆地新生界地层划分对比与第四纪下限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友桂 兰敏文 +3 位作者 刘慧芳 张茂省 付晓芬 宁强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5,共12页
关中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为研究区域构造、沉积环境演变与古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记录,但目前对新生界地层划分和第四纪下限问题仍存在争论。基于钻孔和剖面资料,结合古地磁和生物地层,对关中盆地新生界地层进行了梳理和修订,... 关中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为研究区域构造、沉积环境演变与古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记录,但目前对新生界地层划分和第四纪下限问题仍存在争论。基于钻孔和剖面资料,结合古地磁和生物地层,对关中盆地新生界地层进行了梳理和修订,就第四纪下限和新生界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进行了探讨。岩性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地层证据以及气候变化特征等都支持将第四纪下限定在传统三门组的黄三门与绿三门的交界处或风成黄土与红黏土的界线之处,即松山负极性向高斯正极性转换处(M/G),古地磁年龄为2.6 Ma。基于关中盆地钻孔和剖面的古地磁数据及前人资料,划分了新生界地层,重新厘定了各沉积地层的沉积年代,将新近纪和第四纪沉积分为风成相和河湖相两套同期异相沉积地层序列,风成红黏土的年代延伸到中中新世,建议将中新世的风成堆积命名为段家坡组。这对关中盆地沉积环境形成演化与古气候变化研究、盆地资源开发以及地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 新生代 地层划分与对比 第四纪下限 黄土-红黏土风成沉积 河湖相
下载PDF
低渗透性土柱对流–弥散迁移试验解析模拟边界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兴 詹良通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644,共9页
土柱对流–弥散迁移试验常用于测定污染物在土体中运移参数,其解析模拟边界条件选择尚存争议。采用低渗透性高岭土模型,开展了不同水头作用的土柱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获得了土柱内部孔隙水浓度剖面和出流浓度曲线,对不同浓度结果的模拟... 土柱对流–弥散迁移试验常用于测定污染物在土体中运移参数,其解析模拟边界条件选择尚存争议。采用低渗透性高岭土模型,开展了不同水头作用的土柱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获得了土柱内部孔隙水浓度剖面和出流浓度曲线,对不同浓度结果的模拟边界条件进行研究,发现:对于试验获得的低渗透性土柱未击穿孔隙水浓度剖面,入流边界通量连续比浓度连续拟合更好,孔隙水浓度剖面模拟推荐采用入流通量连续、出流无限远零梯度的边界组合;对试验获得的低渗透性土柱出流浓度曲线,入流浓度连续和出流无限远零梯度的边界组合比其他3种组合拟合更好,建议采用入流浓度连续、出流无限远零梯度的边界组合分析出流浓度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迁移 边界条件 对流–弥散作用 低渗透性黏土
下载PDF
江西信丰县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综合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白俊峰 杨守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首次对江西信丰县铁石口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微量元素、碳及氧稳定同位素、粘土岩和沉积环境以及数学地质的有序最优分割计算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将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置于第26层底。界线... 首次对江西信丰县铁石口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微量元素、碳及氧稳定同位素、粘土岩和沉积环境以及数学地质的有序最优分割计算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将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置于第26层底。界线粘土岩(第26层)的矿物组成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仅含少量蒙脱石-伊利石不规则混层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粘土岩 二叠纪 三叠纪 地层学 生物地层学
下载PDF
典型Hindeodus parvus及其意义———兼论二叠-三叠系界线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相水 林联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1期88-95,共8页
讨论了典型Hindeodusparvus与非典型H.parvus的区别;论证了化石保存完好、丰富、多样对提高作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GSSP)的可靠性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以Hindeoduslatidentat... 讨论了典型Hindeodusparvus与非典型H.parvus的区别;论证了化石保存完好、丰富、多样对提高作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GSSP)的可靠性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以HindeoduslatidentatusHindeodusparvusH.turgidusIsarcicelaisarcica序列的浅水型碳酸盐岩海相连续沉积的地层中,主齿细齿均保存完整的非变质的典型H.parvus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来划分二叠三叠系界线,才有可能精确确定特提斯地区的P/T生物学事件地层界线.江西的东岭、沿沟剖面,自长兴组至大冶组均为浅水型碳酸盐岩海相连续沉积,组间界线附近的岩性具有过渡性质,这对探究浅水型牙形动物具有特殊意义.此二剖面的H.parvus首次出现的点位与大冶组底界一致,这似乎验证了华南的界线粘土层既是生物学事件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界线 二叠系 三叠系 牙型动物 化石
下载PDF
重庆涪陵二龙口剖面P—T界线附近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佳昱 梁婷 +1 位作者 朱小二 郭玉鑫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8-882,共15页
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中,利用大气暴露面上沉积物恢复古环境的研究至今尚未展开。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的二龙口剖面在二叠纪末位于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内,为礁后开阔台地相,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界线附近沉积了较为完整的海相碳... 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中,利用大气暴露面上沉积物恢复古环境的研究至今尚未展开。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的二龙口剖面在二叠纪末位于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内,为礁后开阔台地相,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界线附近沉积了较为完整的海相碳酸盐岩。该地层从下到上可分为1-31层。其中,上二叠统长兴组(1-6层)顶面为侵蚀不整合面,下伏于厚3-10cm(平均厚度约5cm)的古风化壳(7层)。相较于1-6层,飞仙关组7-19层中碳酸盐矿物含量降低,黏土矿物含量增高。而20-31层以泥晶灰岩为主,偶尔伴有薄层黏土岩夹层。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位于19-20层之间。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显示,风化壳以黏土矿物为主,主要为规则伊蒙混层(I/S)和少量伊利石。在扬子台地范围内不同的沉积相带中,该黏土矿物组合具有较好的地层可对比性,说明研究区长兴组之上风化壳中黏土矿物形成的主控因素可能是区域性的,如火山活动带来的外源沉积。结合其下伏围岩(1-6层)岩石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均缺乏淡水改造特征,可以判断该风化壳形成于加积模式而非改造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此种黏土矿物以规则伊蒙混层和伊利石为主的组合方式,与二叠纪末出现的碱性、高温、缺氧的沉积环境一致。自7层向上,黏土矿物中伊蒙混层相对含量逐渐降低,且混层比逐渐减小,而伊利石、绿泥石、绿蒙混层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则与逐渐加剧的碱性-高温-缺氧的极端沉积环境有关。因此,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矿物对扬子台地二叠纪末古环境突变有较好的记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化壳 P—T界线 黏土矿物 二龙口剖面 古环境
下载PDF
非等温分布条件下考虑半透水边界时饱和黏土的一维固结解析解 被引量:4
20
作者 江文豪 李江山 +2 位作者 黄啸 程鑫 万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44-2756,共13页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改变,且在一些实际工程中,饱和黏土会处于非等温分布状态。为此,针对非等温分布条件下饱和黏土的一维固结问题,考虑了更具普遍性的半透水边界,通过某些假定推导了单级线性加荷形式下饱和黏土一维固...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改变,且在一些实际工程中,饱和黏土会处于非等温分布状态。为此,针对非等温分布条件下饱和黏土的一维固结问题,考虑了更具普遍性的半透水边界,通过某些假定推导了单级线性加荷形式下饱和黏土一维固结控制方程,并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得到了控制方程的解析解。通过将所提解析解分别与已有解析解和有限差分解展开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解答的正确性。基于所提解析解,利用某一算例分析了温度梯度、半透水边界参数及加荷时间对固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梯度M越大,土体的渗透性越大,土体的固结速率越快;半透水边界参数R和R越大,相同时间内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越小,土体的平均固结度越大;土体的平均固结度随加荷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这主要是由于加荷阶段所施加的外荷载小于最终荷载,但加荷时间t的延长可一定程度减小土体中产生的最大超孔隙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分布 半透水边界 饱和黏土 一维固结 解析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