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员弹跳能力的力学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伟民 许全盛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4-56,59,共4页
本研究运用测力台测试、CYBEX等动力量测试、录象解析三种不同方法对运动员的弹跳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探讨了反映弹跳能力的不同力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得出了评价弹跳能力的合理方法及其力学指标。
关键词 弹跳能力 力学评价
下载PDF
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树金 邵文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9-81,共3页
以黑龙江省青年男篮、哈尔滨体育学院男篮为研究对象,采用CybexNorm多关节等速测力仪和运动录像相结合的方法,对运动员的原地纵跳、上步纵跳及下肢等速肌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专业队和非专业队篮球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的退让收缩能... 以黑龙江省青年男篮、哈尔滨体育学院男篮为研究对象,采用CybexNorm多关节等速测力仪和运动录像相结合的方法,对运动员的原地纵跳、上步纵跳及下肢等速肌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专业队和非专业队篮球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的退让收缩能力、下肢弱侧肌力及下肢左右同名肌存在一定的差异,且这种差异对篮球运动员双脚同时起跳时的弹跳力有相当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弹跳力 生物力学 等速肌力特征
下载PDF
复合训练对排球运动员腿部蹬伸爆发力的实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梓 王太林 《湖北体育科技》 2018年第10期909-911,共3页
本文采用文献、访谈、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尝试运用复合力量训练方法对排球运动员腿部爆发力进行训练。帮助排球运动员提高腿部蹬伸爆发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弹跳能力。统计学分析发现: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相比,复合训练方法对于高校排... 本文采用文献、访谈、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尝试运用复合力量训练方法对排球运动员腿部爆发力进行训练。帮助排球运动员提高腿部蹬伸爆发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弹跳能力。统计学分析发现: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相比,复合训练方法对于高校排球运动员腿部蹬伸爆发力的表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复合训练对于排球运动员腿部的力量与速度的提高优于传统抗阻训练。因此,复合训练更有利于提高排球运动员的腿部蹬伸爆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训练 排球 体能 爆发力 弹跳力
下载PDF
箭步抓举训练法对少年女排运动员弹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峰 翟元 刘中英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8-60,共3页
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有很多 ,就杠铃器械而言 ,传统的练习方式一般采用杠铃深蹲、半蹲或负杠轻跳等手段 ,来提高运动员的腿部力量 ,但长期采用此方法 ,不但影响训练的效果 ,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对有一定力量素质的女运动员来说 ... 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有很多 ,就杠铃器械而言 ,传统的练习方式一般采用杠铃深蹲、半蹲或负杠轻跳等手段 ,来提高运动员的腿部力量 ,但长期采用此方法 ,不但影响训练的效果 ,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对有一定力量素质的女运动员来说 ,采用“箭步抓举法”比传统的练习方式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运动员 练习方式 训练法 女排 弹跳力 力量素质 排球运动员 少年 影响 副作用
下载PDF
男子篮球运动弹跳力与身体素质回归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滕腾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55-59,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男子篮球运动弹跳力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篮球选修专业的26名男生进行弹跳力及各项身体素质的测试,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铃深蹲、杠铃半蹲、加速跑、仰... 为了深入研究男子篮球运动弹跳力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篮球选修专业的26名男生进行弹跳力及各项身体素质的测试,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铃深蹲、杠铃半蹲、加速跑、仰卧起坐的训练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提高.关于身体素质与弹跳力关系的研究,对高校篮球运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跳力 身体素质 回归分析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影响跳高运动员弹跳能力的各项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卢舜德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8-62,共5页
:弹跳力是田径跳跃运动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专项素质。弹跳力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 ,从诸多的训练方法中确定出与提高弹跳力关系密切的训练方法 ,同时也可将其作为弹跳力发展水平标准模式与评... :弹跳力是田径跳跃运动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专项素质。弹跳力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 ,从诸多的训练方法中确定出与提高弹跳力关系密切的训练方法 ,同时也可将其作为弹跳力发展水平标准模式与评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跳力 聚类分析 回归分析 跳高 运动员
下载PDF
细纱胶辊、胶圈与成纱质量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晶 沈瑜 《纺织器材》 2007年第B04期6-8,共3页
针对胶辊、胶圈是细纱机牵伸机构的重要器材,其对牵伸效果影响至关重要这一问题,全面阐述了细纱胶辊、胶圈的作用及结构特点,探讨了胶辊、胶圈的设计、制造、使用、管理、标准化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并提出提高成纱质量的应对措施。同时指... 针对胶辊、胶圈是细纱机牵伸机构的重要器材,其对牵伸效果影响至关重要这一问题,全面阐述了细纱胶辊、胶圈的作用及结构特点,探讨了胶辊、胶圈的设计、制造、使用、管理、标准化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并提出提高成纱质量的应对措施。同时指出高抗缠绕性、高耐磨性、高回弹性、低滑移率、抗重压、高适纺性是胶辊、胶圈的发展方向,新品推广应与严细管理、维护保养、新工艺匹配相结合,并及时将自主创新产品转换为标准,以满足市场对成纱质量的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辊 胶圈 结构 设计 抗缠绕性 耐磨性 回弹性 成纱质量
下载PDF
Disaster-Related Resilience as Ability and Process: A Concept Guiding the Analysis of Response Behavior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Extreme Events
8
作者 Janos J. Bogardi Alexander Feket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8年第1期54-78,共25页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research needs concepts to analytically capture processes that describe how extreme they are: depth of impact but mainly also temporal aspects such as length, speed and quality of re...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research needs concepts to analytically capture processes that describe how extreme they are: depth of impact but mainly also temporal aspects such as length, speed and quality of recovery. This paper analyses resilience as a concept to provide these dimensions. The use of the term resilience proliferates in many contexts and disciplines. Interpretations may overlap or even contradict each other. This paper seeks to make a case for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resilience, including the use of “qualifier adjectives” to emphasize differences. Starting from the original etymological meaning of resilience as “bouncing back” the paper aims an innovative (re)conceptualization to facilitate the practical use of resilience in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It is recommend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esilience as ability, being a hazard independent pre-disposition for recovery, and resilience as a process, describing different bouncing back and bouncing forward mechanisms inherent in the different recovery phases. This proposed distinction would enable the assessment of recovery abilities before calamities occur and hence could serve as guide to disaster preparedness programmes. The suggested analysis of resilience as a process would open opportunities to use the concept describing preemptive resilience response (presilience), recovery as bouncing back towards a state preceding the hazard event, as well as progressive resilience (prosilience) as bouncing forward and transition of the disaster recovery phase into adaptation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LIENCE Definition RESILIENCE AS ability and PROCESS PREEMPTIVE RESILIENCE bouncing Back Progressive RESILI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