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九区产水主控因素分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闫长辉 袁恩来 +2 位作者 姜昊罡 何长江 卢宇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28-535,456-457,共8页
塔河油田九区进入中、高含水期,底水锥进明显,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油田稳产的难度大,因此准确地把握油藏产水主控因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是以地质资料为基础,用动态资料研究生产井的产水影响因素,总结出塔河油田九区的产... 塔河油田九区进入中、高含水期,底水锥进明显,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油田稳产的难度大,因此准确地把握油藏产水主控因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是以地质资料为基础,用动态资料研究生产井的产水影响因素,总结出塔河油田九区的产水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即中高构造位置和夹层发育区的油井无水采油期长,含水上升慢,而高渗段和裂缝发育区无水采油期短,含水上升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主控因素 含水率 无水采油期 底水砂岩油藏 塔河油田九区
下载PDF
底水砂岩油藏CO_(2)驱效益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某油田采油厂为例
2
作者 安媛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CAS 2023年第3期13-20,共8页
某油田底水砂岩油藏动用地质储量丰富。随着开发深入,井周潜力逐年减小,井周措施工作量和增油量逐年降低;井间潜力富集,但常规手段难以有效动用。近些年,采油厂结合开发实际对该油藏采取CO_(2)驱进行先导实验以提高采收率。该文首先对CO... 某油田底水砂岩油藏动用地质储量丰富。随着开发深入,井周潜力逐年减小,井周措施工作量和增油量逐年降低;井间潜力富集,但常规手段难以有效动用。近些年,采油厂结合开发实际对该油藏采取CO_(2)驱进行先导实验以提高采收率。该文首先对CO_(2)驱项目实施的背景进行了分析,描述了CO_(2)驱机理与经济效益评价分析方法;后通过案例详细对CO_(2)驱的选井原则、事前效益、事后效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思考、认识与优化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砂岩油藏 CO_(2)驱 效益评价
下载PDF
湖底扇沉积微相及其对底水砂岩油藏开发的影响——以塔河油田轮南地区三叠系中油组为例
3
作者 郭颖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9年第2期24-29,I0002,共7页
针对湖底扇物源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导致层间矛盾突出,结合岩心、钻测井、生产资料,对塔北轮南地区L区块三叠系中油组的湖底扇沉积微相和组合模式进行刻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湖底扇,储层以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为主,物性好... 针对湖底扇物源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导致层间矛盾突出,结合岩心、钻测井、生产资料,对塔北轮南地区L区块三叠系中油组的湖底扇沉积微相和组合模式进行刻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湖底扇,储层以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为主,物性好,结合古地貌和测井相建立了研究区湖底扇微相沉积模式。依据水平段测井和生产资料,探讨水平井五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和直井三种微相组合模式,并针对组合模式分析剩余气分布建立相应的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朵叶体 沉积微相 底水砂岩油藏
下载PDF
塔河强底水砂岩油藏水驱曲线对比分析及稳定水驱段识别
4
作者 刘学利 郑小杰 +5 位作者 吴居林 闫长辉 马新平 刘蕊 刘丽娜 窦莲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4期417-425,共9页
塔河油田A区三叠系强底水砂岩油藏埋藏较深,天然能量充足,夹层分布复杂,开发后期底水锥进现象突出,产量递减迅速,含水上升变化特征显著,常规水驱曲线的应用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针对水驱曲线的应用问题,首先统计了塔河油田A区油藏的含水... 塔河油田A区三叠系强底水砂岩油藏埋藏较深,天然能量充足,夹层分布复杂,开发后期底水锥进现象突出,产量递减迅速,含水上升变化特征显著,常规水驱曲线的应用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针对水驱曲线的应用问题,首先统计了塔河油田A区油藏的含水上升变化特征,对各井的含水率变化曲线形态进行了划分,总结了4种主要含水上升模式;随后对比分析了不同水驱曲线的应用效果,发现水驱曲线稳定水驱段的选择存在较大误差。因此,为了精确识别稳定水驱段,采用水驱曲线的导数曲线来识别稳定水驱段,能够极大地减少误差,由此建立了塔河油田A区的水驱模式图版。统计结果显示以导数曲线识别的稳定水驱段进行曲线拟合的精度高于常规水驱曲线的直线段平均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底水砂岩油藏 水驱曲线 含水上升变化特征 稳定水驱段识别
下载PDF
底水砂岩气藏注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埋存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大力 龚凤鸣 +2 位作者 陈泊 梁世杰 苏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3,共11页
注CO_(2)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油气藏采收率,但有关底水砂岩气藏注CO_(2)驱及CO_(2)埋存协同开发的研究较少,气态CO_(2)和超临界态CO_(2)驱替天然气的机理和差异尚不明确。为了改善底水砂岩气藏水侵情况和明确气态与超临界态CO_(2)驱提高... 注CO_(2)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油气藏采收率,但有关底水砂岩气藏注CO_(2)驱及CO_(2)埋存协同开发的研究较少,气态CO_(2)和超临界态CO_(2)驱替天然气的机理和差异尚不明确。为了改善底水砂岩气藏水侵情况和明确气态与超临界态CO_(2)驱提高采收率及CO_(2)埋存机理,以X底水砂岩气藏为例,开展了注CO_(2)驱适宜度评价,提出了X气藏CO_(2)驱最优开发方案,并对比了气态和超临界态CO_(2)驱提采机理和效果,最后对注CO_(2)驱最优方案开展了生产及埋存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X气藏适合进行注CO_(2)驱,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最优方案即注采井网为低注高采、关井时机为采出气CO_(2)浓度达10%~20%、转注时机为地层压力7.5 MPa、压力恢复水平为地层压力7.5 MPa、注气速度为3.5×10^(4) m^(3)/d、注入量为0.25 HCPV,最优方案相对于衰竭式开发预计提高气藏采收率13.83%。②超临界CO_(2)驱抑制底水锥进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气态CO_(2)驱。③注CO_(2)驱最优开发方案下,该气藏的CO_(2)总埋存量为4.7×10^(6) t,其中超临界埋存量、溶解埋存量和矿化埋存量占比分别为86.05%、11.33%和2.62%。结论认为,底水砂岩气藏在发生气井水淹后采用超临界CO_(2)驱可以有效改善储层水侵情况,提高了气藏采收率,该认识为底水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砂岩气藏 气态CO_(2) 超临界态CO_(2) CO_(2)驱 CO_(2)埋存 气藏采收率 开发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