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拿大卡尔加里市Okotoks小镇太阳能小区建设 被引量:4
1
作者 严永红 张兴国 李金畅 《新建筑》 2005年第6期26-28,共3页
简要介绍了北美目前最大的跨季太阳能储存项目——加拿大Okotoks小镇的太阳能小区建设,对其太阳能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利用土壤床作为储能体进行大规模跨季节太阳能储存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该项目根据不同季节可利用太阳能数量的不同,... 简要介绍了北美目前最大的跨季太阳能储存项目——加拿大Okotoks小镇的太阳能小区建设,对其太阳能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利用土壤床作为储能体进行大规模跨季节太阳能储存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该项目根据不同季节可利用太阳能数量的不同,分别设置了短期(临时)太阳能储箱(STTS)及跨季节太阳能储存箱(BTES),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其中,BTES的效率可达50%以上。小区太阳能家用热水系统(DWH)可满足住户60%的热水需求,而太阳能采暖系统则可满足90%采暖要求;建成后每幢住宅每年可减排5t温室气体,整个小区可减排260t/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小区 太阳能跨季储存 临时热量储存箱 土壤床 温室气体减排 HOT2000软件 TRNSYS软件
下载PDF
响应面法分析储热介质物性参数的交互作用对钻孔群储热效能的影响
2
作者 魏叶茹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为研究岩土和土壤的物性参数对钻孔群储热效率的影响,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土壤导热系数、土壤比热、土壤密度、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回填材料比热5个参数在不同水平时,系统向岩土输入的热量、从岩土回收的热量以及热回收效率的具体数据,... 为研究岩土和土壤的物性参数对钻孔群储热效率的影响,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土壤导热系数、土壤比热、土壤密度、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回填材料比热5个参数在不同水平时,系统向岩土输入的热量、从岩土回收的热量以及热回收效率的具体数据,并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两因素的交互影响。结果显示,土壤和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对钻孔群储热效能影响明显。选取地质条件适宜的地点,同时提高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将其控制在2~3 W/(m·K)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储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季节埋管储热 数值模拟 响应面法 储热效率
下载PDF
跨季节地埋管储热性能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辉 侯宏娟 +2 位作者 汉京晓 张琪 靳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8-1154,共7页
地埋管储热(BTES)是解决太阳能间歇性、季节性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串联连接的地埋管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解析解和数值解的混合解,建立地埋管群储热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系统连续运行5年,储热体平均温度逐渐在一个稳定的... 地埋管储热(BTES)是解决太阳能间歇性、季节性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串联连接的地埋管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解析解和数值解的混合解,建立地埋管群储热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系统连续运行5年,储热体平均温度逐渐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变化,注热量和取热量逐渐趋于稳定。以影响系数IC为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模拟钻孔间距、钻孔深度、土壤导热系数及土壤体积热容四个参数对BTES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孔间距和土壤导热系数是影响BTES效率的最主要参数。在稳定工况下,钻孔间距的IC值在0.02~0.44范围内,土壤导热系数的IC值在0.2~0.23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储热 土壤温度 跨季节储热 敏感性分析
原文传递
双U型地埋管群跨季节蓄热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思雨 殷勇高 +1 位作者 贾鹏琦 叶威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95-301,共7页
跨季节埋管蓄热技术(BTES)可以解决能源供需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是一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埋管蓄热体的三维瞬态数值模型,实现了埋管蓄热体的三类特征温度以及边界热流的全周期动态监测,同时对系统长周期运... 跨季节埋管蓄热技术(BTES)可以解决能源供需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是一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埋管蓄热体的三维瞬态数值模型,实现了埋管蓄热体的三类特征温度以及边界热流的全周期动态监测,同时对系统长周期运行下的热特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过全周期运行后土壤体积平均温度与初始状态相比提升10%,蓄热体侧面热损失占总热损失的66%~90%,系统BTES效率逐年上升,运行至第7年基本达到稳定,此时效率可达55.2%。可为BTES系统实际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季节埋管蓄热技术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动态仿真 特征温度
下载PDF
地下跨季节复合储热系统热扩散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子逸 周学志 +4 位作者 徐玉杰 陈海生 丁捷 徐德厚 令狐友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17-1924,共8页
本文将地埋管储热和水箱储热相耦合,组合成了新型地下跨季节复合储热系统,结合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开展了热扩散机理与储/释热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储热阶段,地埋管储热起到“热屏”作用,抑制了水箱储热模式的热量向外围扩散;释... 本文将地埋管储热和水箱储热相耦合,组合成了新型地下跨季节复合储热系统,结合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开展了热扩散机理与储/释热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储热阶段,地埋管储热起到“热屏”作用,抑制了水箱储热模式的热量向外围扩散;释热阶段,水箱储热有效回收了地埋管储热释放到土壤中的热量,增大了释热量。并结合热储存率和利用率定量分析了热量扩散程度,复合储热模式的热储存率和利用率均高于传统水箱储热模式和地埋管储热模式,热量得到了更高效的储存和再利用,其中复合储热模式效率为67.29%,水箱储热模式和地埋管储热模式分别为36.6%和26.79%。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复合储热体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且储热体整体温位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热 跨季节储热 水箱储热 地埋管储热 热扩散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跨季蓄热方式性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婵月 魏兵 +1 位作者 武明皓 王一舟 《节能》 2020年第1期62-64,共3页
以新疆地区乌鲁木齐某区域供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跨季节蓄热方式,即:地下水池蓄热、地埋管蓄热和地下相变水箱蓄热。并对这3种蓄热方式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蓄热量相同的条件下,三者热损失率从低到高的排序为:地下相变水箱蓄热... 以新疆地区乌鲁木齐某区域供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跨季节蓄热方式,即:地下水池蓄热、地埋管蓄热和地下相变水箱蓄热。并对这3种蓄热方式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蓄热量相同的条件下,三者热损失率从低到高的排序为:地下相变水箱蓄热<地埋管蓄热<地下水池蓄热。地埋管蓄热热损失较小且最经济,新疆地区跨季节蓄热可优先选择地埋管蓄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供热 跨季蓄热 地埋管蓄热 热损失率
原文传递
地下冷热储能系统热力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邬小波 欧阳鑫南 过增元 《暖通空调》 2023年第1期34-42,71,共10页
从热力学和传热学的角度,分析了地下冷热储能系统的特性,并与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比较。地下冷热储能系统主要是被动供冷或供热,具有更高的能效。因此,需要提高储存能量的品质以达到被动利用的水平,并采用合适的末端放宽用户侧对能源品... 从热力学和传热学的角度,分析了地下冷热储能系统的特性,并与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比较。地下冷热储能系统主要是被动供冷或供热,具有更高的能效。因此,需要提高储存能量的品质以达到被动利用的水平,并采用合适的末端放宽用户侧对能源品质的要求,以达到提高储能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的目的。而构置地下冷热储能过程的冷热分层或分区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储能过程的能源品质,同时也强化了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能 含水层储能 岩土储能 地源热泵 能效 热力分析
下载PDF
新型地下跨季节复合储热系统性能规律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德厚 周学志 +2 位作者 徐玉杰 左志涛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68-1776,共9页
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地域、季节限制,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属性,从而导致供需不匹配,跨季节储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地下跨季节储热具有储热方式单一、热量损失大等缺点,本文将水箱储热和地埋管储热相结合,组成新型跨季... 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地域、季节限制,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属性,从而导致供需不匹配,跨季节储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地下跨季节储热具有储热方式单一、热量损失大等缺点,本文将水箱储热和地埋管储热相结合,组成新型跨季节复合储热系统。建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复合储热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释热质量流量、储热体模匹配、地埋管数量和层间距以及土壤热导率等参数对储热体温度、储/释热量、储/释热功率和热量损失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储/释热质量流量的增加,系统效率也逐渐增加;储热体规模匹配α值增加,系统效率随之上升,但水箱体积占比的提高,会导致热量损失增大,故储热体规模匹配需综合考虑,既要能达到较高的系统效率,获得较大的储/释热功率,又需尽量减少投资成本,同时降低热量损失;提高地埋管数量,有利于增加储/释热量,提升系统效率;地埋管层间距的增大,增加了储热体土壤体积,从而降低了储热温度,不利于释热的进行,导致系统效率降低;土壤热导率的增加,强化了土壤间热量传递,地埋管储热功率增加,储热峰值温度也因此提高,然而热量散失也加快,释热功率显著降低,导致系统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热 跨季节储热 复合储热 地埋管储热 水箱储热 TRNSYS
下载PDF
新型地下跨季节复合储热系统热量损失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德厚 周学志 +4 位作者 徐玉杰 令狐友强 左志涛 齐子姝 陈海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983-5990,共8页
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地域、季节限制,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属性,从而导致供需不匹配。跨季节储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地下跨季节储热具有储热方式单一、热量损失大等缺点。该文将水箱储热(hot water energystorage,HW... 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地域、季节限制,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属性,从而导致供需不匹配。跨季节储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地下跨季节储热具有储热方式单一、热量损失大等缺点。该文将水箱储热(hot water energystorage,HWES)和地埋管储热(boreholethermal energy storage,BTES)方式相结合,建立跨季节复合储热系统,研究该复合储热系统的储释热温度和储释热量变化规律,揭示系统热量损失机理。结果表明:复合储热模式的储热量和释热量均大于水箱储热模式和地埋管储热模式,其储热量随着运行年限的增长而逐渐降低,释热量则随着运行年限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对比3种不同储热模式的土壤平均温度,得出地埋管储热模式最高,水箱储热模式最低,复合储热模式居于两者中间;此外,研究发现,复合储热模式的热量损失主要来自上边界,系统运行至第五年上边界的热量损失占比高达42.2%,因此需要对复合储热模式上边界进行有效保温,降低热量损失,提高复合储热系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热 跨季节储热 复合储热 地埋管储热 水箱储热 TRNSY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