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体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20
1
作者 郭彦如 刘化清 +2 位作者 李相博 完颜容 郑希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4-391,共8页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有很大进展,但鄂尔多斯大型湖盆层序地层研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黄土塬地震资料品质差,钻井资料多解性强,横向等时对比困难,尚未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体系。本文通过三年攻关研究,总结出适合于这种湖盆层序地...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有很大进展,但鄂尔多斯大型湖盆层序地层研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黄土塬地震资料品质差,钻井资料多解性强,横向等时对比困难,尚未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体系。本文通过三年攻关研究,总结出适合于这种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方法体系,笔者称之为"六定"方法体系:"露头剖面定标准、小波变换定级次、湖平面变化定旋回、测井曲线定样式、地震解释定格架、三者结合定方案"。通过"六定"方法体系的系统应用,建立了可以在全盆地范围内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坳馅湖盆 层序地层格架 露头剖面 相对湖平面变化 小波变化
下载PDF
Late-Quaternary strong earthquakes on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1976 M_s7.8 Tangshan earthquake,Hebei,as revealed by drilling and trenching 被引量:14
2
作者 GUO Hui JIANG WaLi XIE XinS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1期1696-1715,共20页
Composite borehole profiling combined with tren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quire evidence of past ruptures of buffed active faults. In this study, three composite borehole profiles and a large-scale trench excavati... Composite borehole profiling combined with tren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quire evidence of past ruptures of buffed active faults. In this study, three composite borehole profiles and a large-scale trench excavation were carded out across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of the 1976 Ms7.8 Tangshan earthquake. The following three major conclusions have been reached. (1)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of the 1976 earthquake extends more than 47 km long to the south of Tangshan city, passing to the west of Sunjialou, to Daodi town in Fengnan County, to Xihe in Fengnan County. (2)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is divided into south and north branches. The north branch has mainly f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tion, and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surface is up on the west and down on the east. On the other hand,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south branch is up on the east and down on the west, accompanied by some right-lateral slip. Such a faulting style cannot be explained by the movement of a single normal or reverse fault, bu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field induced by the fight-lateral strike-slip of the fault belt. The drilling and trenching data from this study verify that such activity continued through the Late Quaternary on the Tangshan Fault. (3) The fault planes exhumed by trenching and the dislocations of strata revealed by the boreholes indicate that multiple faulting events occurred on the Tangshan Fault in the Late Quaternary. The timing of three ruptures prior to the 1976 earthquake was 7.61-8.13, 〉14.57, and 24.21-26.57 ka BP. Counting the earthquake of 1976, th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the four strong events is about 6.7 to 10.8 ka. On one of the three borehole profiles, the Niumaku profile, nine faulting events were detected since 75.18 ka BP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8.4 ka.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te Quaternar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to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angshan city based on stratum d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gshan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 multi-stage activity earthquake recurrence interval paleoseismic trench-ing borehole profile
原文传递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乐亭—滦南地区NW向地裂缝带赵滩点位调查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慧 江娃利 谢新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4-655,658,共12页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的早期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在乐亭—滦南地区存在一条NW走向的地裂缝带,自滦南县申营村往南断续延伸至乐亭县王滩镇王各庄村,长度大于30km,以右旋走滑为主.该地裂缝是1976年唐山M_S7.8地震形成的,但其地理位置接近197...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的早期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在乐亭—滦南地区存在一条NW走向的地裂缝带,自滦南县申营村往南断续延伸至乐亭县王滩镇王各庄村,长度大于30km,以右旋走滑为主.该地裂缝是1976年唐山M_S7.8地震形成的,但其地理位置接近1976年唐山地震序列中滦县M_S7.1地震形成的NW向地表破裂带延伸方向上.为进一步研究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拟基于前人资料,对乐亭—滦南地区NW向地裂缝带赵滩点位展开调查,并实施探槽开挖和钻孔探测.探槽揭示出小型砂脉和宽1.0—1.2m的大型砂脉分别为1976年唐山MS7.8地震和该地震之前另一次强震事件的产物;钻孔探测结果表明主砂脉两侧地层不存在明显的垂直落差,这与1976年唐山M_S7.8地震时该点位出现的地裂缝现象是右旋剪切以及赵滩探槽揭示的两侧垂直位移不明显的现象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6年唐山MS7.8地震 NW向地裂缝带 探槽 钻孔测线
下载PDF
基于芦山余震强震动记录的场地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冀昆 温瑞智 +1 位作者 任叶飞 王宏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2,共8页
2013年4月20日Ms7.0芦山地震之后,我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又捕获了千余组余震记录。本文采用强震动记录的水平向与垂直向的谱比法对触发的41个固定台站进行了场地特征分析,利用谱型特征和卓越周期对场地进行了初步的类别划分。通过对3个典... 2013年4月20日Ms7.0芦山地震之后,我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又捕获了千余组余震记录。本文采用强震动记录的水平向与垂直向的谱比法对触发的41个固定台站进行了场地特征分析,利用谱型特征和卓越周期对场地进行了初步的类别划分。通过对3个典型台站场地的钻孔资料对比讨论,表明强震动记录谱比曲线的谱型、卓越周期较好体现了台站的场地特征。与目前我国抗震规范中场地分类方法相比,本文采用的谱比法分类突出了场地的地震反应特征,与等效剪切波速等指标一样可作为描述场地特征的依据,这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强震台站的场地特征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余震 场地特征 谱比法 场地分类 钻孔资料
下载PDF
太原盆地田庄断裂几何特征及活动性分段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龙飞 韩晓飞 史双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05-1216,共12页
浅层地震勘探和联合钻孔剖面综合探测是研究城市隐伏活动断裂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查明太原盆地田庄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活动性质及活动时代等地质特征,综合浅层地震勘探、联合钻孔剖面、测年方法对断裂全段空间展布进行了精确定位,对断... 浅层地震勘探和联合钻孔剖面综合探测是研究城市隐伏活动断裂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查明太原盆地田庄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活动性质及活动时代等地质特征,综合浅层地震勘探、联合钻孔剖面、测年方法对断裂全段空间展布进行了精确定位,对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精细分析,给出了断裂几何特征及活动性分段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田庄断裂全长33.5 km,断裂全段均发育北支及南支断裂,主断裂为北支断裂,断面近似呈"Y"及"N"字形结构特征.根据断裂几何特征及活动性差异可将断裂划分为四段,其中断裂中段及中-东转折段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最小上断点埋深分别为39.3 m及37.4 m,晚更新世以来断裂平均滑动速率为0.0283~0.0292 mm/a,最大滑动速率为0.0326~0.0415 mm/a;断裂东段最小上断点埋深为63.5 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滑动速率为0.0134 mm/a,平均滑动速率为0.0092 mm/a;断裂西段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断裂中段及中-东转折段活动性明显大于断裂西段及东段.首次基于联合钻孔剖面及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田庄断裂中段、中-东段及东段的活动性质,查明了田庄断裂全段的精确空间展布,首次提出了断裂的分段模式并进行了断裂活动性及活动速率研究,首次对断裂全段的浅部构造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填补了田庄断裂全段基底以上地质结构特征研究的空白.研究结果可以为太原盆地城市防震减灾规划、震害预测、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庄断裂 几何特征 活动性分段 钻孔剖面 浅层地震勘探
原文传递
谱比法场地分类研究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冀昆 任叶飞 温瑞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9,共9页
工程场地分类是抗震设计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总结了传统场地分类方法的基本思路,对目前新兴的基于强震记录的单点水平/竖直谱比场地分类方法做了重点介绍。从基于谱比卓越周期划分场地类别和基于谱比曲线形状划分场地类别两个角度归纳整... 工程场地分类是抗震设计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总结了传统场地分类方法的基本思路,对目前新兴的基于强震记录的单点水平/竖直谱比场地分类方法做了重点介绍。从基于谱比卓越周期划分场地类别和基于谱比曲线形状划分场地类别两个角度归纳整理了目前这种方法,并且对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做了总结。目前我国强震动台网的部分台站缺少钻孔勘测资料,台站场地分类较为简化,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该方法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比法 场地分类 钻孔资料
下载PDF
钻孔雷达数据处理技术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理轻 马晔 杨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7-1112,共6页
钻孔雷达已在服役桥梁桩基检测中得到应用,为提高钻孔雷达探测结果的解释精度,介绍不同数据处理技术的原理,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处理前后的雷达剖面图像效果,总结数据处理的流程,比选出合适的处理参数,为钻孔雷达在服役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 钻孔雷达已在服役桥梁桩基检测中得到应用,为提高钻孔雷达探测结果的解释精度,介绍不同数据处理技术的原理,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处理前后的雷达剖面图像效果,总结数据处理的流程,比选出合适的处理参数,为钻孔雷达在服役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雷达 数据处理 滤波 雷达剖面
下载PDF
基于Surpac系统的地质勘查自动化制图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修钰 袁峰 +3 位作者 张明明 李晓晖 贾蔡 周涛发 《安徽地质》 2011年第4期279-282,共4页
实现地质图件自动化绘制是地质制图领域的重要目标。Surpac作为应用广泛的三维矿业软件,其绘制图件规范与我国地质勘查规范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某金属矿山为例,针对岩性图案、钻孔结构、样沟、样号等多种地质信息的绘制提出了相应的解... 实现地质图件自动化绘制是地质制图领域的重要目标。Surpac作为应用广泛的三维矿业软件,其绘制图件规范与我国地质勘查规范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某金属矿山为例,针对岩性图案、钻孔结构、样沟、样号等多种地质信息的绘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践证明,利用地质数据库,通过Surpac软件可以快速准确、批量化的绘制符合我国地质勘查规范的钻孔柱状图、勘探线剖面图和块体模型剖面图等地质图件,极大的发展了适应我国标准的地质图件自动绘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PAC软件 自动化制图 钻孔柱状图 勘探线剖面图 块体模型剖面图
下载PDF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在活动断层中的应用——以邯郸市活动断层探测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彭远黔 朱坤静 +2 位作者 冉志杰 张璇 王皓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1-694,共14页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在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可以获取深度十米至几十米的浅层地层反射信号,且大部分反射剖面均可较清楚地揭示出浅部断层位置和断层特征,地震数据处理是准确识别近地表活动断层的重...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在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可以获取深度十米至几十米的浅层地层反射信号,且大部分反射剖面均可较清楚地揭示出浅部断层位置和断层特征,地震数据处理是准确识别近地表活动断层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的有效途径。本文应用邯郸市活动断层浅层地震资料,运用多途径、分步骤的去噪技术和方法,压制干扰,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并对活动断层的典型剖面进行重点研究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市活动断层 浅层地震勘探 高分辨数据处理 钻孔剖面
下载PDF
相山矿田北部铀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司志发 聂江涛 +1 位作者 郭建 马永胜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328-335,共8页
基于对相山矿田北部大量钻孔剖面数据的二次开发、整合,利用钻孔轨迹投影,绘制了五条贯穿相山整个北部地区的NS向钻孔数据提取剖面图,直观清晰地展示出该区地质和铀矿体的分布特征。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打鼓顶组下段较厚,且次火山岩体侵... 基于对相山矿田北部大量钻孔剖面数据的二次开发、整合,利用钻孔轨迹投影,绘制了五条贯穿相山整个北部地区的NS向钻孔数据提取剖面图,直观清晰地展示出该区地质和铀矿体的分布特征。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打鼓顶组下段较厚,且次火山岩体侵位形式多样。综合认为,相山矿田北部铀成矿主要受断裂构造、次火山岩和岩性界面控制。由南向北看,矿体的分布由组间界面控制逐渐转换为断裂构造、次火山岩体以及次火山岩体和基底变质岩接触带控制,尤其是各种控矿因素叠加及形态变异部位是极为有利的成矿空间。以绘制的钻孔数据提取剖面为依据,认为打鼓顶组下段中侵位的次火山岩、基底界面以及基底变质岩深部隐伏的次火山岩体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剖面 地质环境 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 相山铀矿田
下载PDF
磁县-大名断裂东段第四纪活动性
11
作者 彭远黔 冉志杰 +1 位作者 茅远哲 朱坤静 《华北地震科学》 2022年第2期39-47,55,共10页
依据浅层地震勘探结果、钻孔和重力资料,进一步厘定了磁县-大名断裂东段的空间展布、断层上断点埋深。研究认为该断裂具有分段活动特征,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晚更新世,并推测出磁县-大名断裂东延至范县古城镇南一带。
关键词 磁县-大名断裂东段 第四纪活动特征 浅层地震勘探剖面 钻孔剖面
下载PDF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万庆 石仲元 +1 位作者 杨光 隗崇华 《天然气与石油》 2015年第2期64-68,12,共5页
长庆油田为了缩短井场准备、钻机搬迁、设备调试等作业的中间等停时间,提高钻井各个环节的作业效率,实现"规范、高效、快速"钻井作业,降低综合开发成本,2013年开始进行了大丛式井组布井,流水线工程作业的"工厂化"... 长庆油田为了缩短井场准备、钻机搬迁、设备调试等作业的中间等停时间,提高钻井各个环节的作业效率,实现"规范、高效、快速"钻井作业,降低综合开发成本,2013年开始进行了大丛式井组布井,流水线工程作业的"工厂化"钻井开发试验。针对"工厂化"钻井技术难点,通过井眼剖面优化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降摩减阻技术、防碰绕障技术等三维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应用,顺利完成G 0-7"工厂化"钻井任务,为长庆气田规模开展"工厂化"钻井积累了宝贵的实钻经验,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 三维水平井 防碰绕障 井眼剖面 轨迹控制 钻井液
下载PDF
基于ADNet实现DAS数据衰落噪声压制
13
作者 田雅男 孙浩然 +3 位作者 宋明绅 刘涛 刘瀚林 赵晓龙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525-530,共6页
分布式声传感(DAS:Distributed fiber Acoustic Sensing)是一种新型的传感技术,但DAS数据中信号被复杂噪声覆盖,信噪比非常低,衰落噪声严重影响到后续信号的反演和解释。为此,提出基于注意力引导的深度网络(ADNet:Attention-guided Deno... 分布式声传感(DAS:Distributed fiber Acoustic Sensing)是一种新型的传感技术,但DAS数据中信号被复杂噪声覆盖,信噪比非常低,衰落噪声严重影响到后续信号的反演和解释。为此,提出基于注意力引导的深度网络(ADNet:Attention-guided Denoising convolutionalneural Network)实现DAS数据智能消噪。与传统的用于处理DAS信号方法相比,选择在网络中引入注意力引导模块,生成注意力特征图,使深层网络着重处理特征性强的部分,以此提高网络模型在去噪方面的性能。通过测试并与传统方法实验对比,证明了ADNet在噪声消减和效率提高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分布式声传感 井中剖面 信噪比 噪声消减
下载PDF
混凝土聚能穿孔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魁 王励自 何翔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6-100,共5页
为解决在混凝土中快速钻孔与爆破问题,研制一种混凝土聚能穿孔弹,分别在边长1 m的立方体混凝土靶板和2.5 m×2 m的圆柱体混凝土靶板中进行穿孔试验。试验结果发现,所研制的穿孔弹可以将立方体靶板直接破碎成若干小块;而在圆柱体靶板... 为解决在混凝土中快速钻孔与爆破问题,研制一种混凝土聚能穿孔弹,分别在边长1 m的立方体混凝土靶板和2.5 m×2 m的圆柱体混凝土靶板中进行穿孔试验。试验结果发现,所研制的穿孔弹可以将立方体靶板直接破碎成若干小块;而在圆柱体靶板中,穿孔弹可以形成一个均匀、平直的炮孔,直径40 mm以上的炮孔深度为1.7 m,炮孔的形态和尺寸均满足钻孔爆破的技术要求。穿孔弹可改变传统的爆破施工工艺,用于救援行动中快速清除混凝土障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穿孔弹 混凝土靶板 侵彻效应 穿孔形态
下载PDF
地震钻孔综合剖面绘制软件的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井冈 姚运生 张丽芬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344-350,共7页
钻孔剖面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中重要的基础资料。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是地震、地质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随着计算机在地质学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利用计算机高效快速地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地质工作者还进行了各种尝试,但往往效率不高,... 钻孔剖面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中重要的基础资料。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是地震、地质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随着计算机在地质学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利用计算机高效快速地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地质工作者还进行了各种尝试,但往往效率不高,对地震工作的针对性也不强。基于.NET平台,采用C#语言开发一款独立的地震钻孔柱状图和钻孔综合剖面绘制软件。介绍软件实现的关键环节及主要功能模块。该软件可以方便地读取实际观测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柱状图绘制,生成高清矢量图形,编辑生成的钻孔参数文件还可以方便地用于构建地下三维地质模型和钻孔数据可视化分析和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剖面 绘图 剪切波 C#语言 软件开发
下载PDF
流速断面法在长江古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彦彦 王建 +2 位作者 周晓华 白世彪 曹光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301,共7页
河流古流量的估算可以定量化研究流域的水文、气候变化特征。根据收集的多个地质钻孔资料恢复出长江南京段3个古河槽横断面,对古深槽沉积物样品进行14C与ESR年代测定以及沉积相的分析,判定-50~-90 m的古深槽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期。根... 河流古流量的估算可以定量化研究流域的水文、气候变化特征。根据收集的多个地质钻孔资料恢复出长江南京段3个古河槽横断面,对古深槽沉积物样品进行14C与ESR年代测定以及沉积相的分析,判定-50~-90 m的古深槽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期。根据古河床沉积物粒度,利用泥沙起动公式计算古河槽不同深处的垂线平均流速,然后利用垂线平均流速和垂线间的过水面积计算单宽流量,最后累加恢复末次冰期最盛期的平滩流量。其计算结果为10 000~12 000 m3/s,与现在1月份多年平均流量相当。该时期的纵坡降为4×10-4~5×10-4,与现在长江上游屏山—宜宾段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剖面 末次冰期最盛期 古水位 泥沙起动公式 古流量 长江
下载PDF
A Comparison of Five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a Riparian Soil in North Bavaria, Germany
17
作者 Edzard HANGEN Friedhelm VIETE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43-450,共8页
Soi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K_s) is a predominant input factor when forecasting the vertical transport of contaminants through the soil or when estimating the flood retention capacity of the soil. Displaceme... Soi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K_s) is a predominant input factor when forecasting the vertical transport of contaminants through the soil or when estimating the flood retention capacity of the soil. Displacement of contaminants in the soil over extended periods of time can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matrix flow, whereas flow through macropores becomes significant under untypically wet conditions, e.g., during spills or rain storms. To obtain matrix conductivities for a soil, the effects of macropores should be excluded.However, the K_s values of a soil profile are unlikely to be reflected solely by pedotransfer tables based on soil texture and bulk density.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five different methods(pedotransfer table, soil core, borehole permeameter,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curve, and instantaneous profile) to determine K_s values for a mercury-contaminated riparian soil for subsequent simulation of longterm mercury displacement toward groundwater. We found that the determined K_s values in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borehole permeameter <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curve < pedotransfer table < instantaneous profile < soil core. The instantaneous profile method yielded K_s values of matrix flow, which additionally reflected the structure-related features of K_s values as provided by the soil core method. Despite being labor intensive and requiring expensive field sensors, the instantaneous profile method may provide the best representative in-situ K_s values for the studied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ehole permeameter contaminant transport Gleysol instantaneous profile method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curve pedotransfer table soil core
原文传递
雄安新区附近主要隐伏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商世杰 丰成君 +8 位作者 谭成轩 戚帮申 张鹏 孟静 王苗苗 孙明乾 万佳威 王惠卿 项歆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6-846,共11页
雄安新区建设是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的重大举措,雄安及邻区内主要隐伏断裂活动性研究对保障新区的规划、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浅层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合钻孔地层剖面记录... 雄安新区建设是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的重大举措,雄安及邻区内主要隐伏断裂活动性研究对保障新区的规划、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浅层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合钻孔地层剖面记录,基本查清雄安新区外围保定—石家庄断裂及徐水—大城断裂的几何分布特征与第四纪活动性。结果表明:1)保定—石家庄断裂为走向NE–SW,倾向SE,倾角45°~75°的正断层;2)徐水—大城断裂为走向WNW–ESE,倾向S,倾角约70°的正断层;3)保定—石家庄断裂第四纪以来不活动,徐水—大城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雄安新区整体处于构造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保定—石家庄断裂 徐水—大城断裂 断裂活动性 高密度电法 浅层地震 可控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钻孔联合剖面
下载PDF
太原盆地田庄断裂活动性分段及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龙飞 董斌 +1 位作者 史双双 韩晓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为厘定太原盆地中部潜在的发震断层情况,对田庄断裂实施了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1)田庄断裂可分为3个区段,各区段内均发育北、南支断裂,其中北支断裂为主断裂;2)除断裂西端及中-东段转折部位断面呈近似“N”形结构外,其余断面均呈“Y”... 为厘定太原盆地中部潜在的发震断层情况,对田庄断裂实施了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1)田庄断裂可分为3个区段,各区段内均发育北、南支断裂,其中北支断裂为主断裂;2)除断裂西端及中-东段转折部位断面呈近似“N”形结构外,其余断面均呈“Y”形;3)西段断裂带宽度最小,东段断裂带宽度最大。利用年代学测试方法结合钻孔剖面确定断裂的活动年代及滑动速率,断裂中段的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上断点最小埋深为39.3 m,晚更新世以来最大断距为2.9 m,最大滑动速率为0.0415 mm/a;断裂西段及东段的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中-东段转折部位上断点最小埋深为37.4 m,晚更新世以来最大断距为2.7 m,最大滑动速率为0.0461 mm/a。基于浅层地震揭示的基岩破裂长度,采用地震矩方法对田庄断裂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确定断裂的最大潜在震级及发震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庄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活动性分段 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avelly soil liquefaction in the Wenchuan M_s 8.0 earthquake 被引量:7
20
作者 Cao Zhenzhong1,Hou Longqing2,Xu Hongmei2 and Yuan Xiaoming1 1.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Harbin 150080,China 2.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 344000,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0年第2期167-175,共9页
In this paper,a distribution map of gravelly soil liquefaction that was caused by the Wenchuan M8.0 earthquake in China is proposed based on a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oil profiles. ... In this paper,a distribution map of gravelly soil liquefaction that was caused by the Wenchuan M8.0 earthquake in China is proposed based on a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oil profile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region is summarized by compiling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s and borehole logs. Meanwhile,four typical liquefied sites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sample drillings,dynamic penetration tests (DPT),and shear wave velocity tests,to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of liquefied gravelly soil. One hundred and eighteen (118) liquefied sites were investigated shortly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showed:(1) sandboils and waterspouts occurred extensively,involving thousands of miles of farmland,120 villages,eight schools and five factories,which caused damage to some rural houses,schools,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and wells,etc.; (2) the Chengdu plain is covered by a gravelly soil layer with a thickness of 0 m to 541 m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s; (3) there were 80 gravelly soil liquefied sites in the Chengdu plain,shaped as five belt areas that varied from 20 km to 40 km in length,and about ten gravelly soil liquefied sites distributed within Mianyang area; and (4) the grain sizes of the sampled soil were relative larger than the ejected soil on the ground,thus the type of liquefied soil cannot be determined by the ejected soil. The gravelly soil liquefied sites are helpful in enriching the global database of gravelly soil liquefaction and developing a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method i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lly soil liquefaction borehole soil profile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Wenchuan earthquak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