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鹿原》儒家文化的跨界传播——从原著到影视改编 被引量:3
1
作者 农莉芳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5-79,共5页
《白鹿原》堪称史诗性文学巨著,其意义之一在于弘扬儒家文化精华的同时对其糟粕予以抨击,从而引发学界的深度思考:儒家文化传播只有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传承作用。小说自问世至今,经历了电影、电视剧等... 《白鹿原》堪称史诗性文学巨著,其意义之一在于弘扬儒家文化精华的同时对其糟粕予以抨击,从而引发学界的深度思考:儒家文化传播只有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传承作用。小说自问世至今,经历了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改编,原著图书与影视跨界结合,相互借力,助推了儒家文化的有效传播,加速了传统文化精华的回归,体现了儒家文化传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图书与影视 跨界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论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史料意识 被引量:1
2
作者 丁珊珊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9-235,共7页
虽然目前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学科地位已经巩固,但对其认识却未必到位。研究中国电影史必须将其纳入到史学研究的范畴之下,认识到电影史也是史学研究的分支。电影史研究需利用史学研究的经验及理论,在熟读基本史料的基础上兼具宏观的视野,... 虽然目前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学科地位已经巩固,但对其认识却未必到位。研究中国电影史必须将其纳入到史学研究的范畴之下,认识到电影史也是史学研究的分支。电影史研究需利用史学研究的经验及理论,在熟读基本史料的基础上兼具宏观的视野,拓展史料的来源和形式,从影片史料、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三类史料入手,并理性利用史料,开拓新的史料资源,从而获取新的发现,激发新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史 电影史料 电影刊物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下载PDF
影视的传播与文学的接受 被引量:6
3
作者 简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6,共5页
20世纪90年代,在电子媒介扩张和纸质媒介相对萎缩的大背景下,电影、电视与文学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电影、电视不仅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传播媒介,而且开始将其媒介产品和表达方式输出到文学领域。不论是从影视剧本到小说的写作... 20世纪90年代,在电子媒介扩张和纸质媒介相对萎缩的大背景下,电影、电视与文学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电影、电视不仅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传播媒介,而且开始将其媒介产品和表达方式输出到文学领域。不论是从影视剧本到小说的写作流程、从影像叙事到文学写作的趋同,还是从影视产业链衍生出影视同期书来看,影视在这些传播活动中都是信息发布者,占有主导地位,而文学则因成为信息接受者而具有了次生性。这改变了以往从文学到影视的单向传播模式。这种角色和地位的转换是在影视与文学之间媒介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并加快了这一媒介权力重构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 文学 权力重构 影视同期书
下载PDF
新时代影像审美变迁与生产张力的书存立照--作为文化印记、审美呈现与创作流变史的《中国影视蓝皮书》 被引量:2
4
作者 范志忠 张明浩 《文化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84-95,115,共13页
《中国影视蓝皮书》丛书(2017—2023)是时代影像的历史性总结,能够映照影视年代史的文化变迁、审美流变与生产逻辑。近年来,中国的影视作品聚焦现实主义,进行主流话语的多元尝试,探索新主流宏大叙事及其青春化表达、新主流历史叙事与当... 《中国影视蓝皮书》丛书(2017—2023)是时代影像的历史性总结,能够映照影视年代史的文化变迁、审美流变与生产逻辑。近年来,中国的影视作品聚焦现实主义,进行主流话语的多元尝试,探索新主流宏大叙事及其青春化表达、新主流历史叙事与当下时代书写、新主流的温暖现实主义叙事及其体制内策略。在美学层面,中国影视尝试立足中国器物原型与美学原型进行古装历史审美的延续,形成了互助叙事、规训叙事等新型女性独立叙事方式,表现出影游融合的创作趋势与游戏美学的审美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视蓝皮书》 新时代影像 审美变迁 生产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