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骨科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机制 被引量:43
1
作者 周雪添 马勇 +3 位作者 郭杨 司誉豪 宗永刚 仲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73-2578,共6页
背景:随着肌肉骨骼超声技术(以下简称肌骨超声)的成熟,其在骨科诊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肌骨超声在肌肉与肌腱、骨与软骨、关节、神经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阐述其原理及优缺点。方法:第一作者以"肌肉骨骼超声... 背景:随着肌肉骨骼超声技术(以下简称肌骨超声)的成熟,其在骨科诊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肌骨超声在肌肉与肌腱、骨与软骨、关节、神经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阐述其原理及优缺点。方法:第一作者以"肌肉骨骼超声,骨科"为中文检索词,以"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Orthopedics"为英文检索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2013至2018年的相关文章,筛选有关肌骨超声在骨科诊断中的应用文章44篇进行讨论、综述。结果与结论:①肌骨超声在诊断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疾病,以及排查隐匿性骨折、早期各类关节炎等骨与关节疾病时,因其简便价廉,灵敏度高,无辐射的优点,优于MRI和CT;②同时由于其可动态分析肌肉、骨骼等运动情况,观察外周神经变化,可作为术后判断功能恢复及外周神经损伤的首选检查;③在未来将肌骨超声用于诊断延迟性肌肉酸痛和量化肌腱异常从而探究肌腱损伤病因将是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骨科 诊断 肌肉与肌腱 筋膜 软组织疾病 隐匿性骨折 骨与软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新型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戴刚 石宗利 +1 位作者 李起鸿 李重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 研制符合骨与软骨组织工程制备技术要求的新型支架复合材料 ;并确定其性能与结构优化设计的主要参数指标。方法 按不同CPPf(聚磷酸钙纤维 ) /PLLA(L 聚乳酸 )重量比及相同CPPf +PLLA/NaCl颗粒重量比 ,采用溶铸颗粒沥取 (Solvent ... 目的 研制符合骨与软骨组织工程制备技术要求的新型支架复合材料 ;并确定其性能与结构优化设计的主要参数指标。方法 按不同CPPf(聚磷酸钙纤维 ) /PLLA(L 聚乳酸 )重量比及相同CPPf +PLLA/NaCl颗粒重量比 ,采用溶铸颗粒沥取 (Solvent castingparticulte leaching)法制备系列CPPf/PLLA支架复合材料 ;液体置换法、压缩性能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其密度、孔隙度、压缩模量及微结构特征 ;材料样品体外人工降解液直接浸渍法判定其生物降解性能 ,并观测其生物降解率、压缩模量及微结构改变。结果 系列支架材料密度为 0 10 8~ 0 16 5g/cm3 ,孔隙度 87 17%~ 93 2 4% ,压缩模量为 5 19~ 7 89MP ,横截面微结构由微孔海绵状过渡为纤维网状。随着支架材料在人工降解液中降解时间的延长 ,其降解率以 0 %~ 13 2 %线性递增 ;压缩模量呈线性降低至 1 10~ 2 78MP ;材料横截面微结构则发生相应改变。结论 CPPf/PLLA支架复合材料具有高孔隙度的三维立体结构 ,良好的抗压缩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经进一步优化设计后 ,可成为结构和性能符合各项要求的新型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钙纤维/L聚乳酸 支架材料 软骨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曹谊林 刘伟 +1 位作者 张文杰 周广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1-1250,共10页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织,提取种子细胞并经过体外扩增后种植到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培养形成工程化组织后再植入体内,修复相关组织缺损并恢复原有功能。这样的组织再生模式可以真正实现无创或微创的组织器官再生和功能重建。围绕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等组织工程基本要素,以组织构建为核心,开展了包括骨、软骨、肌腱等多种组织构建和大动物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成功开展了组织工程骨的小规模临床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组织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奠定了向临床应用的基础。该成果于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 肌腱 血管 干细胞
下载PDF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骨与软骨破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阎琪琪 孙诗月 +3 位作者 谭连红 史亦南 乔丽娜 杨永升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7-243,共7页
目的:观察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骨和软骨破坏的影响,探讨taVNS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效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taVNS组,每组各12只。通过在大鼠尾根部多点注射牛Ⅱ... 目的:观察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骨和软骨破坏的影响,探讨taVNS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效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taVNS组,每组各12只。通过在大鼠尾根部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非完全佐剂混合而成的乳剂制备CIA模型。taVNS组大鼠予以双侧耳甲区穴位经皮电刺激干预,每次30 min,1次/d,连续28 d。观测并评估大鼠关节炎指数(AI);通过番红O-固绿染色法观察大鼠踝关节的软骨损毁情况;TRAP染色法检测大鼠关节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生成情况;X线和Micro-CT影像学法观察大鼠的骨侵蚀表现,并计算骨表面积/骨体积(BS/BV);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13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及骨保护素(OPG)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IA大鼠呈现出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AI显著升高(P<0.05),taVNS组大鼠的AI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软骨基质丢失,软骨层变簿,软骨明显损毁,关节内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影像学结果显示踝关节骨质丢失、骨的三维结构破坏,BS/BV显著升高(P<0.01),骨侵蚀明显加重;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MP-1、MMP-3和MMP-13表达量及RANKL/OPG显著升高(P<0.01,P<0.05),OP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aVNS组大鼠踝关节软骨层较完整,软骨损毁有所缓解;关节中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BS/BV明显降低(P<0.01),骨质丢失及骨结构破坏等骨侵蚀症状明显缓解;踝关节滑膜中MMP-1、MMP-3、MMP-13的表达水平及RANKL/OPG显著降低(P<0.05,P<0.01),OPG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taVNS可有效缓解CIA大鼠的骨与软骨破坏症状,其机制可能与taVNS减少了关节组织中破骨细胞的数量,降低滑膜内MMP-1、MMP-3、MMP-13表达水平及RANKL/OPG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骨与软骨 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传递
电针对大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的缓解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谭连红 史亦南 +3 位作者 孙诗月 乔丽娜 阎琪琪 杨永升 《针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49-655,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性反应及骨质破坏的缓解效应,探讨针刺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法诱导建立CIA... 目的:观察电针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性反应及骨质破坏的缓解效应,探讨针刺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法诱导建立CIA模型。电针组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电针干预,疏密波,2 Hz/100 Hz,强度1 mA,30 min/次,1次/d,连续28 d。每周监测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和足容积;干预结束后通过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和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13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容积增大、关节炎指数升高(P<0.01);踝关节滑膜增生,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关节软骨与骨部分损毁,破骨细胞数量增加(P<0.01);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升高(P<0.05);膝关节滑膜组织中MMP-1、MMP-3、MMP-13及RANKL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足容积减小、关节炎指数降低(P<0.05);踝关节面较完整,滑膜组织增生不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软骨层较厚,破骨细胞数量减少(P<0.01);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P<0.05);膝关节滑膜组织中MMP-1、MMP-3、MMP-13及RANKL蛋白表达下调(P<0.01,P<0.05)。结论:电针干预"足三里""三阴交"穴对CIA大鼠关节炎性反应与骨质破坏具有较好的缓解效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滑膜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和骨破坏相关蛋白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滑膜 骨与软骨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在过量氟对大鼠胫骨发育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许鹏 郭雄 +4 位作者 曹晖 陈凤石 耿冬 姚建锋 蔡乾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885-888,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氟骨症发病学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 (饮蒸馏水 )、低剂量过量氟组 (饮水含氟 5 0mg .L-1)、高剂量过量氟组 (饮水含氟 10 0mg .L-1) ,分别于实验后 10周和 2 0周测定大鼠血清游离氟和NO含量...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氟骨症发病学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 (饮蒸馏水 )、低剂量过量氟组 (饮水含氟 5 0mg .L-1)、高剂量过量氟组 (饮水含氟 10 0mg .L-1) ,分别于实验后 10周和 2 0周测定大鼠血清游离氟和NO含量、骨氟含量及胫骨纵径、横径 ,观察胫骨骺板软骨组织细胞学变化。结果 :随摄氟量的增加及染氟时间的延长 ,大鼠血清游离氟、NO含量和骨氟含量增加 ,胫骨纵径、横径减短 ,胫骨骺板软骨出现明显病理变化 ;实验大鼠血清NO含量与血清游离氟和骨氟含量及骺板软骨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和胫骨纵径横径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NO很可能在氟骨症早期骨软骨损伤中起一定的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症 一氧化氮 骨软骨 大鼠 胫骨发育
下载PDF
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7
作者 王彦平 石宗利 张国强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56-60,共5页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是组织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指出了当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现状 发展 软骨 可降解吸收聚合物 三维支架 生物材料
下载PDF
A Rapid, Non-invasive Method for Anatomical Observations of Tadpole Vertebrae in Vivo
8
作者 Guocheng SHU Shan XIONG +3 位作者 Wenyan ZHANG Jianping JIANG Cheng LI Feng XIE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99-109,共11页
The tadpole is a critical stage in the amphibian life cycl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aquatic to the terrestrial stage. However, there is a large gap in tadpole research, which represe... The tadpole is a critical stage in the amphibian life cycl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aquatic to the terrestrial stage. However, there is a large gap in tadpole research, which represents a vital component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life history traits of amphibians, especially their developmental biology. Some aspects of this gap are due to limited research approaches. To date, 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conduct osteology research in adult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ether this tool can be applied in tadpole studies. Thus, w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wo methods (the bone-cartilage double-staining technique and micro-CT) to study vertebrae in tadpole specimens. The results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n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vertebrae, and micro-CT represents a rapid, non-invasive, reliable method of studying tadpole vertebrae. When scanning tadpoles, voltage is the most critical of the scanning parameters (voltage, current and scan time), and moderate scanning parameters are recommended. In addition, micro-CT performed better using specimens stored in 70% ethanol than those preserved in 10% formalin. Finally, we suggest that micro-CT should be more widely applied i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to increase specimen u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bone-cartilage double-stain TADPOLE VERTEBRAE
下载PDF
生物打印在肌肉骨骼界面重建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君伟 崔宇韬 +3 位作者 李祖浩 王中汉 刘贺 雒文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85-2591,共7页
背景:肌肉骨骼损伤和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常涉及肌肉骨骼界面的重建,而实现肌肉骨骼界面与周围宿主组织的生物整合的关键是制造具有精确结构和不同材料的替代物。生物打印技术获得的人工组织可与天然肌肉骨骼界面组织具有相似的物理结... 背景:肌肉骨骼损伤和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常涉及肌肉骨骼界面的重建,而实现肌肉骨骼界面与周围宿主组织的生物整合的关键是制造具有精确结构和不同材料的替代物。生物打印技术获得的人工组织可与天然肌肉骨骼界面组织具有相似的物理结构和生物活性。目的:介绍肌肉骨骼界面组织的结构和生物功能特性,以及生物打印技术在肌肉骨骼界面重建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以"bioprinting,musculoskeletal interface,生物打印,肌肉骨骼界面"为关键词,检索2005至2019年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Medline、万方、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初检文章201篇,筛选后对60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理想的生物打印肌肉骨骼界面移植物必须结构上与原界面组织相对应,以维持体内多变的生物力学环境;其次,植入之后必须保持这些植入物的生物活性,以开始修复和替换缺陷区域的功能。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肌肉骨骼界面的重建带来了希望,但其仍然存在许多挑战:仿生功能性界面结构机械性能的提高、多个仿生结构的整合、生物打印结构的血管化,以及对力学刺激在界面组织发育和再生中的作用缺乏深入的研究。对于未来界面组织工程的研究方向,可以预料的是将种子细胞、细胞因子和基因治疗,以及生物反应器纳入界面组织工程支架中的一大热点,为解决界面组织整合这一难题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打印 组织工程 肌肉骨骼界面 骨-肌腱 骨-韧带 骨-软骨 仿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硼对过量氟引致骨与软骨损害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龙丽 郭雄 +2 位作者 许鹏 曹晖 杜晓阳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讨硼对过量氟所致实验大鼠骨与软骨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46只 SD大鼠 ,4~ 5周龄 ,体重 5 0~ 90 g,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饮蒸馏水 )、低过剂量氟组 (饮用含氟化钠 1 1 0 .5mg/L蒸馏水 ,F-5 0 mg/L ) ,高过剂量氟组 (饮用... 目的 探讨硼对过量氟所致实验大鼠骨与软骨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46只 SD大鼠 ,4~ 5周龄 ,体重 5 0~ 90 g,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饮蒸馏水 )、低过剂量氟组 (饮用含氟化钠 1 1 0 .5mg/L蒸馏水 ,F-5 0 mg/L ) ,高过剂量氟组 (饮用含氟化钠 2 2 1 mg/L蒸馏水 ,F-1 0 0 mg/L)。实验后 3个月 ,过量氟大鼠模型成功。造模后用硼治疗 ,各过剂量氟组大鼠又分为过剂量氟组与过剂量氟加硼治疗组 ,各治疗组大鼠饮水含氟量与摄氟组相同 ,同时摄取补硼饮食。治疗两个月后观察实验大鼠血清游离氟和硼含量、四肢骨氟含量、血清 NO含量 ,股骨生物力学、骨密度及大鼠肋骨、肋软骨交界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肋软骨 型胶原表型表达和蛋白多糖变化。结果  1 )硼治疗后大鼠血清和四肢骨中游离氟及血清 NO含量减少 ;2 )光镜下肋骨生长板的损伤显著恢复 ;3)和对照组及摄氟组相比 ,治疗组大鼠蛋白多糖和 型胶原表达恢复。结论 硼对氟中毒导致自由基代谢异常及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和 型胶原的异常表达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大鼠 过量氟 软骨 Ⅱ型胶原 骨损害 治疗组 蛋白多糖 饮用 蒸馏水 氟含量
下载PDF
纳米磷酸盐/聚磷酸钙纤维/聚乳酸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凌云 王彦平 张红梅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采用溶媒浇铸、粒子滤取技术与气体发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纳米磷酸盐/CPP/PLLA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及降解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磷酸盐/CPP/PLL... 采用溶媒浇铸、粒子滤取技术与气体发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纳米磷酸盐/CPP/PLLA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及降解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磷酸盐/CPP/PLLA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具有三维、连通、微孔网状结构,并具有较高的空隙率和较好的压缩模量,还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是比较理想的骨和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支架 骨和软骨 复合材料 降解
下载PDF
聚癸二酸甘油酯的合成及研究热点
12
作者 周剑鹏 刘俊 +2 位作者 郑张露葳 包广洁 康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587-3593,共7页
背景:聚癸二酸甘油酯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弹性及降解性,被广泛用于软组织替代和软组织工程、药物转运载体、伤口敷料、骨-软骨再生医学中。目的:归纳和总结目前聚癸二酸甘油酯及其复合材料的优化合成,以及其在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进... 背景:聚癸二酸甘油酯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弹性及降解性,被广泛用于软组织替代和软组织工程、药物转运载体、伤口敷料、骨-软骨再生医学中。目的:归纳和总结目前聚癸二酸甘油酯及其复合材料的优化合成,以及其在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Elsevier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分别以"poly(glycerolsebacate)""synthesis""cardiac muscle、blood vessels、nerves、skin、drug delivery carrier、wound dressing、bone regeneration"为英文关键词,或以"聚癸二酸甘油酯"和"合成"及"心血管、神经、皮肤、药物载体、敷料、骨"为中文关键词进行检索,经过纳入文献筛选后最终得到4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近年来,聚癸二酸甘油酯因具有众多的优良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也证实其适用于组织工程。传统聚癸二酸甘油酯的固化需要高温、高真空和长持续时间,这阻止了聚合物直接与细胞或对温度敏感的分子结合,导致其部分应用具有一定限制。将聚癸二酸甘油酯与多种生物活性材料合成复合支架材料,可以弥补自身应用的相应缺点,而更好地适用于心肌及血管组织工程、药物转运载体、神经引导材料、皮肤及伤口敷料、骨-软骨组织工程等。此外,目前聚癸二酸甘油酯复合材料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细胞生物学层面,体内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相信随着研究地进一步深入,在未来其可能会发展成组织替代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癸二酸甘油酯 改性合成 复合材料 心血管 药物载体 神经 伤口敷料 骨与软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创伤性关节炎手术治疗现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鹏 赵茂盛 +4 位作者 曹国定 邓亚鹏 高余 刘军 甄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9-567,共9页
创伤性关节炎(TA)是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关节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TA的治疗主要基于症状而非病因,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 创伤性关节炎(TA)是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关节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TA的治疗主要基于症状而非病因,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非手术治疗(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只能短期缓解疼痛,远期疗效欠佳。因此,中晚期TA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目前TA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关节镜下清理术、关节融合术、软骨修复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3D打印技术等,术后疗效存在差异。该文主要就TA的手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镜 骨与软骨修复 关节融合 关节置换 3D打印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骨及软骨相关矮小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雅楠 谭鑫 +2 位作者 邓德明 康权 钟立霖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年第9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骨及软骨相关矮小症(BCD)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BC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内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26例BC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rhGH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180...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骨及软骨相关矮小症(BCD)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BC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内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26例BC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rhGH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180)和无效组(n=46),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骨龄(BA)、生长速率(GR)、身高(H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hGH治疗BCD的影响因素;构建影响rhGH治疗疗效不佳的列线图模型,并对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BA、GR、H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效组治疗后BA、GR、Ht均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在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生长激素峰值(GH peak)、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龄指数(BAI)、尿酸(UA)、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tSDS、GH peak、IGF-1、BAI、UA、BAP是rhGH治疗BCD的影响因素,各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rhGH治疗BCD疗效不佳的影响率为37.57%,且评价区分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54~0.926,P<0.001),区分度较好。预测模型GiViTI校准曲线带的95%CI区域均未穿过45°对角平分线(P=0.188),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概率接近,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 BCD患儿应用rhGH治疗,总体疗效显著,HtSDS、GH peak、IGF-1、BAI、UA、BAP是rhGH治疗BCD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及软骨相关矮小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 疗效
原文传递
骨性关节炎中软骨下骨与软骨退变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强 张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综述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软骨下骨在OA时病理变化的文献,并对生物力学效应、骨重塑、生物学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软骨下骨硬化或软... 目的综述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软骨下骨在OA时病理变化的文献,并对生物力学效应、骨重塑、生物学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软骨下骨硬化或软化不仅是OA发生的结果,而且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软骨下骨骨代谢可以延缓关节软骨破坏。结论OA治疗既应关注软骨变化,又要预防软骨下骨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下骨 关节软骨 骨性关节炎 病因学
原文传递
阿仑膦酸钠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对骨及软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利敏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579-1581,共3页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在强直性脊柱炎(AS)治疗中对骨及软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AS患者63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来氟米特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等)以及钙剂。...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在强直性脊柱炎(AS)治疗中对骨及软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AS患者63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来氟米特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等)以及钙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骨桥蛋白(OPN)的含量及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MP(4.29±1.41)μg·L-1、TRACP-5b(38.26±13.47)ng·L-1、OPN(26.90±11.07)μg·L-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COMP(7.48±3.20)μg·L-1、TRACP-5b(49.10±14.10)ng·L-1、OPN(35.51±13.63)μg·L-1(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COMP(6.91±2.81)μg·L-1、TRACP-5b(44.80±10.50)ng·L-1、OPN(32.90±11.69)μg·L-1(P<0.05);治疗前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CRP(6.10±1.42)mg·L-1、ESR(41.42±15.86)mm·h-1较对照组[(25.24±10.68)mg·L-1(50.23±16.35)mm·h-1]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在AS治疗中,能够抑制患者骨吸收和软骨破坏,使AS患者的骨及软骨代谢异常得以改善,在病情控制中起到一定作用,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骨及软骨代谢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复合骨形成蛋白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玉明 伍骥 胡蕴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为载体,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在关节软骨修复方面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将PLGA制成直径4mm,厚3mm的圆柱形,与rhBMP-... 目的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为载体,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在关节软骨修复方面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将PLGA制成直径4mm,厚3mm的圆柱形,与rhBMP-2复合(0.5mg/块),制备PLGA-rhBMP-2复合物。选取2月龄新西兰兔,抽取骨髓行原代及传代培养,调整细胞密度为2×107/ml,与PLGA共培养24h,制备PLGA-细胞复合物。另取2月龄新西兰兔72只,于双侧髌股关节股骨髁部制备直径4mm、深达髓腔的缺损。其中36只兔右侧缺损处植入PLGA-rhBMP-2复合物,为实验组;左侧植入PLGA,为单纯载体组;另36只兔左侧缺损不作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组,右侧缺损处植入PLGA-细胞复合物,作为细胞组。术后4、8、12、24、36和48周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以及组织学评分。结果术后动物均存活。术后4周,实验组和细胞组缺损内被半透明组织填充,触之柔软,表面较光滑,软骨细胞周围基质异染弱,新生软骨厚度较正常软骨厚;空白对照组和单纯载体组未见明显组织形成。8周,实验组和细胞组内新生组织呈白色,半透明,质较韧,表面平整,与周围正常软骨界限模糊;新生软骨细胞分布均一,但仍较正常软骨厚,PLGA已大部分降解,仅遗留少量颗粒;单纯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缺损明显,底部形成少量白色膜状组织。12、24周,实验组和细胞组缺损内完全充填白色半透明新生软骨组织,质韧,表面平整,与正常软骨界限消失,厚度接近正常软骨,与正常软骨连接良好,表面细胞平行排列,深层有纵向排列的倾向,呈团状,陷窝形成,但有别于正常软骨细胞;单纯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缺损边缘及底部形成少量软骨细胞,大部分为纤维组织。36、48周,实验组和细胞组新生软骨组织色稍发白,表面连续,欠平整,与正常软骨界限消失,未见滑膜增生;新生软骨厚度较正常软骨薄,软骨细胞周围基质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髓基质细胞 支架材料 骨形成蛋白 软骨缺损 分化
下载PDF
组织工程治疗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的适用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艺轩 陈浩 +5 位作者 薛鹏 席洪钟 何帅 孙光权 杜斌 刘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85-3392,共8页
背景:股骨头坏死出现新月征是病情进程的“分水岭”,修复和稳定骨-软骨界面对阻止病情继续进展和预防股骨头塌陷尤为重要。利用组织工程学同步修复、整合骨-软骨界面具有潜在优势。目的:综述探讨解决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的潜在适宜技... 背景:股骨头坏死出现新月征是病情进程的“分水岭”,修复和稳定骨-软骨界面对阻止病情继续进展和预防股骨头塌陷尤为重要。利用组织工程学同步修复、整合骨-软骨界面具有潜在优势。目的:综述探讨解决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的潜在适宜技术。方法:检索1970年1月至2023年4月PubMed、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Femoral head necrosis,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等,中文检索词:“股骨头坏死,软骨下骨,软骨,软骨与软骨下骨整合”等,最终纳入114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结构缺陷、缺血缺氧环境、炎症因素和应力集中可能造成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现象,软骨下骨分离会造成塌陷进展,并且可能与保髋手术失败相关,利用组织工程支架实现支架与骨-软骨界面的整合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的潜在方法之一。②目前的文献研究表明,多相、梯度支架和复合材料在促进骨、软骨细胞黏附与增殖,骨软骨基质的沉积方面均有提升,有助于支架与骨-软骨界面的整合,对治疗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有参考价值。③通过对支架表面进行修饰可以提高与界面整合的效率,但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提供不同环境的支架能够诱导同种间充质干细胞差异分化,有助于不同界面之间的整合。④未来有望应用于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的支架应为复合材料,具有梯度化和差异化的仿生结构,通过表面修饰和干细胞加载促进骨-软骨界面与支架的整合以实现治疗目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而支架的降解速率与修复进度同步和不同界面之间的稳定性是未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新月征 软骨下分离 骨软骨界面 骨软骨组织工程 界面整合 复合材料 仿生支架 表面修饰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自体骨软骨移植与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树业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6-78,8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自体骨软骨移植与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 目的比较分析自体骨软骨移植与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记录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标准)、供区恢复程度(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1.6±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7)分;踝关节活动度、AOFAS评分、Harris评分分别为(67.3±4.6)°、(91.5±8.2)分、(95.8±2.6)分,均明显大/高于对照组的(59.7±4.2)°、(82.4±7.8)分、(91.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5%、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修复患者软骨,改善踝关节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软骨损伤 自体骨软骨移植 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 踝关节功能 软骨修复
下载PDF
慢性铝暴露致大鼠骨与软骨损伤胶原途径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心慰 张立超 +2 位作者 胡崇伟 顾庆云 李艳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1-846,共6页
为了探讨慢性铝暴露致大鼠骨与软骨损伤胶原途径的机制及胶原代谢水平,实验将100只4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染铝组(430mg·L-1Al3+)与对照组(蒸馏水),通过饮水染铝,每隔30d处死染铝大鼠和对照大鼠各10只,设立5个观测点,最... 为了探讨慢性铝暴露致大鼠骨与软骨损伤胶原途径的机制及胶原代谢水平,实验将100只4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染铝组(430mg·L-1Al3+)与对照组(蒸馏水),通过饮水染铝,每隔30d处死染铝大鼠和对照大鼠各10只,设立5个观测点,最长染铝时间为150d.同时,用电子秤每30d称大鼠体重1次;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骨与软骨中铝含量;用固相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Ⅱ型胶原(collagenⅡ)和Ⅱ型胶原C末端肽(CTX-Ⅱ)含量.结果表明,大鼠铝中毒模型复制成功;随着铝暴露时间的延长,染铝组大鼠体重在染铝60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染铝组血清、骨与软骨中铝含量逐渐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ICP、Ⅱ型胶原合成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CTX-Ⅰ和CTX-Ⅱ含量持续维持在高水平,分别在铝暴露90d、60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长时间铝暴露可致铝在骨与软骨中蓄积,并使骨与软骨中结构性胶原减少,引发骨与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铝暴露 大鼠 骨与软骨损伤 胶原途径 动态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