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干细胞复合载杜仲醇提取物支架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房殿吉 郭延伟 +1 位作者 李松 宁兆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杜仲醇提取物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及脂肪干细胞复合载杜仲醇提取物支架材料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并制备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脂肪干细胞复合载杜仲醇提取物支架材... 目的探讨杜仲醇提取物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及脂肪干细胞复合载杜仲醇提取物支架材料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并制备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脂肪干细胞复合载杜仲醇提取物支架材料;B组植入脂肪干细胞复合羟磷灰石材料;C组单植入羟磷灰石材料;D组为空白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实验动物,制备组织标本,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扫描电镜(SEM)检测,并对影像学分析值及成骨情况进行评价,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染色显示A组骨缺损处愈合程度、成骨速度及其质量明显优于其他3组。SEM观察可见,A组复合材料与组织相容性好,无炎症刺激反应。统计牙CT分析数据及新生骨面积,A组的成骨情况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杜仲醇提取物有促进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作用,脂肪干细胞复合载杜仲醇提取物支架材料也具有明显骨诱导作用,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望成为临床应用中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杜仲醇提取物 脂肪干细胞 羟磷灰石
下载PDF
导航引导颌骨缺损重建技术流程及操作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9
2
作者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彭歆 +14 位作者 章文博 于尧 王洋 刘筱菁 刘彦普 李祖兵 卢利 田卫东 沈国芳 张诗雷 顾晓明 胡敏 张陈平 郭传瑸 俞光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9-296,共8页
外伤和肿瘤切除导致的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与研究热点。传统的颌骨重建手术主要依靠术者经验完成,操作复杂,不易控制,难以保证较高的修复精度。近年来,以手术导航为代表的数字化外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颌骨缺损的修复... 外伤和肿瘤切除导致的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与研究热点。传统的颌骨重建手术主要依靠术者经验完成,操作复杂,不易控制,难以保证较高的修复精度。近年来,以手术导航为代表的数字化外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手术中,该技术的优势在于:使复杂结构三维可视化;术前模拟手术有利于发现设计缺陷,及时改进手术方案;精确设计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采用手术导航等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手术,可显著提高颌骨缺损重建的精度,达到个性化、功能性重建的目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导航引导颌骨缺损重建术技术流程及操作的专家共识,以规范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促进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重建 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导航技术 专家共识 数字化外科
原文传递
bFGF对异种脱钙骨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范红渠 周卫兵 +2 位作者 郝鲁峰 王智勇 许彪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异种脱钙骨复合修复骨缺损时,成骨量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33只成年新西...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异种脱钙骨复合修复骨缺损时,成骨量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33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mm×5mm矩形骨缺损,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4w取材作组织学检查,并分析成骨量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结果:bFGF对于VEGF的表达与其诱导成骨作用一样存在双相剂量效应,VEGF表达和新骨形成呈密切关系。结论:bFGF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以促进血管化来实现增强异种脱钙骨愈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 自体骨 脱钙骨 颌骨缺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人工牙种植中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的处理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加根 曾永红 +3 位作者 周洪 章加宇 陆伟 丁旭 《东南国防医药》 2004年第5期341-342,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牙种植中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的处理。方法 总结 32例多种原因、多种类型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 ,应用植骨、植入 Bio- Oss、骨引导膜等方法 ,创造条件进行人工牙种植。结果  32例病例、4 8个牙位 ,除 1例植骨... 目的 探讨人工牙种植中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的处理。方法 总结 32例多种原因、多种类型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 ,应用植骨、植入 Bio- Oss、骨引导膜等方法 ,创造条件进行人工牙种植。结果  32例病例、4 8个牙位 ,除 1例植骨行即刻种植 2枚种植体失败外 ,其余均取得满意的种植效果。结论 传统意义上认为不适合种植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病例 ,通过创造条件能够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量 颌骨缺损 牙槽骨 人工牙种植 处理 植骨 牙位 失败
下载PDF
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占玉 杨悦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5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47例,从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中分析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要...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47例,从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中分析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要点:重视口腔、髂骨区及伤口引流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根据髂骨区取骨量有针对性地进行下地活动指导。结果 47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3例发生在出院后),1例术后8个月移植骨全部吸收,再次手术;3例出现感染,经治疗后未出现骨吸收,手术成功率97.8%。结论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 髂骨移植 颌骨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珊瑚人工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炳新 张继平 +1 位作者 蔡自力 闫常红 《海军医高专学报》 1997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用6只杂交狗对珊瑚人工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经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证明,珊瑚人工骨在成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有加速新骨形成的作用,同时发现由于珊瑚人工骨在成骨过程中吸收降解过快... 用6只杂交狗对珊瑚人工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经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证明,珊瑚人工骨在成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有加速新骨形成的作用,同时发现由于珊瑚人工骨在成骨过程中吸收降解过快,因而与骨的形成不完全同步,应属于不完全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人工骨 颌骨缺损修复 实验
下载PDF
同种骨植入材料应用于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董佳增 何建明 +2 位作者 周峰 郑闱颖 王辉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同种骨植入材料加医用诱导骨基质应用于颌骨术后骨缺损,观察成骨效果的回顾性研究。方法颌骨手术患者43例,术后骨缺损直径2~5 cm,彻底清除病灶后植入同种骨植入材料及医用诱导骨基质,术后1周、1、3、6个月进行临床检查,术后6个月... 目的同种骨植入材料加医用诱导骨基质应用于颌骨术后骨缺损,观察成骨效果的回顾性研究。方法颌骨手术患者43例,术后骨缺损直径2~5 cm,彻底清除病灶后植入同种骨植入材料及医用诱导骨基质,术后1周、1、3、6个月进行临床检查,术后6个月摄口腔全景片,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术后感染率及术区骨质愈合情况。结果术区愈合不良率2.33%(1/43),6个月术区骨质愈合率88.37%(38/43)。结论同种骨植入材料加医用诱导骨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硬组织的形成,骨缺损修复临床效果好,术后疼痛、肿胀、感染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骨植入材料 医用诱导骨基质 颌骨缺损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口腔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任文 杨岚 郭吕华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16期15-17,19,共4页
作为一类来源于骨髓,具有极强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向多种细胞方向分化。同时,因为其免疫原性低、伦理争议少及易于体外培养和扩增... 作为一类来源于骨髓,具有极强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向多种细胞方向分化。同时,因为其免疫原性低、伦理争议少及易于体外培养和扩增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近来,BMSCs被广泛应用颌骨骨量不足、牙周组织不足和颞下颌关节病等口腔医学研究之中。本文就BMSCs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颌骨缺损 牙周再生 颞下颌关节障碍
下载PDF
离体时间对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体骨内固位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泽民 于开涛 +1 位作者 刘宝林 孙沫逸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517-519,共3页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的种植体固位力与游离骨块离体时间的关系,判断游离骨块离体时间对其存活和成骨的影响。方法:16只实验犬分为A、B两组,A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30min组;B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90min组。制...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的种植体固位力与游离骨块离体时间的关系,判断游离骨块离体时间对其存活和成骨的影响。方法:16只实验犬分为A、B两组,A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30min组;B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90min组。制作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取与缺损大小相当的自体非血管化全层游离髂骨,分别在30 min和90 min内植入纯钛金属种植体,用于修复下颌骨缺损处,牢固内固定。手术当时和术后3d、1周、2周、4周测量从骨内拉出种植体所用力的大小。HE和三色染色观察植骨块内骨成活和骨质变化状况。结果:A组,在种植体植入当时和骨移植后3d、1周、2周、4周各时间点,拔出种植体的力分别为144±13 N、140±15 N、134±9 N、137±13 N、146±7 N;骨块未见明显吸收,组织切片HE染色,骨块中央部位的骨陷窝内可见骨细胞,骨块中央部位可见成形骨小梁,部分骨陷窝空虚,但破骨现象不明显。改良Mallory染色,部分区域的骨密度有降低。B组在骨移植后3 d、1周、2周、4周,拔出种植体的力分别为143±14 N、140±7 N、133±11 N、130±7 N、136±2 N;骨块部分区域可见明显吸收,见到破骨细胞及明确的破骨现象;较多的骨陷窝空虚,成活的骨细胞较少,部分骨小梁有密度减低现象。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的离体时间与移植后的骨成活密切相关,也就影响到了种植体的骨结合,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尽量缩短非血管化游离骨的离体时间,以减少移植后的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骨 种植体 颌骨缺损 骨结合
原文传递
骨形成蛋白和异种煅烧骨复合材料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宫琳 曹树民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54-56,共3页
本文把骨形成蛋白和异种煅烧骨复合材料应用于14例颌骨缺损的病人,其中随机任选2例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术前、术后X线片对照以及术后连续X线片跟踪观察其骨缺损修复情况。术后六个月,植入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完全修复,而空白对照组仅在骨... 本文把骨形成蛋白和异种煅烧骨复合材料应用于14例颌骨缺损的病人,其中随机任选2例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术前、术后X线片对照以及术后连续X线片跟踪观察其骨缺损修复情况。术后六个月,植入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完全修复,而空白对照组仅在骨缺损边缘有少量新生骨形成。并且对骨形成蛋白和异种煅烧骨复合的生物学基础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讨论。证明了此复合材料是目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之一,能缩短临床上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异种煅烧骨 颌骨缺损
下载PDF
多孔钽颗粒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钟建鑫 节云峰 +5 位作者 罗金英 张倩 朱璨 汪昆 王晓亮 周继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评价多孔钽颗粒对下颌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首先拔出比格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后(3个月)采用牙科种植机在下颌骨缺牙区构建颌骨骨缺损模型,随即将多孔钽颗粒(实验组,n=9)和Bio-oss骨粉(对照组,n=9)分别植入右侧和左侧... 目的评价多孔钽颗粒对下颌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首先拔出比格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后(3个月)采用牙科种植机在下颌骨缺牙区构建颌骨骨缺损模型,随即将多孔钽颗粒(实验组,n=9)和Bio-oss骨粉(对照组,n=9)分别植入右侧和左侧下颌骨骨缺损区内。半流食喂养3个月后,双侧下颌骨行X线摄片比较2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然后采用EXAKT切磨机制取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新骨成熟情况。结果 3个月后,大体标本和X线摄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颌骨骨缺损区内均有新骨生成;按照X线评分标准对骨形成及塑形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9.54±0.10)vs(8.98±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对照组更为成熟,且包绕了大量的多孔钽颗粒,其相互交联呈网状;虽然对照组(Bio-oss骨粉颗粒)周围有较成熟的骨组织包绕,但颗粒之间仍有大量骨陷窝存在。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多孔钽颗粒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其修复颌骨缺损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Bio-oss骨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颗粒 BIO-OSS骨粉 颌骨缺损 修复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