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平面截骨骨搬移联合髓内钉治疗胫骨骨缺损 被引量:5
1
作者 涂振兴 王斌 +6 位作者 卢爱东 张顶顶 杨焕友 王辉 王伟 宫中平 李力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49-1853,共5页
背景:骨搬移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的有效手段,但外固定架佩戴时间长、延长骨长度丢失、弯曲畸形等并发症的存在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探索单平面截骨骨搬移联合髓内钉与单纯单平面截骨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 背景:骨搬移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的有效手段,但外固定架佩戴时间长、延长骨长度丢失、弯曲畸形等并发症的存在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探索单平面截骨骨搬移联合髓内钉与单纯单平面截骨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8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胫骨骨缺损患者,纳入15例进行单平面截骨骨搬移联合髓内钉治疗的患者(试验组)与30例进行单纯单平面截骨骨搬移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治疗后以门诊随诊、电话、微信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生区矿化时间、愈合指数、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对接点愈合情况、针道感染、再骨折等情况,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评分标准进行骨愈合和功能评价。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获得(31.0±7.3)个月随访,拆除外架后切口无红肿、疼痛,针道感染均被控制;(2)两组患者再生区矿化时间、愈合指数、再骨折率和对接点愈合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外固定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进行清理骨端、植骨的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针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患者ASAMI骨愈合与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4)结果表明,与单平面截骨骨搬移比较,单平面截骨骨搬移联合髓内钉治疗胫骨骨缺损可缩短带架时间、降低术后清理骨端再植骨加压的概率、避免针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骨搬移 ILIZAROV技术 胫骨骨缺损 环形外固定架 愈合指数 外固定指数 对接点
下载PDF
成人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感染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晓斌 邱道静 +2 位作者 何远铭 林宜磒 刘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9-823,共5页
目的介绍成人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31例成人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感染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5.7±16.7)岁;急性感染9例,延迟感... 目的介绍成人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31例成人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感染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5.7±16.7)岁;急性感染9例,延迟感染3例,迟发感染19例;分别按照感染分期采用保留或取出内置物后行清创、植骨、骨延长等治疗;术后定期复查并至少完成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和血化验指标变化,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Paley骨折愈合评分。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0(13.0,31.0)个月;9例急性感染患者中6例保留了内置物,1例因无法耐受换药、2例因感染控制不满意取出内置物;3例延迟感染患者中1例保留了内置物,2例因感染控制不满意取出内置物;19例迟发感染患者中均取出内置物清创后5例行局部植骨,6例行Masqulet技术,8例行骨搬移治疗。所有患者均获愈合,无感染复发;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5例,良5例,可1例。结论成人下肢骨折相关感染应按临床分期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急性和延迟感染争取保留内置物,慢性感染取出内置物并彻底清创后行骨与软组织重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可获得满意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 骨折 感染 Masqulet技术 骨搬移技术
原文传递
两种骨搬移技术对股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焕弟 丁芳 +2 位作者 李建平 张芳 白晋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674-2677,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外固定架和环状外固定架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二病区收治的股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固定架分为单边祖与环形组,每组... 目的观察单侧外固定架和环状外固定架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二病区收治的股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固定架分为单边祖与环形组,每组均60例.单边组采用单边外固定架,环形组采用Ilizamv环形外固定架.比较两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单边组与环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钉道感染、牵拉区域软组织疼痛、一期骨性愈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骨延长长度、固定架固定时间及固定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固定期间膝关节活动受限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环形组膝关节活动受限程度在16°~30°的占比低于单边组,0°~15°的占比高于单边组(Z=3.214,P=0.012);单边组治疗优良率为96.7%,环形组治疗优良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4,P=0.154).结论单侧外固定架和环状外固定架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可有效地抑制炎症,促进骨和软组织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外固定架 环形外固定架 骨搬移技术 股骨慢性骨髓炎 骨缺损
原文传递
补肾活血汤配合骨搬移治疗胫骨骨折后感染性骨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钟晨 刘光华 +4 位作者 袁飞河 刘轶 邝全辉 邱玉龙 刘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8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配合骨搬移治疗胫骨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江西省永丰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配合骨搬移治疗胫骨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江西省永丰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痂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2组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骨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肾活血汤配合骨搬移治疗胫骨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改善患者VAS评分、骨痂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骨搬移技术 胫骨骨折 骨不连
下载PDF
骨搬移与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季涛涛 宋戈 +1 位作者 王亚宾 韩鹏超 《中国校医》 202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骨搬移技术与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患者共66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 目的对比分析骨搬移技术与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患者共66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骨性愈合时间、外固定架放置时间)与手术前后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术后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与外固定架放置时间[(6.34±0.62)月、(7.42±0.38)月]均短于对照组[(7.68±0.78)月、(8.82±0.52)月],(t值分别为7.726、12.487,P值均<0.05);术后,观察组Baird-Jackson、HSS评分分别为(83.17±7.56)分、(85.36±6.85)分,高于对照组的(75.48±8.15)分、(77.25±8.04)分,(t值分别为3.974、4.411,P值均<0.01)。结论骨搬移技术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优于同侧带蒂腓骨转移,前者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踝关节与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缺损 骨搬移技术 同侧带蒂腓骨转移
原文传递
骨搬移技术治疗股骨干大段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
6
作者 洪永俊 曾成冠 +2 位作者 林秋宇 阮才政 欧阳思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6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骨搬移技术治疗股骨干大段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股骨干大段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法,研究组采用... 目的探讨骨搬移技术治疗股骨干大段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股骨干大段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法,研究组采用骨搬移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移技术对股骨干大段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采用这种治疗技术不仅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还能减少手术时间与出血量,预防并发症发生,使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 大段感染性骨不连 骨搬移技术 并发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PRP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修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贺银习 陈彦霞 +3 位作者 许英 郭宇松 田利军 刘品力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734-1737,共4页
目的:探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糖尿病足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清创后以PRP外敷创面,观察组... 目的:探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糖尿病足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清创后以PRP外敷创面,观察组给以PRP外敷创面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受体(PDGFR)的表达变化、创面缩小率、细菌清除率、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厚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DGFR-α和PDGFR-β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DGFR-α和PDGFR-β含量较治疗前均增多,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多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创面缩小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及肉芽组织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治疗影响、心理或精神、生理功能、社会关系4个维度分值均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横向骨搬移技术与PRP联合治疗DFU,可有效提高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受体表达,提高溃疡创面的修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横向骨搬移技术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修复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Ilizarov骨转运与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的前瞻性比较
8
作者 赵晓亮 章莹 +2 位作者 赵力 徐凯 谢宁灵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1期2583-2586,共4页
目的:比较Ilizarov骨转运和Masquelet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5例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 目的:比较Ilizarov骨转运和Masquelet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5例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组1(13例)和组2(12例)。组1采用Ilizarov骨转运技术治疗,组2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固定时间、外固定器指数、骨愈合结果、功能结果。结果:组1固定时间较组2固定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外固定器指数[(2.48±0.56)月/cm]较组2外固定器指数[(4.71±1.71)月/c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骨愈合优秀9例,良好3例,一般1例;组2优秀3例,良好3例,一般6例,两组患者骨愈合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功能结果优秀8例,良好4例,一般1例;组2优秀2例,良好6例,一般1例,两组患者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丢失<6 cm的感染性胫骨不愈合,Ilizarov骨转移技术相比Masqulet技术在骨愈合方面与功能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感染 Ilizarov骨转运技术 Masquelet技术 骨折不愈合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宝阳 冯港 +1 位作者 孙嘉兴 胡长青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6期194-198,共5页
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糖尿足溃疡是最严重且最普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治疗困难,保肢率低,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患者满意。加之治疗费用高昂,患者经济压力大,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糖尿足溃疡是最严重且最普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治疗困难,保肢率低,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患者满意。加之治疗费用高昂,患者经济压力大,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常规方式有清创、抗感染、高压氧、干细胞治疗等。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总结了目前TTT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生物学机制 微循环
下载PDF
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过继性回输的体内示踪及其在高血压心脏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玉琳 吴依娜 +5 位作者 张聪聪 阚晓玉 阿希 赵伟 王绿娅 杜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91-397,共7页
目的通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和CD45.1两种工具小鼠,进行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过继性回输后体内示踪的研究。利用小鼠高血压模型,观察回输BMM对高血... 目的通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和CD45.1两种工具小鼠,进行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过继性回输后体内示踪的研究。利用小鼠高血压模型,观察回输BMM对高血压心脏损伤的作用。方法以EGFP转基因小鼠为供体,分离骨髓细胞,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制备骨髓巨噬细胞。尾静脉回输EGFP+BMM到野生型小鼠。受体小鼠分2组:①实验组:每只注射2×106EGFP+BMM;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1、7 d观察受体小鼠外周血中EGFP+细胞存活和比例;7 d后收取小鼠心、肾、脾和肝脏组织,观察GFP+细胞的表达。以CD45.1小鼠为供体,CD45.2小鼠为受体,同上进行BMM回输,术后7 d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中CD45.1+细胞的比例。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灌注建立小鼠高血压模型,同时回输PBS或EGFP+BMM。灌注后7 d,观察EGFP+BMM在心脏的浸润、心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结果 EGFP+BMM回输后1、7 d,外周血中EGFP+细胞比例分别为[1st day:(4.6±0.5)%;7th day:(4.4±0.5)%],对照组外周血中无EGFP+细胞存在。回输第7天,受体小鼠脾脏中有GFP+细胞表达,心、肾、肝中无GFP+细胞表达。CD45.1+BMM回输后第7天,外周血中CD45.1+细胞比例为(4.3%±0.4)%,对照组中无CD45.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灌注促进血压升高、心脏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AngⅡ灌注后,回输的EGFP+BMM能浸润到心脏,促进心脏中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但不影响血压升高。结论该方法解决了BMM的过继性回输后体内的标记示踪问题,回输BMM可以在受体体内存活,而且证实巨噬细胞回输促进高血压心脏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巨噬细胞 过继性回输 示踪技术 高血压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王金华 陈卫红 +1 位作者 何永胜 沈祥 《当代医学》 2023年第7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清创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清创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肢溃疡面积、皮肤温度、疼痛程度及生命质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肢溃疡面积均小于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皮肤温度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肢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皮肤温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温度、疼痛程度,缩小患肢溃疡面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糖尿病足 生命质量
下载PDF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3期18-19,共2页
目的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崇州二医院骨一科收治的42例接受手术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然后... 目的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崇州二医院骨一科收治的42例接受手术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42例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住院的时间、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时间、术毕至患肢可负重的时间、治疗的优良率、患肢的膝关节HHS评分及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结果 :接受治疗后,这42例患者手术的成功率为100.00%,均未发生并发症,其使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的平均时间为(8.00±1.58)d,其术毕至患肢可负重的平均时间为(13.21±1.85)个月,其治疗的优良率为100.00%。与接受治疗前相比,这4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肢的膝关节HHS评分及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 :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 Ilizarov骨搬运技术 Ilizarov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志远 王成伟 +1 位作者 王雪 李飞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的微循环影响。方法选取6只12月龄性格较温顺的比格犬,均为雌性,平均体质量(15.7±0.6)(15.0~16.0)kg,身长(55±2)cm,胫骨长度平均为(11.0±0.8)cm,体格健康、适中,建立...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的微循环影响。方法选取6只12月龄性格较温顺的比格犬,均为雌性,平均体质量(15.7±0.6)(15.0~16.0)kg,身长(55±2)cm,胫骨长度平均为(11.0±0.8)cm,体格健康、适中,建立模拟后肢微循环闭塞的模型(实验犬的右后肢为搬移组,行横向骨搬移术;实验犬的左后肢为对照组)。观察实验犬进行横向骨搬移术后21天双后肢的术区皮温、双下肢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中的微动脉数量及病理活检中的微动脉数量较胫前动脉结扎术后1天的变化。结果实验犬进行横向骨搬移术后21天,搬移组(右后肢)的术区皮温(33.3±0.1)较胫前动脉结扎术后1天的术区皮温(33.2±0.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对照组(左后肢)的术区皮温(32.3±0.2)较胫前动脉结扎术后1天的术区皮温(32.1±0.3)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搬移组(右后肢)的术区皮温(33.3±0.1)较对照组(左后肢)的术区皮温(32.3±0.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搬移组(右后肢)的术区DSA中的微动脉数量较胫前动脉结扎术后1天的术区DSA中的微动脉数量增多,对照组(左后肢)的术区DSA中的微动脉数量并未出现明显变化;搬移组(右后肢)的病理活检中的微动脉数量较胫前动脉结扎术后1天的病理活检中的微动脉数量增多,对照组(左后肢)的病理活检中的微动脉数量并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横向骨搬移术可明显促进术区微循环再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横向骨搬移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骨搬移技术 微循环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糖尿病兔下肢溃疡创面促细胞趋化水平的研究
14
作者 郭国庆 陈林海 +2 位作者 郭明君 魏鹏 叶朝辉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糖尿病兔下肢溃疡创面促细胞趋化水平的影响。方法SD级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8月龄,重量2~2.5kg。将兔子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四组(n=8):正常兔+假手术组(A)、正常兔+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B)、糖尿病兔+假...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糖尿病兔下肢溃疡创面促细胞趋化水平的影响。方法SD级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8月龄,重量2~2.5kg。将兔子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四组(n=8):正常兔+假手术组(A)、正常兔+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B)、糖尿病兔+假手术组(C)、糖尿病兔+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D)。通过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糖尿病兔模型,均予以结扎大腿的股动脉,均在同侧足背上做2cm×4cm大小的创面。术后立即开始骨搬移,一天搬移三次,约0.3mm/天,术后6天内向外进行骨搬移,6天后按同样的速度搬回骨块,每3天摄次片观察搬移情况。假手术组只有切口和组织剥离的程度与骨搬移手术组一致。四组在(术前,术后3天、6天、9天、12天)收集创面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同一时间段创面组织因子的表达水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在动物实验中,糖尿病溃疡创面能抑制组织因子(GM-CSF、TGF-β1)的表达(P<0.05),胫骨横向骨搬移能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中组织因子(GM-CSF、TGF-β1)的表达(P<0.05)。结论在动物实验中,糖尿病溃疡创面能抑制组织因子(GM-CSF、TGF-β1)的表达,胫骨横向骨搬移能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中组织因子(GM-CSF、TGF-β1)的表达,从而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的趋化多种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糖尿病溃疡 动物实验 GM-CSF TGF-β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