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纹理背景下的密集骨签文字检测算法
1
作者 李健昱 王慧琴 +2 位作者 刘瑞 王可 王展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93-1303,共11页
骨签是记载西汉时期地方工官向中央上缴产品的重要文物,准确检测其文字内容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复杂纹理背景下骨签文字特征难以提取及文字密集、粘连导致检测框冗余的问题,提出融合自注意力卷积和改进损失函数的骨签文字检测算法。首先,... 骨签是记载西汉时期地方工官向中央上缴产品的重要文物,准确检测其文字内容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复杂纹理背景下骨签文字特征难以提取及文字密集、粘连导致检测框冗余的问题,提出融合自注意力卷积和改进损失函数的骨签文字检测算法。首先,在YOLOv5特征提取端加入自注意力卷积模块,增强网络对骨签文字特征的注意,同时使模型捕捉更丰富的全局信息,抑制裂痕对文字特征提取的干扰。其次,使用Focal-EIOU损失函数替换原网络的CIOU进行优化,Focal-EIOU使用宽高损失降低预测框与真实框的宽高差距,剔除大于真实框的预测框,解决文字密集与粘连产生的检测框冗余问题,进而提高模型精准预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平均精确率达到93.35%,相比YOLOv5提高了3.08%,对于复杂纹理背景下的密集粘连骨签文字检测任务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检测 骨签 注意力机制 YOLOv5 损失函数
下载PDF
不同刺激方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欧阳钢 王玲玲 +1 位作者 卓铁军 申志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对比针刺与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应差异。方法 :将 6 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 32例、艾灸组 30例 ,分别采用针刺或艾灸足三里、关元、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针刺组和艾灸组均能... 目的 :对比针刺与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应差异。方法 :将 6 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 32例、艾灸组 30例 ,分别采用针刺或艾灸足三里、关元、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针刺组和艾灸组均能提高腰椎部的骨密度 (P <0 0 1,P <0 0 5 ) ,针刺组优于艾灸组(P <0 0 5 )。结论 :就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而言 ,针刺疗法的作用优于艾灸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针灸效应 艾条灸
下载PDF
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涛 杨述华 +1 位作者 刘国辉 叶树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9月对58例脊柱结核伴不同程度截瘫病人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男32例,女26例;年龄28~68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9月对58例脊柱结核伴不同程度截瘫病人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男32例,女26例;年龄28~68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全身症状并局部疼痛,叩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1~2个椎体破坏塌陷42例,≥3个椎体16例,均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s角18°~50°,平均36°。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侧前路彻底切除病灶,撑开矫正后凸畸形,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1年。[结果]58例截瘫患者随访20~48个月,平均28个月。症状完全缓解34例,治愈率58.62%;部分改善19例。好转率32.76%,合计恢复率为91.38%。所有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30.4°,最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8.4。,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结论]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侧前路病灶清除 钛网植骨 钉棒系统内固定
下载PDF
补肾微烟药条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献祥 吴明霞 +5 位作者 吴炳煌 阙庆辉 章志安 李俐 林鹉 钱松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5期699-700,共2页
目的探讨补肾微烟药条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12月龄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补肾微烟药条组,采用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观察补肾微烟药条对骨代谢生化指标、性... 目的探讨补肾微烟药条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12月龄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补肾微烟药条组,采用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观察补肾微烟药条对骨代谢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骨小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补肾微烟药条或雌二醇治疗后,尿Ca/Cr、HOP/Cr较模型组分别有所下降;血清雌二醇(E2)、血清骨钙素(BGP)较模型组升高(P<0.05~0.01);骨小梁与髓腔的宽度比值,补肾微烟药条组和雌二醇组较模型组接近正常;30例骨质疏松患者腰椎L1~4和股骨Neck骨密度治疗后分别提高1.31%和0.95%。结论补肾微烟药条和雌二醇的作用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代谢 性激素 骨密度 补肾微烟药条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在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羊明智 彭立军 胡文凯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5期2287-2288,2290,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同期植骨融合术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62岁,...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同期植骨融合术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37.5岁。选择钛合金为内固定材料,术前后凸成角10°-65°,平均26°。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病灶有明显的偏侧骨质破坏和不同程度脓肿形成,无巨大脓肿。随访时间1~4年,平均1.5年。结果 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均未引起炎症扩散,植骨块和内固定物均无松动、移位和脱出,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无复发和后凸畸形形成。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在病椎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材料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骨折固定术 结核 脊柱 胸椎 腰椎 选择性置钉
下载PDF
支撑锁定钢板并“骨柱”植骨治疗胫骨平台Ⅱ型骨折 被引量:3
6
作者 秦金桥 魏思奇 +1 位作者 李保良 孙永健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1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8年7月对17例胫骨平台Ⅱ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支撑锁定钢板内固定并自体髂骨“骨柱”植骨手术,术后第3天行关节功能练习,2周后不负重行走。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获随访...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8年7月对17例胫骨平台Ⅱ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支撑锁定钢板内固定并自体髂骨“骨柱”植骨手术,术后第3天行关节功能练习,2周后不负重行走。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3个月。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优13例,良4例。结论支撑锁定钢板固定并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Ⅱ型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植骨 内固定 骨柱 支撑钢板
原文传递
可吸收骨棒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大鹏 戴进 王晓东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骨棒内固定在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中的适应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应用可吸收骨棒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共41例,其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5岁至13岁,平均7.6岁,手术在伤后2d内完成,手术操作时间30~105... 目的:探讨可吸收骨棒内固定在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中的适应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应用可吸收骨棒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共41例,其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5岁至13岁,平均7.6岁,手术在伤后2d内完成,手术操作时间30~105min,平均50min,术后上肢管型石膏固定3~4周。结果:4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术后无感染,无内固定断裂骨折再移位,未出现骨骺早闭。对肘关节外观及功能进行疗效评价:优39例,良2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可吸收骨棒可用于治疗年龄大于5岁的肱骨外髁骨折,固定牢固、无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并发症少。可以作为克氏针的代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骨棒 肱骨外髁骨折 儿童
下载PDF
侧前路双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晋刚 崔易坤 +3 位作者 尹振宇 苗艳 黄海峰 赵兵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双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37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人行经侧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其中3个椎体破坏塌陷6例,2个椎体12例,1个椎体19例,均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前路双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37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人行经侧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其中3个椎体破坏塌陷6例,2个椎体12例,1个椎体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侧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撑开矫正后凸畸形,减压后行植骨,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1.5年。结果:37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均腰背部疼痛消失,植骨融合,后凸畸形得到矫正。结论: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减压,又能矫正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神经损害,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植骨 钉棒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9
作者 刘雅 王宗亮 +5 位作者 蔡明 白金广 罗良雨 王敏 陆兵 王尚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8.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8.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内固定术,其间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测定融合节段后突角度、椎间平均高度、钛网沉降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0~48个月,平均26个月,除1例出现肋间神经痛,其余20例均无术后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结核病灶残留或复发,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为(7.0±2.5)°,终末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1.5)°,所有患者终末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建可靠,减压彻底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 钛网植骨 钉棒系统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