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比较葛根芩连汤饮片与煮散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敏 杜晨晖 +3 位作者 李津 李爱平 闫艳 宋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44-1451,共8页
采用氢核磁共振(~1H NMR)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并比较葛根芩连汤(GQD)饮片与煮散对其干预作用。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复制T2DM大鼠模型,比较GQD饮片... 采用氢核磁共振(~1H NMR)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并比较葛根芩连汤(GQD)饮片与煮散对其干预作用。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复制T2DM大鼠模型,比较GQD饮片与煮散对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及空腹血糖(FBG)的影响。GQD饮片与煮散均能改善T2DM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和FB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GQD饮片组和煮散组的代谢轮廓明显区分,并鉴定了15个与T2DM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3-羟基丁酸、氧化三甲胺、甘氨酸、β-葡萄糖和α-葡萄糖的含量升高,乳酸、极低密度脂蛋白、醋酸、谷氨酸、蛋氨酸、谷氨酰胺、丙酮酸、肌酸、胆碱和甘油的含量降低。GQD饮片和煮散干预后均能不同程度地回调其中14个标志物。两种剂型均可通过调节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途径而发挥作用,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从代谢组学的角度为GQD煮散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饮片 煮散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月 顾永哲 +3 位作者 罗云 谭婷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91-2999,共9页
目的建立银翘散蒸馏液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蒸发规律,为客观表征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煎煮终点判断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煎煮时间段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蒸馏液,采... 目的建立银翘散蒸馏液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蒸发规律,为客观表征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煎煮终点判断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煎煮时间段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蒸馏液,采用GC-MS法定性分析挥发性成分并测定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对伞花烃、(R)-(+)-柠檬烯、γ-松油烯、薄荷酮、薄荷醇、4-萜烯醇、(R)-(+)-胡薄荷酮、(+)-香芹酮、胡椒酮12种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结果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挥发油GC-MS总离子流色谱图分别确定48和34个色谱峰,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大于0.5%的色谱峰分别为26、21个;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煮散蒸馏液中,12种成分的平均蒸发速度均先增加后减少,均在煮沸0~10 min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28、13.21、1.06、0.48、1.49、0.42、2.08、2.27、1.76、0.79、0.16、0.20 mg/min;饮片蒸馏液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对伞花烃、(R)-(+)-柠檬烯、γ-松油烯的平均蒸发速度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在25~30 min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8、4.58、0.11、0.06、0.22、0.04 mg/min,其余6种成分则先增加后减少,在0~5 min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0、2.21、0.42、0.92、0.26、0.37 mg/min。结论煎煮时间与药材粒度对银翘散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影响较大;相比于饮片煎煮,煮散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更快,煮沸约5 min时,12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均达到最大值,煮沸约15 min后,12种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均明显减小,提示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传统煎煮方法煎煮终点为煮沸5 min左右,以饮片煎煮的银翘散类方制剂挥发性成分的蒸发规律与煮散具有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散 煮散 饮片 挥发性成分 蒸发规律 GC-MS法 α-蒎烯 (−)-β-蒎烯 月桂烯 对伞花烃 (R)-(+)-柠檬烯 γ-松油烯 薄荷酮 薄荷醇 4-萜烯醇 (R)-(+)-胡薄荷酮 (+)-香芹酮 胡椒酮 蒸发速度
原文传递
白虎汤汤剂与煮散剂抗炎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车祥晴 景菲 +3 位作者 范林林 赵增功 陈惠芝 王加锋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目的:比较白虎汤汤剂与煮散剂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白虎汤汤剂和煮散剂对急性炎症的作用,以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为指标对比抗炎作用。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汤剂组、煮散剂低剂量组、煮散剂中剂量组和地... 目的:比较白虎汤汤剂与煮散剂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白虎汤汤剂和煮散剂对急性炎症的作用,以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为指标对比抗炎作用。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汤剂组、煮散剂低剂量组、煮散剂中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耳肿胀程度(P<0.05);汤剂组与煮散剂低剂量组、煮散剂中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肿胀抑制率,汤剂组<煮散剂低剂量组<煮散剂中剂量组<地塞米松组。结论:白虎汤汤剂、煮散剂、地塞米松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但白虎汤汤剂与煮散剂抗炎作用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汤 汤剂 煮散剂 抗炎
下载PDF
不同煮散粒度下加味大柴胡汤中各成分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燕 李倩 +2 位作者 窦霞 刘涛 靳子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50-57,共8页
目的以加味大柴胡汤为研究对象,网络药理学为基础,研究不同煮散粒度对其水煎液中各种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显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总多糖含量及芒果苷、柚皮苷、盐酸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 目的以加味大柴胡汤为研究对象,网络药理学为基础,研究不同煮散粒度对其水煎液中各种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显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总多糖含量及芒果苷、柚皮苷、盐酸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为指标性成分,考察不同煮散粒度下加味大柴胡汤水煎液的化学成分;用CTD数据寻找加味大柴胡汤中5种化学成分的靶标基因构建“化学成分-靶标”图;通过GeneCards、OMIM、Drug Bank疾病数据库搜索糖尿病基因,将化学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标导入String数据库,其结果用Cytoscape软件进一步筛选得核心靶标和拓扑分析得蛋白相互作用(PPI)图;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标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经分析不同粒度下加味大柴胡汤煎煮后化学成分存在差异。(2)不同粒度下总多糖含量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粗粉、细粉、饮片及最细粉。其中粗粉、细粉、最细粉的总多糖含量约是饮片的1.2、1.15、0.93倍。(3)与正常饮片相比,粗粉与细粉中5种化学成分均有所增加,而最细粉中5种化学成分既有增加也有下降,其中粗粉中芒果苷、柚皮苷、盐酸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分别是饮片的1.19、4.02、1.57、2.38、1.83倍;细粉中分别是饮片的1.12、3.46、1.37、2.02、1.56倍,最细粉中分别是饮片的0.11、1.94、0.65、1.06、1.00倍。(4)加味大柴胡汤中5种化学成分对糖尿病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主要通过作用于PIK3CA、MAPK3、MAPK1、AKT1、PIK3R1等靶标以及癌症、乙型肝炎、癌症蛋白多糖、PI3K-Akt等信号通路达到治疗糖尿病作用。结论(1)不同粒度下加味大柴胡汤煎煮后化学成分存在差异。(2)适宜的煮散粒度其化学成分远远高于普通饮片,经分析加味大柴胡汤中各药物粒度在2.00~4.75 mm条件下各化学成分含量最高。(3)加味大柴胡汤中的黄芩苷、盐酸巴马汀等5种成分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大柴胡汤 煮散 化学成分 网络药理 糖尿病
下载PDF
基于多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的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月 罗娟 +4 位作者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廖正根 杨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3788-3797,共10页
建立银翘散水煎液化学特征图谱及多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银翘散类方制剂的现代工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制备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水煎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学特征图谱及... 建立银翘散水煎液化学特征图谱及多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银翘散类方制剂的现代工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制备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水煎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学特征图谱及五福花苷酸、新绿原酸、连翘苷E、马钱苷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獐牙菜苷、连翘苷Ⅰ、连翘苷H、连翘苷A、异绿原酸B、E-aldosecologanin、橙皮苷、连翘苷、牛蒡苷、甘草素和甘草酸二钾等17种主要成分的含量,考察煎煮时间对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水煎液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煮散水煎液化学特征图谱相似度较大,表明所含化学成分组成类似,而饮片水煎液化学特征图谱相似度较低,表明所含化学成分组成类似,但差别较大。煮散水煎液中,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连翘酯苷H和异绿原酸B的浓度呈增长趋势,五福花苷酸、连翘酯苷E、连翘酯苷Ⅰ、E-aldosecologanin、连翘苷、甘草酸二钾、马钱苷酸、牛蒡苷、獐牙菜苷和甘草素的浓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连翘酯苷A、绿原酸与橙皮苷的浓度先增加后减少;饮片水煎液中,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除绿原酸的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外,其余16种成分的浓度均逐渐增长。煮散水煎液中五福花苷酸、连翘酯苷E、连翘酯苷Ⅰ、E-aldosecologanin、连翘苷、甘草酸二钾、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H和绿原酸的浓度始终高于饮片水煎液;橙皮苷、马钱苷酸、牛蒡苷、獐牙菜苷、甘草素、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浓度在煎煮40 min前均高于饮片水煎液;异绿原酸B煎煮10 min后浓度低于饮片水煎液。结果表明,煎煮时间与药材粒度对银翘散水煎液化学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相比于饮片煎煮,煮散水煎液化学成分溶出速度更快且浓度更大,提示银翘散传统的煮散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散 煮散 饮片 煎煮过程 特征图谱 主要成分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五味子煮散颗粒煎煮工艺优化及其煎煮质量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呼梅 宋英 袁强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优化五味子煮散颗粒的煎煮工艺,并与传统饮片的煎煮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对五味子煮散颗粒煎煮工艺的影响,以五味子醇甲煎出量和干膏收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分,优化煎煮工艺... 目的:优化五味子煮散颗粒的煎煮工艺,并与传统饮片的煎煮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对五味子煮散颗粒煎煮工艺的影响,以五味子醇甲煎出量和干膏收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分,优化煎煮工艺;对比煮散颗粒和传统饮片的溶出量及煎出效率,评价五味子煮散颗粒煎煮质量。结果:优化工艺为:加20倍量水,无需浸泡,煎煮2次,每次15min;各时间点煮散颗粒煎液中指标成分的溶出量及干膏率均高于传统饮片;煮散颗粒1g的煎出效果约相当于传统饮片的4g。结论:优选的煎煮工艺简便、快速,稳定可行,煮散颗粒煎出效果优于传统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煮散颗粒 五味子醇甲 煎煮工艺 煎煮质量
原文传递
麻杏二陈汤煮散质量标准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倩 陈金月 +1 位作者 文隽 蓝传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建立麻杏二陈汤煮散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煮散处方中的炙麻黄、苦杏仁、射干、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煮散中的射干苷和橙皮苷含量进行同时测定。结果:TLC法能定性检出炙麻黄、苦杏... 目的:建立麻杏二陈汤煮散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煮散处方中的炙麻黄、苦杏仁、射干、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煮散中的射干苷和橙皮苷含量进行同时测定。结果:TLC法能定性检出炙麻黄、苦杏仁、射干、陈皮,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法测定射干苷在12.0~120.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100.00%(RSD 1.9%);橙皮苷在6.6~66.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98.16%(RSD 1.8%)。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麻杏二陈汤煮散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二陈汤煮散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射干苷 橙皮苷
原文传递
当归精准煮散饮片指纹图谱建立及4种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8
8
作者 俱蓉 杨秀娟 +4 位作者 李响 王本欢 权起元 李硕 靳子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建立当归精准煮散饮片HPLC指纹图谱和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当归精准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探讨两者之间对应量关系。方法采用HPLC测定当归精准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和藁本内... 目的建立当归精准煮散饮片HPLC指纹图谱和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当归精准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探讨两者之间对应量关系。方法采用HPLC测定当归精准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和藁本内酯的含量,色谱柱为Robusta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溶液(B),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建立了当归精准煮散饮片的特征指纹图谱,并指认出共有峰中4个主要峰,分别为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和藁本内酯;当归精准煮散饮片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和藁本内酯含量高于当归传统饮片。通过对4种成分进行加权,比较当归精准煮散饮片与其传统饮片的综合得分,得到当归精准煮散饮片1 g相当于传统饮片1.26 g。结论当归传统饮片中4种成分含量均低于精准煮散饮片,本试验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可为当归精准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精准煮散饮片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改良蓝光灯联合中药煮散剂灌肠治疗湿热蕴蒸型胎黄的优势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倩 张美芳 +3 位作者 刘晓娜 尹志芳 谢萍萍 孟圆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蓝光灯联合中药煮散剂灌肠在新生儿湿热蕴蒸型胎黄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2013年9月至2020年2月邯郸开发区左岸枫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单面黄疸治疗箱... 目的探讨改良蓝光灯联合中药煮散剂灌肠在新生儿湿热蕴蒸型胎黄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2013年9月至2020年2月邯郸开发区左岸枫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单面黄疸治疗箱治疗,同时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组予改良蓝光灯箱治疗,同时自拟中药方(茵陈、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为主方)灌肠治疗。治疗3、5 d比较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情况及治疗副作用。结果两组在治疗3、5 d后血清胆红素下降值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3、5 d后出现结膜炎、腹泻、母乳不足、哭闹等副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蓝光灯联合中药煮散剂灌肠治疗与传统单面黄疸治疗箱配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湿热蕴蒸型胎黄方面疗效相当,且便于携带,保证了母婴同室及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的身心健康,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黄 改良蓝光灯 中药煮散剂 儿童
下载PDF
红芪精准煮散饮片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3种指标成分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硕 俱蓉 +2 位作者 杨秀娟 赵林华 仝小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020-5025,共6页
目的建立红芪精准煮散饮片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3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红芪饮片与红芪精准煮散饮片中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色谱柱为Robusta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 目的建立红芪精准煮散饮片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3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红芪饮片与红芪精准煮散饮片中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色谱柱为Robusta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建立了红芪精准煮散饮片的特征指纹图谱,并指认出了20个共有峰中的3个主要峰芒柄花苷(峰11)、毛蕊异黄酮(峰13)和芒柄花素(峰16),3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98.08%~99.33%,RSD在1.46%~2.37%。通过加权得分,比较红芪精准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中3种成分,得到红芪精准煮散饮片1.00 g约相当于传统饮片1.37 g。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可为红芪精准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精准煮散饮片 HPLC 指纹图谱 芒柄花苷 毛蕊异黄酮 芒柄花素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枳壳煮散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肝郁气滞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晓敬 朱云霞 +4 位作者 赵春梅 王君 武剑 张志强 王志军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7期890-894,共5页
目的观察枳壳煮散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肝郁气滞型的疗效及对患者sICAM、NLRP3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3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包含阿托伐他汀的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枳壳煮散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肝郁气滞型的疗效及对患者sICAM、NLRP3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3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包含阿托伐他汀的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枳壳煮散治疗,连续治疗8周。治疗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98.51%,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7%,57/66)(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NLRP3、IL-1β、IL-18、sICAM-1、CRP、LDL-C、TC、T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治疗后上述指标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后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枳壳煮散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可改善炎症反应程度,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有效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阿托伐他汀钙 枳壳煮散
下载PDF
某院中药煮散处方阶段性使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建伟 曾雅兰 林柳云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10期213-21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煮散加工的中药处方数据分析,了解其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某医院煮散加工的中药处方的数量、患者年龄、临床诊断、中药味数及使用频次、单剂处方金额及药材重量、患者使用信息回访等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中药煮散处方的用... 目的:通过对煮散加工的中药处方数据分析,了解其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某医院煮散加工的中药处方的数量、患者年龄、临床诊断、中药味数及使用频次、单剂处方金额及药材重量、患者使用信息回访等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中药煮散处方的用药情况。结果:医院门诊中药煮散类型处方共计1310张,在门诊各中医内科科室均有使用,其中以中医内科、儿科为主;患者年龄主要以12岁以下为主;煮散处方的使用主要以咳嗽、感冒等时疫性疾病为主;单剂处方金额以10~20元居多;单剂处方药材重量以50~100g占比最大;处方药材味数以10~15味为主;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五药材包括茯苓、白术、陈皮、苦杏仁和僵蚕等,使用较多的中药类别分别是清热类、解表类和化痰止咳平喘类;煮散类中药的使用反馈意见集中于煎煮操作的繁琐。结论:煮散的应用能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基础上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支出,如能适当改进煎煮方法,适合门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煮散 中药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红花传统饮片与煮散饮片RP-HPLC指纹图谱对比分析
13
作者 付薛衡 罗进 +5 位作者 尹蓉 乔继拎 王琰 罗悦 罗茜 王卫 《中药与临床》 2021年第5期7-1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批次红花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的指纹图谱,研究红花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主要活性成分共有性和差异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建立不同批次的红花中药材传统饮片和红花煮散(新型)饮片的指纹图谱,构建红花...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批次红花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的指纹图谱,研究红花煮散饮片与传统饮片主要活性成分共有性和差异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建立不同批次的红花中药材传统饮片和红花煮散(新型)饮片的指纹图谱,构建红花煮散(新型)饮片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结果:标定两者的共有指纹峰10个,两者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结论:红花煮散饮片与红花传统饮片的主要成分基本无变化,为探索红花新型饮片制备工艺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煮散饮片 RP-HPLC法
下载PDF
表征中药煮散的粉体特征参数及水煎液中的分散溶出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文谨 刘起华 +1 位作者 柯李晶 仝小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489-3494,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煮散的粉体特征及其水煎液中成分的分散溶出行为,为煮散的粒径控制及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黄芩、黄连、葛根、甘草4种饮片制成煮散,考察其粒度分布、流动性等粉体特征及水煎液中混悬性微粒的分散属性,并比较煮散... 目的研究中药煮散的粉体特征及其水煎液中成分的分散溶出行为,为煮散的粒径控制及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黄芩、黄连、葛根、甘草4种饮片制成煮散,考察其粒度分布、流动性等粉体特征及水煎液中混悬性微粒的分散属性,并比较煮散与饮片煎煮有效成分的溶出行为。结果黄芩、黄连、甘草煮散粒度分散均匀,流动性好,葛根煮散稍差。煮散与饮片水煎液中大多为亚微米级颗粒,而光学和电学性质显示煮散水煎液中的微粒较多、较大、易沉降,具有非均相液体的特征,而其成分溶出速度、溶出量均明显高于饮片。结论煮散作为新型饮片之一,能增加药效物质的溶出,缩短煎煮时间,提高药材利用度,值得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散 粉体特征 溶出行为 饮片 黄芩 黄连 葛根 甘草
原文传递
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煎煮效率的对比研究——皮类、茎木类及果实种子类药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玉雯 刘起华 +2 位作者 程艳玲 王菲 刘凤麟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皮类、茎木类及果实种子类药材煮散与传统饮片的煎煮效果,为煮散的研究、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味皮类药材、3味茎木类药材及9味果实种子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将其制成煮散,对比分析煮散与饮片传统煎煮水煎液中有... 目的对比研究皮类、茎木类及果实种子类药材煮散与传统饮片的煎煮效果,为煮散的研究、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味皮类药材、3味茎木类药材及9味果实种子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将其制成煮散,对比分析煮散与饮片传统煎煮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干膏率。结果首先,煮散水煎液(10倍量水,煎煮10min)的干膏率及有效成分煎出量均不低于饮片的传统煎煮(10倍量水,煎煮50min);其次,不同用药部位的饮片,其煮散水煎液化学成分含量和干膏率与传统煎煮相比的比值差异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不同药材的质地和组织结构不同所致。结论从药学角度来看,传统饮片制成煮散,可以节省药材以维护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煮散还具有节省能源、方便患者使用以及保证取样均匀的优点,应当对煮散开展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散 传统饮片 皮类药材 茎木类药材 果实种子类药材
下载PDF
大黄煮散与饮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玉雯 刘起华 +3 位作者 张轩 仝小林 王菲 文谨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优选大黄煮散的粉碎粒度;通过与传统饮片的对比研究,确定大黄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制备3种规格的大黄煮散,采用HPLC法检测煮散水煎液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以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筛选... 目的:优选大黄煮散的粉碎粒度;通过与传统饮片的对比研究,确定大黄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制备3种规格的大黄煮散,采用HPLC法检测煮散水煎液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以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筛选大黄煮散粉碎粒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对大黄煮散与传统饮片煎煮的影响。结果:首先,确定大黄煮散粒度为小于2 mm大于0.18 mm的颗粒在总颗粒中所占比例不得小于80%;其次,加水量14~20倍之间,大黄煮散总蒽醌含量与干膏率均无显著差异;煎煮时间对大黄煮散总蒽醌和干膏率无显著影响,但当煎煮时间超过20 min时,结合蒽醌的含量下降显著。煎煮时间对饮片影响较大,加10倍量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5~50 min,煮散化合物含量和干膏率分别是饮片的3.23~9.48倍、1.61~3.44倍,且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差距呈缩小趋势。结论:筛选的大黄煮散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生产;从药学角度来说,大黄饮片制成煮散,能节省一半以上的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煮散 传统饮片 粉碎粒度 煎煮工艺
下载PDF
四逆汤煮散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国雪 张超 +1 位作者 肖志伟 乐智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70-1476,共7页
目的在四逆汤组成药材淡附片、干姜、甘草的最佳粒度条件下研究四逆汤的最佳煎煮工艺。方法取各药材的最佳粒度颗粒,采用HPLC法测定四逆汤中甘草酸铵的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四逆汤中总生物碱的量,采用单因素实验进行加水量、煎煮时... 目的在四逆汤组成药材淡附片、干姜、甘草的最佳粒度条件下研究四逆汤的最佳煎煮工艺。方法取各药材的最佳粒度颗粒,采用HPLC法测定四逆汤中甘草酸铵的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四逆汤中总生物碱的量,采用单因素实验进行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工艺考察,优选最佳煎煮工艺,再与其饮片进行对比,为临床合理使用煮散工艺提供依据。结果四逆汤的最佳煎煮工艺为浸泡20 min,加14倍量水,煎煮30 min,煎煮1次,且四逆汤煮散在所研究的每个时间点各成分的煎出率都比饮片大而其毒性不大于饮片,最佳条件下煮散各成分的煎出率也大于常规煎煮条件下的饮片。结论四逆汤煮散工艺具有节省药材、节约时间的优点,对解决目前中药材缺乏的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散 四逆汤 最佳粒度 煎煮工艺 煎出率
原文传递
理肺止咳汤煮散剂药效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雪君 老昌辉 +2 位作者 杜铁良 田宁 曾晓会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考察理肺止咳汤煮散剂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各种实验性模型,给予大、小鼠、豚鼠灌胃不同剂量理肺止咳汤煮散剂,观察理肺止咳汤对氨水致小鼠咳嗽的影响、对磷酸组胺诱发豚鼠哮喘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的影响、对大鼠被动皮肤... 目的:考察理肺止咳汤煮散剂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各种实验性模型,给予大、小鼠、豚鼠灌胃不同剂量理肺止咳汤煮散剂,观察理肺止咳汤对氨水致小鼠咳嗽的影响、对磷酸组胺诱发豚鼠哮喘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的影响、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性的影响等。结果:理肺止咳汤能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理肺止咳汤能延长豚鼠的引喘潜伏期;理肺止咳汤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理肺止咳汤能降低大鼠被动过敏蓝斑皮肤OD值。结论:理肺止咳汤煮散剂有一定的止咳、平喘和化痰作用,能增强大鼠抗过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肺止咳汤 煮散剂 药效
下载PDF
关于古代经典名方中“粗末”的考证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云耀 刘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29-2133,共5页
经典名方是我国中药方剂的瑰宝,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经验的汇总,凝聚了中医药几千年的智慧。为了更好的发掘和使用这些资源,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古代经典名方的发展。由于古代医籍中对方剂细节记载的缺乏,在开展古代经典名方的研... 经典名方是我国中药方剂的瑰宝,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经验的汇总,凝聚了中医药几千年的智慧。为了更好的发掘和使用这些资源,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古代经典名方的发展。由于古代医籍中对方剂细节记载的缺乏,在开展古代经典名方的研究中会遇到各种细小而又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粗末"就是其中之一。本研究以散剂中的药物状态"粗末"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和研究古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粗末的最佳粒径范围,为中药散剂和经典名方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通过研究发现,2~4 mm的粒径范围符合大多数研究者对粗末的定义,现代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粒径范围中药的优势。因此,可将2~4 mm的粒径范围作为古代经典名方中"粗末"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煮散 粗末 粒径范围 粉碎
下载PDF
粒度和加水量对厚朴煮散煎出物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玉雯 刘起华 +2 位作者 陈弘东 刘凤麟 仝小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共4页
目的:优选厚朴煮散的粉碎粒度,考察加水量对其煎出物的影响,为该煮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5种规格的厚朴煮散,采用HPLC检测水煎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检测波长294 nm,流动相甲醇-水(82∶18),柱温30℃。以厚朴酚、和厚朴酚... 目的:优选厚朴煮散的粉碎粒度,考察加水量对其煎出物的影响,为该煮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5种规格的厚朴煮散,采用HPLC检测水煎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检测波长294 nm,流动相甲醇-水(82∶18),柱温30℃。以厚朴酚、和厚朴酚转移率和干膏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粉碎粒度和加水量对厚朴煮散煎出物的影响,并与饮片传统煎煮进行比较。结果:粒度和加水量对厚朴煮散水煎液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和干膏率均有显著影响。厚朴煮散最佳制备工艺为粉碎过10目筛,含有能通过8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厚朴煮散煎煮1次,煎煮时间10 min时,24目煮散加20倍量水的煎液中有效成分转移率和得膏率分别为饮片传统煎煮(加10倍量水煎煮50 min)的5.1,2.5倍;10目煮散加10倍量水的煎液中二者分别达饮片传统煎煮的2倍以上。结论:厚朴饮片制成煮散后可节省药材和煎煮时间,可推广于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煮散 饮片 粒度 加水量 厚朴酚 和厚朴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