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礼文化的具身隐喻效应:蜷缩的身体使人更卑微 被引量:23
1
作者 黎晓丹 杜建政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6-756,共11页
中国礼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机制,其中蜷缩的身体动作如弯腰、俯视、跪是与高社会地位群体社交的常用姿势。通过3个社会情境实验考察身体蜷缩程度与社会地位的隐喻效应。实验1显示与扩张姿势相比,保持蜷缩姿势的被试对被评价对象的社会... 中国礼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机制,其中蜷缩的身体动作如弯腰、俯视、跪是与高社会地位群体社交的常用姿势。通过3个社会情境实验考察身体蜷缩程度与社会地位的隐喻效应。实验1显示与扩张姿势相比,保持蜷缩姿势的被试对被评价对象的社会地位评分更高。实验2控制被试的社交对象,发现与低社会地位人物相比,被试与高社会地位人物社交时身体蜷缩程度更大。实验3同时控制被试的身体姿势与视角空间,结果是跪姿被试比坐姿被试对被评价对象的社会地位评分更高,俯视被试比仰视被试对被评价对象的认同度更高。以上结果可证明中国礼文化中蜷缩身体姿势与社会地位的双向隐喻效应,同时,身体与空间的双重隐喻启动时其联结效应独立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礼文化 具身认知 身体隐喻 空间隐喻 社会情境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语用中的身体隐喻词汇联想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芳琴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5-107,共3页
隐喻在中西语言文化中都属于修辞学的一个范畴,国内很少有人从语用学词汇联想的角度研究这一现象。通过跨文化研究语用学中对身体隐语及委婉语的词汇联想展开这一研究,达到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运用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语用学 身体隐喻 词汇联想 委婉语
下载PDF
《尤利西斯》里的身体隐喻:以“眼睛隐喻”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显友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102-107,共6页
本文基于认知隐喻理论视角,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文本阐释法对《尤利西斯》里部分人体官能词,如眼睛、头部、手、嘴巴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随后以"眼睛"为个案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尤利西斯》里有关"眼睛"的五类隐... 本文基于认知隐喻理论视角,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文本阐释法对《尤利西斯》里部分人体官能词,如眼睛、头部、手、嘴巴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随后以"眼睛"为个案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尤利西斯》里有关"眼睛"的五类隐喻类型,如"眼睛是情感容器、视线是捉摸/眼睛是肢体、眼睛是发光物体、眼睛是(像)其他物体",并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研究其结构、功能及认知语义,揭示隐喻的系统性和认知肌理,对正确认识和把握乔伊斯隐喻思想、语言观以及身体叙事学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利西斯》 身体隐喻 眼睛隐喻 认知语义 身体叙事学
原文传递
隐喻的文化解读——以英汉身体隐喻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抒婷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1-95,共5页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梳理了文化在概念隐喻中的历时演变,明确了文化在概念隐喻的构建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了概念隐喻与文化的关系,即在过滤了那些符合特定文化前提的元素的同时,渗透了与其他文化和社会体系形成鲜明对比的文化元素。其次,从...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梳理了文化在概念隐喻中的历时演变,明确了文化在概念隐喻的构建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了概念隐喻与文化的关系,即在过滤了那些符合特定文化前提的元素的同时,渗透了与其他文化和社会体系形成鲜明对比的文化元素。其次,从隐喻研究中两个概念域——知觉和身体部位两方面来说明文化筛选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英汉身体隐喻的异同性,揭示了文化与身体隐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隐喻 英汉语 身体隐喻
下载PDF
《梦境》:科幻电影的伦理叙事、身体隐喻与共同体美学
5
作者 张菀芸 王英杰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科幻电影《梦境》讲述了后人类时代人类借助AI(人工智能)重现逝者从而寄托情感的故事,深入探讨了后人类时期的人类与“人造他者”AI(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即AI(人工智能)在运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与伦理问题。一方面通过影像呈现了未来... 科幻电影《梦境》讲述了后人类时代人类借助AI(人工智能)重现逝者从而寄托情感的故事,深入探讨了后人类时期的人类与“人造他者”AI(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即AI(人工智能)在运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与伦理问题。一方面通过影像呈现了未来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情感的可能性,形成了科幻题材类型电影独特的伦理叙事范式;另一方面影片对不同年龄层人物进行影像书写,从四位委托者的不同视角来展现后人类时代人类与AI(人工智能)对于自身主体价值意义的追寻。其中有关人类实际存在的界定、人类情感与身体关系的隐喻、后人类时期人类主体定位等问题与现代共同体美学所蕴含的价值内涵不谋而合,即后人类时代人类必将走向人机和谐共存的共同体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伦理叙事 身体隐喻 共同体美学
下载PDF
运动与情感:感觉—运动理念在文学作品情感表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沃尔夫冈·G.穆勒(著) 张俊萍(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3-164,共12页
本文试图结合文学中见解精辟的实例,来探究"感觉和运动"过程作为认知体验的必要组成部分的作用,聚焦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本项研究的的起点是如下事实:文学中的情感表现——如同真实生活中的情感——主要由运动和其他身... 本文试图结合文学中见解精辟的实例,来探究"感觉和运动"过程作为认知体验的必要组成部分的作用,聚焦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本项研究的的起点是如下事实:文学中的情感表现——如同真实生活中的情感——主要由运动和其他身体或生理显示构成。本文所作的探索得助于当前认知和神经科学在情感和运动方面相辅相成的关系上所开展的研究。有例证表明,在大量的文学文本中,情感体验往往被描绘成认知体验,其中还带有十分投入的肢体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情感 运动 面部反馈 身体隐喻
原文传递
英汉人体隐喻认知特点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玉 于盛鹃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8-100,共3页
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进行分析,介绍人体隐喻的三种跨域投射:形貌投射、位置投射和功能投射,并从自然及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探讨英汉人体隐喻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帮助人们理解英汉两种文化认知上... 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进行分析,介绍人体隐喻的三种跨域投射:形貌投射、位置投射和功能投射,并从自然及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探讨英汉人体隐喻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帮助人们理解英汉两种文化认知上的差异,提高人们遣词的确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隐喻 认知 映射
下载PDF
一位“陌生”老人的来信--论《左心房漩涡》的抒情话语
8
作者 牛静 王有亮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128,共6页
作为一个艺术整体的《左心房漩涡》在2013年前的大陆均被"肢解"到各种王鼎钧散文选集中,近来,当它以整体的面貌被推至大陆读者眼前时,又被王鼎钧"四部回忆录"的强光所"遮蔽"。这种"肢解"和&qu... 作为一个艺术整体的《左心房漩涡》在2013年前的大陆均被"肢解"到各种王鼎钧散文选集中,近来,当它以整体的面貌被推至大陆读者眼前时,又被王鼎钧"四部回忆录"的强光所"遮蔽"。这种"肢解"和"遮蔽"缩小了《左心房漩涡》的美学格局,减损了其文体创新和语言审美价值。将其作为一个艺术整体,从"抒情话语"的角度切入,着重分析其蕴含的话语领域、话语角色和话语方式,有利于深刻认识和客观评价《左心房漩涡》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鼎钧 《左心房漩涡》 整体性 复调性 病体隐喻
下载PDF
“赛博格”:后人类时代的身体范式与审美隐喻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亚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42-148,共7页
“赛博格”这个词语是新兴范畴,但赛博格思想却有着悠长的知识学创生历史。实际上,“赛博格”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对西方传统二元论的反叛和对人类身体的重塑。赛博格身体是后人类时代审美范式变革的一种典型,无论是“具身化”的人机混... “赛博格”这个词语是新兴范畴,但赛博格思想却有着悠长的知识学创生历史。实际上,“赛博格”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对西方传统二元论的反叛和对人类身体的重塑。赛博格身体是后人类时代审美范式变革的一种典型,无论是“具身化”的人机混合形态或是“离身化”的身心分离形态,都是当前审美景观的多元化呈现。因此,面对后人类时代的不确定性和生存风险,我们的审美观和价值标准也应该发生相应变化,实现由“人机共存”向“审美共生主义”的转变,这不仅意味着人类身体的敞开与延伸,意味着人类与具身世界的交织互融,更意味着美学未来发展的开放性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格 后人类 身体隐喻 审美范式
下载PDF
从主体到因素的医患关系研究及身体隐喻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旭 邢玉凤 陈天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2期148-156,共9页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缩影,现代社会关系的问题及趋势影响着现代医患关系的构建。通过梳理中西方医患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医患关系研究从借鉴西方社会医学“主体研究模式”转向更为广阔、复杂的中国式“因素研究”。认识中国现代医患矛盾...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缩影,现代社会关系的问题及趋势影响着现代医患关系的构建。通过梳理中西方医患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医患关系研究从借鉴西方社会医学“主体研究模式”转向更为广阔、复杂的中国式“因素研究”。认识中国现代医患矛盾发生的根本问题,既要从中国独特历史、制度政策、关系文化、社会信任以及时空因素、利益诉求、认知能力等宏观微观因素中找出原因,还应在预测、回应未来医学技术化、媒介化、商业化和法制化趋势中,捕捉医患矛盾现象与“身体隐喻”之间的内生关系。要在历史、现实和“涉身”趋势中缓解医患矛盾,首先,用政策手段让医疗资源下沉,并引导媒体舆论;其次,医方转变医疗思维,患方提升就医认知水平;最后,在打造智能就医新场景同时,以法治规范医患行为,以伦理温暖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研究 医患关系模式 医学发展趋势 身体隐喻
下载PDF
英汉人体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贞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8-70,共3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本文将运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从而揭示人体词语...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本文将运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从而揭示人体词语符号中显现的人类思维共性和文化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隐喻 对比 映射
下载PDF
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的有机体隐喻:修辞范式及其精神内核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盛翔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8-110,共13页
有机体隐喻是常见于西欧中世纪政治著作的一种重要修辞范式,古典哲学、基督教神学、中世纪医学可能共同充当了隐喻的灵感源泉。在隐喻中,政治共同体被视作人或动物的身体,思想家借助肢体分工和有机体的天然特点,如现世性、整体性、多元... 有机体隐喻是常见于西欧中世纪政治著作的一种重要修辞范式,古典哲学、基督教神学、中世纪医学可能共同充当了隐喻的灵感源泉。在隐喻中,政治共同体被视作人或动物的身体,思想家借助肢体分工和有机体的天然特点,如现世性、整体性、多元性,来诠释其关于共同体构建的相应理论。萨尔兹伯里的约翰、帕多瓦的马西留、皮桑是运用该隐喻的代表人物,来自不同时代、地域的三位学者巧用同一种隐喻,围绕王权、教权和共同体扩展等主题各陈己见,既反映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延续性,又体现了历史语境和时代思潮的嬗变。总体上,有机体隐喻推动了王权神授、世界帝国理念的解体,有利于中产阶级、女性的参政以及世俗国家、共和政体等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体隐喻 中世纪政治思想 修辞范式 精神内核
原文传递
英汉人体隐喻的对比及其语用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霍雅敏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年第3期98-101,共4页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它成为了人们认识新事物,理解复杂、抽象事物的桥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隐喻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人体隐喻,它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本文将运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它成为了人们认识新事物,理解复杂、抽象事物的桥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隐喻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人体隐喻,它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本文将运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比较其异同、分析其语用价值,从而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和使用人体隐喻,以满足对外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隐喻 对比 语用价值
原文传递
人体隐喻及其对英汉思维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旭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132-134,共3页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活动。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人类最早是通过人体隐喻认知和表述客观世界的,人体隐喻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最普遍的思维方式。对英...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活动。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人类最早是通过人体隐喻认知和表述客观世界的,人体隐喻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最普遍的思维方式。对英汉民族语言和思维上的共性和差异的研究,证明人体在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中的确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同时,这项研究对英汉语的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隐喻 隐喻思维 英语 汉语
下载PDF
“体性”与“风骨”:《文心雕龙》身体诗学论
15
作者 徐向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0-37,共8页
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之后,《文心雕龙》把文学创作视为作家血气、精神、情志等抒发表现的结果,认为作品优劣高下犹如人情之变。“苦虑劳情说”“为情造文说”的提出,将文章与人的形神、气血、五脏、六腑、脉韵贯通统一起来,赋予诗学... 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之后,《文心雕龙》把文学创作视为作家血气、精神、情志等抒发表现的结果,认为作品优劣高下犹如人情之变。“苦虑劳情说”“为情造文说”的提出,将文章与人的形神、气血、五脏、六腑、脉韵贯通统一起来,赋予诗学以人的性格与精神气象。作为中国古代诗学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同样受到了“体验哲学”的影响。在刘勰类比性论述中,诗文有辞采风骨,人的身体对应有五官形骸。艺术作品是情性和文采的融合,这与身体是肉体与精神统一的观念相一致,发中国诗学借体论艺、以身论文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身体诗学 身体隐喻 艺术精神
下载PDF
身体隐喻视角下的体验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剑锋 肖东娟 《设计》 2022年第5期46-49,共4页
为得到基于身体隐喻的体验设计策略,深化设计师对体验设计的理解。分析了知觉现象学、身体隐喻等关键理论与方法,阐述了杜威“一个体验”的局限性,探讨了从身体维度探讨体验空间的必要性。得到基于外体验与内体验的体验设计策略。该策... 为得到基于身体隐喻的体验设计策略,深化设计师对体验设计的理解。分析了知觉现象学、身体隐喻等关键理论与方法,阐述了杜威“一个体验”的局限性,探讨了从身体维度探讨体验空间的必要性。得到基于外体验与内体验的体验设计策略。该策略突破了传统的时间模型局限,为人们理解体验内部存在的遮蔽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设计 身体隐喻 体验设计策略 一个体验 现象学
下载PDF
英汉人体隐喻的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盛鹃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7-59,共3页
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但是在人体隐喻的使用方面却有很多相似之处。"眼"、"头"、"心"等基本人体部位词的隐喻使用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并体现出了其相似性成因。
关键词 人体隐喻 相似性 原因
下载PDF
汉维“以身喻物”成语对比研究--以“眼”为例
18
作者 刘馨桐 《科教文汇》 2020年第20期63-64,67,共3页
"以身喻物"的成语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种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概念的表达方式是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人类的语言由于历史背景、生产方式、种族文化等种种差异,会呈现出不同的认知现象。本文以汉维两种语言为研究对象,从"... "以身喻物"的成语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种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概念的表达方式是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人类的语言由于历史背景、生产方式、种族文化等种种差异,会呈现出不同的认知现象。本文以汉维两种语言为研究对象,从"以身喻物"成语的角度进行分析,以"眼"为例,从隐喻的角度进行探究,归纳其相同及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维吾尔语 以身喻物 隐喻
下载PDF
灵与性:邱玲陶艺中的植物意象
19
作者 韩祥翠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0年第6期40-44,共5页
莲荷是公众极为熟悉的植物。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莲荷具有多重文化意义。文章从女性与陶土、植物之间有趣而密切的关系入手,以陶艺家邱玲的作品《莲之魂》(包含状态、鱼戏、空间三个系列)与《花之灵》为研究对象,从物之移情、生生之意... 莲荷是公众极为熟悉的植物。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莲荷具有多重文化意义。文章从女性与陶土、植物之间有趣而密切的关系入手,以陶艺家邱玲的作品《莲之魂》(包含状态、鱼戏、空间三个系列)与《花之灵》为研究对象,从物之移情、生生之意和身体隐喻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创作轨迹。植物的灵与性,无疑是邱玲二十多年来作品的一贯主题,同时这也是莲文化的一个重要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移情 生殖崇拜 身体隐喻
下载PDF
论《汤姆的午夜花园》中的空间建构
20
作者 李铭源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0-65,共6页
《汤姆的午夜花园》是菲莉帕·皮尔斯的代表作,学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较为沉寂,并且多从时间维度展开,少有从空间维度进行分析的。本文以巴什拉的空间诗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海德格尔、福柯等人的空间文化学理论,从错位的空间、隐喻的... 《汤姆的午夜花园》是菲莉帕·皮尔斯的代表作,学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较为沉寂,并且多从时间维度展开,少有从空间维度进行分析的。本文以巴什拉的空间诗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海德格尔、福柯等人的空间文化学理论,从错位的空间、隐喻的空间以及疗愈的空间三个方面对小说中的"空间诗学"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诗学 身体隐喻 疗愈 菲利帕·皮尔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