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礼文化的具身隐喻效应:蜷缩的身体使人更卑微 |
黎晓丹
杜建政
叶浩生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3
|
|
2
|
跨文化交际语用中的身体隐喻词汇联想 |
孙芳琴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3
|
《尤利西斯》里的身体隐喻:以“眼睛隐喻”为例 |
吴显友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
2020 |
4
|
|
4
|
隐喻的文化解读——以英汉身体隐喻为例 |
陈抒婷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3
|
|
5
|
《梦境》:科幻电影的伦理叙事、身体隐喻与共同体美学 |
张菀芸
王英杰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运动与情感:感觉—运动理念在文学作品情感表现中的应用 |
沃尔夫冈·G.穆勒(著)
张俊萍(译)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7
|
英汉人体隐喻认知特点研究 |
李玉
于盛鹃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5
|
|
8
|
一位“陌生”老人的来信--论《左心房漩涡》的抒情话语 |
牛静
王有亮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9
|
“赛博格”:后人类时代的身体范式与审美隐喻 |
王亚芹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9
|
|
10
|
从主体到因素的医患关系研究及身体隐喻 |
赵旭
邢玉凤
陈天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21 |
8
|
|
11
|
英汉人体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
刘贞玉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7
|
|
12
|
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的有机体隐喻:修辞范式及其精神内核 |
杨盛翔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3
|
英汉人体隐喻的对比及其语用价值 |
霍雅敏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
2011 |
4
|
|
14
|
人体隐喻及其对英汉思维的影响 |
陈旭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5
|
“体性”与“风骨”:《文心雕龙》身体诗学论 |
徐向阳
|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6
|
身体隐喻视角下的体验设计策略研究 |
叶剑锋
肖东娟
|
《设计》
|
2022 |
1
|
|
17
|
英汉人体隐喻的相似性研究 |
于盛鹃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8
|
汉维“以身喻物”成语对比研究--以“眼”为例 |
刘馨桐
|
《科教文汇》
|
2020 |
0 |
|
19
|
灵与性:邱玲陶艺中的植物意象 |
韩祥翠
|
《中国陶瓷工业》
CAS
|
2020 |
0 |
|
20
|
论《汤姆的午夜花园》中的空间建构 |
李铭源
|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