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马主要体尺性状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汤灵姿 欧阳文 +3 位作者 谭小海 冯泽泰 姚新奎 玉山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91-695,共5页
通过对昭苏种马场1995年的原始资料和2006年测定的700多匹不同年龄伊犁马的体尺进行统计发现,伊犁马的体高增加,体长率、胸围率、管围率减小,体尺和体型更加接近理想的骑乘马;体成熟年龄提前;作为群牧马,其身体生长发育规律与舍饲马的... 通过对昭苏种马场1995年的原始资料和2006年测定的700多匹不同年龄伊犁马的体尺进行统计发现,伊犁马的体高增加,体长率、胸围率、管围率减小,体尺和体型更加接近理想的骑乘马;体成熟年龄提前;作为群牧马,其身体生长发育规律与舍饲马的生长发育情况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高 体长率 胸围率 管围率
下载PDF
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all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polyacti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被引量:8
2
作者 XIONG Ying ZHONG Xiaming +1 位作者 TANG Jianhua YANG Ji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4-41,共8页
Monthly fishery survey data of the small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polyacti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from2003 and 2013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variation in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 Monthly fishery survey data of the small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polyacti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from2003 and 2013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variation in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specially body length and sex ratio) in the population on a decadal scal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mall yellow croaker migrated from the Shawai fishing ground to the Dasha fishing ground in spring 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Dasha fishing ground in April and May.Larimichthys polyactis in the Dasha fishing ground migrated eastward to offshore wintering grounds in autumn and reached the central Dasha fishing ground in October and November.The small yellow croaker entered the western waters of the Shawai fishing ground in winter.A large number of age 0+ fish occurred in the Shawai and Jiangwai fishing grounds in October of 2003 and 2013.The body lengths of the spawning stock and wintering stock in 2013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2003,and the monthly sex ratios(female to male)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1 in both years.The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this fish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was consistent with a previous finding that "the stock migrated between the wintering grounds in the west of Jeju Island and the Lüsi spawning grounds" but tended to move more northward,with the spawning grounds extending outward.In the past decade,body length variation experienced a decline after an increase,rather than a steady decrease.The sex ratio in the single-stick stow net showe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over the decade,but was either less than or more than 1 depending on the fishing gear;therefore,further studie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sex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yellow croaker resource distribution MIGratioN body length sex ratio
下载PDF
中国瓢虫体型的地理分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毕孟杰 沈梦伟 +3 位作者 周可新 毛岭峰 陈圣宾 彭培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5-783,共9页
生物体的外在形态(个体大小及异速生长)不仅是分类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功能性状。昆虫体型的地理分异及其机制是昆虫生物地理学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瓢虫体型、分布和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相关... 生物体的外在形态(个体大小及异速生长)不仅是分类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功能性状。昆虫体型的地理分异及其机制是昆虫生物地理学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瓢虫体型、分布和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探索了中国瓢虫体型(体长、体宽与长宽比)的纬度地带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了确定营养级对瓢虫体型特征的影响,我们对全部瓢虫、植食性瓢虫和捕食性瓢虫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瓢虫的体型大小具有显著的纬度地带性,即纬度越高,瓢虫的体长或体宽越大,符合贝格曼法则。与温度相关的环境因子是导致瓢虫体型大小地理分异的主要环境因素,因为瓢虫以成虫越冬,体型越大则能量储存越多,冬眠期间的耐饥力越强;(2)由于食性和食物空间分布的差异,在各个纬度上,植食性瓢虫体型总是大于捕食性瓢虫;捕食性瓢虫的长宽比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即纬度越高,瓢虫体型越狭长;而植食性瓢虫的长宽比与纬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捕食性瓢虫的长宽比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因为年降水量降低导致植被的斑块化增加,引起捕食对象分布更为分散,从而要求瓢虫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即更大的长宽比。综上所述,在省级尺度上,温度和降水分别主要影响瓢虫的大小和长宽比,其效应随营养级(食性)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 体型 环境因子 体长 体宽 长宽比
原文传递
亚洲飞蝗吉林种群生理特征初报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杨 张欣杨 张龙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8-69,72,共3页
为了解东北地区吉林省亚洲飞蝗的生理特性,通过室内饲养实验,对采自吉林省的亚洲飞蝗孵化率、发育历期、体长、体重、头壳宽度、雌雄比和羽化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虫孵化率为26.27%,各龄期时间6~7 d,并随环境温度降低有所增长... 为了解东北地区吉林省亚洲飞蝗的生理特性,通过室内饲养实验,对采自吉林省的亚洲飞蝗孵化率、发育历期、体长、体重、头壳宽度、雌雄比和羽化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虫孵化率为26.27%,各龄期时间6~7 d,并随环境温度降低有所增长,平均寿命74.52 d。体长生长速度稳定,成虫后雌性平均有翅体长为5.564 cm,雄性为4.968 cm。体重从三龄起生长迅速,成虫后雌性平均体重为1.030 g,雄性为0.848 g。头壳宽度生长也比较稳定,成虫后雌性平均头壳宽度为0.508 cm,雄性为0.526 cm,雌性体形比雄性稍大。试虫雌雄比为1/1.2(雌/雄),平均羽化率为81.25%。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更为全面了解吉林省亚洲飞蝗生理特征,为有针对性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飞蝗 孵化率 发育历期 体长 体重 头壳宽度 雌雄比 羽化率 吉林省
下载PDF
基于体长-繁殖潜力比方法的海州湾小黄鱼资源状态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夏恒睿 王琨 +4 位作者 董秀强 刘逸文 张崇良 纪毓鹏 任一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32,共8页
为了解海州湾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群体的资源开发状态,本研究根据2013—2018年春、秋季在海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使用体长-繁殖潜力比方法(LB-SPR)估算了海州湾小黄鱼群体的50%、95%选择性体长(L_(s50)、L_(s95)... 为了解海州湾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群体的资源开发状态,本研究根据2013—2018年春、秋季在海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使用体长-繁殖潜力比方法(LB-SPR)估算了海州湾小黄鱼群体的50%、95%选择性体长(L_(s50)、L_(s95))和相对捕捞死亡系数F/M(捕捞死亡系数F除以自然死亡系数M),进而估算该群体的繁殖潜力比(SPR);同时,研究了两组50%、95%选择性体长对应的F/M对海州湾小黄鱼SPR的影响。研究表明,海州湾小黄鱼群体体长平均值呈波动状态,其优势体长组成分布和体长均值的年间变化趋势相同;2013—2018年小黄鱼的选择性体长L_(s50)与L_(s95)的估计范围分别为93~104 mm和113~130 mm,平均值分别为97和121 mm,时间序列下L_(s50)与L_(s95)年度估算值均呈下降趋势。2013—2018年F/M的估算范围为2.36~2.58,平均值为2.46,时间序列下F/M估算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SPR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均值为0.22水平,不低于最低限制参考点(SPR=0.2)。在海州湾现有网具选择性情况下,当F/M=2.21时,SPR=0.2,达到限制参考点水平;当F/M降到0.85时,SPR=0.4,达到目标参考点水平。在模拟中设定小黄鱼开捕体长为150 mm(海州湾海域小黄鱼最小可捕标准体长),当F/M=2.46时(当前相对捕捞压力水平)对应的SPR=0.51。本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小黄鱼群体长期遭受高强度的补充型过度捕捞,群体繁殖潜力偏低,小黄鱼渔业可持续性面临严重挑战。因此,建议适当降低开发强度,同时限制渔具网目尺寸,以实现海州湾小黄鱼群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体长-繁殖潜力比 渔业资源评估 海州湾 体长频率 数据有限
下载PDF
镜鲤头长及头长体长比性状的主效QTL挖掘 被引量:2
6
作者 单云晶 鲁翠云 +3 位作者 张晓峰 李超 程磊 孙效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5-631,共7页
为挖掘镜鲤头长及头长体长比性状的主效QTL区间,实验利用368个SSR、336个SNP标记对镜鲤良种后代杂交F1群体的68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运用JoinMap 4.0软件包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包含535个分子标记并被分配到50个连锁群上,覆盖基因... 为挖掘镜鲤头长及头长体长比性状的主效QTL区间,实验利用368个SSR、336个SNP标记对镜鲤良种后代杂交F1群体的68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运用JoinMap 4.0软件包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包含535个分子标记并被分配到50个连锁群上,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2 244.66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4.63 cM。利用MapQTL 5.0(interval mapping,IM)区间作图法进行QTL检测。结果显示,共得到2个与头长相关的QTL区间,分别分布在LG21和LG42,可解释型变异分别为28.2%、32.6%;6个与头长体长比性状相关的QTL位于LG8、LG15、LG18、LG21、LG39、LG40,可解释表型变异范围是16.4%-49.3%。全部QTL区间中贡献率大于20%的主效QTL有7个,HL-21和HL-42是头长性状的主效区间;HBR-8、HBR-15、HBR-21、HBR-39和HBR-40是头长体长比性状的主效QTL区间。利用SPSS的一般线性模型(GLM)针对另一群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HLJ692与镜鲤头长体长比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鲤 头长 头长体长比 遗传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