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脾屏障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光金 叶明福 +2 位作者 蒋登金 张坤 张天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7期S177-S179,共3页
目的 确立血脾屏障的组成及形态构筑 ,探讨血脾屏障在脾功能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健康昆明株小白鼠 10 0只 ,随机分成 10组经尾静脉注射 5 %墨汁混悬液 (0 .2~ 0 .3m L /只 ) ,分别在 1,3,6 ,12 h及 1,3,5 ,7,14,2 8d取脾进行组织学... 目的 确立血脾屏障的组成及形态构筑 ,探讨血脾屏障在脾功能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健康昆明株小白鼠 10 0只 ,随机分成 10组经尾静脉注射 5 %墨汁混悬液 (0 .2~ 0 .3m L /只 ) ,分别在 1,3,6 ,12 h及 1,3,5 ,7,14,2 8d取脾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第 因子相关抗原染色 ,在光镜、电镜下观察 ,同时检测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墨汁颗粒的数量 .结果 脾血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对第 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 .注射墨汁混悬液后 3h,6 d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内可见墨汁颗粒 ,在 2 4h,3d组最多 ,随后逐渐减少 ,墨汁颗粒主要集中在红髓及边缘区 .结论 血脾屏障由脾窦内皮细胞、基底膜、巨噬细胞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血脾屏障 第Ⅷ因子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血脾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黄长文 傅华群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829-832,共4页
血脾屏障是脾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血脾屏障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血脾屏障的研究时常可见报道。本文就血脾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血脾屏障 脾脏 临床研究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鸭坦布苏病毒引起不同日龄鸭血-脾屏障及周围组织病理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梦迪 李文倩 +2 位作者 杨盛 孙雪婧 陈秋生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56,共7页
为了比较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感染7日龄与6月龄鸭引起血-脾屏障(blood-spleen barrier,BSB)及周围组织病理变化的差异,选用DTMUV XZ-2012纯化毒株,以105 TCID50剂量腿部肌肉攻毒,感染后3、7、11 d(3、7、11 dpi)采... 为了比较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感染7日龄与6月龄鸭引起血-脾屏障(blood-spleen barrier,BSB)及周围组织病理变化的差异,选用DTMUV XZ-2012纯化毒株,以105 TCID50剂量腿部肌肉攻毒,感染后3、7、11 d(3、7、11 dpi)采集脾脏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7日龄鸭脾脏及BSB发育不成熟。HE染色结果表明,3 dpi,2个年龄组鸭脾脏红、白髓界限模糊,椭球和椭球周围淋巴鞘(periellipsoidal lymphatic sheaths,PELS)内细胞坏死,7日龄鸭脾脏损伤更严重;7 dpi,7日龄鸭脾脏椭球周围仍有空泡变性的现象,但6月龄鸭脾脏开始恢复;11 dpi,7日龄鸭脾脏椭球和PELS结构仍不清晰,而6月龄鸭脾脏结构基本正常。免疫组化结果表明,3~11 dpi,7日龄鸭脾脏内DTMUV阳性反应比6月龄鸭强。网状纤维染色结果显示,3 dpi,DTMUV引起7日龄鸭脾脏椭球壁、PELS区域网状纤维大量减少,比6月龄鸭严重;7~11 dpi,7日龄鸭BSB网状纤维的恢复比6月龄鸭慢。超微结构结果表明,3 dpi,7日龄鸭脾脏内细胞核膜皱缩及细胞水肿都比6月龄鸭严重;7 dpi,DTMUV诱导2个年龄组鸭脾脏内细胞凋亡。11 dpi,7日龄鸭脾脏内部分细胞仍有脂质。结论:与6月龄鸭相比,DTMUV对BSB未发育成熟的7日龄鸭BSB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更严重,且7日龄鸭脾脏的恢复较慢。DTMUV可在体内诱导鸭脾脏内细胞凋亡,这为DTMUV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血-脾屏障 脾脏 网状纤维 凋亡
原文传递
台盼蓝活体染色法观察瓦氏黄颡鱼血脾屏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贺扬 戴旭平 +4 位作者 樊威 王均 覃川杰 陈杰 曹心雨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探讨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脾脏组织结构和血脾屏障位置,该研究对其脾脏进行了形态大小、组织学和活体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的脾脏位于腹腔中部,呈暗红色,脾体指数为0.120%~0.273%;对健康脾脏制备石蜡切片,分别... 为探讨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脾脏组织结构和血脾屏障位置,该研究对其脾脏进行了形态大小、组织学和活体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的脾脏位于腹腔中部,呈暗红色,脾体指数为0.120%~0.273%;对健康脾脏制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改良James染色,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脾组织主要由不发达的被膜系统、分界不清的红髓和白髓及由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的纤维支架构成。其中网状纤维主要位于脾索和椭球体周围,胶原纤维主要位于脾索;使用台盼蓝活体染色法对健康瓦氏黄颡鱼的血脾屏障部位和功能探索发现,台盼蓝主要位于脾脏的椭球体内皮细胞中,最早出现在注射后的第4小时,随时间推移在椭球体内逐渐累积,24 h后数量显著增加,并持续增加至第72小时。结果表明椭球体内皮细胞是血脾屏障的重要组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脾脏 组织结构 血脾屏障
下载PDF
血脾屏障通透性的系列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朱安龙 朴大勋 +2 位作者 侯彦伟 宋洪江 姜洪池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血脾屏障的通透性。方法选取30只正常Wistar大鼠,以碳粒和伊文思蓝(EB)作为示踪剂,切取肝脏、脾脏和大脑的组织作为病理标本。分别用普通石蜡病理、电镜观察示踪剂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大鼠,碳粒和EB在肝脏中均匀分...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血脾屏障的通透性。方法选取30只正常Wistar大鼠,以碳粒和伊文思蓝(EB)作为示踪剂,切取肝脏、脾脏和大脑的组织作为病理标本。分别用普通石蜡病理、电镜观察示踪剂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大鼠,碳粒和EB在肝脏中均匀分布。在大脑中,两种示踪剂均不能进入大脑实质,只在血管内分布。在脾脏完整的白髓中,未见碳粒分布,仅见少量的EB分布。结论血脾屏障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存在于脾脏之中,其通透性较血脑屏障为高。EB可以部分通过,而诸如碳粒、细菌等大颗粒物质被阻挡在外。血脾屏障是具有一定通透性的阻挡外源性颗粒物质进入免疫应答区域的生物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脾屏障
原文传递
血脾屏障结构与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蒋登金 郭光金 +2 位作者 陈维佩 张天飞 张坤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确立血脾屏障的结构 ,探讨其在脾脏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90只健康昆明种小白鼠 ,随机分成三组 ,A组于尾静脉注射炭粒混悬液 ,B组注射新型隐球菌混悬液 ,C组注射炭粒+新型隐球菌混悬液 ,注射后分别于 3h ,1d ,3d ,7d ,14d ,2 ... 目的 确立血脾屏障的结构 ,探讨其在脾脏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90只健康昆明种小白鼠 ,随机分成三组 ,A组于尾静脉注射炭粒混悬液 ,B组注射新型隐球菌混悬液 ,C组注射炭粒+新型隐球菌混悬液 ,注射后分别于 3h ,1d ,3d ,7d ,14d ,2 8d ,取脾组织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3h组炭粒和细菌绝大多数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边缘区的脾窦内 ,白髓未见炭粒和细菌 ,1~ 3d被边缘区脾窦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大量吞噬 ,3d以后吞噬炭粒的巨噬细胞向滤泡中心迁移 ,2 8d白髓内仍见少量散在的吞噬炭粒的巨噬细胞。结论 血脾屏障位于边缘区 ,主要由内皮细胞及其基底膜、巨噬细胞、网状纤维等构成 ,其功能是通过机械屏障和生物屏障作用维持白髓内在微环境的恒定 ,并通过巨噬细胞向白髓传递抗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血脾屏障 巨噬细胞 动物实验 免疫反应 血脾功能
原文传递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blood spleen barrier in portal hypertensive spleen 被引量:7
7
作者 LI Zong-fang ZHANG Shu +5 位作者 HUANG Ying XIA Xian-ming LI Ai-min PAN Dun ZHANG Wei WANG Ju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61-565,共5页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splenism and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he splee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PH) remain obscur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blood spleen barrier in spl...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splenism and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he splee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PH) remain obscur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blood spleen barrier in spleen with hypersplenism due to PH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he spleen with hypersplenism and the mechanism of hypersplenism. Methods Spleen samples from 12 portal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4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ruptures of spleen were examined. The samples of spleen were made into pathological sections, stained with Masson trichrome stain, Gomori stain, and CD68, CD34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re examined microscopically for the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ollagen fibers, reticular fibers, macrophage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The changes in ultrastructure of macrophag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 marginal zone were also evalu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A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spleen, the density of macrophage in the PH spleen was decreased, but the macrophage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marginal zone and distributed around the splenic corpuscle, with many villi and pseudopodium-like protrusion on the cell surface. The accrementition of collagen fibers was obvious around the splenic corpuscle and central artery. The increased reticulate fibers encircled the splenic corpuscle with mor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bers.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were in diffused distribution, without any regionality in PH spleen, but the vessel with enlarged lumina increased in red pulp. Conclusions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blood spleen barrier can be one of the pathological fundaments for the abnormality of the immune function and the increased destruction of blood cells located in the spleens of patients with PH However. this still entails cla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ension portal spleen blood spleen barrier HYPERSPLENISM
原文传递
血脾屏障的天然免疫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蒋登金 郭光金 +1 位作者 张天飞 张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42-1443,共2页
目的 为了探讨血脾屏障在脾脏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 5 0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等分成 2组 ,分别于静脉内注射 1 %炭粒混悬液和新型隐球菌混悬液 (含菌量 1 0 8cfu/ml) ,注射后于不同的时相点取脾组织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3h组炭... 目的 为了探讨血脾屏障在脾脏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 5 0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等分成 2组 ,分别于静脉内注射 1 %炭粒混悬液和新型隐球菌混悬液 (含菌量 1 0 8cfu/ml) ,注射后于不同的时相点取脾组织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3h组炭粒和细菌绝大多数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边缘区的脾窦内、白髓未见炭粒和细菌 ,1~ 3d被边缘区脾窦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大量吞噬 ,3d以后吞噬炭粒的巨噬细胞向滤泡中心迁移 ,2 8d白髓内仍见少量散在的吞噬炭粒的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血脾屏障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