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唤本真:论劳伦斯小说中的原始主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袁静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原始主义是劳伦斯的小说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他对自然的崇尚、对血性意识的张扬以及对非主流文化的迷恋。劳伦斯的主要作品《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和《羽蛇》表明,他的原始主义的本质是对现代西方工业文... 原始主义是劳伦斯的小说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他对自然的崇尚、对血性意识的张扬以及对非主流文化的迷恋。劳伦斯的主要作品《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和《羽蛇》表明,他的原始主义的本质是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对人类再生之路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原始主义 自然 血性意识 非主流文化
下载PDF
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伦理学批评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秋棉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7-60,共4页
劳伦斯在小说中展示出了惊世骇俗的伦理道德观念,他的创作试图通过血性意识来解析人的存在;进而建立符合圣灵法则的真正理想的婚姻;同时又站在家庭的层面对弗洛伊德的伦理观念进行了反驳。其目标是要帮助读者打破旧有约束,建立一种真正... 劳伦斯在小说中展示出了惊世骇俗的伦理道德观念,他的创作试图通过血性意识来解析人的存在;进而建立符合圣灵法则的真正理想的婚姻;同时又站在家庭的层面对弗洛伊德的伦理观念进行了反驳。其目标是要帮助读者打破旧有约束,建立一种真正合乎人性的道德。进而找寻一条人性自由发展、人与人关系和谐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伦理道德观 血性意识 圣灵法则 情结
下载PDF
劳伦斯的阿芙罗狄特情结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更祥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4-97,共4页
戴·赫·劳伦斯一生崇拜阿芙罗狄特,他津津乐道的血意识其实是阿芙罗狄特精神的现代阐释,而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则是对这种精神的形象表达,隐喻作者一贯坚持的只有性爱才能拯救人类的思想主题。
关键词 戴·赫·劳伦斯 阿芙罗狄特 血意识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下载PDF
植物批评研究视野下的劳伦斯植物诗歌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谢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82-93,共12页
近年来,西方兴起的植物批评研究将植物纳入伦理考量范畴,并逐渐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植物批评研究颠覆了西方传统中将植物视作被动客体的观点,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探察人与植物间的伦理关系,进而唤起人们对植物的保护意识。本文拟... 近年来,西方兴起的植物批评研究将植物纳入伦理考量范畴,并逐渐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植物批评研究颠覆了西方传统中将植物视作被动客体的观点,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探察人与植物间的伦理关系,进而唤起人们对植物的保护意识。本文拟在植物批评研究的视野下审视劳伦斯的植物诗歌。劳伦斯在植物诗歌中着力表现了植物的主体性,将植物与其倡导的"血性意识"连接在一起。此外,劳伦斯借助植物为人们展现了过分依赖理性、迷恋工业文明造成的严重后果,号召正视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劳伦斯的植物诗歌展现了审视植物的新视角,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识可为解决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批评研究 劳伦斯 植物诗歌 血性意识 生态思想
下载PDF
“本能”的呐喊:劳伦斯“乌龟”组诗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若飞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99-102,共4页
英国小说家劳伦斯一生中创作了十余部诗集,涵盖爱情、自然、生死等多样性主题。《鸟·兽·花》是他最浓墨重彩突显自然的一部,也最为学界所青睐。这部诗集里的"乌龟"组诗是"兽"中的精品,深刻地反映出劳伦... 英国小说家劳伦斯一生中创作了十余部诗集,涵盖爱情、自然、生死等多样性主题。《鸟·兽·花》是他最浓墨重彩突显自然的一部,也最为学界所青睐。这部诗集里的"乌龟"组诗是"兽"中的精品,深刻地反映出劳伦斯的诗歌创作观和生死观,却为学界所忽视。从意象呈现、血性意识、生死轮回等三个方面探析"乌龟"组诗,有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劳伦斯作品的主题内蕴与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本能 意象 血性意识 生死轮回
下载PDF
基于血性意识的终极关怀:劳伦斯诗歌中的伦理诉求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若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6,共5页
英国现代作家劳伦斯的诗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因其小说盛名而被学界所忽视。他的诗歌创作是其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出他基于血性意识的终极关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包括婚恋伦理、生态伦理、宗教伦理等,呈现着浓郁的反传统色彩... 英国现代作家劳伦斯的诗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因其小说盛名而被学界所忽视。他的诗歌创作是其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出他基于血性意识的终极关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包括婚恋伦理、生态伦理、宗教伦理等,呈现着浓郁的反传统色彩,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悖论性。对劳伦斯诗歌中伦理诉求的特征和内涵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劳伦斯诗歌的深厚内蕴,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诗歌 血性意识 伦理诉求
下载PDF
劳伦斯“血性意识”之反宗教话语内涵解读
7
作者 丁礼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研究劳伦斯在其作品中展示出来的"血性意识"之反宗教性话语,有助于我们探索在他的作品里始终如一体现出的"血性意识"哲学理念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文学内涵:在历史上,这一理论不仅起到反抗传统道德伦理对人性束缚从... 研究劳伦斯在其作品中展示出来的"血性意识"之反宗教性话语,有助于我们探索在他的作品里始终如一体现出的"血性意识"哲学理念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文学内涵:在历史上,这一理论不仅起到反抗传统道德伦理对人性束缚从而解放人们身体的作用,而且在对抗宗教给人的肉体和思想套上枷锁的教义方面,也起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可替代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性意识 传统道德伦理 反宗教性话语
下载PDF
劳伦斯作品中的宗教思想探究
8
作者 庞慧英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16-18,共3页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探讨了关于人性的解放与人的生存问题,关于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而宗教思想则是贯穿于劳伦斯一生的创作中的一个...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探讨了关于人性的解放与人的生存问题,关于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而宗教思想则是贯穿于劳伦斯一生的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对宗教的理解也随着他的创作而不断地改变、发展和完善。在他的作品中,劳伦斯强烈反对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并勇敢地提出了强调无意识和性意识的"血的意识"理论。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曾经希望能找到一种原始的宗教来拯救人类以及当时的英国社会。在晚期的创作中劳伦斯又进一步提出了"星际平衡"理论以追求人性的彻底解放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关系,至此他把宗教救世上升到了一种关于人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赫·劳伦斯 清教徒思想 血的意识 星际平衡
下载PDF
论劳伦斯小说中“血性意识”线索下两性关系的发展
9
作者 郑俊朋 杨艳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6-59,共4页
"血性意识"是劳伦斯的重要哲学思想,而两性关系则是劳伦斯一辈子在思考的主题。在他的文本实践中,可以清晰地看见劳伦斯对两性关系的看法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而"血性意识"作为终极价值追求,是贯穿于这一发展历程的。
关键词 劳伦斯 两性关系 血性意识
下载PDF
论劳伦斯的血性自然观
10
作者 姜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热爱大自然并在创作过程中将自然生物与人类视为平等共生的。他提倡血性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生物可以激发人类的血性意识,使人们摆脱物质和传统道德的束缚,最终回归自然并创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共... 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热爱大自然并在创作过程中将自然生物与人类视为平等共生的。他提倡血性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生物可以激发人类的血性意识,使人们摆脱物质和传统道德的束缚,最终回归自然并创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劳伦斯在写作中通过对性与爱、自然生物和土地与荒野的描写来体现他的血性自然观。这一观点本身是和谐的,但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与矛盾也是这一自然观所不可规避的。虽然血性自然观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劳伦斯确实起到了生态警示的先驱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生态批评 血性自然观
下载PDF
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的解救主题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汪志勤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60-63,共4页
本文旨在以散见于劳伦斯文论中的救世说和血性意思说以及他康沃尔创作期的那段背景来分析其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的主题和创作手法,以揭示劳氏笔下梅布尔与乡村医生之间突如其来的、情节上看似异常简单甚至是荒诞的爱情故事的真正... 本文旨在以散见于劳伦斯文论中的救世说和血性意思说以及他康沃尔创作期的那段背景来分析其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的主题和创作手法,以揭示劳氏笔下梅布尔与乡村医生之间突如其来的、情节上看似异常简单甚至是荒诞的爱情故事的真正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拯救 血性意识 灵魂 肉体
下载PDF
压抑与冲动之间的摇摆——劳伦斯的《马贩子的女儿》中“血的意识”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金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9-121,共3页
劳伦斯的自然思想和"血的意识"是通过马贩子的女儿梅波儿和青年医生弗格逊的爱情故事得以体现。正是"冲动"这一"血的意识"打破了平日理性、道德和宗教对他们的压抑和约束,从而使他们获得了新生和爱情。
关键词 劳伦斯 《马贩子的女儿》 弗洛伊德 血的意识
下载PDF
劳伦斯的“完整自我”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速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48,共8页
劳伦斯的"完整之人"是直觉感知和理性认知都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能够与他人、万物乃至宇宙本源建立一体连接并进行能量交换的人。这一概念的部分内涵来自他的直接表述,部分推自他对人之存在、人之价值和人之意识的探究。这一... 劳伦斯的"完整之人"是直觉感知和理性认知都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能够与他人、万物乃至宇宙本源建立一体连接并进行能量交换的人。这一概念的部分内涵来自他的直接表述,部分推自他对人之存在、人之价值和人之意识的探究。这一"完整自我"不只是"身体自我"与"理性自我"的和谐相洽,也是与外部世界的活的连接,因此既克服了西方传统哲学长期秉持的身心对立,也克服了主客两分。理解劳伦斯的这一"完整自我",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思想和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劳伦斯 完整自我 血性意识 头脑意识
原文传递
论劳伦斯的血性意识——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超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7-90,共4页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血性意识”,将人的本能冲动视为人类最真实的存在,他主张让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最充分、最自由、最完整的表现。他倡导用“血性意识”来抗衡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的作...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血性意识”,将人的本能冲动视为人类最真实的存在,他主张让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最充分、最自由、最完整的表现。他倡导用“血性意识”来抗衡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分析,体现了劳伦斯的“血性意识”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血性意识"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体现 人性
下载PDF
从《木马优胜者》看D.H伦斯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7-58,共2页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以《儿子与情人》、《虹》以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长篇小说斐声文坛。劳伦斯在短篇小说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从《木马优胜者》出发剖析劳伦斯小说的主题与艺术特色。在这篇小...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以《儿子与情人》、《虹》以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长篇小说斐声文坛。劳伦斯在短篇小说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从《木马优胜者》出发剖析劳伦斯小说的主题与艺术特色。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继续探讨在工业文明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心灵和本性受到机械力量的严重压抑和摧残,在金钱的腐蚀下,人们失去了爱的能力,沦为金钱的奴隶。劳伦斯的作品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精于描绘人的内心世界,喜欢用具有丰富想象力和鲜明节奏感的语言来表达到生动逼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 节奏 象征 《木马优胜者》 D·H劳伦斯 小说 艺术特色 想象力 英国 主题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从变形耶稣到血性意识——劳伦斯宗教观嬗变历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俊武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6,共8页
虽然劳伦斯是一个以写性爱而闻名的作家,但他的性爱描写背后也蕴藏着深厚的宗教意识,反映出20世纪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作家宗教观的影响。事实上,从《儿子与情人》中的"变形耶稣"到《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qu... 虽然劳伦斯是一个以写性爱而闻名的作家,但他的性爱描写背后也蕴藏着深厚的宗教意识,反映出20世纪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作家宗教观的影响。事实上,从《儿子与情人》中的"变形耶稣"到《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血性意识",劳伦斯的宗教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表现了作家通过宗教思想来实现人性解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战” 变形耶稣 神秘宗教 血性意识
原文传递
从《简·爱》的“火”意象看夏洛特·勃朗特的生态女性意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彩霞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60-64,共5页
夏洛特·勃朗特善于选择意象凸显小说主题。在《简·爱》中,她选择自然界中象征惩罚罪恶和净化纯洁的“火”,作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在传达生态女性意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爱之火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心理原动... 夏洛特·勃朗特善于选择意象凸显小说主题。在《简·爱》中,她选择自然界中象征惩罚罪恶和净化纯洁的“火”,作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在传达生态女性意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爱之火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心理原动力;血性意识之火代表一种源自心灵的最自然的感觉;涅磐之火代表追求自由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意象 生态女性主义 血性意识
下载PDF
劳伦斯小说《虹》对人生意义的阐释
18
作者 朱谷强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78-80,共3页
劳伦斯的《虹》描写了布朗温家族三代人在婚姻与爱情、人生道路上的不同命运,凸显了作者对两性关系与人生意义之间的问题的独特思考。面对人类沦为工业文明的奴隶这一不良社会后果,劳伦斯认为只有和谐的性爱关系才是祛除弊病的新动力,... 劳伦斯的《虹》描写了布朗温家族三代人在婚姻与爱情、人生道路上的不同命运,凸显了作者对两性关系与人生意义之间的问题的独特思考。面对人类沦为工业文明的奴隶这一不良社会后果,劳伦斯认为只有和谐的性爱关系才是祛除弊病的新动力,他推崇直指本能的"血性意识",并以之来阐释人生的理想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虹》 西方文明 两性关系 血性意识
下载PDF
哲学化的血性意识——评D·H·劳伦斯的文艺思想
19
作者 朱谷强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7-49,共3页
劳伦斯的作品流淌的是激情,推崇的是人的本性。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探索他的文艺思想与血性意识的渊源,从而揭示血性意识的本质。
关键词 哲学化 血性意识 D·H·劳伦斯 文艺思想 本能 理智 唯意志论 小说 《虹》
下载PDF
劳伦斯的生命哲学在《马贩子的女儿》中的呈现
20
作者 李岱 《海外英语》 2015年第9期169-170,共2页
英国的文学大师D.H.劳伦斯在其小说中积极探索西方工业文明重压下人性归复的途径。他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人类的戕害,探讨了生存意志、本能、热血和无意识等问题,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学思想。
关键词 工业文明 生存意志 无意识 本能 热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