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青藤碱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凌家俊 王岩 +1 位作者 谢波 李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研究青藤碱药动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青藤碱静脉内给药,采用微透析技术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3p97程序数据分析。[结果]青藤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为静注二室模型,分布相和...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研究青藤碱药动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青藤碱静脉内给药,采用微透析技术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3p97程序数据分析。[结果]青藤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为静注二室模型,分布相和消除相的半衰期分别为10.98min和44.71 min。[结论]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青藤碱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化学 青藤碱/药代动力学 血液微透析 色谱法 高压液相
下载PDF
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周 王利胜 +4 位作者 巴文强 张艳 王玎 廖卫国 范文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076-2081,共6页
目的建立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的回收率(R)为指标,采用增量法考察灌流液体积流量对尺的影响,并综合考虑实际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因素,确定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和取... 目的建立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的回收率(R)为指标,采用增量法考察灌流液体积流量对尺的影响,并综合考虑实际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因素,确定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和取样间隔;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灌流液质量浓度对探针体外尺以及传递率(D)的影响,确定探针R和D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在体微透析减量法,考察一定时间间隔内皮肤和血液探针的D,并确定探针尺的稳定性。结果增量法中,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的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R在0.5~2.5μL/min,随着体积流量的增高而降低,综合考虑到实际实验时间和数据准确性,最后确定体积流量为1μL/min,采样时间间隔为O.5h;体积流量为1μL/min、青藤碱质量浓度为10~40μg/mL和雷公藤甲素质量浓度为3~12μg/mL时,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R和D稳定且相等,说明药物质量浓度对微透析探针R影响小、在体微透析可以用探针D代替R;在体微透析减量法在10h内测得的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探针体内D分别为(41.27±0.87)%和(37.8±0.99)%,血液微透析探针体内D分别为(44.68±1.28)%和(51.35±1.15)%,说明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在10h内探针的D保持稳定。结论建立的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与血液微透析方法可用于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给药后皮肤和血液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微透析 血液微透析 青藤碱 雷公藤甲素 体外回收率
原文传递
首乌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左旋多巴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晓芳 王丹巧 +4 位作者 吴兆恩 李鹏 牛建昭 王继峰 王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115,共5页
目的:采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的方法,同步探讨首乌方对左旋多巴(L-DOPA)在帕金森病(PD)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脑内注射6-羟... 目的:采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的方法,同步探讨首乌方对左旋多巴(L-DOPA)在帕金森病(PD)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首乌方+左旋多巴组提前ig首乌方煎剂(生药量18 g·kg-1.d-1)6 d,各给药组单次ip L-DOPA 24 mg·kg-1和盐酸苄丝肼6 mg·kg-1。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分别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LD)、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血液、纹状体细胞外液L-DOPA浓度。应用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左旋多巴组相比,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药浓度在6个时间点升高,纹状体细胞外液药物浓度在给药后15 min时降低(P<0.05)。左旋多巴组、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液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1 627.7±420.6)mg.L-1.min-1,(2 626.4±980.6)mg.L-1.min-1;Tmax30 min,(37.5±8.2)min,MRT(0-t)(71.98±3.19)min,(83.44±9.53)min。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50.0±15.5)min,(81.0±27.3)min,MRT(0-t)(68.7±15.34)min,(107.9±26.7)min。与左旋多巴组相比,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液AUC增加(P<0.05),Tmax延后(P<0.05),MRT(0-t)延长(P<0.05)。纹状体细胞外液Tmax滞后(P<0.05),MRT(0-t)延长(P<0.05)。结论:首乌方可减慢L-DOPA消除,增加血液L-DOPA的吸收,减少纹状体L-DOPA药物浓度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微透析 血液微透析 首乌方 左旋多巴 药动学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6-OHDA模型大鼠左旋多巴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递质结合研究的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兆恩 王丹巧 +2 位作者 李鹏 孙晓芳 王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建立对清醒自由活动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进行左旋多巴(L-DOPA)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同步动态监测、结合研究的方法。方法 SD大鼠,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高效液相-荧光... 目的建立对清醒自由活动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进行左旋多巴(L-DOPA)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同步动态监测、结合研究的方法。方法 SD大鼠,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高效液相-荧光方法(HPLC-FLD)检测相关物质的浓度。结果大鼠腹腔给药吸收迅速,L-DOPA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美多巴高剂量组的AUC、Cmax明显高于美多巴低剂量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谷氨酸(Glu)水平明显升高,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明显降低;美多巴投药改善了6-OHDA导致的脑内氨基酸递质紊乱(P<0.05或P<0.01)。相同时间点血中L-DOPA浓度与脑内Glu/GABA值进行回归分析,r2值为0.7950。结论采用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HPLC-FLD检测技术,实现了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L-DOPA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药效指标同步、动态的观察,提供了反映L-DOPA血药浓度-纹状体效应-时间三维关系的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微透析 血液微透析 左旋多巴 药动-药效学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6-羟基多巴胺
下载PDF
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彬辉 冯健 +3 位作者 赵燕敏 魏颖慧 徐铭 李范珠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建立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RP-HPLC分析方法同步研究附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十二指肠给予附子提取物1055mg·kg-1,颈静脉微透析采样,RP-HPLC测定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 目的建立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RP-HPLC分析方法同步研究附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十二指肠给予附子提取物1055mg·kg-1,颈静脉微透析采样,RP-HPLC测定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以回收率校正实际药物浓度,并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在0.0112~0.56mg·L-(1r=0.9999),0.0106~0.53mg·L-(1r=0.9997)和0.0114~0.57mg·L-(1r=0.9998)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在93.12%以上。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灵敏,可用于附子提取物中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乌头类生物碱 药动学 血液微透析
原文传递
基于微透析技术结合液质联用的丹酚酸B正常和高脂血症大鼠药动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朱黎霞 张英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单体在正常大鼠和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复制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建立丹酚酸B微透析样品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研究丹酚酸B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ig给药的正常和高脂血症大鼠的药动学特征。... 目的探讨丹酚酸B单体在正常大鼠和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复制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建立丹酚酸B微透析样品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研究丹酚酸B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ig给药的正常和高脂血症大鼠的药动学特征。采用微透析技术定时采样,微透析样品经体内回收率校正后液质联用检测,以采样时间中点对血药浓度建立药-时曲线,采用非房室模型拟合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正常大鼠丹酚酸B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38.551±6.692)、(95.550±12.544)、(204.251±20.342)ng/m 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125±0.000)、(1.375±0.125)、(1.125±0.12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65.995±12.367)、(178.806±33.592)、(422.836±72.344)h·ng/m L,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2.002±0.061)、(1.911±0.042)、(1.955±0.053)h;高脂血症大鼠丹酚酸B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49.265±7.317)、(113.986±15.294)、(246.454±30.476)ng/m L,tmax分别为(1.125±0.000)、(1.125±0.125)、(1.375±0.125)h,AUC0-t分别为(96.013±15.384)、(207.192±32.676)、(486.843±89.276)h·ng/m L,MRT分别为(2.161±0.049)、(2.089±0.033)、(2.097±0.035)h。结论结果表明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能够满足分析要求。高脂血症各剂量组丹酚酸B Cmax、AUC0-t均高于正常组,平均滞留时间长于正常组,有利于体内长时间滞留来发挥疗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血液微透析 液质联用 高脂血症 药动学
原文传递
芥子碱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霞 郭秀彩 +1 位作者 徐月红 吴传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目的优化芥子碱皮肤与血液体外微透析方法的条件,建立芥子碱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芥子碱稳定性为指标,选择灌流液;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体积流量和质量浓度对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芥子碱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及取样间隔... 目的优化芥子碱皮肤与血液体外微透析方法的条件,建立芥子碱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芥子碱稳定性为指标,选择灌流液;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体积流量和质量浓度对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芥子碱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及取样间隔;以确定的体外微透析方法,研究芥子碱穴位及非穴位皮肤、血液在体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以10%乙醇/生理盐水溶液(pH=5.5)为灌流液;增量法和减量法中皮肤探针体外回收率在1~4μL/min体积流量下均相近,且皮肤与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在1.32~20.00μg/mL内与芥子碱溶液的质量浓度无关;以体积流量2μL/min,取样间隔30 min,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皮肤探针的体外回收率分别为(37.68±1.05)%和(42.85±2.82)%,血液探针分别为(78.31±2.35)%和(75.23±1.14)%;穴位皮肤、非穴位皮肤、血液在体微透析8 h,芥子碱体内回收率稳定,分别为(24.02±4.44)%、(26.51±7.67)%和(33.73±2.72)%。结论建立的芥子碱皮肤与血液微透析方法可用于白芥子涂方穴位与非穴位给药后芥子碱皮肤和血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碱 穴位 皮肤微透析 血液微透析
下载PDF
基于内标微透析技术同步分析尼古丁透皮贴剂在血液与皮肤的药动学 被引量:4
8
作者 贺怡 陈翔 +4 位作者 朱海媚 田金洁 王利胜 谢波 凌家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8-892,共5页
目的:利用内标微透析采样技术,同步研究尼古丁透皮贴剂的血液和皮肤局部药动学特征,获得其较全面的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以健康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将尼古丁透皮贴剂经皮给药,磷酸可待因作为微透析采样的内标物,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液和皮... 目的:利用内标微透析采样技术,同步研究尼古丁透皮贴剂的血液和皮肤局部药动学特征,获得其较全面的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以健康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将尼古丁透皮贴剂经皮给药,磷酸可待因作为微透析采样的内标物,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液和皮肤微透析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利用DAS 2.1药动学软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尼古丁在血液和皮肤的平均滞留时间(MRT_(0-∞))分别为(16 986.00±486.00) min和(1 597.00±851.00) 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分别为(19 235.42±1 801.92) mg·mL^(-1)·min和(56 328.82±24 900.42) mg·mL^(-1)·min,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2.00±0.50) mg·L^(-1)和(32.00±5.00) mg·L^(-1),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325±200) min和(570±106) min。尼古丁在血液与皮肤的药动学参数相比,AUC_(0-∞)、C_(max)、t_(max)在皮肤中较大,MRT_(0-∞)在血液中较大。结论:尼古丁透皮贴剂经皮给药后,在血液与皮肤的药动学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与联系,药动学参数证明尼古丁通过透皮渗透在皮肤中以相对较高的浓度蓄积,能达到快速、有效的吸收,进入血液后血药浓度相对较低且维持稳定,发挥显著长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透皮贴剂 血液微透析 皮肤微透析 药动学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左旋多巴药动学同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晓芳 王丹巧 +5 位作者 吴兆恩 李鹏 王志国 牛建昭 王继峰 王巍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0-614,共5页
目的采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的方法,同步探讨左旋多巴(L-DOPA)在帕金森病(PD)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对照组、高剂量模型组和低剂量模型... 目的采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的方法,同步探讨左旋多巴(L-DOPA)在帕金森病(PD)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对照组、高剂量模型组和低剂量模型组,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分别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LD)、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血、纹状体细胞外液L-DOPA浓度。应用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PD大鼠腹腔给药后,药物迅速吸收入血,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纹状体。血液、纹状体细胞外液L-DOPA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纹状体细胞外液L-DOPA的达峰时间(tmax)晚于血液,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和达峰浓度(ρmax)小于血液。结论清醒PD模型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过程与血液相比存在时间滞后;血、脑药物浓度与给药剂量存在依赖关系,血液药动学行为不能完全反映纹状体中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微透析 血液微透析 左旋多巴 药动学 6-羟基多巴胺
原文传递
微透析技术进行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大鼠的证治药动学研究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黎霞 梁东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19-123,共5页
目的:进行基于"实时、活体、动态、微创"特征的微透析采样技术的证治药动学探索性研究。方法:SD大鼠通过连续7周给予高脂饲料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模型。正常组和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组、丹参素高、低剂量... 目的:进行基于"实时、活体、动态、微创"特征的微透析采样技术的证治药动学探索性研究。方法:SD大鼠通过连续7周给予高脂饲料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模型。正常组和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组、丹参素高、低剂量组,每组各6只大鼠,提取物中丹参素的给药量为分别为25.3,50.6 mg·kg-1,进行正常和冠心病大鼠的证治药动学研究。单次灌胃给药后,血液微透析法活体、动态采样,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微透析样品丹参素的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处理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高、中、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升高,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取了不同机能状态下丹参素的药动学特征。和正常组相比,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大鼠丹参素达峰浓度(Cmax)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达峰时间(Tmax)缩短,零阶矩(AUC)、一阶矩曲线下面积(AUMC)增加,和正常组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模式可为类似证治药动学研究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型冠心病 血液微透析 丹参素 证治药动学
原文传递
四逆汤活性成分在血液和心脏部位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加瑶 贺怡 +3 位作者 田金洁 王利胜 谢波 凌家俊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建立四逆汤活性成分在血液和心脏部位的微透析采样方法。方法以四逆汤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6-姜酚和甘草苷的回收率为指标,采用浓度差法(增、减量法)考察灌流液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并综合实际因素确定四逆汤体内微透析采样流速;采... 目的建立四逆汤活性成分在血液和心脏部位的微透析采样方法。方法以四逆汤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6-姜酚和甘草苷的回收率为指标,采用浓度差法(增、减量法)考察灌流液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并综合实际因素确定四逆汤体内微透析采样流速;采用增量法考察探针外液温度和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用减量法验证各指标成分在体内10 h的释放率稳定性。结果在不同流速下,各成分在血液和线性探针中的增量法回收率与减量法释放率基本一致,且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结合采样体积和实验时间,确定以1.0μL·min^-1为体内实验流速;温度对血液探针回收率无显著影响,但在线性探针中,回收率与温度呈现相同趋势;浓度对2种探针各成分的回收率有一定的影响;在2种探针中,各指标成分的体内回收率均能在10 h内维持稳定。结论所建立的微透析方法能够用于研究四逆汤在大鼠血液和心脏部位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血液微透析 心脏微透析 活性成分 探针回收率
原文传递
基于微透析采样技术分析羟基喜树碱磁性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海媚 谢毅 +1 位作者 谢波 凌家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4-70,共7页
目的:探究羟基喜树碱(HCPT)磁性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该药物的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微透析样品中开环HCPT(C-HCPT),闭环HCPT(L-HCPT)的HPLC,SD大鼠尾静脉注射HCPT磁性脂质体和HCPT注射液,腹腔注射HCPT注射液(剂量以... 目的:探究羟基喜树碱(HCPT)磁性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该药物的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微透析样品中开环HCPT(C-HCPT),闭环HCPT(L-HCPT)的HPLC,SD大鼠尾静脉注射HCPT磁性脂质体和HCPT注射液,腹腔注射HCPT注射液(剂量以HCPT计均为10 mg·kg-1),于给药后采用微透析技术定时采样。微透析样品经各样本自身体内回收率校正,利用DAS 2.1.1软件计算相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HCPT磁性脂质体尾静脉给药组,HCPT注射液尾静脉给药组和HCPT注射液腹腔给药组的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2.789±0.158),(4.537±0.092),(0.340±0.066)m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4±0),(6±0.127),(24±0.127)min,平均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72.255±4.668),(20.325±4.288),(112.630±29.969)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16.870±3.271),(150.668±7.306),(34.883±10.245)mg·L-1·min;与HCPT注射液尾静脉给药组相比,HCPT磁性脂质体尾静脉给药组的tmax,MRT0-∞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CPT注射液腹腔给药组相比,HCPT磁性脂质体尾静脉给药组的Cmax,AUC0-∞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PT磁性脂质体尾静脉注射能显著提高药物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及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且脂质体可保护HCPT活性必需基团内酯环不被破坏,从而保证HCPT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磁性脂质体 血液微透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回收率
原文传递
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芎冰喷雾剂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勇 晏亦林 +1 位作者 周莉玲 黄秋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73-257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研究芎冰喷雾剂药动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磷酸川芎嗪(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研究芎冰喷雾剂药动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磷酸川芎嗪(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的吸收均符合二室模型,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有一定优势。结论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芎冰喷雾剂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芎冰喷雾剂 磷酸川芎嗪 血液微透析 药动学
下载PDF
雪上一枝蒿甲素血液微透析探针体内外回收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显仪 陈晓兰 +1 位作者 唐红艳 谢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测定雪上一枝蒿甲素血液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并考察灌流液流速、浓度、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反透析法(即减量法)测定其体内回收率,以探讨血... 目的:建立UPLC-MS/MS测定雪上一枝蒿甲素血液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并考察灌流液流速、浓度、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反透析法(即减量法)测定其体内回收率,以探讨血液微透析技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药动学研究的可行性。结果:该试验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体外回收率试验,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回收率无显著差异;相同条件下,探针的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与探针周围雪上一枝蒿甲素的浓度无关;反透析法测得血液探针体内回收率是(52.9±3.76)%,探针日内回收率在12 h内稳定。结论:血液微透析探针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药动学研究,反透析法即减量法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回收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上一枝蒿甲素 血液微透析 回收率
下载PDF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皮肤和血液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杜清 罗晶 +4 位作者 管咏梅 肖芳 臧振中 金晨 陈丽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569-3575,共7页
为进一步探究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该研究建立了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的LC-MS/MS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了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同时建立了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方... 为进一步探究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该研究建立了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的LC-MS/MS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了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同时建立了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方法,并通过微透析技术联合LC-MS/MS定量分析技术对雷公藤白芍微乳凝胶的在体皮肤和血液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白芍凝胶中雷公藤甲素和芍药苷成分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且冻融稳定性,残留效应均符合生物样品方法学考察标准。在体外回收率试验中,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的探针回收率基本一致;芍药苷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30.60±1.09)%,(28.01±1.75)%,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微透析回收率分别为(26.79±2.78)%,(25.39±1.86)%,且探针日内回收率在11 h内稳定。-1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148.03±41.51),(76.77±15.27)μg?L^-1,Tmax分别为(2.33±0.29),(3.00±0)h,AUC0-11 h分别为(2 814.05±1 070.37),(1 580.63±208.27)μg?h?L,MRT0-11 h分别为(4.20±0.33),(4.54±0.34)-1 h,T1/2分别为(4.61±4.11),(1.07±0.13)h。芍药苷皮肤和血液的Cmax分别为(991.88±152.22),(407.02±120.06)μg?L^-1 Tmax分别为(2.00±0),(2.83±0.29)h,AUC0-11 h分别为(18 430.27±3 289.35),(6 338.59±1 659.32)μg?L^-1,MRT0-11 h分别为(4.29±0.16),(4.00±0.05)h,T1/2分别为(2.16±0.43),(1.78±0.48)h。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提示微乳凝胶经皮渗透有形成皮肤储库的作用,在提高药物透皮效率的同时能够使药物持续缓慢、控制释放,形成长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芍药苷 皮肤和血液微透析 回收率
原文传递
血液微透析法结合液质联用的丹参水煎液清醒动物多次给药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黎霞 张英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206-2209,共4页
目的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丹参水煎液清醒动物多次ig给药的药动学研究。方法以丹参水煎液为工具药物,以丹参素为评价指标,以清醒家兔为实验动物,结合微透析采样技术和液质检测技术,进行日内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以非房室模型获取药... 目的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丹参水煎液清醒动物多次ig给药的药动学研究。方法以丹参水煎液为工具药物,以丹参素为评价指标,以清醒家兔为实验动物,结合微透析采样技术和液质检测技术,进行日内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以非房室模型获取药动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基于微透析法的清醒动物汤剂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模式,完整采集了整个过程的药动学信息,方法稳健、可靠、简便。结论此模式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微透析法 丹参水煎液 液质联用 多次给药 药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