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糖均值增龄曲线选择性偏差校正方法
1
作者 罗森林 郭锋 +1 位作者 郭伟东 张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为研究正常人群血糖的变化规律,应用大量实测数据构建了人群血糖均值随年龄变化曲线,提出一种基于Heckman模型的血糖曲线选择性偏差校正方法,对血糖曲线进行了偏差分析及校正.根据偏差显著性系数(IMR)呈显著状态以及数据校正对方程的参... 为研究正常人群血糖的变化规律,应用大量实测数据构建了人群血糖均值随年龄变化曲线,提出一种基于Heckman模型的血糖曲线选择性偏差校正方法,对血糖曲线进行了偏差分析及校正.根据偏差显著性系数(IMR)呈显著状态以及数据校正对方程的参数估计结果的优化,证实了选择性偏差的存在以及对其有效的校正;应用跟踪数据进行了曲线趋势变化的验证,校正后的曲线平均误差明显小于校正前的平均误差,表明校正方法及校正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曲线 Heckman模型 Heckit方法 选择性偏差
下载PDF
OGTT时间-血糖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与妊娠结局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怀莹莹 潘晶 +1 位作者 刘丽 李晨波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间-血糖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937例GDM孕妇,计算OGTT时间-血糖对应的AUC。根据AUC分为<...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间-血糖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937例GDM孕妇,计算OGTT时间-血糖对应的AUC。根据AUC分为<16.80mmol/(L·h)组和≥16.80mmol/(L·h)组,比较两组的妊娠并发症、胰岛素使用的差异,并对AUC≥16.80mmol/(L·h)组的AUC值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37例GDM孕妇中,AUC<16.80mmol/(L·h)组603例(64.35%)、AUC≥16.80mmol/(L·h)组334例(35.65%)。AUC≥16.80mmol/(L·h)组的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胰岛素使用率明显高于AUC<16.80mmol/(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早产、甲状腺机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16.80mmol/(L·h)的GDM孕妇中,AUC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相关(r=0.120,P=0.033)。结论:GDM孕妇的OGTT时间-血糖的AUC作为评价血糖水平的指标,AUC≥16.80mmol/(L·h)时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并且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相关。临床上可根据OGTT时间-血糖AUC的不同对孕妇进行分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 妊娠结局 新生儿出生体重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蒋茜 刘梦娜 +3 位作者 吴志坤 吕芳丽 罗招凡 刘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馒头餐后血糖波动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标准馒头餐后3 h血糖波动大小分为波动较小(A组,n=95,极差F<10 mmol/L)、血糖波动较...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馒头餐后血糖波动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标准馒头餐后3 h血糖波动大小分为波动较小(A组,n=95,极差F<10 mmol/L)、血糖波动较大(B组,n=90,极差F≥10 mmol/L)两组。比较两组血糖、C肽、时间-血糖曲线下增长面积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餐后0.5 h[8.3(7.2,9.5)mmol/L vs.9.7(8.3,11.2)mmol/L]、1 h[11.3(9.9,12.8)mmol/L vs.14.5(12.3,15.9)mmol/L]、2 h[12.0(9.3,13.6)mmol/L vs.18.2(16.4,20.8)mmol/L]和3 h[11.3(8.8,13.4)mmol/L vs.18.7(16.3,20.8)mmol/L]血糖比较,A组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74、-7.407、-10.794、-10.195,P均<0.001)。A组与B组餐后0.5 h[826.9(589.2,1207.8)pmol/L vs.504.7(282.8,790.2)pmol/L]、1 h[1336.7(811.7,1949.5)pmol/L vs.732.0(461.5,1227.1)pmol/L]、2 h[2076.3(1287.9,3029.9)pmol/L vs.1535.8(886.2,2297.0)pmol/L]、3 h[2501.9(1783.0,3210.2)pmol/L vs.1901.5(1175.1,2599.2)pmol/L]C肽比较,A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63、-5.175、-3.175、-3.555,P均<0.001)。A组餐后血糖曲线下总面积及增长面积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0.480、-11.084,P均<0.001)。两组凝血指标PT、PT%、INR、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4,P=0.607;Z=-1.762,P=0.078;Z=-1.110,P=0.267;Z=-0.542,P=0.588);但是A组APTT水平高于B组,FIB水平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48、-5.352,P均<0.001)。极差F与APTT成负相关关系(r=-0.276,P<0.001),与FIB成正相关关系(r=0.424,P<0.001);且血糖曲线下增长面积与APTT、FIB也存在相关性(r=-0.255、0.355,P均<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馒头餐后血糖波动情况与患者凝血状态相关,血糖波动越大,患者越易呈现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血糖曲线下增长面积 凝血
原文传递
糖化血红蛋白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晨秀 霍亚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为明确糖尿病(DM)诊断而就诊及DM高危人群筛查者共457例,其中男297例,女160例,平均年龄(61.4±13.1)岁,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为明确糖尿病(DM)诊断而就诊及DM高危人群筛查者共457例,其中男297例,女160例,平均年龄(61.4±13.1)岁,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HbA1c。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81例、空腹血糖受损(IFG)组7例、糖耐量异常(1GT)组76例、IFG+IGT组13例、DM组280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来判断其最佳切点。结果:HbA1c诊断DM的切点为6.45%,敏感性为0.794,特异性为0.825,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10.839—0.903)。HbA1c诊断糖尿病前期的切点为5.85%,敏感性为0.583,特异性为0.531,曲线下面积为0.587(95%C10.504~0.671)。依据HbA1c≥6.45%来诊断糖尿病时,漏诊率为21.1%;应用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HbA1c〉16.45%时,敏感性为0.871,特异性为0.623,漏诊率为12.9%。结论:在筛查T2DM时,同时检测HbA1c和FPG可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血红蛋白A 糖基化葡糖耐量试验血糖ROC曲线诊断试验 常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