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送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温度监控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盛男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34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配送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温度监控的应用效果。方法广州血液中心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新版配送医疗用血单位血液运输过程冷链温度监控模式,期间严密监测运输中途误点或误车、血液包装不正确、监控仪探头放置不正确、送达血液质量... 目的探讨配送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温度监控的应用效果。方法广州血液中心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新版配送医疗用血单位血液运输过程冷链温度监控模式,期间严密监测运输中途误点或误车、血液包装不正确、监控仪探头放置不正确、送达血液质量不合格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2014年1—12月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并与2013年同期进行比较,探讨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温度监控的应用价值。结果 2014年实施新版配送医疗用血单位血液运输冷链温度监控模式后,运输中途误点或误车、运输中血液处置不当、血液包装不正确、监控仪探头放置不正确、血液温度超标、送达血液质量不合格等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较2013年均显著降低,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配送医疗用血单位血液运输冷链温度监控提升了血液冷链运输水平,同时保证了血液质量,应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运输 冷链 温度监控
下载PDF
无人机在应急血液配送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郑茵红 李阿中 +2 位作者 黄娟 钱纯姿 周华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初步探索无人机配送方式在血液应急保障体系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对本中心向余杭二院、浙二滨江2家医院开展的应急血液无人机配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百度地图查询工作日8~24点间每间隔2H的陆路道路驾驶时间,比较无人机飞行... 目的初步探索无人机配送方式在血液应急保障体系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对本中心向余杭二院、浙二滨江2家医院开展的应急血液无人机配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百度地图查询工作日8~24点间每间隔2H的陆路道路驾驶时间,比较无人机飞行时间和陆路驾驶时间;监测无人机飞行过程的温度记录,比较起飞和降落时的温度差。结果向余杭二院无人机配送悬浮红细胞47次,合计295 U/192袋,向浙二滨江配送机采血小板35次,合计159.5治疗量/113袋。余杭二院配送中,需经2个中转站更换电池续航,单程陆路交通时间平均值为50 min,无人机为55 min,未能体现时效的优越性,浙二滨江配送中,单程陆路交通时间为10 min,无人机为6 min,显示较好的时效性。对于医院往返取应急血模式而言,无人机配送的总体时效性均显著,且有利于医院人力和交通成本核算;对飞行过程的温度监测显示悬浮红细胞血液温度在2.1~7.9℃间,起飞和降落温度差在0.3~3.7℃间;机采血小板在20.2~24.2℃间,起飞和降落温度差在0.3~3.6℃间。结论无人机可应用于应急血液配送,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后续待进一步研究以更好的提升时效性和冷链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应急血液 时效性 冷链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血液采集运输全程冷链控制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潘凌凌 陈江天 +2 位作者 韩浙东 李阿中 胡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60-962,共3页
目的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血液采集、运输全程冷链监控,确保每袋血液全程在温控范围内。方法采用射频献血码RFID标签标记每袋血液,应用互联网+技术实时记录血液采集、运输的时间、温度及地理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查询并查看相关信息... 目的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血液采集、运输全程冷链监控,确保每袋血液全程在温控范围内。方法采用射频献血码RFID标签标记每袋血液,应用互联网+技术实时记录血液采集、运输的时间、温度及地理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查询并查看相关信息。结果对浙江省血液中心武林院区采集的391份血液,使用射频献血码RFID标签并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监控系统显示该批血液运输温度控制在2-10℃,运输时间都控制在30 min以内,通过物联网技术发现该批血液在运输及血液储存全程冷链温度均符合《血液储存要求》(WS 399-2012)。结论全程冷链控制系统通过互联网+结合射频RFID技术对每袋血液的实时监控,监测每袋血液从采集、运输、发放至医院的全程的冷链控制,保证血液的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血液监控 冷链
下载PDF
物联网在血液储运冷链监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金秀国 王海红 +3 位作者 李浩孺 傅海军 孟忠华 陆汉权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为保障海岛和偏远医院急救用血的供应,同时减少其合格血液过期报废较高的问题。方法研发物联网血液冷链储运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和相关SOP,监控血液冷链运输物流和储存中的温度,为血液收回及收回后再发放提供血液冷链储运过程其质量符... 目的为保障海岛和偏远医院急救用血的供应,同时减少其合格血液过期报废较高的问题。方法研发物联网血液冷链储运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和相关SOP,监控血液冷链运输物流和储存中的温度,为血液收回及收回后再发放提供血液冷链储运过程其质量符合要求的依据。收集2010-2015年本站全过程血液冷链监控系统使用前后,发往4家海岛医院的红细胞悬液发血量、收回量、过期报废量资料,分析血液库存及过期报废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4家海岛偏远医院收回血液1150.5 U,血液报废率从系统使用前的19.82%下降到4.88%,下降了75.39%,医院血液日库存量增加30%-50%。结论本研究以物联网监控血液储运中的温度,解决血液收回再发放之难以施行的国内外难题,由此保障了海岛偏远医院急救用血的供应,明显减少了血液过期报废,减少了医院相关不合理用血,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本应用研究的结果对国内外偏远或物流不便地区可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血液冷链 监控 血液收回
下载PDF
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哲 刘洋 +2 位作者 张荣 任天红 张翠召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7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医院血液和采供血机构血液的采集、制备、转运、储存等环节管理经验的梳理,分析国内在血液运输及储存中血液冷链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结果与结论血液冷链可有效保障血液的安全... 目的探讨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医院血液和采供血机构血液的采集、制备、转运、储存等环节管理经验的梳理,分析国内在血液运输及储存中血液冷链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结果与结论血液冷链可有效保障血液的安全及质量。针对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管理,可有效加强血液质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冷链 血液质量 管理
下载PDF
血液冷链管理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正 张敏 +1 位作者 李鹏 傅文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9年第1期121-123,共3页
血液冷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血液冷链管理方面存在缺少理论支持与指导;质量管理链条长,参与管理人员多;环境、设备、操作等质量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对此,应从以下方面改进,加强冷链基础知识培训与考核,实施取血人员资格准入,... 血液冷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血液冷链管理方面存在缺少理论支持与指导;质量管理链条长,参与管理人员多;环境、设备、操作等质量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对此,应从以下方面改进,加强冷链基础知识培训与考核,实施取血人员资格准入,强化冷链储存设备管理,科学管理冷链设备使用过程,规范从血液入库到出库的冷链流程管理等。只有将血液冷链管理纳入血站全面质量管理中,提高冷链管理规范化水平,方可更好地确保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血液 冷链 冷链管理
下载PDF
远程血液冷链运输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谭洋 郭晓金 程力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6,共6页
为了解决血液冷链运输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套放置在车厢内的远程血液冷链运输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ZigBee网络实时采集车厢内的环境数据并发送到STM32微控制器,然后对采集到的运动状态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处理。STM32微控制器接入了GPS/... 为了解决血液冷链运输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套放置在车厢内的远程血液冷链运输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ZigBee网络实时采集车厢内的环境数据并发送到STM32微控制器,然后对采集到的运动状态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处理。STM32微控制器接入了GPS/BDS双定位模块和GPRS无线通信模块,其中GPS/BDS双定位模块可以对当前车辆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车厢内的环境数据、车辆地理位置数据和报警信息通过GPRS模块传送到远程后台监控中心的上位机存储并实时显示。系统功能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性和高适用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监测系统 冷链运输 远程监测 系统设计 数据分析 功能测试
下载PDF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血液冷链监控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浩孺 王海红 +3 位作者 傅海军 陆汉权 邹亚峰 金秀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0-331,共2页
目的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用于血液冷链的监控。方法利用RFID技术记录血液运输和存储的温度并传回服务器,实时监控血液冷链。结果 RFID技术能够实时记录血液运输和存储温度,获取完整的血液运输... 目的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用于血液冷链的监控。方法利用RFID技术记录血液运输和存储的温度并传回服务器,实时监控血液冷链。结果 RFID技术能够实时记录血液运输和存储温度,获取完整的血液运输和保存的冷链信息。结论通过RFID技术能够实时监控血液的运输和存储温度,确定血液是否被安全保存,为判断血液保存是否合格、是否具备退血条件提供全程可控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射频识别 血液储存 冷链
下载PDF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血站血液库存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能分析
9
作者 沈永艳 黄晓华 吴安凤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评估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血站血液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效能,特别是在工作效率、血液产品冷链保障以及血液产品质量方面的提升。方法采用RFID技术对湖州市中心血站的血液库存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对比RFID技术应用前后的工作效... 目的评估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血站血液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效能,特别是在工作效率、血液产品冷链保障以及血液产品质量方面的提升。方法采用RFID技术对湖州市中心血站的血液库存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对比RFID技术应用前后的工作效率、血液产品在室温中的暴露时间、冷链报警率以及血液质检指标,使用SPSS 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RFID技术的实际效能。结果实施RFID技术后,全血接收、成品出库和血液查找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时间分别从(152.40±4.77)s、(61.40±3.20)s和(611.60±42.48)s降至(14.50±0.67)s、(5.15±0.47)s和(30.55±2.27)s。血液产品在室温中的暴露时间显著减少,冷链报警率由21.67%降至9.59%。血液产品质量亦有所提升,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从前两年的(0.31±0.15)g/L和(0.30±0.18)g/L降至(0.21±0.11)g/L,Ⅷ因子含量从前两年的(1.00±0.21)IU/mL和(1.03±0.22)IU/mL升至(1.12±0.15)IU/mL。结论RFID技术在血站血液库存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血液产品的冷链保障,改善血液质量,为血液供应和保障提供新的高效管理模式。因此,RFID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血液库存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血液库存管理 工作效率 血液质量 冷链保障
下载PDF
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学军 宿宏 华丽艳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5期42-45,共4页
为了解决目前医院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人工管理费时费力的弊端,我们自行设计发明了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有效地控制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运输环节,并保证血液质量和患者的安全。该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限位轨道、限位开关... 为了解决目前医院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人工管理费时费力的弊端,我们自行设计发明了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有效地控制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运输环节,并保证血液质量和患者的安全。该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限位轨道、限位开关和连接耦等原理,可以实现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自动加电制冷、工作状态实时监控及电脑同步显示信息。该系统实施后,我院血液转运箱实现了零不达标和零丢失,该系统设计思路简单,使用简便,可有效保证血液运输安全性,另外可优化工作流程,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转运箱 血液冷链 信息化管理系统 血液运输
下载PDF
基于智慧城市的智慧血液冷链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委娜 李大玮 +1 位作者 杜滨 丛培芳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2期90-92,共3页
为全面提升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保障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青岛市中心血站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构建覆盖血站和38所医疗机构的智慧血液冷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血液储存和运输过程冷链信息的精准监控,冷链监控链条延伸至临床用... 为全面提升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保障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青岛市中心血站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构建覆盖血站和38所医疗机构的智慧血液冷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血液储存和运输过程冷链信息的精准监控,冷链监控链条延伸至临床用血科室,全面提升了全市血液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血液 冷链管理 物联网 血液质量
下载PDF
采供血系统的冷链管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春媛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16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采供血系统冷链管理对血液质量和血液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的血液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管理经验,总结供血系统的冷链管理方法。结果供血系统经过规范化冷链管理,用血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结论通过对供血系统... 目的探讨采供血系统冷链管理对血液质量和血液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的血液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管理经验,总结供血系统的冷链管理方法。结果供血系统经过规范化冷链管理,用血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结论通过对供血系统冷链管理环节的有效监控和员工责任心的培养,安全供血可得到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系统 冷链管理 血液质量 血液成份
下载PDF
血液冷藏方舱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村河 徐卫平 +4 位作者 万任华 刘磊汉 王苓 邱龙翔 龚红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3期68-69,71,共3页
目的:研究血液冷藏方舱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方法:在明确血液冷藏方舱设计需求、主要战技指标和勤务定位的基础上,对血液冷藏方舱的构成要素、内外部设计方案进行介绍,分析方舱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法和实现途径。结果:血液冷藏方... 目的:研究血液冷藏方舱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方法:在明确血液冷藏方舱设计需求、主要战技指标和勤务定位的基础上,对血液冷藏方舱的构成要素、内外部设计方案进行介绍,分析方舱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法和实现途径。结果:血液冷藏方舱能够实现快速反应、机动和快速展开、撤收,进行大批量血液快速收发储藏和供应,同时满足多品种血液制品贮藏的不同温度要求,保持冷链的连续,确保血液贮藏质量。结论:该方舱能够满足野外应急机动条件下快速、大批量、多品种血液的贮藏与供应,可作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机动血液保障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障 应急机动 血液冷藏方舱 冷链连续
下载PDF
血液转运箱在RH(-)血液发放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14
作者 李洁 樊晶 张利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4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转运箱在RH(-)血液发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20年1月~12月使用血液转运箱及未使用血液转运箱RH(-)血发放情况,比较用血量的结果,以P<0.01为极其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比使用血液转运箱前后,血液外... 目的:探讨血液转运箱在RH(-)血液发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20年1月~12月使用血液转运箱及未使用血液转运箱RH(-)血发放情况,比较用血量的结果,以P<0.01为极其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比使用血液转运箱前后,血液外观肉眼观察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血袋完好;血液发放量除2020年2月无统计学意义,其余11个月份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液转运箱运送RH(-)血至医院血库,期间确保血液冷链运输,密闭安全、可监可控;箱内血液可重新发放,提高了RH(-)血液的再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转运箱 RH(-)血液 血液运输 血液冷链
下载PDF
浅谈血液冷链系统管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晓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1期31-32,共2页
对血液的采集、制备、转运、储存等环节管理经验进行梳理,分析血液运输及储存中血液冷链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探讨血液冷链管理,预防采供血冷链系统断裂,消除血液质量安全隐患。应使血液的储存与发放处于受控状态,建立血液... 对血液的采集、制备、转运、储存等环节管理经验进行梳理,分析血液运输及储存中血液冷链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探讨血液冷链管理,预防采供血冷链系统断裂,消除血液质量安全隐患。应使血液的储存与发放处于受控状态,建立血液储存冷链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确保成分血液质量,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冷链 储存 质量 人员
下载PDF
基于RFID技术的血液产品冷链管理前端数据采集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小冬 张海英 王晖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0年第3期12-15,共4页
本文在简要回顾冷链管理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血液管理产品交付和运输是血液冷链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比较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优缺点,针对血液产品冷链管理需求的特点,提出了混合无源RFID标签和有源温度标签的血液产品的冷链管理前... 本文在简要回顾冷链管理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血液管理产品交付和运输是血液冷链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比较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优缺点,针对血液产品冷链管理需求的特点,提出了混合无源RFID标签和有源温度标签的血液产品的冷链管理前端数据采集系统方案,结合ISBT有关指南,对相关系统的指标和演示系统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文章就血液产品冷链RFID管理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产品 冷链管理 射频识别 前端数据采集系统
下载PDF
医院冷链管理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荣 李哲 +2 位作者 刘洋 任天红 张翠召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8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实行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未实施血液冷链系统临床反馈的输血患者19 749例与2016年实施血液冷链系统后得到临床反馈的输血患者22 300例,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5年... 目的探讨医院实行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未实施血液冷链系统临床反馈的输血患者19 749例与2016年实施血液冷链系统后得到临床反馈的输血患者22 300例,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5年的2.84%下降至2016年的0.49%,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实行完善的冷链管理系统可保证血液在采集、制备、储存、运输、临床输注等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避免临床输注中因血液制品保管不善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血液 冷链 管理
下载PDF
提升偏远地区血液可得性和血液供应效率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秀国 王海红 +4 位作者 傅海军 郑小凡 方宁 孟忠华 李浩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为提升偏远海岛地区的血液可得性和血液供应管理效率。方法依托舟山市医疗卫生专网(ZHIW)、医院信息系统(HIS)和血站血液信息系统(BIS)研发物联网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血站和偏远海岛医院的红细胞悬液储存和运输冷... 目的为提升偏远海岛地区的血液可得性和血液供应管理效率。方法依托舟山市医疗卫生专网(ZHIW)、医院信息系统(HIS)和血站血液信息系统(BIS)研发物联网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血站和偏远海岛医院的红细胞悬液储存和运输冷链。建立血液冷链和红细胞悬液收回相关SOP。对储存于偏远海岛地区医院的红细胞悬液,在过期日前约15d,根据医院的退血申请审核血液冷链状况以决定收回红细胞悬液与否。符合血液冷链要求的红细胞悬液收回后再发放给血站附近医院使用。收集2009—2016共8年,物联网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系统应用前、后,4个偏远海岛医院红细胞悬液供应相关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自2013年物联网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系统应用4年来,4个偏远海岛地区(人口均〉7万)医院红细胞悬液有效库存均增加,应急采供血物联网应用前4年8次减少到物联网应用后4年1次,减少87. 5%,血液可得性明显提升。红细胞悬液过期报废也分别由1 819 U下降到430 U,下降76. 4%;红细胞悬液过期报废率则分别由27. 25%下降到6%,4家医院物联网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系统应用前后红细胞悬液过期报废和报废率的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追溯收回再发放红细胞悬液的临床应用未见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升血液可得性,解除偏远地区血液供应的瓶颈,同时保障血液冷链安全,从而提升血液供应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供应 血液可及性 血液冷链 物联网
下载PDF
供血箱中的风扇架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秋莲 王亚兰 +3 位作者 杨秋 袁玲芳 胡丹 蒋丽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供血箱中的风扇架,置于JXH-0605型专用手术取血箱中,以解决取血运输过程中温度变化的问题。方法:供血箱中的风扇架由微型风扇、充电宝、专用冰源和不锈钢架组成,血液制品和冰块分别放于不锈钢上层和底层,冰源通过风扇...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供血箱中的风扇架,置于JXH-0605型专用手术取血箱中,以解决取血运输过程中温度变化的问题。方法:供血箱中的风扇架由微型风扇、充电宝、专用冰源和不锈钢架组成,血液制品和冰块分别放于不锈钢上层和底层,冰源通过风扇架上的微型风扇传输冷空气进行对流并快速降温。随机采集保障中心16份血液制品,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份,两组均使用3个500 g的冰源,实验组采用2个微型风扇循环吹风使供血箱快速降温;对照组采用冰源自然降温法使供血箱降温;对比分析两组降温速度的差异。结果:供血箱中风扇架的使用,克服了冰块自然降温速度慢的缺点,规范了冰源与血液制品的隔断,实现了快速降温。实验组在15 min时能够达到国家血液温度存放要求,而对照组需要30 min方可达到国家血液温度存放要求。两组5 min、15 min和30 min后供血箱降温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55,t=27.799,t=7.863;P<0.05)。结论:设计的供血箱风扇架可使转运中的血液制品降温速度快,规范转运中血液制品的冷链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箱中的风扇架 血液制品 冰源 冷链管理
下载PDF
基于5G技术的血液冷链监控系统应用探讨
20
作者 潘登 吴康乐 +2 位作者 张淑贤 李树顺 张支凤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10期92-96,127,共6页
目的实现从献血者血管到患者血管的全程冷链监控。方法通过采集终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标签、温度检测探头、GPS]、数据管理平台和云平台实时监控温度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并对异常温度信息及时干预。比... 目的实现从献血者血管到患者血管的全程冷链监控。方法通过采集终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标签、温度检测探头、GPS]、数据管理平台和云平台实时监控温度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并对异常温度信息及时干预。比较血液冷链监控系统升级前后的血液采集、运输、制备、储存和发放等环节温度的变化并自动记录,分析关键指标、监测项目、工作效率、错误率和异常情况的报警情况。结果从10个关键指标分析冷链监控系统升级前后的变化,系统升级后满意度综合评分优于原系统;监测数量和项目均有大幅度提升;比较手工录入和RFID扫描输入发现,录入用时和错误率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5G云平台引入血液冷链监控系统,不断完善的功能和实时连续的监测系统,可有效保障血液采集到输注等各环节的安全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血液冷链 监控系统 射频识别技术标签 云端数据管理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