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年深秋河北省特大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侯瑞钦 张迎新 +1 位作者 范俊红 李宗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52-1359,共8页
利用多种资料对2009年11月10—11日河北省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系统长时间影响河北,并产生正、逆双向次级环流,其强上升运动与中层强辐合及正涡度柱耦合,为暴雪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由于锋面附近强温度梯度及风... 利用多种资料对2009年11月10—11日河北省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系统长时间影响河北,并产生正、逆双向次级环流,其强上升运动与中层强辐合及正涡度柱耦合,为暴雪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由于锋面附近强温度梯度及风的垂直切变作用,在暴雪区形成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另外西南暖湿气流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强上升运动可将水汽输送到高空冷区凝华、冻结为雪及冰晶;向东开口的喇叭口地形使得干冷空气在低层堆积,增强了回流降雪的低层冷垫作用;在低层由于地形作用产生的弱上升运动与锋面次级环流上升运动叠加,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展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次级环流 地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09年秋季冀中南暴雪过程的地形作用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迎新 姚学祥 +2 位作者 侯瑞钦 李宗涛 裴宇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57-862,共6页
2009年11月10-11日,河北中南部地区出现了回流暴雪天气,强降雪中心位于太行山喇叭口地形南侧迎风坡处。本文使用MM5数值试验结果分析中小尺度地形对于降雪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喇叭口地形作用下北侧为下坡风,南侧为迎风坡,出现上升运动;... 2009年11月10-11日,河北中南部地区出现了回流暴雪天气,强降雪中心位于太行山喇叭口地形南侧迎风坡处。本文使用MM5数值试验结果分析中小尺度地形对于降雪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喇叭口地形作用下北侧为下坡风,南侧为迎风坡,出现上升运动;由于向东开口的喇叭口地形对于气流有汇聚作用,整个喇叭口地形上空到800 hPa为地形辐合产生的上升运动。垂直剖面显示低层地形产生的上升运动冲破逆温层(或与逆温层内波动的上升支叠加),与700 hPa以上的西风带低槽系统引起的上升支叠加,加强了垂直上升运动,且东北风遇山后呈现出两支气流,一支在山前堆积下沉,一支在山前冷空气堆前上升,且山前冷空气下沉支逐步形成环流圈,说明冷空气在山前堆积,气流在冷空气堆以东上升。这可能是降雪中心在平原而不在山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地形 数值模拟 MM5
下载PDF
一次暴风雪过程中的中尺度重力波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艳辉 李泽椿 寿绍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710,共14页
应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数字化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WRFV2.2.1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分析了中尺度重力波与基本气流的相互作用,以及重力波活动对暴雪和大风天气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在波导中传播的中尺度重力波能够与基本气流... 应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数字化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WRFV2.2.1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分析了中尺度重力波与基本气流的相互作用,以及重力波活动对暴雪和大风天气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在波导中传播的中尺度重力波能够与基本气流进行动量交换,使得对流层中上层4.5—8 km气层内的水平平均风速趋于均匀,形成斜穿整个对流层的饱和湿空气急流,即"湿急流"。在高空急流出口区激发的垂直向下传播的重力波,使基本气流的水平风速在垂直方向上出现了加速和减速的交替变化,水平风加速的气层,反射率增大;水平风减速的气层,反射率减小。随着波动下传及其随基本气流的移动,反射率回波强度沿高空风的方向(由西南向东北)出现周期性变化,回波带呈西北—东南走向,强回波中心之间为宽约40 km的弱回波区。重力波下传期间,当地面气压迅速下降时,东北风快速增长,风向有明显的改变,反射率强度开始减弱;气压脊线过后,反射率降低到最低点。地面大风中心出现在反射率回波强度周期性变化的地带,沿西南—东北方向间隔着分布。雷达探测表明,对流层低层风速在风向切变层上下边界对称相等,因此推测在重力波与切变层汇合的高度层存在垂直环流,由风切变层上下边界附近的西南气流和东北气流与受重力波影响形成的垂直方向上的上升和下沉气流共同组成。切变层上方的动量通过垂直环流的下沉支到达地面,强风中心对应着下沉气流,出现在降水回波开始减弱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重力波 波导 湿急流 垂直环流 暴雪 大风
下载PDF
贵州铜仁一次罕见暴雪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冉仙果 胡萍 +2 位作者 杨群 聂云 舒亦菲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该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8年12月29—30日铜仁市暴雪过程的环流形势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发生在高空南支槽、多波动槽东移、700 hPa西南暖湿急流输送及850 hPa东北回流冷垫的... 该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8年12月29—30日铜仁市暴雪过程的环流形势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发生在高空南支槽、多波动槽东移、700 hPa西南暖湿急流输送及850 hPa东北回流冷垫的环流背景下,表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积雪深的特征;强降雪阶段对流层低层有来自孟加拉湾的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湿层厚度增强,且有较强的水汽辐合;700 hPa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及对流层中低层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暴雪天气的发生;强降雪时刻暴雪区800 hPa以上位于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的叠加区域,为不稳定大气;此次降雪具有对流性和持续性特征,雷达反射率回波云团具有列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南支槽 水汽输送 西南急流 东北回流
下载PDF
辽宁省设施农业暴雪及大风灾情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艳秋 陈宇 吴曼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660-1661,1692,共3页
利用2000~2012年辽宁省设施农业遭受暴雪及大风气象灾害的灾情资料和降雪量、大风观测资料,对辽宁省设施农业灾情的时空分布、强度等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暴雪及大风是造成辽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暴雪灾害主要出现... 利用2000~2012年辽宁省设施农业遭受暴雪及大风气象灾害的灾情资料和降雪量、大风观测资料,对辽宁省设施农业灾情的时空分布、强度等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暴雪及大风是造成辽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暴雪灾害主要出现在2~3月,且与辽宁暴雪频次空间分布基本对应,主要出现在辽河流域及以东地区;大风灾害主要受辽宁春季大风和夏季强对流天气影响,出现在4、7、8月,主要出现在沈阳、大连及辽宁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暴雪 大风 灾情特征 辽宁省
下载PDF
一次南方特大暴雪灾害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杨青莹 杨万康 +2 位作者 郑智佳 许雪峰 施伟勇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2期36-39,I0005,共5页
采用NCEP逐日0.5°×0.5°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对水汽分布、低空西南急流、切变线和垂直大气运动等气象要素分析表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低空西南急流活跃,为南方地区输... 采用NCEP逐日0.5°×0.5°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对水汽分布、低空西南急流、切变线和垂直大气运动等气象要素分析表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低空西南急流活跃,为南方地区输送了充沛的水汽;中高纬度欧亚地区大气环流经向度偏大,冬季风偏强,导致冷空气势力较强;强冷空气与暖湿气流汇合,加上汇合带的强抬升作用,共同造成了此次南方地区的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水汽输运 低空急流 切变线
下载PDF
2011年2月喀什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利鸿 周宏 +4 位作者 玛依热.艾海提 艾散江.玉苏英 海米提.斯拉木 段永生 田洪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年第5期69-74,共6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资料,静止卫星FY-2C红外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25—28日喀什地区暴雪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在冬季显著变暖的背景下,由中亚低槽、萨彦岭低涡共同影响造成的喀什地...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资料,静止卫星FY-2C红外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25—28日喀什地区暴雪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在冬季显著变暖的背景下,由中亚低槽、萨彦岭低涡共同影响造成的喀什地区范围广、强度大的大降雪过程。中亚低槽先加深、后减弱北收持续影响是喀什长时间降雪的主要原因。暴雪过程中有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低空偏东急流;高空西南气流、低层持久的偏东急流为大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回波图上表现为强的东西入流辐合区,平均径向速度图上也有明显的呈"S"形的零速度线,表明雷达上空风随高度顺转有暖平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环流形势 水汽通量 雷达回波
下载PDF
2015年河南首场区域暴雪伴高架雷暴过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吕晓娜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4期45-52,I0004,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1°×1°NCEP分析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5年河南首场区域暴雪伴高架雷暴过程的天气形势、大气层结和水汽、动力、能量等物理量场的特征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500h Pa高空低槽、700h Pa低空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1°×1°NCEP分析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5年河南首场区域暴雪伴高架雷暴过程的天气形势、大气层结和水汽、动力、能量等物理量场的特征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500h Pa高空低槽、700h Pa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是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700h Pa西南急流和850~925h Pa低空东北以及东风急流为河南上空输送充足的水汽,同时850~925h Pa低空急流为暴雪提供了深厚的冷垫。暴雪天气出现时西南急流加强、湿层增厚,河南上空具有强水平风垂直切变说明大气层结动力不稳定、对称不稳定。水汽通量大值区和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与降水大值区较吻合;散度和垂直速度大值区与强降水区域对应较好;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暴雪天气的出现;高层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是桐柏出现雷暴天气的原因之一。雷达径向速度图上零线两次出现清晰完整的"S"形状对应暖平流加强,暴雪出现在暖平流强盛的时间段内,28日14时河南南部地区对流回波强度为35~40d Bz,回波顶高8km,对流云顶高度达到了-40℃^-20℃的温度层,有助于雷暴天气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高架雷暴 西南急流 逆温层 对称不稳定 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2009年山东一次特殊雨雪天气的云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盛日锋 马占山 +4 位作者 欧建军 王俊 龚佃利 姜鹏 周毓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11-1720,共10页
利用探空、CloudSat卫星、山东自动气象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1月11-12日山东西部大暴雪过程的天气形势、云物理特征及动力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00hPa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造成暴雪的直接影响系统,中低层偏南风急... 利用探空、CloudSat卫星、山东自动气象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1月11-12日山东西部大暴雪过程的天气形势、云物理特征及动力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00hPa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造成暴雪的直接影响系统,中低层偏南风急流与冷空气交汇形成较强的动力辐合和水汽辐合,有利于天气系统的发展和增强。(2)暴雪区上空水平能量锋区明显,垂直方向上等θse线密集且随高度向北显著倾斜,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热力条件。(3)强降雪发生前,低层冷空气的南侵触发了暴雪系统的发展;暴雪强盛期,高层气旋性环流促使暴雪区中高层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加强;暴雪后期,冷空气加强并逐渐控制了中低层,切断了暖湿气流的供应,导致降雪逐渐停止。(4)上升气流有助于水汽的输送和云滴、冰晶、雪晶粒子之间的碰并、淞附,冰水含量大值区与上升速度大值区相一致,冰晶数浓度中心对应着上升运动顶部。高层冰晶下落过程中经过凝华、结淞及碰连增长在低层形成数浓度较低的大冰相粒子,为降水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5)结合CloudSat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探空秒数据,分析了一定动力条件下暴雪云系的物理过程和垂直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CLOUDSAT卫星 云物理过程 动力场特征
下载PDF
天山北麓两次暴雪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牟欢 赵丽 +2 位作者 孙硕阳 汤浩 贾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2-1272,共11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数据、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v4.9)、FY-2E卫星资料、多普勒雷...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数据、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v4.9)、FY-2E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4年2月和2016年3月天山北麓的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的降雪落区均是出现在500 hPa槽前、低层切变或辐合区、高层辐散区、温度平流梯度在垂直方向大值区、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中心边缘的梯度较大处重叠区域。通过诊断发现,2016年暴雪天气的暴雪区上空有类似于暴雨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存在,使得大气潜在不稳定能量较大,为暴雪提供了不稳定机制。而在2014年暴雪天气中没有发现湿对称不稳定,说明条件对称不稳定并不是造成暴雪的唯一原因,还可能受别的不稳定机制或动力因子、热力因子影响,但其对单位时间内降雪强度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分析雷达回波特征的演变发现,雷达回波中心的强度、持续时间、范围与强降雪中心的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麓 暴雪 湿位涡 诊断
下载PDF
一次华北暴风雪过程中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和水汽输送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易笑园 张庆 +2 位作者 陈宏 林晓萌 陶局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1-1324,共14页
利用多部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探空和卫星等多种监测资料,结合ERA5 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针对2020年2月14日华北暴风雪过程中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PMDV)开展分析,包括空间结构、形成... 利用多部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探空和卫星等多种监测资料,结合ERA5 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针对2020年2月14日华北暴风雪过程中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PMDV)开展分析,包括空间结构、形成维持机制及其对降雪的影响,同时关注多股气流在不同高度层的水汽输送和净流入等特征。结果表明:PMDV是在500 hPa冷涡前部、 850 hPa暖性倒槽内和近地层东北风“冷垫”之上的悬空涡旋,其厚度约为1.2 km,水平尺度为100~300 km,生命史达17 h。它最先在边界层内出现,而后向上伸展(顶部达2 km),最终在边界层内消失。PMDV的成因:一是强劲持久的偏东气流西进,遇太行山脉阻挡,发生逆时针转向;二是在涡旋初生地存在持久的锋生作用,且4 h后在850 hPa上出现完整的气旋性环流。PMDV的发展维持原因是暖平流输送造成减压、凝结潜热释放和弱锋生三者的共同作用。PMDV促进了研究区内的东南风急流、正涡度、垂直上升速度和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的增大或加强,从而影响了降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研究区内的水汽绝大部分源于850 hPa以下的三股气流,西南支气流携带的水汽虽最为深厚,但在700 hPa以上的净流入极少;东南支气流对水汽的贡献最大,占净流入总量的86.4%;东北支气流携带的水汽多集中于850 hPa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雪 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 结构 形成维持 水汽输送
下载PDF
鲁南初冬一次罕见特大暴雪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璐瑛 张芹 +1 位作者 郭俊建 杨可栋 《海洋气象学报》 2018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山东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是一次典型的回流形势降雪,850 h Pa东南风急流影响的鲁南地区降雪强度较大,而东北风急流影...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山东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是一次典型的回流形势降雪,850 h Pa东南风急流影响的鲁南地区降雪强度较大,而东北风急流影响的区域降雪强度较弱。2)700 h Pa强西南低空急流、850 h Pa东南低空急流为鲁南地区降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水汽通量的强辐合区域即为大暴雪的发生区域。3)暴雪区上空散度呈现出弱辐散—强辐合—强辐散的垂直结构;暴雪落区与高空的强辐合中心以及强上升运动中心吻合度较高。4)暴雪期间,850~925 h Pa之间维持一个逆温层;强冷空气使得925 h Pa以下边界层温度锐降导致降雨迅速转雪,降雪持续时间长是鲁南地区产生异常强降雪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回流 低空急流 逆温层
下载PDF
阿勒泰地区白灾的等级划分及致灾暴雪的环流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禹 王昀 王旭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124,共5页
利用1960-2010年冬季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观测资料、灾情报告、欧亚高空和地面资料,对阿勒泰地区白灾等级和一次致灾暴雪天气的分析表明:(1)积雪厚度和低温的持续时间决定了白灾的危害程度,阿勒泰地区白灾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 利用1960-2010年冬季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观测资料、灾情报告、欧亚高空和地面资料,对阿勒泰地区白灾等级和一次致灾暴雪天气的分析表明:(1)积雪厚度和低温的持续时间决定了白灾的危害程度,阿勒泰地区白灾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51年内阿勒泰地区遭受的白灾轻度11次、中度4次、重度6次,白灾主要发生在浅山、丘陵和河谷一带。(2)2010年1月6-7日阿勒泰地区致灾暴雪天气的主导系统是高空500hPa阻塞高压,西伯利亚冷涡和中亚低槽是影响系统。高空偏北气流、中层西南气流、低层偏东气流在阿勒泰地区的汇集,增加了暴雪天气的斜压性和不稳定性,暴雪落区上方伴有强烈的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白灾 致灾暴雪 环流特征
原文传递
赤峰市大到暴雪统计特征分析
14
作者 赵立清 徐建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33-536,共4页
根据赤峰市14个国家站1951—2022年的日降水量、积雪深度等数据资料,对大到暴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在10月至次年5月之间的区域大到暴雪过程137次,72年升降趋势不明显,最多出现在2010年;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呈波动上升趋... 根据赤峰市14个国家站1951—2022年的日降水量、积雪深度等数据资料,对大到暴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在10月至次年5月之间的区域大到暴雪过程137次,72年升降趋势不明显,最多出现在2010年;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达到峰值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呈震荡下降趋势,21世纪20年代前3年合计出现6次,这种震荡下降趋势或将趋于明显,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维持较大波动;空间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递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小,大到暴雪中心多位于喀喇沁旗站,少位于富河站,这种天气特征与大气环流、气旋移动路径、地形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暴雪 统计特征 赤峰市
下载PDF
影响新疆铁路设计运营的灾害性天气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乐德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2-27,共6页
文章采用新疆地区1961—1999年39年中87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新疆铁路运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影响新疆地区铁路设计、建设和运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大风、沙尘暴、暴雪。而大雾和雷暴天气,对新疆铁... 文章采用新疆地区1961—1999年39年中87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新疆铁路运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影响新疆地区铁路设计、建设和运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大风、沙尘暴、暴雪。而大雾和雷暴天气,对新疆铁路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影响则相对较弱。(2)北疆地区、伊犁河谷地区,主要受暴雪、大风、雷暴、大雾的影响。(3)南疆地区、吐哈盆地地区,主要受沙尘暴和大风天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暴雪 大风 沙尘暴 大雾 雷暴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泾源县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16
作者 马霞 王鲜丽 田倍齐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250-252,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23年2月7—8日泾源县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500 hPa高空短波槽东移与700 hPa低空急流、地面倒槽、降雪期间冷高压的稳定维持,以及六盘山...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23年2月7—8日泾源县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500 hPa高空短波槽东移与700 hPa低空急流、地面倒槽、降雪期间冷高压的稳定维持,以及六盘山地形的抬升作用共同影响,泾源县出现暴雪天气,此次过程相对湿度和比湿条件有利于暴雪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雪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泾源 环流形势 倒槽
下载PDF
2022-02-22江西暴雪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洪丽霞 马中元 +3 位作者 陈鲍发 辛玮琦 范小军 宋雄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2年第4期21-23,共3页
为了做好暴雪天气的短临预报及服务工作,文章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方法,对2022-02-22江西暴雪天气进行分析。文章详细介绍了资料来源和天气背景,阐述了暴雪的分布情况和天气形势,并对雷达回波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可为江西雨雪天气... 为了做好暴雪天气的短临预报及服务工作,文章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方法,对2022-02-22江西暴雪天气进行分析。文章详细介绍了资料来源和天气背景,阐述了暴雪的分布情况和天气形势,并对雷达回波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可为江西雨雪天气的短临监测预警提供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天气形势 气流结构 回波特征
下载PDF
垂直螺旋度和TBB特征在暴雨、暴雪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杨保成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9期98-102,共5页
【目的】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暴雨、暴雪天气中垂直螺旋度和TBB特征的对比分析,得出针对这两类天气的垂直螺旋度和TBB特征的应用方法。【方法】运用环流形式特征分析、垂直螺旋度平面与剖面特征相结合分析及TBB特征等值线对比分析等方法... 【目的】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暴雨、暴雪天气中垂直螺旋度和TBB特征的对比分析,得出针对这两类天气的垂直螺旋度和TBB特征的应用方法。【方法】运用环流形式特征分析、垂直螺旋度平面与剖面特征相结合分析及TBB特征等值线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天气过程进行诊断。【结果】垂直螺旋度大值中心和落区与降水大值区具有一致性;TBB特征等值线的高梯度区则与降水高强度区较为一致。【结论】在满足暴雨、暴雪所需的大尺度环流特征、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外,垂直螺旋度特征能够反映暴雨、暴雪的集中区域;TBB等值线高梯度区也能够揭示中、小尺度对流性天气的发生发展。以上结论可为预测暴雨、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暴雨 暴雪 垂直螺旋度 TBB特征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淮河流域暴雪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毛文茜 王潇雅 +3 位作者 黄颖 肖霞 王泓宇 张文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269,共7页
利用2018年1月2-8日淮河流域一次典型暴雪过程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水平风速、风向、垂直动量、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等参数,对暴雪的高低空风场及环流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在暴雪发生前就能探测到2.7 km高度左右形成的... 利用2018年1月2-8日淮河流域一次典型暴雪过程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水平风速、风向、垂直动量、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等参数,对暴雪的高低空风场及环流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在暴雪发生前就能探测到2.7 km高度左右形成的东北-西南切变,以及低层偏东风增强的风场变化,当2 km高度内偏东风增大至约10 m/s时,暴雪发生;暴雪期间中低层风速减小、风向转换由顺时针逐渐变为逆时针,水平风垂直动量在风向切变区间内的强度较强、变化较大, 2 km内以上升运动为主;暴雪趋于结束时,雷达探测到低层转为偏西风,风速减小且伴随着中高层动量不断下传和加强.通过折射率结构常数和垂直风切变的分析,发现不同降雪阶段的湍流运动和能量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暴雪 风场结构 淮河流域
下载PDF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在大兴安岭暴雪天气中的释用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付华 李博 +1 位作者 王梅 陆忠涛 《黑龙江气象》 2019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利用MICAPS4.1平台上的高空、地面、智能网格预报、集合预报等数值预报产品,对2018年10月26-28日发生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空槽后强冷空气与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在大兴安岭上... 本文利用MICAPS4.1平台上的高空、地面、智能网格预报、集合预报等数值预报产品,对2018年10月26-28日发生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空槽后强冷空气与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在大兴安岭上空交汇,导致暖锋锋生,地面暖锋与低空暖式切变相互作用形成暴雪天气。暴雪的主要触发系统就是超极地冷空气促使高空槽强烈发展切涡,≥20m·s^-1的西南低空急流作为水汽输送带,为暴雪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垂直上升运动中心和散度辐合辐散中心耦合且加强,为暴雪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抬升条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增强发展。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对这次大兴安岭暴雪天气的落区、降水量级以及强降雪的时段,都预报的比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暖锋锋生 低空急流 智能网格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