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微分进化算法的风电机优化运行 被引量:12
1
作者 彭春华 相龙阳 +1 位作者 刘刚 易洪京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2,共6页
风电机出力控制是风电场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风电机出力与风速和桨距角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关系,很难建立通用准确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风电机出力优化模式,即首先通过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风电机出力与运行参数之间的非... 风电机出力控制是风电场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风电机出力与风速和桨距角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关系,很难建立通用准确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风电机出力优化模式,即首先通过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风电机出力与运行参数之间的非线性拟合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和风速的变化,采用高效的微分进化算法对风力机桨距角进行快速动态优化,从而实现风电机出力最大化。以鄱阳湖长岭风电场风电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仿真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风力机桨距角可有效地提高风电机出力,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采用文中方法可准确建立风速与最优桨距角的动态对应关系,为风电机的优化运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 支持向量机 微分进化 桨距角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组独立变桨鲁棒自适应桨距角跟踪控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崔双喜 王维庆 张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7,共6页
在全面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桨叶所受各种载荷的情况下,建立了含有时变不确定项、未知载荷干扰的桨叶动力学数学模型,该模型精确描述了桨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模型存在很多不确定时变参数和未知干扰项,针对这一复杂多变的桨叶模型,采... 在全面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桨叶所受各种载荷的情况下,建立了含有时变不确定项、未知载荷干扰的桨叶动力学数学模型,该模型精确描述了桨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模型存在很多不确定时变参数和未知干扰项,针对这一复杂多变的桨叶模型,采用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成功设计了独立桨距角跟踪控制器。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风力机组桨叶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桨叶桨距角控制器,在系统参数和所受干扰完全未知、不确定且时变的情况下,能够快速跟踪期望的桨距角,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叶 自适应 桨距角 跟踪控制 稳定性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桨叶轴承载荷分析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锁怀 郭军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在考虑攻角、桨距角、偏航运动、重力和惯性力等因素的情况下,基于静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桨叶轴承系统载荷分析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桨叶轴承在攻角、桨距角、偏航角速度及不同风速工况下所承受的载荷。分析结果表明,攻角增加... 在考虑攻角、桨距角、偏航运动、重力和惯性力等因素的情况下,基于静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桨叶轴承系统载荷分析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桨叶轴承在攻角、桨距角、偏航角速度及不同风速工况下所承受的载荷。分析结果表明,攻角增加会使不同方向上的载荷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桨距角增大到一定程度,载荷会呈现不同的趋势;偏航速度的变化导致陀螺力矩的变化,从而引起轴承载荷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叶轴承 攻角 桨距角 偏航运动 载荷
下载PD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AG VIBRATION OF A WIND TURBINE BLADE 被引量:5
4
作者 Yinghui Li Liang Li +1 位作者 Qikuan Liu Haiwei Lv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3年第6期592-602,共11页
Lagwis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wind turbine blade subjected to unsteady aero- dynamic load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governing the coupled longitudinal-transverse vibration o... Lagwis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wind turbine blade subjected to unsteady aero- dynamic load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governing the coupled longitudinal-transverse vibration of the blade with large bending deflection are obtained by ap- plying Hamilton's principle. The modal problem of the coupled vibration is handl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Green's function. Influences of the rotating speed, the pitch angle, the setting angle, and the aerodynamic loads on natural frequencies are discussed. Results show that: (I) Lagwise natural frequencies asc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rotating speed; effects of the rotating speed on low-frequencies are dramatic while these effects on high-frequencies become less. (2) Influences of the pitch angle on natural frequencies are little; in the range of the normal rotating speed, the first frequency ascend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pitch angle, while it is contrary to the second and third frequencies. (3) Effects of the setting angle on natural frequencies depend on the rotating speed; influences are not significant at low speed, while they are dramatic on the first frequency at high speed. (4) Effects of the aerodynamic loads on natural frequencies are very little; frequencies derived from the model considering aerodynamic loads are smaller than those from the model neglecting aerodynamic loads; relative errors of the results corresponding to two models asc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setting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blade LA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rotating speed pitch angle setting angle aerodynamic load
原文传递
空转工况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失速振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缘 章培成 +3 位作者 王瑞良 徐伊丽 刘为 李飞越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95-98,共4页
在风力发电机组吊装完成和高风速切出或故障切出时,机组保持在空转停机状态。在现场特定风况和特定机组状态组合下,叶片容易发生由动态失速导致的振荡现象,极大威胁叶片疲劳寿命和机组安全性。根据IEC 61400-1规范中的要求,机组处于空... 在风力发电机组吊装完成和高风速切出或故障切出时,机组保持在空转停机状态。在现场特定风况和特定机组状态组合下,叶片容易发生由动态失速导致的振荡现象,极大威胁叶片疲劳寿命和机组安全性。根据IEC 61400-1规范中的要求,机组处于空转停机状态,应考虑极端风速模型(EWM)。针对叶片长度分别为92、97、112 m 3款叶片进行建模分析,研究机组发生失速振荡的内在规律和抑制手段。通过对机组在0~360°风向、场址极端风速以及降低风况条件进行Bladed仿真,发现3款机组均在1只叶片竖直向下位置附近、风向30°和330°附近容易发生叶片失速振荡现象。基于失速振荡发生较为集中的工况,通过调整桨距角能够实现对振荡幅值的抑制;针对不同气动外形,抑制效果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叶片 空转工况 动态失速 振荡 桨距角
下载PDF
湍流强度对风机叶片风效应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戎操 王地灵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57-361,共5页
湍流强度是影响风电机组疲劳载荷和极限载荷的重要因素之一,湍流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难以用简单明确的方程表示或者预测,研究湍流显得更为重要。以某2MW大型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风洞试验进行了在特定桨距角条件下考虑不同... 湍流强度是影响风电机组疲劳载荷和极限载荷的重要因素之一,湍流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难以用简单明确的方程表示或者预测,研究湍流显得更为重要。以某2MW大型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风洞试验进行了在特定桨距角条件下考虑不同湍流强度对风机叶片表面气动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在逆桨条件下叶片的动力特性与风振响应。研究表明:在0°桨距角时,下翼面平均风压系数基本不受湍流的影响,上翼面随着湍流的增大整体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减小;脉动风压系数整体随湍流强度的增大呈现增大趋势。在90°桨距角时前缘部分为正压,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大平均风压系数逐渐减小;上、下翼面基本保持负压,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大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逐渐减小。在0~90°桨距角中,随着桨距角的增大叶片的整体荷载显著降低。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大,顺风向位移均方差和位移极值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风洞试验 叶片桨距角 风致响应
原文传递
基于弹性自适应人工鱼群-BP神经网络的风轮节距控制环 被引量:4
7
作者 师彪 李郁侠 +3 位作者 于新花 闫旺 孟欣 何常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149,共5页
为了研制一种调节桨叶节距角的智能控制器,使风力发电机组在变化的风力中获得最大的能量并使转速、功率和机械负载变化最小,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自适应人工鱼群-BP神经网络的风轮节距控制环并用于风轮节距角控制,分析了弹性自适应人工鱼... 为了研制一种调节桨叶节距角的智能控制器,使风力发电机组在变化的风力中获得最大的能量并使转速、功率和机械负载变化最小,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自适应人工鱼群-BP神经网络的风轮节距控制环并用于风轮节距角控制,分析了弹性自适应人工鱼群优化算法-BP神经网络,建立智能控制的风力发电机组模型。使用该方法模拟了在不同桨叶节距角下功率系数、叶尖速比、功率和电压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仿真效果较佳。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正确,符合实际调节及微机控制,可用于实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传播 神经网络 风力发电机组 人工鱼群优化算法 风轮节距控制器 桨叶节距角
下载PDF
海上大型风机单叶片吊装风载荷计算程序开发
8
作者 罗晨阳 冯士伦 +1 位作者 唐友刚 罗对禹 《海洋技术学报》 2024年第3期91-100,共10页
随着叶片大型化发展,海上单叶片吊装技术以其风阻小、作业效率高和吊装安全等优势得到广泛的工程应用,准确计算吊装过程中的风载荷和吊装系统响应是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Matlab语言,开发了单叶片吊装风载荷计算程序。可以计算吊... 随着叶片大型化发展,海上单叶片吊装技术以其风阻小、作业效率高和吊装安全等优势得到广泛的工程应用,准确计算吊装过程中的风载荷和吊装系统响应是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Matlab语言,开发了单叶片吊装风载荷计算程序。可以计算吊装过程随安装角度和变桨角度改变时的叶片风载荷。结合工程实际,计算了单叶片吊装过程的风载荷,并与其他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验证,表明了本文开发的叶片吊装风载荷计算程序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用于单叶片起吊方案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片吊装 Matlab程序开发 风载荷 安装角度 变桨角度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叶片变桨距偏离方式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梁政 张轶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6-159,163,共5页
通过叶素理论及贝茨理论对两种风机叶片桨距角调节方法进行了对比,系统分析叶片桨距角偏离所引起的受力、边界层分离、攻角及桨距角等参数的变化,计算出叶片升力/阻力变化;通过求解流体边界层方程,揭示出叶片偏离最优桨距角之后产生的... 通过叶素理论及贝茨理论对两种风机叶片桨距角调节方法进行了对比,系统分析叶片桨距角偏离所引起的受力、边界层分离、攻角及桨距角等参数的变化,计算出叶片升力/阻力变化;通过求解流体边界层方程,揭示出叶片偏离最优桨距角之后产生的实际变化。得到下述结论:桨距角变大时,风机效率变化稳定但变化慢,桨距角调节范围较大;桨距角变小时,风机效率变化敏感,调整范围需要精密控制;该结论可为不同应用区域风机叶片参数调整方式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叶素 桨距角 攻角 风机效率
下载PDF
变桨和偏航运动对风力发电机桨叶轴承载荷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军 张锁怀 《机械与电子》 2009年第10期56-60,共5页
在考虑攻角、桨距角、偏航运动、重力和惯性力等因素的情况下,基于静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桨叶轴承系统载荷分析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桨叶轴承在风速和桨距角、偏航角速度和桨叶转速同时发生变化的工况下所承受的载荷。分析结... 在考虑攻角、桨距角、偏航运动、重力和惯性力等因素的情况下,基于静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桨叶轴承系统载荷分析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桨叶轴承在风速和桨距角、偏航角速度和桨叶转速同时发生变化的工况下所承受的载荷。分析结果表明,风速的增大会使载荷不断增加,而桨距角的增大只能使载荷在局部有所增大;桨叶轴承系统的陀螺力矩幅值大小、桨叶在空间的旋转角度以及偏航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叶轴承 桨距角 偏航运动 载荷
下载PDF
考虑叶片桨距角和干扰效应的大型风力机体系风致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柯世堂 王晓海 +1 位作者 王同光 朱松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0-288,共9页
以某5 MW大型风力机为对象,首先基于大涡模拟(LES)技术进行考虑不同叶片桨距角影响的大型风力机体系非定常流场和气动力模拟,并与规范及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大涡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方法系统分析不同叶片桨距角下风... 以某5 MW大型风力机为对象,首先基于大涡模拟(LES)技术进行考虑不同叶片桨距角影响的大型风力机体系非定常流场和气动力模拟,并与规范及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大涡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方法系统分析不同叶片桨距角下风力机塔架-叶片耦合体系的动力特性、风振响应、屈曲稳定性能和极限承载能力。研究表明:0°叶片桨距角下塔架显著干扰区段迎风面0°处出现负压,叶片顺风向位移响应极值最大值为3.98 m。随着叶片桨距角的增大,塔顶径向位移、各叶片顺风向位移和叶根剪力的均值和均方差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叶片桨距角在30°~50°范围内出现显著变化。叶片桨距角为0°时风力机体系风致响应最为不利,当叶片桨距角为90°时,体系屈曲性能和极限承载力最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大涡模拟 风振响应 叶片桨距角 气动力分布 稳定性能
下载PDF
考虑变桨效应大型风力机塔架-叶片体系气动性能精细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海 柯世堂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4-313,共10页
以某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涡模拟方法,考虑不同叶片桨距角大型风力机体系表面流场信息和气动力分布模式进行模拟,并与规范及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大涡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叶片桨距角下风力机塔架及叶片表面平... 以某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涡模拟方法,考虑不同叶片桨距角大型风力机体系表面流场信息和气动力分布模式进行模拟,并与规范及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大涡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叶片桨距角下风力机塔架及叶片表面平均和脉动风压、升力与阻力系数、绕流及尾流特性的分布模式,总结叶片桨距角和干扰对风力机体系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叶片桨距角的增大,叶片迎风面正压分布区域逐渐减小,塔架显著干扰区段迎风面0°和侧风面90°处的平均风压、极值风压逐渐增大,而脉动风压逐渐减小,层升力系数减小,阻力系数增大。塔架未干扰区段平均风压、脉动风压、极值风压和层阻力系数均未呈现明显变化,在桨距角较大(70°~90°)时,叶片尾迹对塔架绕流影响逐渐减弱,塔架气动力分布与未受叶片变桨和干扰时较为接近。综合分析表明,叶片桨距角为0°时,叶片和塔架之间的相互干涉作用最为明显,风力机体系气动性能最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大涡模拟 气动性能 叶片桨距角 干扰效应 尾流特性
下载PDF
A Summary Study of Wind Turbine with Related Control
13
作者 Banghao Zhou Jianfeng Lu Kwok Lun Lo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7年第4期270-280,共11页
One specific issue associated with the wind turbine is how to manage and adjust the rotor speed and pitch angle in the turbine with the wind increasing to achieve the maximum power extraction from the wind. The aim of... One specific issue associated with the wind turbine is how to manage and adjust the rotor speed and pitch angle in the turbine with the wind increasing to achieve the maximum power extraction from the win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summary study of the impact of related controls and operating strategies on the wind turbine which mean how parameters affect the wind turbine operation. The software of “GH bladed” produced by GL Garrad Hassan will be used to model wind turbine and to perform the analysis. Following two strategies, control of rotor speed and control of blade pitch angle, are applied to the model of the wind turbine to see how output power are adjusted and optimized. The final part proposes the operating strategy of the wind turbine to understand the running procedure of wind turbine in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POWER WIND POWER Coefficient Rotor Speed blade pitch angle Operating Strategy
下载PDF
基于涡旋升力线模型的风机后掠叶片性能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德源 刘佳宇 +1 位作者 夏鸿建 张海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390,共7页
为精确模拟后掠叶片的气弹特性,基于升力线理论建立后掠叶片非线性气弹耦合模型,并通过计算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5 MW直叶片和后掠叶片的稳态响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运行变桨角为设计变量,年发电量为目标函数,以额定功... 为精确模拟后掠叶片的气弹特性,基于升力线理论建立后掠叶片非线性气弹耦合模型,并通过计算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5 MW直叶片和后掠叶片的稳态响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运行变桨角为设计变量,年发电量为目标函数,以额定功率、叶尖挥舞位移和轴向推力作为约束条件,选择5 MW后掠叶片为原型,寻找5~25 m/s风速范围内各风速对应的最优变桨角,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变桨角优化的后掠叶片,相比于原型叶片以及直叶片,年发电量分别提高8.58%、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掠叶片 气弹耦合模型 稳态响应 变桨角 年发电量 额定功率 叶尖挥舞位移 涡旋升力线模型
下载PDF
新型小波分析方法在风力发电机特殊状态下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陈洁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16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机的电能质量,减小风力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的桨叶载荷,提高变桨距执行机构的性能,采用小波分析对风力发电机进行了分析、阈值化与重构,同时对桨叶根部载荷和统一变桨控制器执行机构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估。以FAST模型为基... 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机的电能质量,减小风力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的桨叶载荷,提高变桨距执行机构的性能,采用小波分析对风力发电机进行了分析、阈值化与重构,同时对桨叶根部载荷和统一变桨控制器执行机构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估。以FAST模型为基础在标准风速下对统一变桨风力发电机进行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方法能够减少风力发电机发出功率的谐波含量,能够对桨叶载荷进行提前预估,且独立变桨控制器的跟踪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风力发电机 独立变桨 桨距角 桨叶载荷 电能质量
下载PDF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四自由度叶片设计及叶型自动生成系统的开发
16
作者 魏煜锋 孙文磊 程玉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共4页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设计在整个风机设计中占有较大比重,但由于叶片的不规则性导致叶片的三维模型设计较难实现,通过反求方法重构叶片三维模型花费较大,又不能对叶片进行相应的改型,使得分析范围较为局限。为此,利用SolidWorks的二...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设计在整个风机设计中占有较大比重,但由于叶片的不规则性导致叶片的三维模型设计较难实现,通过反求方法重构叶片三维模型花费较大,又不能对叶片进行相应的改型,使得分析范围较为局限。为此,利用SolidWorks的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一套叶片设计系统,分别从叶片半径、弦长、桨距角以及厚弦比4个自由度改变叶片参数,自动生成不同外形的叶片三维设计模型,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为后续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叶片半径 弦长 桨距角 厚弦比 SOLIDWORKS
下载PDF
使用BP算法研究桨叶安装角对直升机涡环状态的影响
17
作者 孙文胜 林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3-164,共2页
利用旋翼涡环状态试验数据 ,使用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推导出桨叶安装角对直升机涡环影响的数学模型。使用该模型可准确预测桨叶安装角对直升机涡环状态的影响 ,从而节约试验费用。
关键词 BP算法 直升机 BP模型 安装角 涡环
下载PDF
C型叶片垂直轴风力机功率系数及其安装角优化分析
18
作者 王磊 苏捷 +2 位作者 陈耀然 韩兆龙 周岱 《甘肃科学学报》 2022年第1期74-80,共7页
叶片构造形式是影响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垂直轴风力机功率系数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型叶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高精度模拟工具,从扭矩系数、切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推力系数和升阻力系数等方面分析了风... 叶片构造形式是影响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垂直轴风力机功率系数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型叶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高精度模拟工具,从扭矩系数、切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推力系数和升阻力系数等方面分析了风力机实度和叶尖速比保持不变时,C型叶片和初始安装角对垂直轴风力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突出度为15 mm时,功率系数C_(P)取最大值,约为16.45%;正安装角有利于减小风力机推力幅值并延长风力机使用寿命;合适的安装角可减小阻力系数,获得更佳的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叶片 垂直轴风力机 安装角 功率系数
下载PDF
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叶片变桨角度研究
19
作者 顾振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利用Flow-3D软件建立了单桩型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该模型对不同叶片变桨角度时的水动力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从叶轮转速、叶轮动能、叶轮受力、水位和流速变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数值模拟结果表... 利用Flow-3D软件建立了单桩型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该模型对不同叶片变桨角度时的水动力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从叶轮转速、叶轮动能、叶轮受力、水位和流速变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叶片变桨角度增大时,来流方向的叶轮受力和叶轮动能也都随之增大;变桨角度对于与来流垂直的y和z方向的叶轮受力影响较小;叶片变桨角度越大、水轮机下游附近流速降低的越快,流速就越小,而在水轮机下游较远处,叶片变桨角度越大,尾流场恢复得越快,其流速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 三维数值模拟 叶片变桨角度 水轮机 水动力特性
下载PDF
关于风机启动时叶片的桨距角选取研究
20
作者 赵萍 李杰 戚中浩 《东方汽轮机》 2011年第4期1-3,共3页
文章对风机在静态启动时进行了风轮力矩分析,研究了启动时叶片位置选择的原则并对1.5MW风机的不同叶片进行了计算,对目前的启动运行程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风力机 启动力矩 桨距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