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轮廓光学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
作者 黄智 李凯 +2 位作者 赵燎 李超 王洪艳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22期28-35,共8页
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轮廓精度是对其加工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测量手段是验证航空发动机叶片合格性的关键技术保证。面临航发制造业的高效测量要求,普通三坐标测量技术较难满足航空发动机叶片测量效率要求,光学测量技术是解决这一技... 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轮廓精度是对其加工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测量手段是验证航空发动机叶片合格性的关键技术保证。面临航发制造业的高效测量要求,普通三坐标测量技术较难满足航空发动机叶片测量效率要求,光学测量技术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对国内外的航空发动机叶片不同光学测量技术研究现状整理总结。首先概述航空发动机叶片测量要求,然后从标准模板法、轮廓投影法、三角测量法、干涉法、激光扫描法以及面结构光法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航空发动机叶片光学测量技术与设备的技术现状,阐明其应用特点并分析了存在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我国智能制造与工业4.0趋势方向指出了航空发动机叶片光学测量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叶片 光学测量 标准模板法 三角测量法 光学投影法 干涉法 激光扫描法 面结构光法
下载PDF
七轴并联机床加工汽轮机叶片技术及其工作空间干涉检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钟诗胜 杨晓钧 王知行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5年第6期62-64,67,共4页
并联机构自从1980年就应用于机器人作业,但是第一台并联机床却出现在14年以后。目前,研究并联机床在铣削加工能力方面的文献很少,文章着力于研究并联机床在铣削加工尤其是加工自由曲面的能力。文中描述了并联机床在铣削加工汽轮机叶片... 并联机构自从1980年就应用于机器人作业,但是第一台并联机床却出现在14年以后。目前,研究并联机床在铣削加工能力方面的文献很少,文章着力于研究并联机床在铣削加工尤其是加工自由曲面的能力。文中描述了并联机床在铣削加工汽轮机叶片的实际应用。研究了基于UGCAD/CAM铣削汽轮机叶片技术,并考虑了并联机床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的效率和精加工的精度控制。UGCAM产生的刀具轨迹文件,不能直接被并联机床数控系统识别,所以必须进行后置处理,文中提出了面向七轴并联机床的刀具轨迹后置处理技术,以生成并联机床CNC系统可读的加工代码。最后为了避免机床在加工中的干涉,针对七轴并联机床的特性,提出了快速工作空间检查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床 汽轮机叶片 加工干涉校验 UG
下载PDF
考虑叶片偏航和干扰效应的大型风力机塔架气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晓海 柯世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4546-4554,共9页
叶片偏航和干扰效应会显著影响大型风力机下游塔架的气动性能。以某5MW风力机塔架–叶片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进行了最不利叶片位置下考虑6个偏航角(0°、5°、10°、20°、30°和45°)影响的风... 叶片偏航和干扰效应会显著影响大型风力机下游塔架的气动性能。以某5MW风力机塔架–叶片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进行了最不利叶片位置下考虑6个偏航角(0°、5°、10°、20°、30°和45°)影响的风力机塔架流场和气动力模拟,并与规范及国内外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大涡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偏航角对风力机塔架不同干扰区段表面平均风压、脉动风压、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绕流和尾迹特性的影响。对比发现:随着偏航角度的增大,塔架显著干扰区段最大负压和极值负压先减小后增大,层阻力系数逐渐增大,而塔架未干扰区段最大负压、极值负压和层阻力系数均未呈现明显变化,随着塔架显著干扰区段高度的增加,不同偏航角下层阻力系数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综合表明,0°偏航角下塔架气动性能最为不利,随着偏航角的增大,塔架绕流和尾迹影响逐渐减弱,当偏航角达到45°时,塔架气动力与未受叶片偏航和干扰时较为接近。研究结论可为偏航状态下大型风力机塔架设计风荷载取值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大涡模拟 偏航效应 干扰效应 气动性能
下载PDF
回转式飞剪机剪刃运动干涉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宏海 吴晚云 张超英 《中国冶金》 CAS 2005年第9期36-38,共3页
建立了回转式飞剪机剪刃侧隙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对实际生产中合理调整剪刃侧隙和重合度等参数、确保飞剪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飞剪机 剪刃侧隙 运动干涉 仿真
下载PDF
Highly oriented MXene/polyvinyl alcohol films prepared by scalable layer-by-layer blade coating for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and infrared stealth
5
作者 Jingyu Dong Zhaoyang Li +3 位作者 Congqi Liu Bing Zhou Chuntai Liu uezhan Fe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6期5651-5660,共10页
Controlling the orientation of two-dimensional MXene within layered films is essential to optimize or tune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EMI)performance,but achieving the high ... Controlling the orientation of two-dimensional MXene within layered films is essential to optimize or tune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EMI)performance,but achieving the high orientation MXene layers on an industrial scale remains a challenging goal.In this paper,a scalable layer-by-layer blade coating(LbLBC)method was employed to fabricate highly oriented MXene/polyvinyl alcohol(PVA)films.During the LbLBC process,MXene/PVA colloid suffered a strong shearing effect,which induced the ordered alignment of MXene nanosheet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blade movement.The orientation of MXene can be effectively adjusted by changing the scraping gap of LbLBC,achieving a maximum Herman orientation factor f of 0.81.As a result,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MI performance of the as-prepared MXene/PVA films are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ir orientation,with the optimal values of tensile strength of 145.5 MPa,fracture strain of 19.6%,toughness of 17.7 MJ·m^(−3),and EMI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36.7 dB.Furthermore,the inherently low mid-infrared(mid-IR)emissivity of MXene,combined with the densely oriented structure affords the composite films with IR stealth,resulting in a substantial decrease from 150 to 66.1℃in the radiative temperature of a surface.Conclusively,these scalable MXene/PVA films exhibit remarkable potential for integration in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ve camouflag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nanosheets densely oriented structure layer-by-layer blade coat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infrared stealth
原文传递
考虑变桨效应大型风力机塔架-叶片体系气动性能精细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海 柯世堂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4-313,共10页
以某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涡模拟方法,考虑不同叶片桨距角大型风力机体系表面流场信息和气动力分布模式进行模拟,并与规范及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大涡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叶片桨距角下风力机塔架及叶片表面平... 以某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涡模拟方法,考虑不同叶片桨距角大型风力机体系表面流场信息和气动力分布模式进行模拟,并与规范及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大涡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叶片桨距角下风力机塔架及叶片表面平均和脉动风压、升力与阻力系数、绕流及尾流特性的分布模式,总结叶片桨距角和干扰对风力机体系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叶片桨距角的增大,叶片迎风面正压分布区域逐渐减小,塔架显著干扰区段迎风面0°和侧风面90°处的平均风压、极值风压逐渐增大,而脉动风压逐渐减小,层升力系数减小,阻力系数增大。塔架未干扰区段平均风压、脉动风压、极值风压和层阻力系数均未呈现明显变化,在桨距角较大(70°~90°)时,叶片尾迹对塔架绕流影响逐渐减弱,塔架气动力分布与未受叶片变桨和干扰时较为接近。综合分析表明,叶片桨距角为0°时,叶片和塔架之间的相互干涉作用最为明显,风力机体系气动性能最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大涡模拟 气动性能 叶片桨距角 干扰效应 尾流特性
下载PDF
悬停状态共轴双旋翼桨叶扭转设计及升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邵伟平 徐浩军 郝永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为提高旋翼型微型、小型飞行器桨叶的升力性能,建立了一套基于悬停状态下的单旋翼、共轴双旋翼桨叶扭转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程序计算得到单旋翼的桨叶扭转几何安装角,考虑桨尖涡对桨叶几何安装角的影响,对桨尖的扭转几何安... 为提高旋翼型微型、小型飞行器桨叶的升力性能,建立了一套基于悬停状态下的单旋翼、共轴双旋翼桨叶扭转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程序计算得到单旋翼的桨叶扭转几何安装角,考虑桨尖涡对桨叶几何安装角的影响,对桨尖的扭转几何安装角进行了修正,实现悬停状态下单旋翼桨叶扭转设计;考虑到桨尖涡以及上下旋翼间的气动干扰,对共轴双旋翼上、下旋翼进行了悬停状态下几何安装角的扭转设计,并对所设计的单旋翼、共轴双旋翼进行模拟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悬停状态下该方法设计的扭转单旋翼、共轴双旋翼与非扭转旋翼相比升力分别提升8.83%、35.87%;同时对水平风阻、翼展、转速对桨叶升力的影响进行了仿真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停 桨叶扭转 几何安装角 水平风阻 气动干扰 升力性能
下载PDF
桨叶实度及轴间距对摆线桨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8
作者 冯旭碧 朱清华 +1 位作者 雷良 黄杰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19年第3期348-354,共7页
悬停状态下,设计参数和摆线桨间距离对摆线桨的气动特性有较大影响。首先通过算例验证滑移网格计算方法应用于摆线桨悬停状态下气动力计算的准确性,然后研究摆线桨在不同半径、弦长和桨叶数时的气动参数特性,最后计算分析不同距离时,摆... 悬停状态下,设计参数和摆线桨间距离对摆线桨的气动特性有较大影响。首先通过算例验证滑移网格计算方法应用于摆线桨悬停状态下气动力计算的准确性,然后研究摆线桨在不同半径、弦长和桨叶数时的气动参数特性,最后计算分析不同距离时,摆线桨间的气动干扰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半径增大,桨叶气动力和单位面积上载荷均增大;弦长越大,气动力越大,桨叶单位面积上载荷反而越小;4叶片摆线桨产生的气动力比3叶片和6叶片大,而3叶片的桨叶载荷最大;合力偏转角分别随转速和实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摆线桨间距离的增加,气动力损失系数和合力偏转角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桨 数值模拟 流场特性 桨叶干扰
下载PDF
风电机叶片微多普勒频率求解及其影响因子
9
作者 唐波 陈昊 +3 位作者 黄力 袁发庭 奉彭 李耀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1,共8页
针对现有散射点积分算法的假设缺陷,从高频电磁散射理论出发,引入散射中心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由叶片散射中心求解微多普勒频率的思想。根据叶片微多普勒频率的产生机理,发现求解微多普勒频率的关键在于获取叶片散射中心的位置参数,为此,... 针对现有散射点积分算法的假设缺陷,从高频电磁散射理论出发,引入散射中心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由叶片散射中心求解微多普勒频率的思想。根据叶片微多普勒频率的产生机理,发现求解微多普勒频率的关键在于获取叶片散射中心的位置参数,为此,采用旋转不变技术信号参数估计法,求解了叶片散射中心的位置参数,从而实现了叶片微多普勒频率准确求解。最后,基于该方法,分析了叶片转速、入射电磁波频率、方位角以及俯仰角4个影响因子对叶片微多普勒频率的影响,为在雷达侧进行风电机杂波滤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叶片 微多普勒频率 散射中心 电磁干扰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波浪形前缘降低后掠叶片宽频噪声实验研究
10
作者 卯鲁秦 郭鑫 +2 位作者 黎霖 乔渭阳 仝帆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20-2728,共9页
为了研究波浪形前缘对后掠叶片湍流干涉噪声的影响,通过放置于叶片上游的倾斜圆柱产生尾迹,圆柱尾迹为各向异性的湍流,之后湍流与叶片相互干涉产生干涉噪声。实验采用的叶型后掠角度为30°,截面为NACA0012翼型。在气流来流速度v分别... 为了研究波浪形前缘对后掠叶片湍流干涉噪声的影响,通过放置于叶片上游的倾斜圆柱产生尾迹,圆柱尾迹为各向异性的湍流,之后湍流与叶片相互干涉产生干涉噪声。实验采用的叶型后掠角度为30°,截面为NACA0012翼型。在气流来流速度v分别为30,40,60,70m/s的情况下(基于叶片弦长的雷诺数为3×105~7×105),使用31个麦克风线阵列测量了基准后掠叶片与波浪形前缘叶片对应的叶片湍流干涉噪声。采用Clean-SC算法处理数据,得到不同幅值与波长下后掠叶片前缘噪声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波浪形前缘幅值与波长对总声压级降噪量均有影响,使用最大幅值和最小波长的波浪形前缘降噪效果最好;不同气流速度下,采用相同的波浪形前缘,使用斯特劳哈尔数表征的噪声频谱图变化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掠叶片 波浪形前缘 宽频噪声 干涉 湍流
下载PDF
汽轮机直叶片及叶轮设计计算一体化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张海林 贾丹 朱曙光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2年第6期88-94,共7页
通过分析直叶片传统设计流程中的不足之处,借助程序编写,改变直叶片的设计流程,把设计流程末端的强度校核改为强度计算,并放置在流程的最前端。把依据结构设计尺寸的强度校核改为由强度计算确定结构尺寸。通过编写程序操控作为中转站及... 通过分析直叶片传统设计流程中的不足之处,借助程序编写,改变直叶片的设计流程,把设计流程末端的强度校核改为强度计算,并放置在流程的最前端。把依据结构设计尺寸的强度校核改为由强度计算确定结构尺寸。通过编写程序操控作为中转站及叶片数据库的excel表格,实现叶片的快速设计计算及查询。直叶片设计完成后,由编写的程序驱动三维软件,完成直叶片的三维参数化模型的创建。叶轮强度采用二次算法,把叶轮轮体划分为十二段,并推导出每段内外直径及宽度与叶轮外形结构数据之间的数学表达式。根据所推导的公式,利用VB语言编写叶轮应力及过盈量的计算程序,并把叶轮的外形结构数据输入到叶轮数据库中,同时查找数据库中有无相同结构尺寸的叶轮,以避免叶轮的重复设计。叶片的叶根装于叶轮的叶根槽中,叶片的强度计算涉及到叶轮的轮缘尺寸,叶轮强度计算中的径向外载荷主要来源于叶片的离心力,在强度计算过程中,两者之间相互关联。以相互关联的内容为纽带,把两者的强度计算整合为一体,极大的简化整了个计算过程。引入excel表格作为数据库,采用二次开发技术,利用VB编程,把叶片、叶轮强度计算、数据及叶片三维建模融为一体,实现汽轮机直叶片及其叶轮一体化设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直叶片 三维参数化模型 套装叶轮 过盈量 二次算法1 绪论
下载PDF
绞龙叶片锥辊轧制力学分析
12
作者 初凤荣 高蕊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9年第5期26-27,31,共3页
为利用锥辊轧制出符合要求的绞龙叶片,采用公式计算的方法,对轧制过程中绞龙叶片的直径和螺距形成原理进行力学分析,并探讨了绞龙叶片与锥辊的干涉条件。研究表明:轧制力矩、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状态和平衡微分方程比较复杂,可根据已有的... 为利用锥辊轧制出符合要求的绞龙叶片,采用公式计算的方法,对轧制过程中绞龙叶片的直径和螺距形成原理进行力学分析,并探讨了绞龙叶片与锥辊的干涉条件。研究表明:轧制力矩、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状态和平衡微分方程比较复杂,可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分析;在对锥辊锥角、轧辊转速、轧制时轧材进入轧辊的状态及形式等参数进行组合调整的基础上,选择可行的组合加以分析研究,对绞龙叶片的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龙叶片 锥辊轧制 力学分析 干涉条件
下载PDF
叶根倒角对跨音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丽敏 蔡宇桐 +1 位作者 李萍 李瑞宇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37-143,共7页
为了获得叶根倒角对跨音轴流压气机气动特性影响规律,研究充分考虑了加工工艺及气动影响两方面,用倒角半径及最小角度两个参数确定倒角几何。研究基于Rotor37分析倒角参数对叶片几何的影响,并从整体性能及内部流场细节两方面对转子气动... 为了获得叶根倒角对跨音轴流压气机气动特性影响规律,研究充分考虑了加工工艺及气动影响两方面,用倒角半径及最小角度两个参数确定倒角几何。研究基于Rotor37分析倒角参数对叶片几何的影响,并从整体性能及内部流场细节两方面对转子气动特性变化进行详细分析,获得了倒角参数变化对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最小角度,倒角半径是影响转子性能的主要因素;倒角的存在不仅使得叶片根部马蹄涡的分布发生改变,且影响了出口通道涡的强度和尺度。此外倒角存在改变了叶根处的压力分布,使得前缘来流附面层有所增厚,导致根部的做功能力及转子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or37 叶根倒角 刀具干涉 最小角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风力机叶片在拍打方向的载荷估计与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劲松 张传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7-621,共5页
为了保证风力机在复杂的载荷下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风力机叶片在拍打方向上的疲劳概率模型.该模型利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并且假定风速服从威布尔分布.考虑风速的不稳定性作用,在风力机叶片上分布载荷的不确定因素,并... 为了保证风力机在复杂的载荷下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风力机叶片在拍打方向上的疲劳概率模型.该模型利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并且假定风速服从威布尔分布.考虑风速的不稳定性作用,在风力机叶片上分布载荷的不确定因素,并假定风力机的设计寿命为20a.在拍打方向上的疲劳概率通过一阶可靠性方法计算.计算了风速为12m/s,湍流度为I=0.02、0.1、0.15、0.2的4种情况,并对耿贝尔分布、三参数威布尔分布以及威布尔分布3种分布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得知,耿贝尔分布的直线性比较好,而三参数威布尔分布以及威布尔分布都有尾部现象.最后,以600kw风力机叶片为例,通过应力-强度干涉理论来对叶片的可靠性进行估算.计算结果表明该台风力机符合可靠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拍打方向 概率 应力-强度干涉理论
下载PDF
不同孔间距下镍基单晶叶片气膜孔弹塑性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磊 侯乃先 +2 位作者 敖良波 王心美 岳珠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9-523,共5页
气膜冷却作为一重要的热防护技术广泛应用于涡轮叶片中,但是气膜孔的引入破坏了叶片的结构完整性,成为裂纹形核的重要区域。将镍基单晶叶片前缘气膜孔简化为平板模型,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分析了多孔干涉下气膜孔的弹塑性力学行为,分析了孔... 气膜冷却作为一重要的热防护技术广泛应用于涡轮叶片中,但是气膜孔的引入破坏了叶片的结构完整性,成为裂纹形核的重要区域。将镍基单晶叶片前缘气膜孔简化为平板模型,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分析了多孔干涉下气膜孔的弹塑性力学行为,分析了孔边分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并比较了不同横向、纵向间距对气膜孔弹塑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排气膜孔间存在着明显的应力干涉,高应力区出现在相邻两列气膜孔孔心连线区域,低应力区出现在同列气膜孔之间,呈现菱形分布。孔边八面体、十二面体、六面体滑移系均开动,最大分切应力出现在夹角0o/20o/30o的位置上;横向孔间距增加,孔边应力降低;纵向孔间距增加,孔边应力增加。六面体滑移系分切应力对载荷、孔间距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冷却叶片 镍基单晶 气膜孔 多孔干涉 晶体塑性理论
原文传递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aero-engine blades considering nonlinear strength degeneration 被引量:5
16
作者 Lin Jiewei Zhang Junhong +1 位作者 Yang Shuo Bi Fengro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631-637,共7页
To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strength degeneration and failure correlation, an improved stress–strength interference (SSI) model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reliability of aeroengine blades with the fa... To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strength degeneration and failure correlation, an improved stress–strength interference (SSI) model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reliability of aeroengine blades with the fatigue failure mode. Two types of TC4 alloy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for the study on the damage accumulation law. All the parameters in the nonlinear damage model are obtained by the tension–compression fatigue test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nonlinear damage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damage tests. The strength degeneration model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Chaboche nonlinear damage theory and the Griffith fracture criterion, and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fatigue toughness during the tests.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degeneration models based on the Miner’s linear law and the nonlinear damage model respectively, the nonlinear model 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on prediction accuracy especially in the later period of life. A time-dependent SSI reliability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computing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FE) technique, the reliability of a single blade during the whole service life is obtained. Considering the failure correlation of components, a modified reliability model of aero-engine blades with common cause failure (CCF) is presented. It shows a closer and more reasonable process with the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 The improved reliability model is illustrated to be applied to aero-engine blades well, and the approach purposed in this paper is suitable for any actual machinery component of aero-engine rotor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 Fatigue Nonlinear strength degeneration Reliability Stress–strength interference
原文传递
轴流状态对转螺旋桨气动性能高效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原昕 招启军 赵国庆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
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共轴对转螺旋桨轴流状态的高效气动性能预测方法。为消除大入流角状态下小角度假设引入的误差,应用了精确的气动力分解模型与Prandtl桨尖损失函数;根据对转系统的桨尖涡演化规律,发展了轴流状态的尾迹叠加模型,构建了... 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共轴对转螺旋桨轴流状态的高效气动性能预测方法。为消除大入流角状态下小角度假设引入的误差,应用了精确的气动力分解模型与Prandtl桨尖损失函数;根据对转系统的桨尖涡演化规律,发展了轴流状态的尾迹叠加模型,构建了考虑前后桨之间轴向相互气动干扰和前桨对后桨的周向诱导的干扰模式;进而建立起了基于入流角求解的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气动性能预测方法。使用该方法计算了对转螺旋桨在不同前飞速度下气动性能随前进比的变化,结果表明非失速段的拉力和功率消耗的预测结果与试验值一致性良好,整体推进效率与试验值吻合。通过对孤立高速螺旋桨、共轴双旋翼以及对转螺旋桨气动性能的评估,表明与采用小角度假设、忽略双桨间的部分干扰并基于入流比求解的常规气动模型相比,该方法对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拉力、功率消耗和推进效率的预测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螺旋桨 气动性能 动量—叶素理论(BEMT) 尾迹叠加 气动干扰
原文传递
基于单M-H干涉的风机叶片振动检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春溢 王剑涛 +1 位作者 蒋靖 郭洪涛 《电子技术(上海)》 2020年第2期70-71,共2页
采用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传感系统的方法来对风机叶片的振动信号进行检测,使用基于单M-H光纤干涉的方法来对振动信号进行解调提取,并对得到的振动波形与模拟施加的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表明这种方法可行,能够对振动信号进... 采用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传感系统的方法来对风机叶片的振动信号进行检测,使用基于单M-H光纤干涉的方法来对振动信号进行解调提取,并对得到的振动波形与模拟施加的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表明这种方法可行,能够对振动信号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信号分析 单M-H干涉
原文传递
风力机叶片结冰检测系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昌尧 叶林 +1 位作者 葛俊锋 周灿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88,92,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风力机叶片结冰检测系统,它主要由光纤式结冰传感器和电子处理系统等组成。基于风力机运行环境的分析,在高低温试验箱中模拟叶片结冰的大气条件,对传感器表面结冰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输出电压与冰厚的关系。为验证系统...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风力机叶片结冰检测系统,它主要由光纤式结冰传感器和电子处理系统等组成。基于风力机运行环境的分析,在高低温试验箱中模拟叶片结冰的大气条件,对传感器表面结冰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输出电压与冰厚的关系。为验证系统的抗干扰性,进行了雨水干扰试验。将系统安装在风力机上,进行现场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地区分雨水干扰,检测风力机叶片表面结冰状态,当传感器表面结冰厚度超过阈值时,系统会发出告警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光纤式结冰传感器 结冰试验 雨水干扰试验 现场试验
下载PDF
整体叶轮圆角立铣刀五轴U摆线剥铣轨迹规划
20
作者 李佳男 魏兆成 +1 位作者 冯景洋 王学勤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223,共12页
摆线剥铣工艺具有加工效率高、切削力小、刀具耐用度高的优点,然而由于缺乏五轴剥铣加工的轨迹规划方法,导致高效剥铣技术难以应用于整体叶轮加工。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整体叶轮圆角立铣刀五轴U摆线剥铣的轨迹规划方法。安排系列切削力实... 摆线剥铣工艺具有加工效率高、切削力小、刀具耐用度高的优点,然而由于缺乏五轴剥铣加工的轨迹规划方法,导致高效剥铣技术难以应用于整体叶轮加工。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整体叶轮圆角立铣刀五轴U摆线剥铣的轨迹规划方法。安排系列切削力实验,验证圆角立铣刀U摆线剥铣相较于现有球头立铣刀U摆线剥铣的加工优势。在此基础上建立叶轮模型降维映射关系,将三维叶根曲线映射到二维平面上,作为边界规划降维刀触点,基于刀触点与流道两侧叶片的比例关系计算刀轴矢量和刀位点,实现圆角立铣刀五轴U摆线剥铣轨迹初步规划。计算叶根过渡面上点到刀具特征面的距离,建立圆角立铣刀与叶根过渡面的干涉判据模型。使用投影法将干涉的叶根过渡面点集向刀轴矢量投影,计算刀具的最大轴向干涉量,从而优化刀位点排除叶根过渡面干涉。最后应用叶轮加工仿真验证五轴U摆线轨迹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五轴U摆线轨迹能够顺利实现整体叶轮圆角立铣刀剥铣加工,加工过程中无过切干涉,残留材料均匀,可为叶轮后续加工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加工 剥铣 刀具轨迹 叶根干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