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175
1
作者 刘宝元 阎百兴 +2 位作者 沈波 王志强 魏欣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区面积约2080万hm^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区面积约2080万hm^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0个野外调查点资料,推算研究区农地面积为1727.40万hm^2。通过径流小区和137Cs监测资料,估算该地区农地水土流失强度。东北黑土区农地土壤流失量与坡度的关系为A=0.7379θ。利用美国SRTM90m×90m地面高程资料,得出研究区总体地形平缓,坡度1°以下面积占72.25%,1°-5°面积占27.05%,5°以上面积仅占0.70%;但由于坡面较长,观测与计算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339.45万h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64.40%,占研究区农地面积的77.5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已经十分严重,开展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为全面了解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监测与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黑钙土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监测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和东北典型黑土区的范围与划界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宝元 张甘霖 +3 位作者 谢云 沈波 顾治家 丁迎盈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6,共11页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但该区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因此近年来保护黑土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了制定精准保护黑土的规划,需要准确的边界划定.本文目的是界定东北黑土区的内涵,定量划定东北黑土区的边界,落实黑土区包括...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但该区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因此近年来保护黑土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了制定精准保护黑土的规划,需要准确的边界划定.本文目的是界定东北黑土区的内涵,定量划定东北黑土区的边界,落实黑土区包括的县级行政区.划定方法是以土壤发生学分类的黑土、黑钙土、栗钙土和灰色森林土作为黑土区的标志土壤,将其集中分布区划为黑土区;以黑土和黑钙土作为典型黑土区的标志土壤,将其集中分布区划为典型黑土区.这些土壤大多都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均腐土(Isohumosols),或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软土(Mollisol),具有明显的“暗沃表层”黑土特征,同属“黑土”系列.在ArcGIS10.2软件中,用“中心引力集聚法”反复迭代,合并或舍弃边缘小图斑,形成完整的东北黑土区和东北典型黑土区.划分结果如下:东北黑土区的面积为55.6万km2,涉及146个县级行政区.东北典型黑土区的面积为33.3万km2,涉及138个县级行政区.黑土区内坡度大于0.25°的农地存在水土流失问题,是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对象,面积为8.9万km2.典型黑土区内坡度大于0.25°的农地,是水土流失的优先防治对象,面积为7.8万km2.结果可为黑土区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水土保持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东北黑土区 东北典型黑土区 土壤侵蚀 黑土保护
原文传递
巩固黑土地粮仓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保国 刘忠 +7 位作者 黄峰 杨晓光 刘志娟 万炜 汪景宽 徐英德 李子忠 任图生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84-1193,共10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但由于该区域耕地的高强度、不合理或过度利用造成了严峻的黑土退化问题。因此,如何使黑土地粮仓高效、可持续地为国...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但由于该区域耕地的高强度、不合理或过度利用造成了严峻的黑土退化问题。因此,如何使黑土地粮仓高效、可持续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黑土地粮仓的农业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黑土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中央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要求,提出了协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以期为东北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为国家粮食战略部署、农业政策制定及国家粮食安全稳固等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粮食安全 黑土地粮仓 土地退化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9
4
作者 雷国平 代路 宋戈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3-248,共6页
黑土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开发、利用和保护黑土的关键和基础。该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中观角度,以黑龙江的嫩江县、克山县、五大连池市和海伦市作为研究的评价区;依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主要运用分级标准比例法、德尔斐... 黑土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开发、利用和保护黑土的关键和基础。该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中观角度,以黑龙江的嫩江县、克山县、五大连池市和海伦市作为研究的评价区;依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主要运用分级标准比例法、德尔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影响黑土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结合评价区土壤生态环境的现状,构建了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从土壤侵蚀、土壤污染和土壤肥力退化三大评价因子共13个单项指标,对4个评价区的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嫩江县、五大连池市、克山县为中等偏差,海伦市则为较差,最后从土地管理、工程措施、农业耕作技术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态 环境质量 黑土 黑龙江省
下载PDF
^(137)Cs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侵蚀和沉积特征 被引量:40
5
作者 方华军 杨学明 +1 位作者 张晓平 梁爱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76-1382,共7页
准确地测定研究区137Cs背景值,建立137Cs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之间的定量模型是137Cs示踪技术的关键。通过野外选择参照样地和利用热核爆炸源137Cs背景值模型来确定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在此基础上用体现耕作迁移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 准确地测定研究区137Cs背景值,建立137Cs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之间的定量模型是137Cs示踪技术的关键。通过野外选择参照样地和利用热核爆炸源137Cs背景值模型来确定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在此基础上用体现耕作迁移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黑土坡耕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再分布速率,并对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实测的137Cs背景值为2376.81±108.46Bq/m2,模型预测值为2318.4Bq/m2,模型预测远离西北核试验基地的地区较为准确。(2)研究区中坡位(坡肩和坡背)137Cs含量最低,侵蚀最为强烈,平均侵蚀速率为33.56t/(hm2·a)和21.67t/(hm2·a);坡麓和坡足则明显表现沉积,平均沉积速率为-4.93t/(hm2·a)和-24.61t/(hm2·a)。(3)模型预测的侵蚀速率与耕层质量深度(d)、张驰深度(H)正相关,而与137Cs年沉降易被迁移的比例(γ)和颗粒校正因子(P)反相关。并且,模型对参数d、p的敏感性分别高于参数H和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再分布 ^137Cs背景值模型 质量平衡模型 模型参数 黑土
下载PDF
黑土-春小麦中三种化学氮肥的去向 被引量:17
6
作者 金翔 韩晓增 蔡贵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用15N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黑土-春小麦中作基肥施用的尿素、碳铵和硝酸钾三种氮肥的氮素去向。试验设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郊区,氮肥用量为纯N75kg/hm2,施肥深度为10cm。结果表明,硝酸钾和尿素的氮素利用率相当,分别为58.4%和55.9... 用15N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黑土-春小麦中作基肥施用的尿素、碳铵和硝酸钾三种氮肥的氮素去向。试验设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郊区,氮肥用量为纯N75kg/hm2,施肥深度为10cm。结果表明,硝酸钾和尿素的氮素利用率相当,分别为58.4%和55.9%,显著高于碳铵(42.6%)。硝酸钾在土壤中的残留率(28.7%)显著低于碳铵(38.8%)和尿素(38.2%)。氮素总损失在5.8%~186%之间;碳铵的损失显著大于尿素,硝酸钾的损失则介于之间(12.9%)。氮肥的激发效应较弱,三种氮肥的表现激发量都不高。试验结果还表明,小麦吸收的氮素中来自肥料氮的比例约为1/3,而以土壤来源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黑土 春小麦 施肥
下载PDF
东北黑土耕层土壤黏粒矿物组成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化 被引量:23
7
作者 郑庆福 刘艇 +3 位作者 赵兰坡 冯君 王鸿斌 李春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4-746,共13页
在东北黑土耕层土壤小于2μm黏粒的化学组成和X衍射分析基础上,对不同纬度的15个黑土的黏粒矿物组成和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演化机制。结果表明:东北黑土耕层土壤黏粒矿物属伊利石—蒙伊混层矿物类型,但其组合因区域... 在东北黑土耕层土壤小于2μm黏粒的化学组成和X衍射分析基础上,对不同纬度的15个黑土的黏粒矿物组成和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演化机制。结果表明:东北黑土耕层土壤黏粒矿物属伊利石—蒙伊混层矿物类型,但其组合因区域不同有所差异,高纬度黑土为伊利石—蒙伊混层型,低纬度黑土则为蒙伊混层—伊利石—蛭石型。影响黏粒矿物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降水、温度、作物类型。由于这些因素在空间上的显著差异,使黑土黏粒矿物演化序列处于伊利石向蒙伊混层或蛭石的不同阶段,导致东北黑土黏粒矿物组成在纬度上形成显著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黏粒矿物 空间差异 演化机制
下载PDF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黑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欣伦 屈晓泽 +4 位作者 李伟彤 丁环 张娟 马献发 孟庆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年第4期45-48,共4页
化肥的使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其用量的不断增加引发了一系列的土壤质量有关问题。为了减少黑土资源的损失、发展可持续农业。本研究以当地肥料用量为基础,依据同一氮素水平,采用有机肥与化肥1:1比例配施的方式,共设置... 化肥的使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其用量的不断增加引发了一系列的土壤质量有关问题。为了减少黑土资源的损失、发展可持续农业。本研究以当地肥料用量为基础,依据同一氮素水平,采用有机肥与化肥1:1比例配施的方式,共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状况,施用猪粪肥提高有机质含量最高,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质含量增加了6.63 g/kg;速效养分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33-15.32 mg/kg;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0.63-42.35 mg/kg;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8.96-78.53 mg/kg。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后,土壤的物理性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施用猪粪肥处理时各项物理性质改善最明显,阳离子交换量增加了2.48 cmol/kg;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分别9.81%和3.77%均高于其他处理;土壤容重降低最明显,降低至1.07 g/cm3;施用猪粪肥和鸡粪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P<0.05),分别增产1059 kg/hm2和938 kg/hm2。玉米产量与有机质、有效磷、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同一氮素水平下,1/2化肥和1/2猪粪肥配施时,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玉米产量 黑土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评价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与深耕的区域适宜性:以作物产量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蒋发辉 钱泳其 +6 位作者 郭自春 高磊 张中彬 曹振 国佳欣 刘峰 彭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5-952,共18页
为防治黑土退化、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区已发表61篇文献543组研究数据,利用Meta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与深耕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耦合东北黑土地区气候、地形和土壤等信息,评价保... 为防治黑土退化、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区已发表61篇文献543组研究数据,利用Meta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与深耕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耦合东北黑土地区气候、地形和土壤等信息,评价保护性耕作与深耕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东北黑土地区整体而言保护性耕作增产不明显(1.21%),而深耕增产显著(12.3%),区域分析表明前者仅在辽河平原显著增产14.6%,而后者在三江、松嫩和辽河平原均增产10%以上。因素分析表明黑土区保护性耕作产量效应主要受多年平均气温(20%)、积温(19%)和干燥指数(16%)的影响,深耕产量效果则受坡度影响最大(14%),平坦区域适宜深耕,陡坡耕地适宜保护性耕作。综合上述因子评价区域适宜性程度,东北地区的西南部,包括辽宁省西部、吉林省西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通辽)等严重风蚀区域实行保护性耕作效果更佳;典型黑土带以及三江平原等湿润、冷凉、低洼区域深耕的效果较好。本研究成果可为保护性耕作与深耕技术在东北黑土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 保护性耕作 深耕 Meta分析 随机森林模型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利用^(137)Cs技术研究黑土坡耕地土壤再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方华军 杨学明 +1 位作者 张晓平 梁爱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4-468,共5页
利用^(137)Cs示踪技术和不同的理论模型研究典型的东北漫岗地形的黑土土壤再分布状况 .通过野外采样和模型分析 ,得出研究区^(137)背景值为 2 2 32 75Bq·m- 2 ,介于长江三角洲和黄土高原背景值之间 ,表明^(137)沉降与纬度和降水相... 利用^(137)Cs示踪技术和不同的理论模型研究典型的东北漫岗地形的黑土土壤再分布状况 .通过野外采样和模型分析 ,得出研究区^(137)背景值为 2 2 32 75Bq·m- 2 ,介于长江三角洲和黄土高原背景值之间 ,表明^(137)沉降与纬度和降水相关 .研究区各地貌部位^(137)含量在水平方向和深度分布上有很大的分异 .坡肩部位^(137)含量最低 ,土壤侵蚀最为强烈 ;坡顶和坡背侵蚀较为微弱 ;坡脚和坡足基本上表现土壤沉积 .^(137)分布深度从坡肩 2 0cm到坡足 80cm土层 ,表现出该区经历了强烈的侵蚀和沉积过程 .文中采用 4种常用的^(137)土壤侵蚀模型估计研究区的土壤侵蚀速率 ,结果表明 ,PM模型明显低估了土壤侵蚀速率 ,MBM1明显高估了土壤侵蚀速率 ,MBM2 和MBM3估计的结果较为相近的合理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再分布 ^137CS 校正模型 黑土 中国东北
下载PDF
关于黑土分类和分布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之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黑土的分布面积在文献中有不同的记载,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分类体系产生的,论述了在国内有影响的五个土壤分类体系对黑土的界定,并说明不同分类体系黑土的面积。
关键词 黑土 软土 均腐土 土壤分类 土壤系统分类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分布范围和面积的探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春梅 张之一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我国东北地区黑土面积在不同文献中的数字相差悬殊,本文试图说明其原因,并提出该地区不同土壤分类系统适宜的黑土面积。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黑土 软土
下载PDF
不同施肥管理对东北黑土区氮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焉莉 王寅 +4 位作者 冯国忠 杜晓晴 刘烁然 操梦颖 高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16-1823,共8页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管理的肥料利用率及其氮损失对环境的影响,采用自然降雨条件下土槽模拟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在东北黑土玉米单作体系下不同施肥管理(尿素、秸秆还田和缓控释肥)在一次性施用条件下的农田氨挥发、氮径流淋溶损失及土壤...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管理的肥料利用率及其氮损失对环境的影响,采用自然降雨条件下土槽模拟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在东北黑土玉米单作体系下不同施肥管理(尿素、秸秆还田和缓控释肥)在一次性施用条件下的农田氨挥发、氮径流淋溶损失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特性。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秸秆还田施肥及控释肥氨挥发总量分别为26.1、24.2、23.9 kg N·hm-2,占化肥施用量的10.9%、10.1%、10.0%;氮径流淋溶损失分别占化肥施用量的1.4%、1.5%、0.9%,且以氮径流损失为主;土壤0~50 cm土层氮残留分别为42.2、42.3、54.6 kg N·hm-2。秸秆还田处理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土壤氮残留、提高肥料利用率;控释肥在降雨量少的条件下氮残留相对较高,应适当降低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秸秆还田 控释肥 氮损失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东北黑土中苯并[a]芘的增溶洗脱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肖鹏飞 宋玉珍 王剑桥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3-748,共6页
研究了4种常见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Tween80和TritonX-100对东北农田黑土土壤中苯并[a]芘的洗脱修复效果。增溶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TritonX-100对苯并[a]芘的增溶能力显著高于... 研究了4种常见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Tween80和TritonX-100对东北农田黑土土壤中苯并[a]芘的洗脱修复效果。增溶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TritonX-100对苯并[a]芘的增溶能力显著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和SDS。4种表面活性剂在单一和混合处理条件下均能不同程度地洗脱土壤中的苯并[a]芘,且洗脱率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各表面活性剂洗脱能力大小顺序为Tween80-SDS(3:1)>Tween80-SDS(1:1)>Tween80-SDS(10:1)>Tween80>TritonX-100>SDS>SDBS,当Tween80和SDS质量比为3:1时对两受试土壤中苯并[a]芘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高的42.3%和44.8%,可见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土壤苯并[a]芘的洗脱效果好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土壤老化70 d后,Tween 80和Tween 80-SDS(3:1)处理对苯并[a]芘的洗脱率相比老化仅14 d的土壤分别下降了20.5%和12.9%,表明土壤老化时间的增加可降低表面活性剂对苯并[a]芘的洗脱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苯并[A]芘 黑土 增溶 洗脱 老化时间
原文传递
Tween系列表面活性剂对东北黑土中多环芳烃的洗脱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鹏飞 王剑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7-272,共6页
采用室内序批实验研究4种Twee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人工污染东北黑土中几种典型多环芳烃(PAHs)化合物蒽、菲、萘和芴的增溶和洗脱特性,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损失以及几种助表面活性剂对PAHs洗脱效率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Twee... 采用室内序批实验研究4种Twee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人工污染东北黑土中几种典型多环芳烃(PAHs)化合物蒽、菲、萘和芴的增溶和洗脱特性,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损失以及几种助表面活性剂对PAHs洗脱效率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Tween系列表面活性剂均能大幅度增加PAHs的水溶解度,具有较好的增溶能力,其中Tween80对PAHs的增溶效果最佳,其次为Tween60。4种表面活性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洗脱土壤中的PAHs,且洗脱率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菲的洗脱效果最好,浓度为4 000mg/L时的菲去除率在60%-80%之间。比较各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发现,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PAHs的洗脱能力大小顺序为Tween80〉Tween60〉Tween40〉Tween20。各表面活性剂在黑土中的吸附等温线均为近似S形,Tween60和Tween80在土壤中的吸附损失(1 300-1 400mg/kg)低于Tween20和Twen40(1 600-1 700mg/kg)。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加入一定浓度的正丙醇、正丁醇和正己醇会促进Tween80对PAHs的洗脱作用,其促进效果大小顺序为正丙醇〉正丁醇〉正己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EEN 表面活性剂 多环芳烃 黑土 增溶 洗脱
下载PDF
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黑土中DDTs的洗脱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鹏飞 应杉 李玉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288,共6页
采用室内序批试验研究了几种非离子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单一和组合2种方式对人工污染黑土中滴滴涕(DDTs)的洗脱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DDTs的洗脱效果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Tween 60和Twee... 采用室内序批试验研究了几种非离子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单一和组合2种方式对人工污染黑土中滴滴涕(DDTs)的洗脱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DDTs的洗脱效果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Tween 60和Tween 80的洗脱效果最佳,最高洗脱率达33.2%~37.2%。将Tween 60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按一定质量比例组合可提高洗脱效果,尤其在质量比为3∶1时的洗脱率比Tween 60单独处理时高20%以上。表面活性剂对DDTs洗脱率随土壤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土壤老化时间对Tween 60-SDS组合洗脱能力的抑制程度小于对Tween 60洗脱能力的抑制程度。无机助剂Na2SiO3或Na2CO3的添加可显著促进DDTs的表面活性剂洗脱效果,其中1 000mg/L的Na2SiO3使单一及混合表面活性剂对DDTs的洗脱率提高至1.4倍左右。3种有机助剂的添加同样对4,4’-DDT洗脱率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但强化效果略低于无机助剂,对洗脱效果的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正丙醇〉正丁醇〉正己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S 表面活性剂 黑土 增溶 洗脱 老化时间
下载PDF
坡耕地黑土不同密度的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申艳 张晓平 +2 位作者 梁爱珍 方华军 杨学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3-1029,共7页
以东北黑土区一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侵蚀程度地形部位的轻组、重组有机碳含量,分析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对土壤不同密度组分有机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地形部位,表层土壤(0~20cm)轻组有机碳(LF-C)含量显著高于... 以东北黑土区一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侵蚀程度地形部位的轻组、重组有机碳含量,分析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对土壤不同密度组分有机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地形部位,表层土壤(0~20cm)轻组有机碳(LF-C)含量显著高于亚表层土壤,介于45.3~65.8mgkg-1之间,占土壤总有机碳(TOC)的2.91%~5.87%。侵蚀严重的坡肩部位LF-C、重组有机碳(HF-C)和TOC分别比侵蚀微弱的坡顶部位减少了27.4%、17.2%和18.1%,表明LF-C对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的响应比土壤总有机碳更为强烈,土壤TOC的减少是土壤LF-C和HF-C减少共同作用的结果。LF-C/TOC的变化和LF-C的变化相似,说明土壤侵蚀优先导致LF-C的损失。各地形部位表层土壤LF-C和微生物量碳显著正相关,在沉积部位富集的LF-C的最终归宿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沉积部位仍以惰性的HF-C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密度组分 土壤侵蚀 坡耕地
原文传递
不同冻结强度下容重和含水量对黑土剖面水分变化特征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少良 沈庆松 +3 位作者 王曜 黄静 穆林林 梁佳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8-55,共8页
利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冻结强度、容重、含水量等对东北黑土冻融过程剖面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影响,为东北黑土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冻结过程中,当冻结温度为-10和-20℃时,各土柱上下土层温度均降至较低温度保持恒定... 利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冻结强度、容重、含水量等对东北黑土冻融过程剖面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影响,为东北黑土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冻结过程中,当冻结温度为-10和-20℃时,各土柱上下土层温度均降至较低温度保持恒定,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显著,冻融过程趋于缩小至平衡状态。容重为1.0 g·cm-3时,初始含水量越高,融冻过程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显著;冻结强度-10和-20℃时,容重为1.2和1.4 g·cm-3初始含水量越低,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越大。通常初始冻结强度越大、土壤水分含量、容重越大,形成恒定低温不变时间越长,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越大。单次冻结和融冻过程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呈先增后降"单峰"变化趋势,冻结温度越底土壤水分差峰值越高。为融冻区域农田土壤水分迁移模型构建和农田土壤水分管理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 融冻 容重 含水量 黑土
下载PDF
有机肥组分特征对黑土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楠 黎烨 +4 位作者 刘玉莲 苗淑杰 乔云发 陈增明 丁维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1,共10页
有机肥正被广泛用于东北黑土地固碳培肥,为探究其影响N_(2)O排放的效应及碳组分机制,试验设置在两个氮水平下(0、100 mg/kg),不加有机肥(CK)和6个添加不同原料制成的有机肥,共14个处理,动态测定培养期(365 d)N_(2)O排放通量,并分析有机... 有机肥正被广泛用于东北黑土地固碳培肥,为探究其影响N_(2)O排放的效应及碳组分机制,试验设置在两个氮水平下(0、100 mg/kg),不加有机肥(CK)和6个添加不同原料制成的有机肥,共14个处理,动态测定培养期(365 d)N_(2)O排放通量,并分析有机肥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总体上促进黑土N_(2)O排放,特别是加氮条件下;但是在不同培养阶段,不同种类有机肥对N_(2)O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培养前期有机肥对N_(2)O排放的快速刺激作用主要与其带入的无机氮含量正相关,但是活性有机碳与木质素酚“共代谢”分解可能通过促进微生物对氮素的同化作用进而削减有机肥对N_(2)O排放的促进作用。在培养中后期,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成为有机肥调控N_(2)O排放的关键组分。氮添加有利于后期惰性木质素单体分解,促进含氮有机组分矿化,进而增强N_(2)O排放对有机肥的正响应。综上,有机肥组分特征影响其可分解性进而调控黑土N_(2)O排放,在制定黑土有机培肥措施时需着重考虑对N_(2)O排放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氮循环 氧化亚氮 有机肥 有机碳组分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苗宇 侯瑞星 +4 位作者 裴浩 王玉凤 杨克军 徐超 孙淑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07-215,共9页
冷凉区有机物料(秸秆和有机肥)还田黑土胞外酶计量特征是否受年平均温度的影响,目前缺少定量研究和深入分析。根据气候条件,该研究在黑龙江省西部依据纬度特征选取了12个有机物料还田年限大于5 a的定位试验点,基于有机物料还田种类对土... 冷凉区有机物料(秸秆和有机肥)还田黑土胞外酶计量特征是否受年平均温度的影响,目前缺少定量研究和深入分析。根据气候条件,该研究在黑龙江省西部依据纬度特征选取了12个有机物料还田年限大于5 a的定位试验点,基于有机物料还田种类对土壤胞外酶计量学特征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区域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胞外酶C:N:P在1:0.97:0.61~1:1.13:0.71之间,即有机肥还田(M)和秸秆还田(S)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整体面临微生物碳和养分(氮)限制。研究发现随年均温度升高,M和S处理的碳获取酶活性降低,而氮获取酶活性增加。此外,年均温度升高还使得M处理磷获取酶活性降低,而S处理磷获取酶活性增加。总体而言,东北冷凉区有机物料还田黑土微生物能量和养分限制主要受年平均温度直接影响,间接受pH值,土壤C:P等影响。该研究为冷凉区黑土建立合理的碳氮磷施肥模式提供数据支撑,为土壤养分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物料 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比 胞外酶活性 黑土 东北冷凉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