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肥力提升的成效与建议 被引量:102
1
作者 韩晓增 邹文秀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12,共7页
我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土壤环境质量良好,适合优质农产品生产。黑土地开垦时间约200年,但是土壤肥力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垦后大约经历了30年有机质含量快速下降期,使土壤中氮、磷和钾的比例更适合作物生长且肥力不断的提高... 我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土壤环境质量良好,适合优质农产品生产。黑土地开垦时间约200年,但是土壤肥力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垦后大约经历了30年有机质含量快速下降期,使土壤中氮、磷和钾的比例更适合作物生长且肥力不断的提高;此后,土壤有机质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土壤肥力也随之下降,这部分土壤有机质流失导致了黑土地退化。政府先后采取了多项黑土保护措施,获得了初步成效。建议进一步深化黑土地的科学技术研究;强化黑土保护政策的可持续性;建立可靠的野外监测网络,积累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实行黑土地保护的科技-管理-生产三位一体方式,实现全民保护黑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保护 现状与问题 肥力提升 成效与建议
原文传递
东北黑土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68
2
作者 魏丹 匡恩俊 +2 位作者 迟凤琴 张久明 郭文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158-161,共4页
东北黑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土壤资源,中国东北黑土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具有肥力高、结构良好、质地疏松、适宜农耕、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特点。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最大的商品粮供给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为加强黑土保护和... 东北黑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土壤资源,中国东北黑土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具有肥力高、结构良好、质地疏松、适宜农耕、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特点。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最大的商品粮供给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为加强黑土保护和治理,依据多年研究成果,着重阐明了黑土的现状、退化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耕层变薄、土壤养分库容偏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制定黑土资源保护中长期规划,建立黑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长效机制,制定法律法规,启动国家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农业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针对黑土开发、利用与保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长期系统研究,设立黑土保护利用试验示范区,同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以东北为主体的黑土资源保护与战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 现状问题 保护策略
下载PDF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制约瓶颈和突破路径 被引量:39
3
作者 孟凡杰 于晓芳 +1 位作者 高聚林 赵益平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保护性耕作是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新世纪以来,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经历了从农机主导向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历程,呈现出技术结构集成化、推广主体多元化、应用主体规模化的... 保护性耕作是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新世纪以来,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经历了从农机主导向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历程,呈现出技术结构集成化、推广主体多元化、应用主体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于农户认知、技术结构、土地规模、推广体系、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现实障碍。因此,需要从提升农户认知水平、加强先进适用的技术研发与集成、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与法制建设等方面营造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保护性耕作 制约瓶颈 突破路径
原文传递
黑土地保护利用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协调及生态屏障建设战略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佳宝 孙波 +3 位作者 朱教君 汪景宽 潘喜才 高添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5-1164,共10页
我国东北黑土地在长期高强度利用下土壤“变薄、变硬、变瘦、变酸”,且面临水资源短缺及生态失衡等问题,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已经成为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黑土地保护和利用不仅是耕地系统自身问题,更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 我国东北黑土地在长期高强度利用下土壤“变薄、变硬、变瘦、变酸”,且面临水资源短缺及生态失衡等问题,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已经成为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黑土地保护和利用不仅是耕地系统自身问题,更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协同发展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在开展黑土地耕地数量保障和提升黑土地质量行动基础上,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黑土地生态屏障生态条件,阻控和修复黑土地退化,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 保护 利用 协同发展
原文传递
黑土地保护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地膜残留及其污染 被引量:23
5
作者 丁凡 严昌荣 汪景宽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4-240,共7页
"黑土地保护"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已经写进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科学院与东北三省政府签署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框架协议,全力开展"黑土地保护"科技会战。当前... "黑土地保护"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已经写进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科学院与东北三省政府签署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框架协议,全力开展"黑土地保护"科技会战。当前"黑土地保护"科技攻关主要关注提升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侵蚀、减少化肥和农药面源污染、推广保护性耕作等热点问题,而黑土地地膜残留与污染已经日渐严重,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尤其当前"黑土地保护"科技会战中,不能忽视东北地膜碎片(粒径大于5 mm)及微塑料(小于5 mm)的残留与污染问题。本文从东北地区地膜应用及污染概况、地膜残留与污染的影响因素、地膜残留对黑土地农业的危害进行了综述,并提出黑土地地膜污染研究亟待开展的研究方向:(1)摸清东北黑土地地膜残留的分布和数量;(2)明确残膜对作物/蔬菜等农产品安全的负面作用;(3)评价长期地膜覆盖对土壤健康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地膜覆盖 地膜污染
原文传递
感知利益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以“梨树模式”为例 被引量:23
6
作者 牛善栋 吕晓 谷国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4-53,共10页
研究目的:基于“梨树模式”典型案例,揭示感知经济、生态和社会利益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计划行为理论(TPB)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1)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态度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显著,行为态度对... 研究目的:基于“梨树模式”典型案例,揭示感知经济、生态和社会利益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计划行为理论(TPB)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1)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态度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显著,行为态度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显著。(2)感知经济、生态利益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有负向影响,感知社会利益对其有正向影响。在各维度感知利益中,感知生态利益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社会利益、感知经济利益,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3、0.34和-0.06,且农户感知生态利益降低成为激发农户采取黑土地保护行为重要原因。(3)“行为态度→感知利益→农户行为”短期内可以促进保护性耕作和质量保护等行为实施,但由于“行为态度→农户行为”的负向作用,农户行为决策与感知利益需求不匹配,导致农户黑土地保护热情的间断性缺失,阻碍了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实施。研究结论:研究区应继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框架,发挥黑土地保护行为与经济、社会、生态利益感知的协同效应;尊重代表农民利益取向的意愿和选择,构建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一体化的长效保护机制;强化资源要素共享与政策制度协同,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农户行为决策 感知利益 梨树模式
下载PDF
国际粮食贸易影响下东北黑土地生产压力变化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20
7
作者 邓祥征 梁立 +6 位作者 廖晓勇 刘玉洁 李志慧 岳天祥 董金玮 孙志刚 陈明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09-2217,共9页
黑土地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保护好黑土地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测算与分析2000—2020年东北黑土地粮食生产耕地压力的变化情况,研究国际贸易对东北黑土地粮... 黑土地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保护好黑土地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测算与分析2000—2020年东北黑土地粮食生产耕地压力的变化情况,研究国际贸易对东北黑土地粮食生产的耕地压力的影响,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东北黑土地农产品在国内及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优势。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东北黑土地粮食生产的耕地压力基本处于安全压力区并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玉米、大豆、稻谷三种主要作物生产的耕地压力分别从2000年的1.94、1.09和0.63下降至2020年的0.69、0.26和0.54。国际粮食贸易对黑土地粮食生产耕地压力减缓的作用显著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20年对黑土地粮食生产耕地压力减缓的贡献率达26.22%,其中对大豆生产的耕地压力减缓的贡献率达511.48%。农产品贸易优势度分析结果显示,东北黑土地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明显的贸易竞争优势,但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为此,提出了国际贸易粮食贸易变化背景下黑土地保护的若干建议,为东北黑土地保护及其粮食产能保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黑土地保护 农产品贸易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原文传递
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主要路径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5
8
作者 葛全胜 王介勇 朱会义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5-1183,共9页
用好养好黑土地是东北黑土区乡村振兴的前提与保障,而乡村振兴发展则是实现区域黑土地长效保护的根本途径。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以黑土地保护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提升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才能破解东北黑土区黑土地保护... 用好养好黑土地是东北黑土区乡村振兴的前提与保障,而乡村振兴发展则是实现区域黑土地长效保护的根本途径。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以黑土地保护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提升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才能破解东北黑土区黑土地保护与乡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全面推进东北黑土区的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文章分析了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联关系,阐述了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主要路径,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乡村振兴 实现路径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黑土地保护的对象特性、面临形势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国明 梁常安 +2 位作者 张树文 郭玥 何平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7-899,共13页
【目的】黑土地保护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黑土地保护的认识深度、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亟待进一步提升。【方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综合归纳了黑土地的自然特性、生产特性和生态特性,系统、分层次... 【目的】黑土地保护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黑土地保护的认识深度、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亟待进一步提升。【方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综合归纳了黑土地的自然特性、生产特性和生态特性,系统、分层次地梳理了黑土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应对策略。【结果】研究发现:(1)黑土地具有特殊的成土条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脆弱的生态特性;(2)黑土地保护工作形势复杂,在微观的要素结构、中观的人地关系和宏观的区域发展中均有体现,可以概括为土地利用过度、土壤退化多发、人口问题严重和经济发展滞后等4个主要问题。(3)黑土地保护策略也应当从微观技术体系、中观农业体系和宏观政策体系着手,采取自然、社会多学科相交叉,技术、经济、制度多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确保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有效、有力、可持续。【结论】黑土地兼具自然与人文特性,应当综合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地关系系统的要求,统筹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粮食安全 生态文明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黑土地保护的实践逻辑及其关键机制分析——基于典型试点区域的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国栋 吕晓 +1 位作者 彭文龙 马王荣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23-2535,共13页
黑土地保护对于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运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探究四个典型试点区域黑土地保护的实践逻辑及其关键机制。结果表明:(1)黑土地保护工作作为一项经历内外部... 黑土地保护对于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运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探究四个典型试点区域黑土地保护的实践逻辑及其关键机制。结果表明:(1)黑土地保护工作作为一项经历内外部威胁评估与应对评估后做出的“自保”举措,参与主体在黑土地保护具体实践中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呈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行为改变,与保护动机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2)黑土地保护呈现地理区位、主体能动、防范—应对和成果指向的实践逻辑。(3)数字化赋能能力和防范—应对能力是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核心能力。(4)黑土地保护的关键机制在于构建黑土地保护动态能力。建议从加快新基建建设供给、补齐数字人才短板和构建数字化黑土地治理等数字赋能驱动的黑土地数字化动态能力、依靠制度化和权责化引致的防范—应对能力这两方面推动黑土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保护动机理论 实践逻辑 关键机制
原文传递
吉林省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艳丽 范世涛 +1 位作者 张强 姜镐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7-59,70,共4页
介绍了目前吉林省黑土地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吉林省黑土地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黑土地 土地资源 保护 动态监测 吉林省
下载PDF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保护利用黑土地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志刚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27-1132,共6页
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是我国非常宝贵的重要资源禀赋。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不二选择。科学技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实践依靠科技创新... 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是我国非常宝贵的重要资源禀赋。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不二选择。科学技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实践依靠科技创新保护利用黑土地的发展路径;强化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支撑黑土地保护利用的体系化能力;集成优势科研力量和各方创新资源,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科技创新。未来,科学技术部还将自觉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努力为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黑土地 保护利用
原文传递
“政策路径-政策工具-政策评价”框架下的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文本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国栋 吕晓 牛善栋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0-912,共13页
【目的】开展黑土地保护政策量化评价研究,为未来黑土地保护政策的可持续高效率运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PMC指数模型,从政策路径、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3个方面对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黑土地保护相关... 【目的】开展黑土地保护政策量化评价研究,为未来黑土地保护政策的可持续高效率运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PMC指数模型,从政策路径、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3个方面对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黑土地保护相关政策数量呈阶段性增长态势,时间上呈现统领文件效力强的特征,空间上呈现毗邻效应、涟漪效应和模仿学习的特征;(2)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在不断完善,任何有关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的使用,都在特定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3)选取的5项黑土地保护政策样本设计总体较为合理,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其中,内蒙古为完美等级,黑龙江和辽宁为优秀等级,中央和吉林为良好等级。【结论】各地应考虑自身特色和黑土地保护现状,因地、因时制宜制定有力且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方案,积极营造黑土地保护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政策路径 政策工具 政策量化评价 PMC指数模型
原文传递
社会资本、技术认知对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文欢 王桂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75-1686,共12页
黑土地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在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过度利用的情况下,黑土地质量正在不断退化,如何提高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纳率,促使黑土地由“瘦”变“肥”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 黑土地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在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过度利用的情况下,黑土地质量正在不断退化,如何提高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纳率,促使黑土地由“瘦”变“肥”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以典型黑土区625户种植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析了社会资本、技术认知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传导路径及其群组差异。研究表明:1)社会资本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技术认知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技术认知在社会资本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但技术有用性认知的间接影响大于技术易用性的影响。3)多群组SEM结果显示:种植规模、年龄在社会资本和技术认知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大规模种植户技术采纳行为更容易受社会网络的影响,而中小规模种植户受社会信任影响较大。中青年种植户的技术采纳行为更容易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而老年种植户更容易受到技术易用性的影响。鉴于此,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除依靠政府外,还应在考虑农民异质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技术认知 保护性耕作 黑土地保护 粮食安全
下载PDF
东北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琦琪 陈印军 李然嫣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期42-47,共6页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黑土地出现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研究旨在建立耕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黑土地保护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以期达到提升黑土土壤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田产出的效果。笔者在东...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黑土地出现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研究旨在建立耕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黑土地保护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以期达到提升黑土土壤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田产出的效果。笔者在东北黑土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l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构建东北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专家意见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筛选与计算选取了农田肥力(权重0.4700)、农田环境(权重0.3093)、农田管理(权重0.1517)和农田产出(权重0.0690)一级指标,及有机质(权重0.1773)、黑土层厚度(权重0.1590)、全氮(权重0.0955)、沟蚀面积(权重0.0777)、农田产出(权重0.0690)等二级指标评价黑土地的改善或恶化情况,并根据权重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东北黑土区的耕地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可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黑土地 耕地保护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演变、现实障碍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佳 朱耀辉 赵荣荣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于2022年正式出台,中国黑土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采用文献分析法,根据黑土地保护政策的重点内容,将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划分为“萌芽”阶段、“建设”阶段、“体系化”阶段和“法治化”阶...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于2022年正式出台,中国黑土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采用文献分析法,根据黑土地保护政策的重点内容,将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划分为“萌芽”阶段、“建设”阶段、“体系化”阶段和“法治化”阶段。研究发现,黑土地保护面临诸多现实障碍,如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黑土质量不断下降,农民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性耕作推广困难,以及黑土地保护的长效机制未建立等。为切实保护黑土地,应当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提出的新要求,从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探索创新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适宜的耕作模式、调动农民参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建立黑土地保护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深入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政策演变 粮食安全
下载PDF
“三位一体”黑土地法律保护的应然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宏莲 安洋 刘尊梅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3-925,共13页
中国黑土地总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已然危及到国家粮食安全。本文旨在明确黑土地法律保护的应然逻辑,构建严密的黑土地法律保护格局和实现路径,通过“良法善治”,破解“三位一体”黑土地法律保护困境,这一点对于牢牢守住十八... 中国黑土地总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已然危及到国家粮食安全。本文旨在明确黑土地法律保护的应然逻辑,构建严密的黑土地法律保护格局和实现路径,通过“良法善治”,破解“三位一体”黑土地法律保护困境,这一点对于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整体系统观与“三位一体”黑土地法律保护相契合,因此,以整体系统观为引领是黑土地法律保护建设的应然逻辑;黑土地保护既要有法可依,又要有章可循,更要强化监管,布局“三位一体”黑土地保护的法治形态,应遵循“促立法、重实施、强监督”的逻辑,既要从立法层面规范黑土地保护,更要从法律实施与监督方面做好防控与规制。总之,粮食安全是黑土地法律保护的逻辑起点,黑土地法律保护要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核心,坚持走法治化之路。“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以法促治、强化监管”的黑土地保护格局是促进黑土地良性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在推进黑土地保护法治建设中,各级政府应积极主导,规范有序地推进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地实施,全方位监督其有效运行;同时,政府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形成黑土地保护合力,促进黑土地良性发展,实现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黑土地 整体系统观 法律保护 应然逻辑
原文传递
粮食安全背景下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压力动态变化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崔宁波 王胜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20-230,共11页
东北黑土区耕地肩负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目前其耕层变浅、质量下降等耕地压力问题逐渐显现。为了掌握区域尺度上黑土耕地压力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保护黑土资源,该研究选取21个典型黑土县区,采用修正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灰色-BP组合预测... 东北黑土区耕地肩负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目前其耕层变浅、质量下降等耕地压力问题逐渐显现。为了掌握区域尺度上黑土耕地压力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保护黑土资源,该研究选取21个典型黑土县区,采用修正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灰色-BP组合预测模型分析测算耕地压力指数及耕地压力变化趋势,并依此对现有黑土地保护政策提出细化建议。结果表明:1)耕地压力指数受到耕地质量(负向影响)、实际人均耕地面积(负向影响)、粮食安全保障范围(正向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负向影响)等综合影响,得出典型黑土区域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2)耕地压力可表征粮食安全压力,但粮食安全压力无法准确反映耕地压力状况。3)耕地压力变化趋势为整体向好,局部堪忧。2004-2019年21个研究单元中除拜泉县以外耕地压力均下降至安全范围,2020-2024年有15个县区处于无压力平稳区或压力下降区,其余县区处于不同程度的压力状态。最后,对于不同压力区域提出因地制宜的黑土地保护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缓解黑土耕地压力、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压力 粮食 预测 黑土地保护
下载PDF
东北农田黑土固碳微生物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郝紫玉 邵亚旭 +4 位作者 刘涛 张爽 王伟东 周宁一 晏磊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3-1886,共14页
我国东北黑土地正在面临着不断退化的危机。碳循环是保障农田肥力和生产力的关键所在。作为土壤碳循环的驱动者,微生物在调节土壤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黑土的分布、基本特征及退化的核心问题。首先综述了东北农田黑土固... 我国东北黑土地正在面临着不断退化的危机。碳循环是保障农田肥力和生产力的关键所在。作为土壤碳循环的驱动者,微生物在调节土壤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黑土的分布、基本特征及退化的核心问题。首先综述了东北农田黑土固碳微生物的转化途径及群落组成。固碳微生物通过已发现的6种固碳途径进行碳固定,采用固碳功能基因cbbL,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东北农田黑土固碳微生物主要为变形菌门和蓝细菌门。其次,论述了耕作制度、施肥、秸秆还田和冻融对黑土微生物固碳的影响。最后,从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分析了固碳微生物对农业及生态环境的贡献。黑土固碳微生物对于黑土养分恢复和作物产量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相关研究比较薄弱,因此应深入挖掘黑土固碳微生物资源,利用学科交叉融合揭示固碳微生物的生态过程与功能结构变化,构建基于微生物碳循环的黑土管理措施,以加强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 碳循环 黑土地保护 固碳微生物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黑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6
20
作者 姜宁 王斌 谢永刚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3期98-104,共7页
黑土地是肥力较高、适合进行农业耕作的土地,作为全国第一的黑土地大省,由于土壤侵蚀和长期高强度重用轻养等原因,黑龙江省出现了黑土流失、地力下降等问题。研究旨在建立黑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黑土地质量等级,继而采取不同的... 黑土地是肥力较高、适合进行农业耕作的土地,作为全国第一的黑土地大省,由于土壤侵蚀和长期高强度重用轻养等原因,黑龙江省出现了黑土流失、地力下降等问题。研究旨在建立黑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黑土地质量等级,继而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提升黑土地质量提供依据。为突出黑土地特征,考虑代表性、易获取等原因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及23个二级指标构建黑土地质量评价体系,并提出黑土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数,识别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质量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土壤厚度、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和土壤侵蚀作为一级评价指标,黑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pH等作为二级指标,利用黑土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可以较好评价黑土地质量的改善或恶化情况,从而确定黑土地质量等级;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跟踪黑龙江省黑土地质量变化趋势,可为评价各种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和落实情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黑土地 指标评价体系 质量等级 黑土地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