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杨萎蔫叶片萃取物对蛾类成虫诱集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线茹 原国辉 +2 位作者 郑启伟 范彩玲 马继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4-108,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二氯甲烷萃取 ,提取黑杨萎蔫叶片中的挥发性诱虫活性物质。田间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萃取液对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灰双纹螟成虫具有较高的诱集活性 ,且诱集活性随萃取液剂量的增大而提高 ,诱蛾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地...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二氯甲烷萃取 ,提取黑杨萎蔫叶片中的挥发性诱虫活性物质。田间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萃取液对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灰双纹螟成虫具有较高的诱集活性 ,且诱集活性随萃取液剂量的增大而提高 ,诱蛾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地点不同而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 植物挥发油 生物活性测定 引诱剂 蛾类害虫 成虫 诱集活性
下载PDF
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诱集蛾类成虫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线茹 原国辉 +2 位作者 李为争 蒋金炜 马继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5-258,291,共5页
根据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研究了10种单一组分和15种混合组分的样品对鳞翅目成虫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单一组分的样品诱蛾活性很小,最大诱蛾量只有杨树枝把的11.7%;而混合组分的样品诱蛾效果明显提高,其中以含有苯甲醛、... 根据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研究了10种单一组分和15种混合组分的样品对鳞翅目成虫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单一组分的样品诱蛾活性很小,最大诱蛾量只有杨树枝把的11.7%;而混合组分的样品诱蛾效果明显提高,其中以含有苯甲醛、水杨醛、苯甲醇和苯乙醛的样品诱蛾量较大,如棉铃虫第1代成虫期,样品K对棉铃虫的诱捕量为杨树枝把的56.52%,第3代成虫期对棉铃虫和烟夜蛾的诱捕量为杨树枝把的66.67%,诱蛾量为杨树枝把的81.82%.在诱集到的棉铃虫和烟夜蛾中,平均雌蛾率达59.2%.第4代成虫期,样品U对夜蛾类的诱集量为杨树枝把的3.0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 萎蔫叶片 挥发性物质 诱集效果 蛾类成虫 农业害虫
下载PDF
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5
3
作者 郭线茹 李为争 +3 位作者 原国辉 陈智 马继盛 沈佐锐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测定了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提取物及其 10种组分的EAG反应。结果表明 ,与标准化合物苯甲醛相比 ,未交配雌蛾、交配雌蛾和雄蛾对 5~ 4 0 μL的提取物均有显著的反应。不论是未交配娥还是已交配蛾 ,能引起较强EAG反应... 测定了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提取物及其 10种组分的EAG反应。结果表明 ,与标准化合物苯甲醛相比 ,未交配雌蛾、交配雌蛾和雄蛾对 5~ 4 0 μL的提取物均有显著的反应。不论是未交配娥还是已交配蛾 ,能引起较强EAG反应的化合物均为芳香族化合物的苯乙醛、丁香酚、苯甲醇、β—苯乙醇、正己醇和环己醇 ,植醇、2 甲基环己烷和 β 石竹烯仅能引起微弱的反应。以 10种化合物不同种类及比例的混合物刺激成虫 ,EAG反应值均高于单一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成虫 黑杨 萎蔫叶片 触角电位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黑杨纸浆材品种的材性遗传分析和选择 被引量:6
4
作者 解荷锋 于中奎 +2 位作者 陈代良 郭典春 宋福贤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作者选用当前推广的和经1次生长初选的速生黑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以纸浆材品种选择为目的,进行了木材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并运用综合选择指数从中筛选出生长、材性具佳的Carppaccio、925、I-69、80-I-... 作者选用当前推广的和经1次生长初选的速生黑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以纸浆材品种选择为目的,进行了木材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并运用综合选择指数从中筛选出生长、材性具佳的Carppaccio、925、I-69、80-I-6和鲁伊莎等5个优良无性系。可作为纸浆工业用材林品种进行区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 纸浆材 材性变异 选择 遗传分析
下载PDF
黑杨萎蔫枝叶对棉铃虫生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郭线茹 原国辉 +2 位作者 李为争 马继盛 沈佐锐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研究了黑杨(Populus nigra)萎蔫枝叶及其气味对棉铃虫成虫的隐藏部位、产卵部位、交配率及产卵量等的影响,并对黑杨萎蔫枝把在田间诱集到的棉铃虫雌蛾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在田间,黑杨萎蔫枝把诱集到的棉铃虫93.3%已经交配。在气... 研究了黑杨(Populus nigra)萎蔫枝叶及其气味对棉铃虫成虫的隐藏部位、产卵部位、交配率及产卵量等的影响,并对黑杨萎蔫枝把在田间诱集到的棉铃虫雌蛾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在田间,黑杨萎蔫枝把诱集到的棉铃虫93.3%已经交配。在气候箱中,放置黑杨萎蔫枝叶的环境中配对饲养的棉铃虫,经过1个暗期和2个暗期后,其交配率与对照环境中的均无显著差异。在光期开始时,有51.5%的成虫隐藏在饲养笼内所设置的黑杨叶子圆片下,对照纱布圆片下仅有16.7%。叶子圆片所在区域的日平均落卵量显著大于对照区。黑杨萎蔫枝叶及其气味对棉铃虫的产卵前期、产卵持续期、成虫寿命和产下50%的卵所用的时间无显著影响,但饲养笼内有黑杨枝把或黑杨叶片气味存在时,棉铃虫的产卵量比模拟枝把和对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气味物质 黑杨 生殖行为 萎蔫枝叶
原文传递
速生黑杨枝桠材纤维形态、化学组分及APMP制浆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芹 陈嘉川 +2 位作者 杨桂花 王双飞 庞志强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0,共6页
测定了3种速生黑杨枝桠材(ZY)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分,并对其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制浆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纤维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平均长度0.6 mm,宽度20μm,长宽比值30,壁腔比值0.4-0.6,含细小组分10%-20%,纤维粗度8-10 mg... 测定了3种速生黑杨枝桠材(ZY)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分,并对其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制浆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纤维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平均长度0.6 mm,宽度20μm,长宽比值30,壁腔比值0.4-0.6,含细小组分10%-20%,纤维粗度8-10 mg(以100 m计)。化学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均以质量分数计):1%NaOH抽出物22%,苯-乙醇抽出物2.0%,硝酸-乙醇纤维素44%-47%,聚戊糖24%-25%,酸不溶木质素18%-21%。速生黑杨枝桠材的壁腔比和纤维粗度较小,细小组分含量少,抽出物、木质素和聚戊糖含量相对较低,这些特点有利于制浆造纸生产及成纸性能;但其纤维粗短,长宽比值小,对成纸的物理强度显著不利。采用APMP工艺对速生黑杨枝桠材制浆,结果表明枝桠材(去皮)APMP浆的成纸强度性能明显好于枝桠材(带皮)APMP浆,但与主干材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 枝桠材 纤维形态 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
下载PDF
无絮黑杨‘鲁林9号杨’、‘鲁林16号杨’新品种选育 被引量:4
7
作者 荀守华 姜岳忠 +4 位作者 乔玉玲 董玉峰 秦光华 王卫东 王月海 《山东林业科技》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选择黑杨派5个母本和7个父本组成杂交组合,采用花枝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授粉方法开展杂交育种研究。通过对杂交子代无性系苗期测定和选择,选用21个无性系加7个对照品种开展表型测定和区域化造林试验。通过多点多年栽培试验、观测调查和... 选择黑杨派5个母本和7个父本组成杂交组合,采用花枝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授粉方法开展杂交育种研究。通过对杂交子代无性系苗期测定和选择,选用21个无性系加7个对照品种开展表型测定和区域化造林试验。通过多点多年栽培试验、观测调查和统计分析,筛选出‘鲁林9号杨’、‘鲁林16号杨’2个雄性新品种。在莒县7年生试验林中,‘鲁林9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5.0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8833m^3,超过对照I-107杨34.6%,超过L35杨49.3%。‘鲁林16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4.1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5949m^3,超过对照I-107杨24.6%,超过L35杨40.2%。2个新品种树干通直挺拔,顶端优势强,分枝均匀,层轮明显,树姿优美;且为雄性美洲黑杨,不结实,无飞絮,无环境污染,适宜培育纸浆材和胶合板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 新品种 雄株 '鲁林9号杨’ '鲁林16号杨’
下载PDF
11个黑杨派无性系抗寒性试验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乔玉玲 《山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7-9,共3页
采用电导法测定了 11个黑杨派无性系的枝条经不同低温处理后的电解质渗出率 ,探讨其之间的抗寒性差异 ,并测出其半致死温度均在 - 2 3℃~ - 2 9℃。
关键词 黑杨 无性系 抗寒性
下载PDF
A ^(15)N-Labeling Study of the Capture of Deep Soil Nitrate from Different Plant Systems 被引量:1
9
作者 YANG Zhi-xin WANG Jue +2 位作者 DI Hong-jie ZHANG Li-juan JU Xiao-t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lant systems in capturing deep soil nitrate (NO3-) to reduce NO3- leaching in a field plot experiment using 15N labelling. The study was co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lant systems in capturing deep soil nitrate (NO3-) to reduce NO3- leaching in a field plot experiment using 15N labelling.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a calcareous alluvial soil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s and the plant systems evaluated included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American black poplar (Populus nigra) and cocksfoot (Dactylis). ^15N-labelled N fertilizer was injected to 90 cm depth to determine the recovery of ^15N by the plants. With conventional water and nutrient management, the total recovery of ^15N-labeled NO3--N was 23.4% by alfalfa after two consecutive growth years. The recover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y American black poplar (12.3%) and cocksfoot (11.4%).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soil residual ~SN from the labeled fertilizer N (%Ndff) was detected around 90 cm soil depth at the time of the 1st year harvest and at 110-130 cm soil depth at time of the 2nd year harvest. Soil %Ndff in 0-80 cm dep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lfalfa treatment than those in all the other treatments. The soil %Ndff below 100 cm depth was much lower in the alfalfa than those in all the other treatmen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5N leaching losses in the alfalfa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y those in the black poplar and cocksfoot treatments, due to the higher root density located in nitrate labeling zone of soil profile. In conclusion, alfalfa may be used as a plant to capture deep soil NO3- left from previous crops to reduce NO3- leaching in high intensity crop cultivation systems of North China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labeled nitrate tree and forage grass ALFALFA COCKSFOOT black poplar residual nitrate in subsoil capture ability
下载PDF
豫南黑杨派无性系的生长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铁民 张江涛 +4 位作者 赵蓬晖 洪亚平 冯胜 李新玉 余明甫 《河南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豫南西平41个黑杨无性系5年生试验材料表明:参试黑杨无性系胸径、树高、材积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用综合座标法评定了它们的优劣,选择出4个优良无性系,它们的平均材积生长比现在生产中常用的4个品种平均值增加54 98%。
关键词 豫南黑杨派 无性系 胸径生长 树高生长 材积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杨树新品种中菏1号无性系选育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合娥 吴全宇 +5 位作者 张瑞军 徐瑾 郜凤华 刘建军 任庆堂 朱瑞强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4,共4页
引进 8个黑杨无性系 ,以中林 46为对照 ,进行苗期和造林试验。经过多点造林测试 ,选出中菏 1号杨树新品种 ,其中胸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 1 5 % ,高生长量与对照基本相当 ,材积生长量比对照提高 30 6 % ,且具有生长期长、粗生长量大、干... 引进 8个黑杨无性系 ,以中林 46为对照 ,进行苗期和造林试验。经过多点造林测试 ,选出中菏 1号杨树新品种 ,其中胸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 1 5 % ,高生长量与对照基本相当 ,材积生长量比对照提高 30 6 % ,且具有生长期长、粗生长量大、干形好、抗逆性强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 无性系 引进 选育 中菏1号
下载PDF
豫北黑杨无性系的生长比较试验
12
作者 张江涛 赵蓬晖 +1 位作者 王念 丁鑫 《河南林业科技》 2007年第1期1-3,50,共4页
豫北温县40个黑杨无性系4年生试验材料表明:参试无性系胸径、树高、材积等差异达显著水平,用综合法评定了它们的优劣,选择出3个优良无性系,它们的平均材积分别超对照114.06%、78.67%、69.91%。
关键词 豫北 黑杨 无性系
下载PDF
黑杨派优良无性系病虫危害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振江 刘振廷 +4 位作者 路露 安金明 李云峰 李书凤 牛鹏斐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32-33,共2页
从2009年开始,对引进的9个黑杨派优良无性系,以107杨作为对照进行抗病虫害对比筛选试验。通过试验调查并比较分析,无性系在抗溃疡病、白粉病和春尺蠖、美国白蛾等病虫害方面具有差异性,131杨(丹红杨)、276杨、239杨对病虫害抗性较强。... 从2009年开始,对引进的9个黑杨派优良无性系,以107杨作为对照进行抗病虫害对比筛选试验。通过试验调查并比较分析,无性系在抗溃疡病、白粉病和春尺蠖、美国白蛾等病虫害方面具有差异性,131杨(丹红杨)、276杨、239杨对病虫害抗性较强。在多年的调查中,均未发现桑天牛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派 优良无性系 病虫害调查
下载PDF
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高生长与气候条件的斜率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发新 邓晓武 《江西林业科技》 2000年第6期9-10,12,共3页
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斜率关联度分析法 ,求得影响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高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依次为 :降水量、极低温、极高温、蒸发量、日照时数、积温、年均温 (或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或年均温 )。
关键词 黑杨派 南方型无性系 气候因子 斜率关联度
下载PDF
豫西黑杨无性系的生长比较试验
15
作者 张江涛 赵蓬晖 +1 位作者 晏增 马永涛 《河南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8-10,37,共4页
豫西洛宁县38个黑杨无性系6年生试验材料表明:参试无性系胸径、树高、材积等差异达显著水平,用综合法评定了它们的优劣,选择出3个优良无性系,它们的平均材积分别超对照75.37%、67.83%、50.86%。
关键词 豫西 黑杨 无性系
下载PDF
黑杨新无性系在滇池湖滨引种试验
16
作者 徐杉 韩亚平 +1 位作者 宋任彬 李滨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1期75-77,共3页
一种欧美杂交黑杨在滇池湖滨带首次引种成功。对其6个无性系苗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无性系黑杨在滇池湖滨1年生扦插苗木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确定不同品系的速生点及速生期。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明显生长优势且... 一种欧美杂交黑杨在滇池湖滨带首次引种成功。对其6个无性系苗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无性系黑杨在滇池湖滨1年生扦插苗木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确定不同品系的速生点及速生期。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明显生长优势且适应性好,管理粗放,成活率较高。对土壤中有效肥力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湖滨 黑杨 引种试验 LOGISTIC方程
下载PDF
黑杨派新无性系造林试验
17
作者 孙丰金 曹帮华 +3 位作者 李长华 李爱民 刘秀丽 艾庆杭 《山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10-11,共2页
用 9个黑杨派新无性系在泰安市进行造林试验 ,其中I10 7、中林 4 6、W1- 13、I10 8等 4个无性系的生长量较大。
关键词 黑杨派 无性系 造林
下载PDF
黑杨派杨树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于志水 金红 +3 位作者 苘胜军 王丽钧 赵继梅 梁德军 《辽宁林业科技》 2002年第6期11-13,共3页
建立高效杨树组培再生系统,为杨树良种选育、遗传转化等研究,提供材料和基础手段。采用1 2MS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外植体获得无菌苗,经培养基配方筛选,获得继代和生根苗,再选取组培苗的不同部位为材料,分别诱导形成再生植株,优化成高效... 建立高效杨树组培再生系统,为杨树良种选育、遗传转化等研究,提供材料和基础手段。采用1 2MS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外植体获得无菌苗,经培养基配方筛选,获得继代和生根苗,再选取组培苗的不同部位为材料,分别诱导形成再生植株,优化成高效的黑杨派杨树组培再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派杨树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培养基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杨树叶片的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唐进根 凌娜 杨哓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在45℃恒温下,采用固相微萃取方法萃取黑杨叶片的挥发性物质,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化学成分主要为邻羟基苯甲醛、顺-3-己烯酯、顺-3-己烯醇、水杨酸-2-乙基己基酯等.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 挥发性物质 黑杨叶片
下载PDF
窄冠黑杨窄冠黑白杨的选育(I)田间试验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庞金宣 张友朋 +7 位作者 李际红 刘国兴 李富恩 周保林 姜维国 孙埠 李金岭 韩荣廷 《山东林业科技》 2003年第5期1-7,共7页
通过杂交育种 ,苗期选择 ,无性系测定 ,选出了 6个窄冠黑杨 ,1个窄冠黑白杨无性系。前者生长量接近对照I -69/5 5和中林 46,冠幅比对照小 1/2~ 1/3 ,耐盐碱能力较强 ,容易扦插繁殖 ,造林成活率高。后者生长量与窄冠白杨 3号相当 ,冠幅... 通过杂交育种 ,苗期选择 ,无性系测定 ,选出了 6个窄冠黑杨 ,1个窄冠黑白杨无性系。前者生长量接近对照I -69/5 5和中林 46,冠幅比对照小 1/2~ 1/3 ,耐盐碱能力较强 ,容易扦插繁殖 ,造林成活率高。后者生长量与窄冠白杨 3号相当 ,冠幅比窄冠白杨 3号更窄 ,繁殖方式同一般毛白杨。两类品种均为适合于农田林网及农林间作的杨树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冠黑杨 窄冠黑白杨 杨粮间作 杂交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