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刚 姜浩 +2 位作者 李铁 依平 王腾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27-2437,共11页
为进一步加强对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生成机理和特性的理解,探索有效的黑炭检测方法和排放控制技术,本文回顾有关船舶排放政策、黑炭定义、生成机理、理化特性、采样和测试以及控制技术等研究进展。指出加强包括火焰内颗粒形成与氧化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对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生成机理和特性的理解,探索有效的黑炭检测方法和排放控制技术,本文回顾有关船舶排放政策、黑炭定义、生成机理、理化特性、采样和测试以及控制技术等研究进展。指出加强包括火焰内颗粒形成与氧化机制以及润滑油的影响等船舶黑炭排放生成机理研究的必要性。论述船舶黑炭颗粒微观形貌、纳观结构、表面官能团、氧化活性、粒径尺寸、化学成分、元素组成等理化特性及影响。归纳黑炭排放测试与控制技术,建议结合多种检测方法,解决黑炭测试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倡借鉴车用柴油机成功经验,促进燃料、燃烧和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协同进步,实现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黑炭 排放 理化特性 测试技术 控制技术
下载PDF
2013年12月石家庄一次霾天气过程中的黑炭浓度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明玉 秦凯 +2 位作者 白杨 王润峰 周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85-2593,共9页
2013年12月5日-27日石家庄地区连续出现霾天气,大气日均能见度为0.2-8km,其中大约89.53%的时间大气能见度不足5km.分析12月10-27日期间的黑炭固定观测数据表明:1)黑炭浓度均值为39.84μg/m^3,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第1个峰值在上... 2013年12月5日-27日石家庄地区连续出现霾天气,大气日均能见度为0.2-8km,其中大约89.53%的时间大气能见度不足5km.分析12月10-27日期间的黑炭固定观测数据表明:1)黑炭浓度均值为39.84μg/m^3,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第1个峰值在上午9:00左右,第2个峰值在夜晚21:00-24:00;2)黑炭浓度小时均值与大气能见度小时均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当黑炭浓度大于固定观测期间的均值时,重度霾发生的概率为97.78%.此外,通过在车辆上安装黑炭分析仪和GPS接收机对石家庄市区主干道进行了多天的移动观测,结果表明:黑炭浓度与交通密度和街道特点(道路类型、交通密度)直接相关;市区二环的黑炭浓度较高,大约是二环内黑炭浓度均值的1.48倍;市中心区的黑炭浓度相对较低,且呈现明显的东西-南北向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黑炭气溶胶 移动观测
下载PDF
海洋溶解态黑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国培 陈颖军 +4 位作者 田崇国 唐建辉 潘晓辉 王艳 李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26-1336,共11页
溶解态黑碳(DBC)作为黑碳(BC)降解的中间产物,是海洋溶解有机碳碳库的重要组分,涉及全球海洋碳收支并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有色溶解有机质的重要组分,可改变水体光学环境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也是一类良好的有机配体,在环境中... 溶解态黑碳(DBC)作为黑碳(BC)降解的中间产物,是海洋溶解有机碳碳库的重要组分,涉及全球海洋碳收支并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有色溶解有机质的重要组分,可改变水体光学环境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也是一类良好的有机配体,在环境中易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影响金属污染物的行为与毒性。鉴于其在气候变化、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关注DBC,并取得了一些基础性成果。目前,在DBC的定性认识上还存在一些模糊区域,所以DBC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DBC只是一个术语,特指一类由浓缩稠环母体和亲水性取代基(主要为羧基)组成的复杂有机物。在DBC的来源方面,已有证据证明BC降解能够产生DBC;但DBC很可能还存在其他来源,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DBC主要随水体进行迁移,并已观察到了DBC的降解现象,但目前对DBC的降解机理及速率仍不了解。在定量分析方法上,由于DBC的极性很强,且与其共存的基质相当复杂,分析DBC具有很大的挑战,其中苯多羧酸分子标志物法(BPCA)是定量分析DBC很有前景的方法之一,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难点需要解决。DBC在全球不同水体中含量变化很大,但目前的数据相当有限,不足以全面评估DBC的储量和循环周期。从DBC的定性识别、来源、迁移转化、定量分析及含量分布等方面综述DBC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BPCA法定量DBC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展望DBC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黑碳 分子结构 定量方法 苯多羧酸
原文传递
基于飞机观测不同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黑碳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及其混合态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德龙 周嵬 +3 位作者 盛久江 黄梦宇 何晖 丁德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5-1412,共8页
利用机载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针对北京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黑碳(BC,black carbon)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10次的飞机探测研究。结果显示,在霾和非霾条件下BC气溶胶的浓度都是随着高度升高而减小,而且浓度变化在1500 m高度存在明显... 利用机载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针对北京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黑碳(BC,black carbon)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10次的飞机探测研究。结果显示,在霾和非霾条件下BC气溶胶的浓度都是随着高度升高而减小,而且浓度变化在1500 m高度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在1500 m以下,BC气溶胶浓度变化梯度均较大,霾条件下的BC气溶胶浓度约为非霾条件下的4.3倍,在1500 m以上,BC气溶胶浓度变化梯度均较小,霾条件下的BC气溶胶浓度约为非霾条件下的2.5倍。BC气溶胶粒子谱都呈单峰分布,霾条件下峰值粒径主要要集中在0.16µm在非霾条件下峰值粒径主要集中在0.18µm在近地面,霾条件下的平均内混比远远高于非霾条件下,越往高空两种条件下的BC气溶胶的平均内混比越接近。通过CAMx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BC气溶胶,发现霾污染天气下模拟的结果差异较大,在非霾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要优于霾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在大部分模式中,很少考虑黑碳的老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垂直分布 混合态 粒径 飞机探测 北京地区
下载PDF
船舶柴油机黑碳排放检测方法
5
作者 杨伟浩 李学辉 于志强 《上海计量测试》 2023年第4期20-22,共3页
针对黑碳的定义和主要测量方法的国内外实船应用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船测量的结果表明,滤纸烟度法和声光碳烟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较好,但滤纸烟度法在低浓度范围内测量不可靠。而环境黑碳测量较多采用的多角度吸收光度法、热光学法和... 针对黑碳的定义和主要测量方法的国内外实船应用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船测量的结果表明,滤纸烟度法和声光碳烟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较好,但滤纸烟度法在低浓度范围内测量不可靠。而环境黑碳测量较多采用的多角度吸收光度法、热光学法和黑碳仪等需要规范排气前处理流程之后,才与其他黑碳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同样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船舶柴油机 检测方法 相关性
下载PDF
环境中黑炭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田路萍 李贵弘 +1 位作者 梁妮 阳雄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6-178,共13页
环境介质中黑炭含量的测定不仅能够准确评估环境黑炭储量,也是表征黑炭性质的重要环节,研究与发展环境黑炭测定技术是探究全球碳循环和黑炭环境效应的重要基石.本文依据测定原理,将黑炭测定方法分为化学氧化法、热氧化法、分子标志物法... 环境介质中黑炭含量的测定不仅能够准确评估环境黑炭储量,也是表征黑炭性质的重要环节,研究与发展环境黑炭测定技术是探究全球碳循环和黑炭环境效应的重要基石.本文依据测定原理,将黑炭测定方法分为化学氧化法、热氧化法、分子标志物法和光学法,介绍了各种技术的发展与测定特点,并根据黑炭基准材料指导委员会推荐的12种标准物质测定结果,比较了不同黑炭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总结归纳了每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另外,基于研究现状分析,指出黑炭测定方法的比较性研究、黑炭性质精确描述技术的丰富与发展、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描述黑炭性质、监测黑炭降解周期内的性质变化及其自身降解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将成为未来环境介质中黑炭研究领域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黑炭 测量方法 生物质 标准物质
下载PDF
船舶黑碳排放测算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严青 张云嵩 +1 位作者 汪璇 栾扬 《造船技术》 2022年第6期55-59,75,共6页
回顾黑碳的定义、黑碳的影响和船舶黑碳排放的研究进展,列举国际海事组织(IMO)自2008年以来关于黑碳内容的相关会议和关于北极船舶黑碳排放主题的提案。描述船舶黑碳排放的测量方法,提出船舶黑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建立区域船舶黑... 回顾黑碳的定义、黑碳的影响和船舶黑碳排放的研究进展,列举国际海事组织(IMO)自2008年以来关于黑碳内容的相关会议和关于北极船舶黑碳排放主题的提案。描述船舶黑碳排放的测量方法,提出船舶黑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建立区域船舶黑碳排放测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黑碳排放 测算方法
下载PDF
Real-Time Black Carbon Emissions from Light-Duty Passenger Vehicles Using a 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 被引量:1
8
作者 Xuan Zheng Liqiang He +4 位作者 Xiaoyi He Shaojun Zhang Yihuan Cao Jiming Hao Ye Wu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22年第9期73-81,共9页
Black carbon(BC)is considered the second largest anthropogenic climate forcer,but the radiative effects of BC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its combustion sources.On-road vehicle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nthropogenic... Black carbon(BC)is considered the second largest anthropogenic climate forcer,but the radiative effects of BC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its combustion sources.On-road vehicle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nthropogenic BC.However,there are major uncertainties in the estimates of the BC emissions from on-road light-duty passenger vehicles(LDPVs),and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PEMS)method are particularly lacking.We developed a PEMS platform and evaluated the on-road BC emissions from ten in-use LDPVs.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BC emission factors(EFs)of gasoline direction injection(GDI)engine vehicles range from 1.10 to 1.56 mg.km^(-1),which are higher than the EFs of port fuel injection(PFI)engine vehicles(0.10–0.17 mg.km^(-1))by a factor of 11.The BC emissions during the cold-start phase contributed 2%–33%to the total emissions.A strong correlation(R^(2)=0.70)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relative BC EFs and average vehicle speed,indicating that traffic congestion alleviation could effectively mitigate BC emissions.Moreover,BC and particle number(PN)emissions were linearly correlated(R^(2)=0.90),and compared to PFI engine vehicles,the instantaneous PN-to-BC emission rates of GDI engine vehicles were less sensitive to vehicle specific power-to-velocity(VSPV)increase in all speed r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carbon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 Real-time emissions
下载PDF
Methods Development for the Optical Determination of the Black Carbon Content of Loess Samples
9
作者 Yan Mu Xiaoguang Qin +1 位作者 Jiaqi Liu Zhiqiang Yin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年第7期585-603,共19页
We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measurement method commonly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Black Carbon (BC) content of aerosol sample, to determine the BC content of loess sediments. A number o... We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measurement method commonly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Black Carbon (BC) content of aerosol sample, to determine the BC content of loess sediments. A number of different sample pretreatment procedures are developed and compared, leading to an optimum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include: 1) Subtraction of the optical attenuation values before and after heating of the sample filters (“ΔATN”) varies linearly with the sample mass. The slope of the regression line provides the best determination of BC concentration. 2) When the sample mass is small, (NaPO3)6 pretreatment is best for BC measurement, and the BC concentration results are given by the slope of the regression between ΔATN and sample mass, for a series of samples of varying mass. 3) HF pretreatment accompanied by centrifugation and rinsing may produce a negative bias on the result. 4) Replicate measurements of BC for loess samples showed a maximum deviation less than 5.6%, suggesting that measurements of the BC concentration of a sequence of loess samples could determine variations to this degree of significance. 5) The overall trends of BC concentration in loess section sequences were similar for all chemical pretreatments. The BC concentration result for replicate samples is comparable when pretreated by the same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carbon OPTICAL measurement Method LOESS Section PRETREATMENT PROCEDURE
下载PDF
黑碳气溶胶的测量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月华 汤莉莉 +1 位作者 邹强 丁铭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145,120,共5页
大气黑碳气溶胶主要有光学分析法、热学分析法以及热光结合分析法。利用苏州南门国控子站的碳分析数据,对三种黑碳浓度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差异来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黑碳仪衰减系数无普适标准,热学分析法使有机碳碳化、元素碳... 大气黑碳气溶胶主要有光学分析法、热学分析法以及热光结合分析法。利用苏州南门国控子站的碳分析数据,对三种黑碳浓度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差异来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黑碳仪衰减系数无普适标准,热学分析法使有机碳碳化、元素碳不完全分离,TOT法协议设置存在争议是三种方法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测量方法 相关性 差异
原文传递
机动车黑碳采样装置设计
11
作者 谭建伟 孙超强 +3 位作者 吴岳 郝利君 葛蕴珊 高力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76 92,92,共3页
根据实验教学要求,设计了机动车黑碳采样系统,介绍了黑碳采样系统主要构成、稀释器的工作原理。实验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工作可靠,可以完成发动机台架以及机动车实际道路黑碳的测量。
关键词 黑碳测量 采样装置 定稀释比
下载PDF
粘油类产品中钠快速测定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2
作者 孙建红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对粘油类产品中钠的快速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和量化。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40mg/kg。
关键词 粘油 快速测定法 测量不确定度 评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