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转录组分析的苹果苦痘病发生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余贤美 王金政 +4 位作者 薛晓敏 陈汝 聂佩显 王贵平 韩雪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5-419,共15页
苹果苦痘病已困扰多年,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全转录组分析,比较了苹果健康果实、苹果苦痘病果、病果病斑部位和病果无病斑部位中可能与苹果苦痘病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研究了苹果... 苹果苦痘病已困扰多年,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全转录组分析,比较了苹果健康果实、苹果苦痘病果、病果病斑部位和病果无病斑部位中可能与苹果苦痘病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研究了苹果苦痘病的可能发生机制。经全转录组测序,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17个可能与苹果苦痘病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RT-qPCR验证结果显示,与苹果健康果实或病果无病斑部位相比,17个DEGs中,3个涉及植物-病原互作通路的DEGs(CDPK26,WRKY26和ADP/ATP carrier)在苹果苦痘病果和病果病斑部位中均表现上调;2个涉及细胞凋亡通路的DEGs(TUBA和CTSF)和1个涉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的DEG(RGA4)均表现下调,表明,苹果苦痘病的发生促进了基因CDPK26、WRKY26和ADP/ATP carrier的表达,抑制了基因TUBA、CTSF和RGA4的表达,说明,涉及植物-病原互作、细胞凋亡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在苹果苦痘病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苦痘病 全转录组测序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苦痘病发生机制 可调控基因
原文传递
2009年保定市苹果苦痘病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淑香 杨军玉 曹克强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35-236,共2页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询的方法,对保定市5个县市的22个有苦痘病发生的苹果园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影响苹果苦痘病发生因素,并对致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 苹果苦痘病 影响因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苹果苦痘病果不同部位类黄酮含量及其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余贤美 王金政 +4 位作者 薛晓敏 王贵平 聂佩显 陈汝 韩雪平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1-510,共10页
类黄酮是一类重要的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苹果(Malus pumila)果实因富含类黄酮等人体易于吸收利用的游离多酚,在抗癌、抗氧化活性、预防心脑血管病、抗肿瘤等人类慢性疾病方面有较好的功效,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本文采用氯化... 类黄酮是一类重要的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苹果(Malus pumila)果实因富含类黄酮等人体易于吸收利用的游离多酚,在抗癌、抗氧化活性、预防心脑血管病、抗肿瘤等人类慢性疾病方面有较好的功效,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本文采用氯化铝比色法测定苹果苦痘病果不同部位的类黄酮总含量,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分析苹果苦痘病果不同部位转录组水平的差异表达,以研究苹果苦痘病对病果不同部位类黄酮含量的影响及分子机理,并探讨苹果苦痘病果的潜在医疗保健价值。结果显示,苹果苦痘病果病斑部位的类黄酮总含量为健康部分的8.26倍。经全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的20个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均为mRNA,选取其中8个FPKM值差异倍数大于4.0 (4.10~80.15)的DEG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苹果苦痘病果病斑部位这8个DEG的相对表达量为健康部分的3.05~24.50倍,说明苹果苦痘病的发生极大地促进了苹果苦痘病果病斑部位类黄酮的大量合成和积累,表明苹果苦痘病果病斑部位比健康部分在类黄酮资源获取方面具有更高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苦痘病 类黄酮总含量 类黄酮合成与积累 全转录组测序分析 qRT-PCR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