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碳酸铋分子结构及热变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于宏伟 刘荣 +3 位作者 张美环 夏卓妍 贾涵 李佳欣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22年第3期42-47,I0002,共7页
采用变温中红外光谱技术对次碳酸铋的分子结构和热变性进行研究,为次碳酸铋的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试验发现:次碳酸铋的主要官能团CO_(3)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有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对称伸缩振动模式、面外弯曲振动模式和面... 采用变温中红外光谱技术对次碳酸铋的分子结构和热变性进行研究,为次碳酸铋的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试验发现:次碳酸铋的主要官能团CO_(3)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有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对称伸缩振动模式、面外弯曲振动模式和面内弯曲振动模式四种;在303~573 K温度范围内,CO_(3)对应的吸收强度及频率都有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碳酸铋 结构 热变性 中红外光谱 变温中红外光谱 二维中红外光谱
下载PDF
层级纳米花环状Bi_2O_3/(BiO)_2CO_3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强 李莉 +2 位作者 罗鸿祥 刘越 杨长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61-1171,共11页
通过程序升温水热法制备了层级纳米花状结构Bi_2O_3/(BiO)_2CO_3复合材料(简称BO/BCO)。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 通过程序升温水热法制备了层级纳米花状结构Bi_2O_3/(BiO)_2CO_3复合材料(简称BO/BCO)。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测定等方法对上述合成材料的晶型结构、组成、光吸收性质、形貌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中(BiO)_2CO_3的晶型为四方相,Bi_2O_3的晶型为单斜相,复合后的材料同时具有两者晶型结构。并且,合成时随着OH-的引入与反应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中(BiO)_2CO_3的特征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Bi_2O_3的特征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加,证明了Bi_2O_3在样品中所占比例的增加。从UV-Vis/DRS吸收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与单体(BiO)_2CO_3和单体Bi_2O_3相比,合成的BO/BCO复合材料的吸收边带发生偏移,且Bi_2O_3的引入有效增加其可见光区吸收。同时,样品由片状(BiO)_2CO_3生长为层级纳米花环状结构的BO/BCO-0.5,而层级结构的形成导致BO/BCO-0.5的带隙能变窄,且对于光电子的反射与散射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光生电荷的转移与光的吸收效率。另外,以罗丹明B为模型分子,通过不同光源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实验,循环实验以及捕获实验对复合材料BO/BCO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体系(单体Bi_2O_3和P25)相比,BO/BCO-0.5活性有明显提高,并且在多次循环实验后依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此外,根据捕获实验结果推测了BO/BCO复合材料可能的光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水热法 氧化铋 碳酸氧铋 层级纳米花环状结构 光催化降解 罗丹明B
下载PDF
环境光催化剂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欣蔚 董帆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9-94,共6页
碳酸氧铋和石墨型碳化氮(g-C_3N_4)作为近年报道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碳酸氧铋和g-C_3N_4两种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归纳了非金属元素掺杂碳酸氧铋、碳酸氧铋复合光催化剂、金属表面沉积碳酸氧铋材料的研究... 碳酸氧铋和石墨型碳化氮(g-C_3N_4)作为近年报道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碳酸氧铋和g-C_3N_4两种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归纳了非金属元素掺杂碳酸氧铋、碳酸氧铋复合光催化剂、金属表面沉积碳酸氧铋材料的研究;总结了近年g-C_3N_4形貌调控,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g-C_3N_4掺杂改性的研究;阐述了碳酸氧铋和g-C_3N_4光催化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改性 空气净化 碳酸氧铋 石墨型碳化氮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碱式碳酸铋中铜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丽平 丁敏 高小春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对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碱式碳酸铋中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各测定环节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计算出各变量的不确定度,给出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 目的对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碱式碳酸铋中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各测定环节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计算出各变量的不确定度,给出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结论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碱式碳酸铋中铜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5.2%(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不确定度 火焰法 碱式碳酸铋
原文传递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铋镁豆寇片中铋、镁的含量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晴 张繁庆 《海峡药学》 2008年第8期26-2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铋镁豆寇片中铋、镁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硝酸处理后,用纯水制备供试品溶液,将供试品溶液喷入乙炔一空气火焰,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铋、镁的含量。结果铋在4.O~20.Opg·mL^-1范围内.... 目的建立一种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铋镁豆寇片中铋、镁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硝酸处理后,用纯水制备供试品溶液,将供试品溶液喷入乙炔一空气火焰,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铋、镁的含量。结果铋在4.O~20.Op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镁在0.08-0.40p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在标示量的80%,100%,120%3个浓度测定回收率,铋、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100.3%,RSD分别为1.1%、0.6%(n=9)。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铋镁豆寇片中铋、镁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铋镁豆寇片
下载PDF
N-Bi_2O_2CO_3/CdSe量子点光催化氧化NO及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旸 于姗 +4 位作者 郑凯文 陈维维 董兴安 董帆 周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432,共8页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氮掺杂碳酸氧铋(N-Bi_2O_2CO_3,N-BOC)/硒化镉量子点(CdSeQDs)复合光催化剂,并将其运用于光催化降解室内空气污染物一氧化氮(NO)。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表明N-BOC光催化剂在保持原有纳米片结...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氮掺杂碳酸氧铋(N-Bi_2O_2CO_3,N-BOC)/硒化镉量子点(CdSeQDs)复合光催化剂,并将其运用于光催化降解室内空气污染物一氧化氮(NO)。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表明N-BOC光催化剂在保持原有纳米片结构和形貌的基础上成功负载了CdSeQDs。光催化氧化NO实验结果显示CdSeQDs的引入可显著提高N-BOC的NO去除率,并且二次毒副产物NO2生成率大幅度降低至1%,表明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极强的毒副产物抑制特性。固体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测试表明CdSe QDs拓宽并提升了N-BOC的光响应范围和能力,并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效率。通过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DRIFTS)分析,发现在N-BOC/CdSe QDs光催化氧化NO反应过程中没有NO2信号产生,仅观测到NO3-相关信号。机理分析表明超氧自由基(O2-)和光生空穴(h+)是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活性物种,实现了对NO到NO3-的彻底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氧铋 硒化镉量子点 光催化 一氧化氮 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碳酸氧铋修饰碳糊电极循环伏安法检测水体中的铜 被引量:3
7
作者 辛悦 王帅 +1 位作者 徐旸 马红超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39,共4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尺寸均一的碳酸氧铋,并以碳酸氧铋修饰的碳糊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检测模拟水样中的铜离子。相较裸碳糊电极,碳酸氧铋修饰碳糊电极显示出了更强的铜离子氧化还原峰。当碳酸氧铋摩尔分数为0.50%时,修饰电极表...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尺寸均一的碳酸氧铋,并以碳酸氧铋修饰的碳糊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检测模拟水样中的铜离子。相较裸碳糊电极,碳酸氧铋修饰碳糊电极显示出了更强的铜离子氧化还原峰。当碳酸氧铋摩尔分数为0.50%时,修饰电极表现出最佳检测性能,且氧化电流与铜离子质量浓度在100~1 000μ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0.104 8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碳酸氧铋 碳糊电极
下载PDF
N掺杂Bi_2O_2CO_3/氧化石墨烯分级结构的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兴安 熊伟 遇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5-1682,1689,共9页
以柠檬酸铋铵分子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直接合成了原位N掺杂Bi2O2CO3分级微球(由二维级别纳米片组装而成的三维级别的维度分级结构)及其与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材料。柠檬酸铋铵在水热过程分解出的NH+4为N掺杂唯一来源,柠檬酸根在水... 以柠檬酸铋铵分子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直接合成了原位N掺杂Bi2O2CO3分级微球(由二维级别纳米片组装而成的三维级别的维度分级结构)及其与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材料。柠檬酸铋铵在水热过程分解出的NH+4为N掺杂唯一来源,柠檬酸根在水热过程中分解产生CO2-3,部分Bi3+被还原成Bi单质。通过N掺杂以及GO的引入,使Bi2O2CO3的光响应范围扩展至可见光,降低了Bi2O2CO3的禁带宽度。Bi单质使复合材料具备更低的电子-空穴复合率。可见光照射下,N掺杂Bi2O2CO3分级微球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去除NO的性能。引入氧化石墨烯和Bi单质后,光催化活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碳酸氧铋 原位N掺杂 氧化石墨烯 光催化
下载PDF
碱式碳酸铋的制酸力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杨 刘天扬 +2 位作者 于新颖 白政忠 田明 《黑龙江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824-825,共2页
目的:检查碱式碳酸铋的制酸力。方法:酸碱中和滴定法,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与碱式碳酸铋反应后剩余的盐酸标准溶液,计算出碱式碳酸铋的制酸力。结果:测得碱式碳酸铋的制酸力为每1g消耗盐酸滴定液(0.1mol/L)不少于38ml(按干燥... 目的:检查碱式碳酸铋的制酸力。方法:酸碱中和滴定法,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与碱式碳酸铋反应后剩余的盐酸标准溶液,计算出碱式碳酸铋的制酸力。结果:测得碱式碳酸铋的制酸力为每1g消耗盐酸滴定液(0.1mol/L)不少于38ml(按干燥品计算)。结论:建立的制酸力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每1g消耗盐酸滴定液(0.1mol/L)不得少于38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碳酸铋 制酸力 酸碱中和
下载PDF
纳米片自组装原位N掺杂(BiO)_2CO_3分级微球的可控合成及其优异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帆 刘海涛 +4 位作者 傅敏 张海东 蒋彦可 边际 吴忠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48-2654,共7页
以二氰二胺和柠檬酸铋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原位N掺杂(BiO)2CO3纳米片自组装分等级微球结构。采用XRD、SEM、XPS、FT-IR、UV-Vis DRS和PL等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二氰二胺加入量会对(BiO)2CO3的形貌结构、禁带宽度以... 以二氰二胺和柠檬酸铋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原位N掺杂(BiO)2CO3纳米片自组装分等级微球结构。采用XRD、SEM、XPS、FT-IR、UV-Vis DRS和PL等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二氰二胺加入量会对(BiO)2CO3的形貌结构、禁带宽度以及电子-空穴复合率产生显著影响。二氰二胺在水热过程水解柠檬酸铋,同时N原子原位掺杂进入(BiO)2CO3晶格。N掺杂使(BiO)2CO3的光响应范围大幅拓展至可见光,通过价带XPS获得了掺杂N元素减小(BiO)2CO3禁带宽度的证据。在可见光照射下,原位N掺杂(BiO)2CO3分等级微球结构表现出对液相罗丹明B和气相NO优异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高于N掺杂TiO2和C掺杂TiO2。研究结果对拓展N掺杂作用向非TiO2体系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BiO)2CO3 原位N掺杂 光催化 可见光
原文传递
球磨转化法由氧化铋制取次碳酸铋研究
11
作者 蒋叶 唐朝波 +4 位作者 唐谟堂 杨声海 何静 陈永明 杨建广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2-265,共4页
针对次碳酸铋传统制备工艺存在试剂消耗大、产生大量氨氮废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氧化铋和碳酸氢铵机械球磨直接制备次碳酸铋新工艺,考察了碳酸氢铵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球料质量比、反应时间对氧化铋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 针对次碳酸铋传统制备工艺存在试剂消耗大、产生大量氨氮废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氧化铋和碳酸氢铵机械球磨直接制备次碳酸铋新工艺,考察了碳酸氢铵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球料质量比、反应时间对氧化铋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氢铵浓度为2.5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为7∶1、球料质量比为8∶1、反应时间为2h、室温条件下,氧化铋转化率达93.23%。该工艺流程简短,成本低,转化母液可循环利用,解决了传统工艺试剂消耗大及产生大量氨氮废水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铋 次碳酸铋 球磨转化 制备
下载PDF
碱式碳酸铋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
12
作者 谢大鹏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13年第5期24-25,共2页
传统的碱式碳酸铋制备方法二氧化碳产出量大、泡沫多,工艺复杂繁琐。文章介绍了由硝酸铋与氨水和碳酸氢铵分步反应制备碱式碳酸铋的改进生产工艺,该工艺较原生产方法操作简单、易控制、省时、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产品纯度高。
关键词 碱式碳酸铋 二氧化碳 工艺改进
下载PDF
纳米片自组装的(BiO)_2CO_3单分散微米绒球的绿色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
13
作者 阮毛毛 宋乐新 +4 位作者 王青山 夏娟 杨尊 滕越 许哲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3-1042,共10页
采用水为溶剂,Bi(NO_3)_3?5H_2O为Bi源,C_6H_5Na_3O_7?2H_2O(TCD)为配体构筑了前驱配合物Bi-TCD,通过配合物分解实现了由纳米片自组装的碳酸氧铋(BS)微米绒球的绿色可控合成,例如,BS的结构和形貌可经由改变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来调控... 采用水为溶剂,Bi(NO_3)_3?5H_2O为Bi源,C_6H_5Na_3O_7?2H_2O(TCD)为配体构筑了前驱配合物Bi-TCD,通过配合物分解实现了由纳米片自组装的碳酸氧铋(BS)微米绒球的绿色可控合成,例如,BS的结构和形貌可经由改变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来调控。我们发现,一方面,TCD的配位作用可致BiO^+离子缓慢释出从而调控BS的形成速率;另一方面,尿素在BS材料的形成过程中起碳源、碱源、形貌调控剂和晶体成长控制剂的多重作用,通过调控尿素的浓度制备了三种分别沿着[001]、[110]和[013]优势生长方向的BS晶体。这种合成方法成本低,不需要有机溶剂、模板、表面活性剂、高温和很长的反应时间;产物分散性好;产率高;且拥有可控的形貌和优势生长方向。特别是由纳米片自组装的BS微米绒球对罗丹明B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我们相信当前工作将是绿色可控合成和无机微纳材料应用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氧铋 绿色可控合成 光催化性能 微米绒球 二水合柠檬酸三钠
下载PDF
层状Bi2O2CO3可见光催化活性增强机理研究
14
作者 王芳 卫诗倩 +2 位作者 蒋帅虎 赵丰贵 周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25-2231,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Bi2O22+和CO3^2-交替层中氧缺陷生成对晶体结构、能带结构以及光学性质的影响,揭示氧缺陷提高Bi2O2CO3可见光催化活性作用机制。计算结果发现,氧缺陷的存在对Bi2O2CO3的晶胞参数和Bi-O键影响较小,但作为电子施...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Bi2O22+和CO3^2-交替层中氧缺陷生成对晶体结构、能带结构以及光学性质的影响,揭示氧缺陷提高Bi2O2CO3可见光催化活性作用机制。计算结果发现,氧缺陷的存在对Bi2O2CO3的晶胞参数和Bi-O键影响较小,但作为电子施主中心可以向周围原子提供电子,造成Bi2O2CO3电荷分布发生变化,有效减小能带间隙,促进Bi2O2CO3对可见光的吸收,且这种现象随着氧缺陷浓度的升高更加明显。值得注意的是,Bi2O2^2+层和CO32-层氧缺陷的作用不同。CO3^2-层中氧缺陷的形成导致费米能级附近出现缺陷能级,改变了电子的跃迁方式。相较于CO3^2-层,氧缺陷更容易存在于Bi2O2^2+层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小Bi2O2CO3的能带间隙,进一步促进Bi2O2CO3对可见光的吸收。随着Bi2O22+和CO32-层氧缺陷浓度的增加,Bi2O2^2+层氧缺陷的作用愈明显,当浓度达到6.25%时,Bi2O2CO3在可见光区的响应显著增强,有利于提高Bi2O2CO3可见光催化活性。本研究计算结果解释了实验上氧缺陷增强Bi2O2CO3光催化活性现象,并为今后合成其它含氧缺陷Bi基金属氧化物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2CO3 氧缺陷 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碱式碳酸铋片中铋的含量 被引量:11
15
作者 岳新 毕雪艳 《中国药事》 CAS 2007年第12期986-987,共2页
建立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碱式碳酸铋片中铋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23.1nm,灯电流为10.0mA,狭缝宽度为0.5nm,燃气流量为2.2L·min^-1,助燃气流量为15.0L·min^-1。Bi在10-3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 建立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碱式碳酸铋片中铋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23.1nm,灯电流为10.0mA,狭缝宽度为0.5nm,燃气流量为2.2L·min^-1,助燃气流量为15.0L·min^-1。Bi在10-3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2%(RSD=0.2%,n=9)。该质量标准的研究有效控制了碱式碳酸铋片的质量,提高了方法的专属性,方法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碳酸铋片 含量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