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活性生物膜促进大鼠的体内成骨 被引量:5
1
作者 何逸恒 程鸣威 +4 位作者 朱培君 许言 陈家豪 赖春花 徐淑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4446-4451,共6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极化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生物膜体外具有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然而其体内促进骨缺损愈合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建立大鼠下颌骨临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评价极化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在体内促进骨缺损愈合...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极化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生物膜体外具有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然而其体内促进骨缺损愈合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建立大鼠下颌骨临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评价极化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在体内促进骨缺损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延法制备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生物膜,经由电晕极化处理后使其获得良好且稳定的压电性能,表征极化前后生物膜的物理化学性能、电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在18只Wistar大鼠双侧下颌角制备直径4 mm的临界全厚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n=6),实验组植入极化生物膜,对照组植入未极化生物膜,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4,8周取材,采用Micro-CT扫描分析各组的骨形成量,采用组织染色观察各组骨形成情况。实验方案经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号:第00225515号。结果与结论:①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生物膜极化后的表面形貌、水接触角、弹性模量及最大拉伸强度无明显变化,电学常数为-10 pc/N,表面电势为-83 mV;②细胞增殖-毒性检测结果显示,极化生物膜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未对细胞产生毒性反应;③术后4,8周的Micro-CT结果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骨形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④术后4,8周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骨组织愈合速度与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⑤术后4,8周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的Runx2表达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⑥结果表明,极化生物膜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生物相容性与体内促成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电活性 压电聚合物 电活性材料 引导骨再生 引导骨再生膜 骨组织工程 骨替代材料 临界骨缺损
下载PDF
两种引导组织再生膜骨修复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尹颖 王家齐 +2 位作者 戴小寒 李毅萍 张学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15-1520,共6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含体积分数5%钛酸钡纳米颗粒的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可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生长、成骨分化及骨缺损修复,然而针对临床应用,该材料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与现有临床上不可降解膜...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含体积分数5%钛酸钡纳米颗粒的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可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生长、成骨分化及骨缺损修复,然而针对临床应用,该材料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与现有临床上不可降解膜产品的骨修复效果有何差异尚不清楚。目的:对比考察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材料与商用聚四氟乙烯膜修复大鼠颅骨临界尺寸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出含体积分数5%钛酸钡纳米颗粒的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经过电晕极化处理后使其表面带电。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水接触角测量仪检测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与聚四氟乙烯膜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表面亲疏水性。在SD大鼠(购自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颅骨矢状缝两侧制作直径为5 mm的全厚骨缺损,左侧覆盖聚四氟乙烯膜(对照组),右侧覆盖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实验组),术后4,12周,利用Micro-CT和组织学方法评价材料覆盖大鼠颅骨缺损的骨修复情况。实验已经通过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结果与结论:①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表面平整致密,钛酸钡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内;聚四氟乙烯膜由疏松的粗大纤维组成;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的表面粗糙度低于聚四氟乙烯膜(P<0.001),亲水性优于聚四氟乙烯膜(P<0.001);②Micro-CT和组织学检测显示,术后4周时,两组缺损处均有新骨生成,但实验组缺损中央有明显的新骨生成;术后12周时,两组缺损均已愈合,但实验组新骨成熟程度高于对照组;③结果表明,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可能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电活性 引导组织再生膜 压电聚合物 植入材料 生物材料 压电常数 骨再生 骨修复 临界尺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