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部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继东 莱浙军 +4 位作者 王彤 韦敢 黄国忠 尤瑞金 梅芳瑞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为了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提供实验依据。用21具新鲜尸体踝部标本,制成三种骨折模型,用4~5种常用内固定方式置于WD-10E万能电子力学试验机上,测定每种内固定抗剪切、抗扭转强度并进行比较。钢板及加压螺丝钉固定强度大,普通螺丝钉... 为了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提供实验依据。用21具新鲜尸体踝部标本,制成三种骨折模型,用4~5种常用内固定方式置于WD-10E万能电子力学试验机上,测定每种内固定抗剪切、抗扭转强度并进行比较。钢板及加压螺丝钉固定强度大,普通螺丝钉及克氏针固定强度小。临床手术171例中129例平均随访4.2年。优良率分别为:加压螺针为90.2%、钢板87.5%、张力带87.5%,普通螺钉76.2%,克氏针77.1%。认为加压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切的特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肱骨髁间骨折3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磊 原林 +2 位作者 戴景兴 赵卫东 王龙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对肱骨远端髁间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8具新鲜肱骨标本,制成远端“T”型髁间骨折损伤模型,用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Y”型钢板、1/3管形钢板及重建钢板3种方法固定后,进行生物力学... 目的对肱骨远端髁间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8具新鲜肱骨标本,制成远端“T”型髁间骨折损伤模型,用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Y”型钢板、1/3管形钢板及重建钢板3种方法固定后,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在同等载荷条件下,1/3管形钢板及重建钢板固定效果最佳,“Y”型钢板次之,而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刚度最差。结论1/3管形钢板及重建钢板固定牢固,稳定性好,优于其他内固定方法,但操作复杂,在临床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四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生物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贺宇 周东生 +3 位作者 邱贵兴 翁习生 崔昊昊 刘凡孝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单重建钢板、双重建钢板、单空心拉力螺钉、双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对5名健康志愿者行完整骨盆薄层螺旋cT扫描,获取Dicom格式的原始二维cT数据,输入Mimics15.0软件对双侧髋骨及骶骨...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单重建钢板、双重建钢板、单空心拉力螺钉、双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对5名健康志愿者行完整骨盆薄层螺旋cT扫描,获取Dicom格式的原始二维cT数据,输入Mimics15.0软件对双侧髋骨及骶骨分别进行三维重建,通过Abqus6.13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及赋值获得骨性骨盆有限元模型。通过切断单侧骶髂前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耻骨上韧带、耻骨弓状韧带模拟耻骨联合分离模型。按照标准手术方式将单重建钢板、双重建钢板、单空心拉力螺钉、双空心拉力螺钉4种内固定安装至模型,加载垂直和旋转负荷进行有限元分析,记录并分析整体结构刚度、耻骨联合局部位移量、内固定物应力。结果垂直载荷下,耻骨联合分离间距〉25mm,骨盆的垂直和旋转整体结构刚度由正常组的(442.738±29.946)N/mm和(10.118±1.432)N·m/Deg大幅下降至(14.754±0.876)N/mm和(0.328±0.119)N·m/Deg。双重建钢板和双空心拉力螺钉表现出最佳抗垂直载荷能力,结构刚度达到(117.647±9.193)、(131.443±4.348)N/mm。在抗旋转载荷方面,双空心拉力螺钉表现最佳,可以重建完整结构刚度的68.6%。对于耻骨联合局部稳定性而言,双重建钢板具有较强的局部抗旋转能力,而双空心拉力螺钉具有很好的局部抗牵拉能力,其中双空心拉力螺钉组垂直载荷下位移仅为(-0.240±0.119)mm,双重建钢板组旋转载荷下角位移仅为0.218°±0.182°。单重建钢板承受较大应力且应力集中现象明显。结论双空心拉力螺钉在耻骨联合分离治疗中具有生物力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亮 邹宁 +4 位作者 周健伟 梁钟鸣 胡玉平 王兴元 刘磊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评价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从而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临床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0具桡骨远端标本,制作成背侧移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并分为每对2...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评价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从而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临床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0具桡骨远端标本,制作成背侧移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并分为每对2块,随机采用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将固定好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 a)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固定与背侧钢板固定的应力强度、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采用两种不同钢板固定,其扭转力学性能,扭矩和扭转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将固定好的两种标本进行轴向破坏力学测试,极限强度及骨吸收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实验结果与组合杆应力理论分析相比较仅相差6%,佐证了实验应力分析的正确性。结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掌侧钢板和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两者相当,背侧钢板固定略占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临床手术角度考虑一般采用掌侧钢板固定,简单、方便、实用、疗效较好,是行之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钢板固定 背侧钢板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微调手法结合腧穴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卫东 薛新捷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微调手法结合腧穴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收集生物力学数据,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微调手法结合腧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牵引法治疗,并通... 目的观察颈椎微调手法结合腧穴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收集生物力学数据,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微调手法结合腧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牵引法治疗,并通过传感器作颈部肌肉收缩力测量。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及影像学变化,以对病情缓解程度进行评价,并对肌肉收缩力和应变等生物力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治疗有效率、症状体征评分及影像学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力学证明符合安全性要求。结论颈椎微调手法结合腧穴治疗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有较好疗效,定位准确,疗程短,且符合生物力学及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微调手法 寰枢关节半脱位 生物力学研究
原文传递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生物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徐生根 王驰 +2 位作者 徐正发 周杨礼 毛兆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结果]术后经6~20个月,平均99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按黄公怡评价标准:优11例,良4例,优良率为88.24%。[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结果]术后经6~20个月,平均99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按黄公怡评价标准:优11例,良4例,优良率为88.24%。[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动力髁螺钉可用于动力髋螺钉不合适治疗股骨逆粗隆间骨折和股骨粗隆下极区域内严重粉碎性骨折类型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髁螺钉 治疗 生物力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AO张力带技术用于髌骨不同部位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金敬华 潘志军 薛德挺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965-968,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来研究AO张力带技术用于髌骨不同部位骨折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从而为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于髌骨中点、髌骨上下1/3及1/4用线锯将髌骨做成横行骨折模型,按AO张力带技术...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来研究AO张力带技术用于髌骨不同部位骨折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从而为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于髌骨中点、髌骨上下1/3及1/4用线锯将髌骨做成横行骨折模型,按AO张力带技术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固定建成实验力学模型,对股四头肌进行加载测试,加载负荷以骨折端分离1mm为实验终点,记录加载的力、髌骨骨折端分离的位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髌骨骨折端分离位移1mm为失效的约定,在1/2部位AO张力带能达到最大的张力为(452.2±15.1)N;在上1/3部位AO张力带能达到最大的张力为(361.2±12.3)N;在下1/3部位AO张力带能达到最大的张力为(351.0±5.6)N;在上1/4部位AO张力带能达到最大的张力为(226.7±5.8)N;在下1/4部位AO张力带能达到最大的张力为(215.3±13.1)N。结论按照正常人单膝关节生理负荷为350~400N计算,在髌骨1/2及1/3横行骨折AO张力带技术均能达到人体的生理载荷,在1/4部位则不能达到人体的生理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治疗 AO张力带技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穹顶形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艺 陈金传 +1 位作者 李钦亮 陈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4-816,共3页
[目的]介绍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及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97例,平均年龄52.7岁,平均病程6年8个月,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分对比。生物力学研究选用30具正... [目的]介绍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及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97例,平均年龄52.7岁,平均病程6年8个月,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分对比。生物力学研究选用30具正常新鲜成年雄性家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3组,测试载荷-应变变化、应力-强度变化、载荷-位移变化、轴向刚度、扭转强度和刚度、极限力学性能等6项指标,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M-JOA评分平均下降16.79分。优良率达95.9%。生物力学试验显示穹顶形开窗减压组的6项指标接近正常组,与全椎板切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少,对其稳定性影响小,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穹顶形开窗减压术 M—JOA评分 生物力学试验
下载PDF
钩板固定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合并腓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静成 陶玉平 +5 位作者 王以进 王强 蒋百川 冯新民 虞堂云 顾德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4期961-963,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ook platefixation ,HPF)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 6具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 ,测量不同内固定术式的远端胫腓骨强度、应变、负重面积、... 目的 :探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ook platefixation ,HPF)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 6具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 ,测量不同内固定术式的远端胫腓骨强度、应变、负重面积、接触应力和足弓承载能力及踝关节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新型下胫腓钩板固定器内固定术式无论在胫腓骨强度和刚度、负重面积、接触压力、足弓的变形、移位强度和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均优于钢板内固定术式 ,统计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PF) ,既有利于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又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分离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不同走向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伟峰 骆宇春 +5 位作者 刘云鹏 张焱 华国军 陈斌 柏广富 王诗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510-2514,共5页
[目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韧带重建是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重要方法,但韧带重建方法较多,且存在争议,本实验分析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在不同走向上进行重建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上下胫腓联合韧带的... [目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韧带重建是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重要方法,但韧带重建方法较多,且存在争议,本实验分析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在不同走向上进行重建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上下胫腓联合韧带的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人新鲜尸体踝标本6具,韧带均采用腓骨长肌腱进行重建,将实验力学模型分为A、B两个大组,A组为在胫骨前结节位置水平走向上重建下胫腓联合韧带,B组为模拟下胫腓前韧带斜向走向重建下胫腓联合韧带,A、B两组再设置横截面上3个不同方向进行重建,方向1为下胫腓骨间韧带方向,方向2为下胫腓前韧带与骨间韧带之间方向,方向3为下胫腓骨间韧带与后韧带之间方向。运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测量不同走向韧带重建方式的远端胫腓骨的强度、刚度,胫距关节接触力学特征。实验力学模型需在结构、载荷、力学性质上尽量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精度和受载均度。所有标本采用成人新鲜尸体标本,在标本上施加生理载荷500 N,实现分级加载,在加载过程中标本维持新鲜湿润状态,在试验前先进行小量程预载,以消除骨的时间效应、松弛、蠕变等影响,然后进行加载正式试验,并采集数据。运用优化理论的方法,用等效刚度指数来比较,以全面反映不同走向韧带重建固定方式、不同形状、不同载荷下总的力学特性,以此来综合各自的优点评定踝关节的稳定性。[结果]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并且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韧带,在胫腓骨应力强度方面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并且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韧带,在胫腓骨三类刚度(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扭转刚度)方面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并运用优化理论的方法,结果显示:B组等效刚度优于A组,在下胫腓前韧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分离 韧带重建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甘蔗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理论与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勇 李玲 +2 位作者 焦静 王金丽 叶园伟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84-88,共5页
甘蔗在中国糖料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甘蔗叶是一种储量巨大且亟待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目前对甘蔗叶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尚缺乏有效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本研究引入新兴的农业生物力学研究理论,结合工程学... 甘蔗在中国糖料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甘蔗叶是一种储量巨大且亟待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目前对甘蔗叶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尚缺乏有效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本研究引入新兴的农业生物力学研究理论,结合工程学、生物学、工程力学和工程材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甘蔗叶拉伸力学性能、甘蔗叶剪切力学性能、甘蔗叶力学性能,为研究甘蔗叶的生物力学特性寻找到有效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为甘蔗叶粉碎还田、甘蔗叶沼气利用预处理机械,以及甘蔗剥叶、收获等机械的研究开发、优化设计、计算机仿真及智能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生物力学特性 研究理论
下载PDF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后外侧塌陷关节面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庄健 翟启麟 +3 位作者 王驭恺 周凯华 潘福根 罗从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骨建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伴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模型18例,将其均分为3组,分别模拟3种内固定方式固定:A组采用内侧钢板固定;B... 目的评估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骨建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伴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模型18例,将其均分为3组,分别模拟3种内固定方式固定:A组采用内侧钢板固定;B组采用内侧钢板加后侧支撑钢板固定;C组增加外侧骨窗,采用内外侧双钢板固定。通过力学实验机加载静态负荷,获得塌陷关节面与周围相连皮质断裂时以及垂直位移>3 mm时的载荷值。结果塌陷关节面与相连皮质断裂时所加载的负荷为A组(1 715.0±52.1)N、B组(2 631.7±81.8)N、C组(2 763.3±51.6)N,3组间载荷存在差异(F=486.183,P=0.0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塌陷关节面垂直位移>3 mm时的载荷为A组(2 360.0±71.0)N,B组(3 125.0±104.4)N,C组(3 418.3±81.3)N,3组间载荷存在差异(F=238.140,P=0.0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合并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增加外侧骨窗、内侧联合外侧钢板固定对于塌陷关节面的固定强度最高,内侧联合后侧钢板固定的强度次之,理论上两者均可承受行走时负荷;单纯内侧钢板固定强度最低,但亦可满足非负重功能锻炼时的负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面塌陷 固定方式 生物力学研究
下载PDF
胫骨高位截骨对膝关节接触应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飞 张奇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手术前后膝内侧胫股关节接触应力的改变,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手术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从4具尸体(男尸2具,女尸2具)获得4个膝关节,年龄53。80岁。所有标本实验前均为膝内翻,切除内侧半月板,行胫骨高位...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手术前后膝内侧胫股关节接触应力的改变,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手术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从4具尸体(男尸2具,女尸2具)获得4个膝关节,年龄53。80岁。所有标本实验前均为膝内翻,切除内侧半月板,行胫骨高位外翻截骨,术后胫骨股骨角170度。压敏片技术测量截骨前后的膝内侧胫股关节接触应力。结果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截骨前后胫股关节的平均接触应力和最大接触应力,实验数据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接触应力截骨前(4.047±0.217)MPa,截骨后(3.163±0.438)MPa。最大接触应力截骨前(5.455±0.4537)MPa,截骨后(3.8325±0.6335)MPa。结论胫骨高位截骨可以减轻膝内侧胫股关节的接触应力,这可能是治疗膝内翻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 生物力学研究 接触应力 膝内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头髓钉治疗中远侧交锁螺钉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亓一鸣 王晓旭 张世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6-362,共7页
目的 总结股骨转子间骨折头髓钉治疗中远侧交锁螺钉的研究新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远侧交锁螺钉孔的类型,远侧交锁螺钉的生物力学、临床应用研究和原则、对头髓钉摆动的影响、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 目的 总结股骨转子间骨折头髓钉治疗中远侧交锁螺钉的研究新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远侧交锁螺钉孔的类型,远侧交锁螺钉的生物力学、临床应用研究和原则、对头髓钉摆动的影响、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远侧交锁螺钉孔可分为静态孔和动态孔。远侧交锁螺钉具有防旋、维持股骨长度、抵抗压缩应力、增加扭矩刚度、抵抗内翻应力等作用,其数量直接影响主钉在髓腔内的摆动。目前无论选用长钉还是短钉,临床上都常规植入远侧交锁螺钉;但使用远侧交锁螺钉会增加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手术失血和切口长度,近年来有尝试不使用远侧交锁螺钉的趋势。对于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1/2型骨折,动、静态交锁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目前关于远侧交锁螺钉数量和模式的选择仍有争议,使用时应尽量减少打不准、血管损伤、局部应力刺激、内植物周围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远侧交锁螺钉主要起防止股骨干旋转的作用。对于外侧壁完整的稳定型骨折,采用长钉固定时可不使用远侧交锁螺钉;对于任何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短钉固定时需常规打入远侧交锁螺钉。不同交锁模式、交锁螺钉数量和可吸收交锁螺钉的应用将是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头髓钉 远侧交锁螺钉 生物力学 临床研究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爱惜邦线和钢丝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殷志鹏 戚晓阳 +3 位作者 邱旭升 郑冲 王骏飞 陈一心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411-415,共5页
目的:比较5号爱惜邦线(ETHIBOND,聚酯不可吸收缝合线)与7号单股钢丝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20例尺骨鹰嘴横行骨折模型,分为爱惜邦线组和钢丝组,每组10例,对骨折模型进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测量... 目的:比较5号爱惜邦线(ETHIBOND,聚酯不可吸收缝合线)与7号单股钢丝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20例尺骨鹰嘴横行骨折模型,分为爱惜邦线组和钢丝组,每组10例,对骨折模型进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测量骨折断端间的压力、500次疲劳试验后骨折断端的移位,以及静态牵拉试验中弹性模量、断端分离(1 mm和2 mm)时所需载荷、内固定断裂时的极限载荷和移位。结果:爱惜邦线组和钢丝组在疲劳试验后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但钢丝组每50个循环次数时最小载荷(10 N)对应的骨折断端的移位均小于爱惜邦线组(P<0.05),同时钢丝组骨折固定后断端间的压力、静态牵拉试验中内固定的弹性模量、断端分离时所需载荷、内固定断裂时的极限载荷和移位均大于前者(P<0.05)。结论:爱惜邦线和钢丝在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时均能提供良好的固定,但钢丝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骨折 生物力学 张力带固定 爱惜邦线 钢丝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三种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亮 黄长明 +1 位作者 范华强 董辉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0期893-895,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方法取防腐成人膝关节标本15具,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具,标本制作成ACL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后不同内固定方式模型,分别为:缝线组、缝线结合空心钉组、空心钉...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方法取防腐成人膝关节标本15具,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具,标本制作成ACL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后不同内固定方式模型,分别为:缝线组、缝线结合空心钉组、空心钉组。每具标本分别在MTS-858材料测试系统进行屈曲30°加载60、90、120、150 N正常、术后及疲劳后测试,模拟Lachman试验。实验过程中三维激光扫描仪从不同角度自动捕捉膝关节运动变化,采集实验数据,用geomagic studio 5.0软件处理。结果不同应力及不同状态下三组间ACL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缝线结合空心钉组固定效果最好,平均位移(3.53±0.24)mm,空心钉组次之,平均位移(4.63±0.37)mm,缝线组效果最差,平均位移(5.75±0.53)mm。结论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中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效果最好,空心钉内固定次之,缝线内固定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髁间棘 撕脱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术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静成 陶玉平 +5 位作者 王以进 王强 蒋百川 冯新民 虞堂云 顾德毅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新型内固定术式———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ook -platefixation ,HPF)的生物力学特性 ,与螺钉、钢板和带钩固定器三种内固定方式比较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 6具 ,运用生物力...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新型内固定术式———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ook -platefixation ,HPF)的生物力学特性 ,与螺钉、钢板和带钩固定器三种内固定方式比较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 6具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 ,测量不同内固定术式的远端胫腓骨强度、应变、负重面积、接触应力和足弓承载能力及踝关节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新型下胫腓钩板固定器内固定术式无论在胫腓骨强度和刚度、负重面积、接触压力、足弓的变形、移位强度和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它三种内固定术式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PF) ,既有利于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又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可减少一次手术 ,避免了断钉等并发症 ,且能有效地提高足部承载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分离 内固定 手术方式 生物力学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下载PDF
世界优秀男子200m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管伟 吴洁 任文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2,共3页
通过对 8名第 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 2 0 0m决赛运动员的技术关键及速度结构特征的分析 ,表明 2 0 0m跑成绩的主要因素为后 10 0m的成绩 ,所以发挥和保持前 10 0m所获得的速度是技术关键。同时 5 0m - 10 0m间的时间与 2 0 0m成绩负相... 通过对 8名第 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 2 0 0m决赛运动员的技术关键及速度结构特征的分析 ,表明 2 0 0m跑成绩的主要因素为后 10 0m的成绩 ,所以发挥和保持前 10 0m所获得的速度是技术关键。同时 5 0m - 10 0m间的时间与 2 0 0m成绩负相关 ,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M跑 男子 成绩 生物力学分析 田径锦标赛 决赛 运动员 世界 技术 问题
下载PDF
三种屈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文峰 任远飞 +2 位作者 梁武 许卫兵 张铁慧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屈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及操作时间,寻找一种不仅具有良好生物力学性能而且有利于临床推广的屈肌腱缝合方式。方法选取猪后足屈趾深肌腱作为实验对象,共24个,随机分为3组。横行切断肌腱后,分别采用改良kessler缝...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屈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及操作时间,寻找一种不仅具有良好生物力学性能而且有利于临床推广的屈肌腱缝合方式。方法选取猪后足屈趾深肌腱作为实验对象,共24个,随机分为3组。横行切断肌腱后,分别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内锁缝合、半结锁定式缝合三种不同缝合方式并结合连续周边缝合将肌腱断端进行缝合,记录操作时间,并对修复肌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定修复肌腱的2mm裂隙抗张强度、断裂抗张强度和断裂间隙。结果与改良kessler缝合相比,内锁缝合与半结锁定式缝合均能显著提高修复肌腱的2mm裂隙抗张强度和断裂抗张强度。内锁缝合的2mm裂隙抗张强度(58.8±8.1)N与半结锁定式缝合(53.7±6.0)N没有明显差异,而断裂抗张强度(72.7±6.0)N明显大于半结锁定式缝合(60.4±6.6)N。内锁缝合与改良kessler缝合的断裂间隙无明显差异,两者均小于半结锁定式缝合(8.5±1.3)mm。与改良kessler缝合(11.1±1.4)min相比,内锁缝合(15.4±1.1)min与半结锁定式缝合(15.8±0.9)min的操作时间均较长,而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改良kessler缝合和半结锁定式缝合相比,内锁缝合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有效阻止间隙形成,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kessler缝合 内锁缝合 半结锁定式缝合 屈肌腱缝合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Precontoured buttress plate vs reconstruction plate for acetabulum posterior wall fractures: A biomechanical study 被引量:4
20
作者 Güray Altun Gürsel Saka +2 位作者 Teyfik Demir Fatma Kübra Erbay Elibol Mehmet Or?un Polat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9年第5期219-227,共9页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acetabulum posterior wall fractures is to restore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the hip joint, in order to start weight bearing as soon as poss...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acetabulum posterior wall fractures is to restore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the hip joint, in order to start weight bearing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prevent hip arthrosis; restoration of the anatomy should preserve function of the joint as well. Although "special shaped precontoured plat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is region, studies comparing the traditional plates with the newly designed precontoured plates are lacking.AIM To evaluate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recontoured anatomic buttress and conventional curved reconstruction plates(CCRPs) for posterior wall acetabulum fracture treatment.METHODS Twelve pelvis models were created for testing plate treatment of fracture in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acetabulum. These 12 pelvis models were used to create 24 hemipelvis models(experimental) by cutting from the sagittal plane and passing over the center of gravity, after which the posterior wall acetabular fractures(of similar type and size) were created. In these experimental models, the right acetabulum was fixed with a 5-hole CCRP, while the left was fixed with a precontoured anatomic buttress plate(PABP). Samples were placed through thetest device and were subjected to static load testing, with a constant testing velocity of 2 mm/min until the load reached 2.3 kN or the acetabular fixation failed. Dynamic tests were also performed with sinusoidal wave load, with a maximal load of 2.3 kN and a load ratio of 0.1.RESULTS The average stiffness values were 460.83 ± 95.47 N/mm for the PABP and 291.99± 118.58 N/mm for the 5-hole CCRP. The precontoured anatomic acetabulum buttress plat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igidity than the CCRPs(P = 0.022).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nloaded and 2.3 kN-loaded values of AL(posterosuperior fracture line vertical to the ground surface) and CL(posteroinferior fracture line vertical to the ground surface) parameters for both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ABULAR FRACTURE Anatomical PLATE Precontoured PLATE POSTERIOR wall FRACTURE biomechanical stud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