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段椎体内血管分布与安全区内穿刺减少骨水泥的渗漏 被引量:17
1
作者 唐志宏 邹国耀 +2 位作者 肖颖 高旭 吴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87-391,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骨水泥渗漏大多与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椎体静脉回流相关。目的:分析胸腰段椎体血管分布规律,为施行椎体成形治疗时预防骨水泥渗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0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T11椎体骨折组30例,T12... 背景:研究发现骨水泥渗漏大多与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椎体静脉回流相关。目的:分析胸腰段椎体血管分布规律,为施行椎体成形治疗时预防骨水泥渗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0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T11椎体骨折组30例,T12椎体骨折组17例,L1椎体骨折组25例,L2椎体骨折组28例,术前CT检查观察及测量椎体血管沟角度分布、安全区位置、血管沟所处于椎体内的位置。结果与结论:各组椎体血管沟角度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椎体间血管沟走向及安全区范围相对恒定。各组椎体平均高度、椎弓根平均高度和血管沟平面占椎体的平均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椎弓根位于椎体的上2/3,血管沟所在位置相对恒定于椎弓根的上2/3。提示胸腰段椎体都有相对恒定的安全区范围,椎体成形治疗时改善穿刺角度且穿刺至安全区可减少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骨水泥 胸腰段椎体 椎体成形 渗漏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镁合金AZ31B材料表性与成骨细胞的黏附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涛 武肖娜 +5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张余 李梅 杨小明 蓝国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23-2130,共8页
背景:镁合金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早期黏附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分析镁合金AZ31B的表性,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明确镁合金AZ31B的表面形态及元素组成。以蛋白吸附实验检测镁合金AZ31B与... 背景:镁合金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早期黏附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分析镁合金AZ31B的表性,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明确镁合金AZ31B的表面形态及元素组成。以蛋白吸附实验检测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对蛋白的吸附能力。将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分别与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l共培养于24孔板内,观察培养2,6,24h的细胞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可见镁合金AZ31B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细胞在其表面的黏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AZ31B的主要元素有镁、铝、锌,其中镁约占96%,铝约占3%,锌约占1%,另有一些其他元素,含量较少。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的蛋白吸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培养2h时,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上的细胞黏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培养6,24h,镁合金AZ31B上的细胞黏附率显著低于钛合金上的细胞黏附率(P<0.01)。培养于镁合金表面的成骨细胞贴壁展开,形态不规则,大多呈梭形,有较多突起,部分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表明镁合金AZ31B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性,适合于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镁合金 钛合金 成骨细胞 黏附 表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材料 图片文章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中的骨水泥分期注射 被引量:7
3
作者 曾逸文 许建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16-2122,共7页
背景:对于椎体骨皮质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可能会发生骨水泥外漏压迫、损伤周围脆弱的神经、脊髓、血管组织而被视为临床禁忌。目的:观察骨水泥分期注射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 背景:对于椎体骨皮质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可能会发生骨水泥外漏压迫、损伤周围脆弱的神经、脊髓、血管组织而被视为临床禁忌。目的:观察骨水泥分期注射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椎体骨皮质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全部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随机选择12椎体采用骨水泥单侧椎弓根注射,14椎体采用骨水泥双侧椎弓根注射。治疗前后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变化。结果与结论:26个椎体无骨水泥外漏及神经根及脊髓受损情况,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无手术中死亡。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椎体体积、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采用骨水泥分期注射经扩大了皮椎体成形手术适应证,能有效防止骨水泥外漏,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骨水泥 渗漏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分期注射 应证 骨皮质 椎体复位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缓释材料的成骨检测 被引量:7
4
作者 崔旭 马远征 +1 位作者 李大伟 薛海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81-386,共6页
背景: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中加入β-磷酸三钙可调控其降解速率和强度。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缓释材料修复兔股骨髁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作兔右股骨髁直径5mm、长10mm的圆柱形骨缺损模型,随机分3组... 背景: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中加入β-磷酸三钙可调控其降解速率和强度。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缓释材料修复兔股骨髁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作兔右股骨髁直径5mm、长10mm的圆柱形骨缺损模型,随机分3组,其中两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材料和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缓释材料,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通过影像学、大体标本、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时,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材料组和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缓释材料组骨缺损都得到修复,两组新骨占缺损区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修复。表明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缓释材料可以很好修复兔股骨髁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Β-磷酸三钙 骨缺损 骨结核 骨组织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修复大鼠颅骨缺损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晋玉 金合 +1 位作者 俞兴 徐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349-1353,共5页
背景:自体髂骨移植一直被认为是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其来源有限。目的:验证应用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建立双侧颅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骨修复材料+骨碎补总黄... 背景:自体髂骨移植一直被认为是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其来源有限。目的:验证应用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建立双侧颅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骨修复材料+骨碎补总黄酮组采用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灌胃修复大鼠颅骨缺损;骨修复材料+去离子水组采用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去离子水灌胃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羟基磷灰石+去离子水组采用羟基磷灰石结合去离子水灌胃修复大鼠颅骨缺损,1次/d,持续8周。于建模后2,4,8周取颅骨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羟基磷灰石组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速度较慢;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组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较羟基磷灰石组快,利于血管及纤维组织长入;骨碎补总黄酮灌胃可以促进血管及纤维组织长入材料,促进成骨。与羟基磷灰石相比,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修复大鼠颅骨缺损,可促进新骨形成,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可注射骨修复材料 骨缺损 颅骨 骨碎补总黄酮 骨碎补 总黄酮 基磷灰石 降解 去离子水 微血管 部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椎间盘骨水泥颗粒对人髓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非无足轻重 被引量:6
6
作者 毛海青 耿德春 +2 位作者 朱雪松 邹俊 杨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08-2115,共8页
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过程中,常发生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但有关骨水泥进入椎间盘后对椎间盘细胞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骨水泥颗粒对人髓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积分数0.001%,0.01%,0.1%,0.5%... 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过程中,常发生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但有关骨水泥进入椎间盘后对椎间盘细胞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骨水泥颗粒对人髓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积分数0.001%,0.01%,0.1%,0.5%,1.0%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处理人正常髓核细胞,以常规培养的人正常髓核细胞为对照,以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不同体积分数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影响。体积分数0.001%,0.0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体积分数0.1%,0.5%,1.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明显抑制人正常髓核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该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处理3,6d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颗粒体积分数为0.1%,0.5%和1.0%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抑制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磷酸钙骨水泥颗粒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 髓核细胞 细胞增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庞丽云 王海 +3 位作者 陈永霞 刘帅 杨菁 孙洪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12-418,共7页
背景:临床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剂毒性大,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目的:研制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3.125,6.25,12.5,25,50,10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 背景:临床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剂毒性大,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目的:研制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3.125,6.25,12.5,25,50,10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观察25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形态变化,并观察0,12.5,25,5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在3.125-1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与紫杉醇均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且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显示出明显的缓释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其抑制率显著增加,72h时抑制效果最好,但紫杉醇此现象不明显。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且随着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作用时间的增加这一现象更加典型;12.5,25,5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且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质量浓度越高、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紫杉醇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粒 凋亡 抑制 肝癌 缓释药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煅烧骨修复兔股骨远端骨缺损 被引量:5
8
作者 侯喜君 王春华 +3 位作者 李霖 廉红星 李玉强 张连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00-406,共7页
背景:自体骨兼具骨引导和骨诱导特性而成为修复骨缺损的金标准,但其来源有限,促使研究人员去寻找各类骨移植替代物。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煅烧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修复兔股骨远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直径5mm,深12mm的兔股骨远端骨缺... 背景:自体骨兼具骨引导和骨诱导特性而成为修复骨缺损的金标准,但其来源有限,促使研究人员去寻找各类骨移植替代物。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煅烧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修复兔股骨远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直径5mm,深12mm的兔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实验侧骨缺损部位植入β-磷酸三钙煅烧骨试件,对照侧仅制造骨缺损模型,不植入任何材料。观察实验动物手术切口局部情况,并制备病理切片,观察材料植入后的骨长入情况。结果与结论:骨缺损部位植入β-磷酸三钙煅烧骨试件后,实验动物的切口愈合良好,在术后4周可以观察到骨缺损周边开始形成新骨,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新骨形成量逐渐增多,至术后12周时,材料中心部位也可见新骨长入,材料逐渐降解,而对照侧直至术后12周时骨缺损部位仍无新骨长入。结果显示β-磷酸三钙具备良好的成骨性能,是一种优良的骨移植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Β-磷酸三钙 对照研究 煅烧骨 骨缺损 骨移植 成骨性能 生物降解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纳米双相陶瓷人工骨的成骨及降解 被引量:4
9
作者 聂玮 何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00-2107,共8页
背景:烧结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结晶度很高,在体内很难降解;纳米β-磷酸三钙的降解速度太快,不利于体内生物组织在材料上附着,不利于引导成骨。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β-磷酸三钙双相陶瓷人工骨的成骨及降解性能。方法:将36只青紫... 背景:烧结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结晶度很高,在体内很难降解;纳米β-磷酸三钙的降解速度太快,不利于体内生物组织在材料上附着,不利于引导成骨。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β-磷酸三钙双相陶瓷人工骨的成骨及降解性能。方法:将36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制作左侧挠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β-磷酸三钙双相陶瓷人工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观察成骨和材料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术后12周时X射线:实验组可见材料基本降解,连续性骨痂通过骨缺损部位。对照组材料未见明显降解,骨缺损处有骨痂修复。空白组骨缺损未见修复。②术后12周时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材料孔隙内以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为主,有少量软骨细胞,出现散乱的骨松质,材料完全降解。对照组材料孔隙内以骨细胞为主,有少量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材料未见明显降解。空白组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及胶原纤维。③术后12周时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材料降解,骨缺损部位被新生骨松质取代。对照组材料未见降解,骨缺损部位大都被新生骨松质取代。空白组无明显骨重建。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β-磷酸三钙双相陶瓷人工骨具有良好成骨能力及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纳米 双相 人工骨 羟基磷灰石 Β-磷酸三钙 成骨 降解 骨缺损 骨传导 陶瓷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磷酸果糖抑制肌腱胶原产生和趾屈指肌腱吻合后的粘连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红 曹文 +2 位作者 李娅娟 杨选影 夏长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430-1434,共5页
背景:有实验证实外源性6-磷酸果糖能降低肌腱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量,减轻肌腱术后粘连的形成。目的:观察6-磷酸果糖对肌腱术后粘连形成的影响。方法:取72只兔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n=36),分别于腱鞘内注入6-磷... 背景:有实验证实外源性6-磷酸果糖能降低肌腱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量,减轻肌腱术后粘连的形成。目的:观察6-磷酸果糖对肌腱术后粘连形成的影响。方法:取72只兔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n=36),分别于腱鞘内注入6-磷酸果糖与生理盐水,术后4,8周后行肌腱粘连检测、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1,2,4,8周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定肌腱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术后4,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肌腱缝合处光滑,屈趾肌腱滑动距离较长,肌腱滑动受限较轻(P<0.05),但两组最大抗断裂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实验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6-磷酸果糖能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减轻粘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 6-磷酸果糖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Ⅰ型胶原 腱粘连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天政 吕晶 +1 位作者 杨捷绯 柯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354-1361,共8页
背景:设计一体化、具有过渡结构的双层支架材料,复合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有利于新生的骨与软骨组织之间形成良好界面。目的:模仿自然骨-软骨基质构建复合支架,以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观察复合组织的成软骨... 背景:设计一体化、具有过渡结构的双层支架材料,复合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有利于新生的骨与软骨组织之间形成良好界面。目的:模仿自然骨-软骨基质构建复合支架,以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观察复合组织的成软骨及成骨能力。方法:制备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及明胶-陶瓷化骨多孔复合支架,构建自然骨-软骨基质复合支架,复合兔软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未成骨诱导与成骨诱导两组培养,并进行MTT、糖胺多糖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以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结果与结论:未成骨诱导与成骨诱导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糖胺多糖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未成骨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活性缓慢上升,成骨诱导组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活性迅速上升,14d时达到稳定状态。两组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无明显区别,均已形成含有双层组织的类似骨-软骨样组织,其间可见未降解支架形态,但由于基质形成不完善及支架未完全降解,此种结构不成熟,细胞分布不均匀,支架内部可见散在无细胞区域。证实采用两种细胞与双层结构的支架经体外分层复合能够形成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明胶 硫酸软骨素 透明质酸 复合支架 组织工程 骨软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软骨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纳米Ag-SiO_2聚氨酯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六成 徐帅 +2 位作者 李师思 吴凯 王键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92-399,共8页
背景:为改善聚氨酯材料的抗菌性能,前期研究中合成了纳米Ag-SiO2聚氨酯材料。目的:比较7种含不同质量分数纳米Ag-SiO2聚氨酯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将纳米Ag-SiO2与聚氨酯以熔融共混方式制备成含纳米Ag-SiO2,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 背景:为改善聚氨酯材料的抗菌性能,前期研究中合成了纳米Ag-SiO2聚氨酯材料。目的:比较7种含不同质量分数纳米Ag-SiO2聚氨酯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将纳米Ag-SiO2与聚氨酯以熔融共混方式制备成含纳米Ag-SiO2,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0%,1.5%,2.0%,2.5%,5.0%的聚氨酯材料。以上述7种聚氨酯材料浸提液、高密度聚乙烯浸提液(阴性对照)、0.1%苯酚液浸提液(阳性对照)分别培养L929细胞24,48,72h后,并设置试剂对照(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和空白对照(不加细胞,只加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采用MTT比色法定量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并进行毒性反应分级;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结论:7种含不同质量分数纳米Ag-SiO2聚氨酯材料组、试剂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细胞贴壁良好,形态正常,胞体丰满,胞质、核质分布均匀,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大于80%,毒性反应分级均为1级,且随着纳米Ag-SiO2质量分数的降低,体外细胞毒性渐小、生物相容性更好。随培养时间延长,阳性对照组细胞相对增殖率逐渐降低,72h后细胞相对增殖率降至8.7%,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萎缩、变圆、漂浮、片状脱落。表明7种含不同质量分数纳米Ag-SiO2聚氨酯材料均具有良好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毒性反应分级均为1级,符合医用材料体外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纳米Ag-SiO_2 聚氨酯 体外 L929细胞 细胞相对增殖率 细胞毒性 抗菌性能 MTT比色法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3纳米微球载体基因工程转染许旺细胞 被引量:2
13
作者 宗海斌 贾金领 +1 位作者 董玉珍 周慧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362-1366,共5页
背景:纳米微球基因转染技术携带或增强种植细胞可持续稳定延长其释放,保持其活性和作用时间。目的:观察纳米微球载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对坐骨神经缺损的促进和修复作用。方法:采用纳米微球载体将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 背景:纳米微球基因转染技术携带或增强种植细胞可持续稳定延长其释放,保持其活性和作用时间。目的:观察纳米微球载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对坐骨神经缺损的促进和修复作用。方法:采用纳米微球载体将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入体外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许旺细胞。取Wistar成年大鼠80只制作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将4种不同的移植物注入细胞外基质凝胶-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管桥接管内:空白对照组未注入其他任何物质,细胞组注入许旺细胞,基因组注入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实验组注入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结果与结论:术后坐骨神经及肌纤维横截面积染色比较,实验组优于细胞组、基因组(P<0.01),细胞组、基因组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细胞组、基因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许旺细胞移植,可相互促进,再造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促进并修复缺损坐骨神经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基因工程 纳米微球载体 神经营养因子3 许旺细胞 神经缺损 省级基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开伟 段宏 +2 位作者 项舟 肖睿 陈久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57-464,共8页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方...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阳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空白对照组以自体神经修复。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DiI示踪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S-100及神经细丝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髓鞘及再生轴突的超微结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动作电位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表明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构建的人工神经可重建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传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小肠黏膜下层 许旺细胞 周围神经缺损 神经传导 缓释微球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塑形Bio-oss修复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刚 徐晓刚 +1 位作者 周中华 高建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344-1348,共5页
背景:Bio-oss的颗粒状结构通常应用于洞形缺损的充填性移植,对于三壁以上的缺损修复难以成形。目的:评价Bio-oss以纤维蛋白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为赋形材料后的成骨性能。方法:拔除9条杂种犬双侧下颌第2,4前臼齿及第2臼齿,造成1cm... 背景:Bio-oss的颗粒状结构通常应用于洞形缺损的充填性移植,对于三壁以上的缺损修复难以成形。目的:评价Bio-oss以纤维蛋白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为赋形材料后的成骨性能。方法:拔除9条杂种犬双侧下颌第2,4前臼齿及第2臼齿,造成1cm×1cm的骨缺损区,将Bio-oss+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2、Bio-oss+纤维蛋白胶及Bio-oss材料分别植入第2,4前臼齿及第2臼齿骨缺损区。结果与结论:各组软组织均一期愈合。Bio-oss复合纤维蛋白胶后,骨粉结合紧密,不易剥离。术后4,8,12周时Bio-oss+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新生骨百分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表明纤维蛋白胶的加入可以解决Bio-oss成形困难的问题,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加入可促进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组织工程软骨材料 纤维蛋白胶 骨形态发生蛋白 无机牛骨 下颌骨缺 塑形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重建前交叉韧带中Endo-Button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的对比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理选 章莹 郭汉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89-495,共7页
背景: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仍有许多的争议及未知因素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目的:比较分析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股骨端分别使用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在关节镜... 背景: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仍有许多的争议及未知因素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目的:比较分析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股骨端分别使用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在关节镜下使用4股自体腘绳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实验组25例股骨端使用Endo-Button钢板固定,对照组20例使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重建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结果与结论:经过6-21个月的随访,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达正常范围。Lachman试验中实验组Ⅰ度阳性2例,对照组Ⅰ度阳性3例;轴移试验均阴性。两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随访早期均有较高的骨道扩大发生率,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骨道增宽程度强于实验组(P<0.05)。说明两组早期总体临床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力学及表面改性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Endo-Button 可吸收界面螺钉 固定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明胶联合壳聚糖纤维对磷酸钙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朝晖 赵玉祥 +1 位作者 张俊国 王大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07-411,共5页
背景:已有多种纤维被用于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强度及抗断裂性能。目的:了解明胶联合壳聚糖纤维对磷酸钙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寻找较为合适的配比。方法:采用2×4析因设计,将质量比为0(蒸馏水),5%的明胶,体积比为0,10%,30%和50%的壳... 背景:已有多种纤维被用于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强度及抗断裂性能。目的:了解明胶联合壳聚糖纤维对磷酸钙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寻找较为合适的配比。方法:采用2×4析因设计,将质量比为0(蒸馏水),5%的明胶,体积比为0,10%,30%和50%的壳聚糖纤维分别混入磷酸钙骨水泥,检测复合物的抗弯曲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试样断口形态并进行电子能谱分析。结果与结论:各明胶组间抗弯强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各体积比纤维间抗弯强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5%明胶和30%壳聚糖纤维构成的复合物抗弯曲强度最大,达12.31MPa。以蒸馏水为液相的磷酸钙骨水泥固化后,表面可见不规则颗粒,平均微孔直径小于5μm,添加明胶后颗粒似乎黏在一起,微孔直径与前者相似,但是数目少于前者。磷酸钙骨水泥-5%明胶-30%纤维复合物的断口扫描可见拔出纤维的表面黏附有大量颗粒,磷酸钙骨水泥-蒸馏水-30%纤维复合物拔出纤维表面的颗粒明显减少。表明明胶与壳聚糖纤维可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抗弯曲强度,5%明胶和30%壳聚糖纤维为这种增强模式较为合适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壳聚糖 纤维 明胶 磷酸钙骨水泥 抗弯强度 生物力学 其他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三种比色法评价4种牙科金属材料对L-929细胞的毒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耀忠 刘根娣 +1 位作者 宋萍 高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390-1397,共8页
背景:采用不同方法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目的:采用3种比色法评价镍铬合金、钴铬合金、3铬13及纯钛等牙科金属材料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以镍铬合金、钴铬合金、3铬13及纯钛4种牙科金属... 背景:采用不同方法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目的:采用3种比色法评价镍铬合金、钴铬合金、3铬13及纯钛等牙科金属材料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以镍铬合金、钴铬合金、3铬13及纯钛4种牙科金属材料的浸提液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24,72h。以体积分数10%小牛血清+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的L-929细胞为阴性对照组,以0.7%丙烯酰胺+体积分数10%小牛血清+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的L-929细胞为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MTT、CCK-8及结晶紫3种比色法检测上述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①4种材料浸提液中培养的细胞形态正常,胞内结构清晰,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大量增殖,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阳性对照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完整性受破坏,形成大量细胞碎片。②培养24h时,CCK-8比色法检测中钴铬合金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MTT及结晶紫比色法检测中钴铬合金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72h时,MTT比色法检测中4种牙科金属材料组细胞相对增殖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CCK-8及结晶紫比色法检测中4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材料细胞毒性均为0-1级。表明上述4种牙科金属材料细胞毒性均在临床应用的允许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口腔材料 镍铬合金 钴铬合金 3铬13 纯钛 牙科金属材料 细胞毒性 L-929细胞 MTT 比色法 CCK-8 比色法 结晶紫比色法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构建可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壁碳纳米管的复合支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学艺 刘正尼 +1 位作者 汤睿 胡恒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33-439,共7页
背景:单纯植入猪小肠黏膜下层修复腹壁缺损存在早期血管化不足,导致修复失败。目的:构建可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多壁碳纳米管-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支架,评价其体外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性能、力学性能及细胞毒性。方法:通过浸染将装载... 背景:单纯植入猪小肠黏膜下层修复腹壁缺损存在早期血管化不足,导致修复失败。目的:构建可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多壁碳纳米管-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支架,评价其体外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性能、力学性能及细胞毒性。方法:通过浸染将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到猪小肠黏膜下层上,构建可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复合支架,并根据多壁碳纳米管与猪小肠黏膜下层的不同质量比(0,1%,3%,5%,10%)构建5种多壁碳纳米管-猪小肠黏膜下层。结果与结论:①复合支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控释性能:随时间的延长,各组的累积浓度增高,且随着多壁碳纳米管质量的增加,释放浓度也逐渐增加。②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1%,3%,5%,10%多壁碳纳米管-猪小肠黏膜下层最大载荷及弹性模量均高于猪小肠黏膜下层(P<0.05),且随着多壁碳纳米管质量的增加,最大载荷逐渐增加。③复合支架的成纤维细胞毒性:多壁碳纳米管在复合支架中质量分数≤5%时对细胞的生长无影响。表明构建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控释性能、力学性能及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壁碳纳米管 猪小肠黏膜下层 复合支架 腹壁缺损 最大载荷 弹性模量 细胞毒性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活性短肽修饰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拔牙后剩余牙槽嵴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善昌 龚立强 杜晓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38-2144,共7页
背景: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拔除后都会造成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导致颌骨骨量不足,不利于患者后期接受义齿和种植牙的修复治疗。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拔牙后剩余牙槽嵴模型,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拔牙窝修复及牙槽嵴... 背景: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拔除后都会造成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导致颌骨骨量不足,不利于患者后期接受义齿和种植牙的修复治疗。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拔牙后剩余牙槽嵴模型,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拔牙窝修复及牙槽嵴吸收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单纯材料组,均拔除右侧下颌中切牙,实验组在拔牙窝内即刻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材料,对照组在拔牙窝内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材料,单纯材料组在拔牙窝内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结果与结论:①牙槽嵴的相对长度:术后2,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大于单纯材料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2,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和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均优于单纯材料组。③新生骨面积占骨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术后2,4,8周,各组随时间增长不断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大于单纯材料组(P<0.05),对照组大于实验组。表明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良好的骨诱导能力,拔牙后即刻植入可促进拔牙创的愈合,延缓剩余牙槽嵴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拔牙 剩余牙槽嵴 纳米晶矿化胶原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活性肽 新骨形成 拔牙窝 口腔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