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口邻近海域底栖动物粒径谱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华尔 张志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1-978,共8页
首次建立了黄河口邻近海域4个站位底栖动物生物量粒径谱和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生物量粒径谱模式为三峰模式,3峰分别由海洋线虫,其他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和大型底栖动物形成。研究站位标准化粒径谱斜率变化范围为-0.859至-0.664,截距为15.... 首次建立了黄河口邻近海域4个站位底栖动物生物量粒径谱和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生物量粒径谱模式为三峰模式,3峰分别由海洋线虫,其他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和大型底栖动物形成。研究站位标准化粒径谱斜率变化范围为-0.859至-0.664,截距为15.035至16.331,与东、黄海和南黄海研究结果一致,可有效地指示营养输入状况和总生物量。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截距对总生物量的指示作用需注意粒级选择的一致性。利用粒径谱方法计算了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结果显示,研究站位平均次级生产力为6.717 g.DW.m-2a-1,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为4.509 g.DW.m-2a-1,小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为2.208 g.DW.m-2a-1。粒径谱方法计算结果与其他次级生产力计算方法基本一致。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简便,可避免因对生物特性的把握不准而引起的计算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粒径谱 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 次级生产力 底栖动物 黄河口
下载PDF
渤海湾近岸底栖动物的生物量粒径谱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青田 胡桂坤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81-84,88,共5页
对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底栖动物的调查和分析,选择其中4个重点站位进行底栖生物的生物量粒径谱(Sheldon粒径谱)和正态化生物量粒径谱研究.粒径谱分析所需的生物量干重值由经验公式和转换参数估算得到.Sheldon粒径谱结果表明:生物量显示... 对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底栖动物的调查和分析,选择其中4个重点站位进行底栖生物的生物量粒径谱(Sheldon粒径谱)和正态化生物量粒径谱研究.粒径谱分析所需的生物量干重值由经验公式和转换参数估算得到.Sheldon粒径谱结果表明:生物量显示出由小型底栖动物向大型底栖动物递增的趋势,峰型结构复杂,站位间出现波峰和波谷的粒级存在差异,且波峰数量和我国其他海域的结果也存在差异.正态化生物量粒径谱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内底栖动物正态化生物量粒径谱的斜率范围为-0.753 7~-0.644 7,在我国近海海域中属于偏高水平,说明渤海湾近岸海域内营养循环的效率较高;该粒径谱的截距为13.316~14.449,表明研究海域的生产量低于东海、黄海和黄河口的生产量,而与南黄海基本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生物量 Sheldon粒径谱 正态化粒径谱 渤海湾
下载PDF
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体型特征及生物量谱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嘉宇 何蕾 +1 位作者 刘晓收 华尔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6-97,共12页
为了解渤海海洋线虫体型及生物量谱特征,本研究对2014年11月采自渤海中部13个站位的海洋线虫标本进行了个体体长、体宽的实际测量,基于这些测量数据,构建线虫群落生物量谱。研究结果显示,渤海海洋线虫平均体长为(531.7±273.4)μm,... 为了解渤海海洋线虫体型及生物量谱特征,本研究对2014年11月采自渤海中部13个站位的海洋线虫标本进行了个体体长、体宽的实际测量,基于这些测量数据,构建线虫群落生物量谱。研究结果显示,渤海海洋线虫平均体长为(531.7±273.4)μm,平均体宽为(15.2±8.2)μm,平均体长-体宽比值L/W为37.4±14.3,以纤细型线虫为主。近黄河口及莱州湾口站位的海洋线虫比其他站位线虫体长、体宽值更大,L/W值较低,“长而粗”线虫比例更高。渤海线虫生物量谱多为单峰型,波峰值出现在-4~-2粒级,在近黄河口及莱州湾口站位波峰出现于-2粒级,其他站位波峰则多位于更小的-4或-3粒级。粉砂黏土含量、底层水温度和底层水盐度等非生物因素对渤海线虫体型的影响突出。基于线虫体长、体宽的分析方法在检测群落变化方面具有敏感性,可以为了解海洋线虫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个体体长 个体体宽 生物量谱 渤海
下载PDF
鸭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物群落的胁迫响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伦 王年斌 +1 位作者 杨国军 宋永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90-2802,共13页
利用ABC曲线法结合粒径谱理论对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的生物群落特征、优势种演替、多样性水平、稳定性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构建了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稳定性的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 利用ABC曲线法结合粒径谱理论对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的生物群落特征、优势种演替、多样性水平、稳定性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构建了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稳定性的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演替明显,受外界干扰较大。春、夏季浮游植物以r-对策者为主,群落数量偏离平衡点;秋季以r-对策者为主的微小型浮游植物逐渐被中大型k-对策者演替,群落完成反馈调节,恢复到平衡点。浮游动物由于较高的能量供应其幼体全年一直处于较高优势水平,但生态效率转换相对较慢。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演替明显,系统具有低多样性低密度的特点,群落在夏季受外界扰动较大。游泳生物群落主要以小型个体为主,已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构建的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测算结果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这也验证了该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说明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稳定性较差,受外界干扰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曲线 生态对策 生物群落 生态稳定性 标准生物量粒径谱 胁迫响应 鸭绿江口
下载PDF
辽宁近岸浑浊海域网采浮游生物的粒径结构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宋伦 王年斌 +1 位作者 宋永刚 李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0-908,共9页
河口及近岸海域环境复杂,浮游生物反馈调节频繁,粒径结构极不稳定.本文对辽宁近岸河口区和港口区浑浊带海域的浮游生物粒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机氮含量高的浑浊带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μm<ESD(等效球径,equivalen... 河口及近岸海域环境复杂,浮游生物反馈调节频繁,粒径结构极不稳定.本文对辽宁近岸河口区和港口区浑浊带海域的浮游生物粒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机氮含量高的浑浊带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μm<ESD(等效球径,equivalent sphere diameter)<100μm小粒径区域;而在低营养盐的清洁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集中在ESD>100μm大粒径区域.表明浮游植物群落对高浓度悬浮物的响应可能通过小粒径生物进行反馈调节,使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等大粒径浮游植物生物量组成降低,将影响以摄食这些饵料为主的各种鱼虾幼体资源量.另外,本文构建了标准生物量谱,它符合北方近岸浅海、富营养化水域生态系统的特征,谱线斜率表明,研究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的生物量随着粒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探讨了甲藻和枝角类作为评估悬浮物污染的指示生物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生物量粒径谱 浮游生物 粒径结构 胁迫响应 浑浊海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