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 被引量:409
1
作者 马克明 傅伯杰 +1 位作者 黎晓亚 关文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61-768,共8页
提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 ,适应了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需求。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干扰排除以及空间格局规划和管理 ,能够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完整性 ,实现对区域生态环... 提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 ,适应了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需求。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干扰排除以及空间格局规划和管理 ,能够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完整性 ,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对象具有针对性、研究尺度具有区域性、研究问题具有系统性、研究手段具有主动性。它强调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及其空间合理配置、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景观生态格局的优化、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满足。它更加强调格局与过程安全及其整体集成 ,将生态系统管理对策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地域上 ,实现管理效果的直观可视。相关理论 ,景观生态学、干扰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等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不存在一个固定标准 ,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求的不断变化是生态系统管理的根本原因。实现区域生态安全不但要以社会、经济、文化、道德、法律、和法规为手段 ,更要以其不断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新需求为目标逐步进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对于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理论基础 生态恢复 生物保护 社会经济发展
下载PDF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126
2
作者 黎晓亚 马克明 +1 位作者 傅伯杰 牛树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55-1062,共8页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为区域生态恢复和生物保护提供了整体性对策。基于这一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初步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景观生态规划原则的增补 ,确定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为区域生态恢复和生物保护提供了整体性对策。基于这一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初步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景观生态规划原则的增补 ,确定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人类干扰的特点 ,综合集成了基于格局优化、干扰分析 2种规划途径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拟和预案研究等多种方法 ,形成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方法框架。该方法突出体现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注重针对性、区域性、系统性和主动性的特点 ,满足了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的需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格局优化 干扰管理 生物保护 生态恢复 生态规划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45
3
作者 任磊 黄廷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0-54,共5页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和操作管理简便的优点 ,正逐步成为石油污染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土壤中石油类物质降解的基本原理出发 ,总结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强化生物降解效率的各种技术措施和工程方案及其...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和操作管理简便的优点 ,正逐步成为石油污染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土壤中石油类物质降解的基本原理出发 ,总结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强化生物降解效率的各种技术措施和工程方案及其适用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文中首先详细介绍了土壤中降解石油类物质的生物相组成及降解过程的基本生化原理 ,并指出影响微生物降解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土壤 p H值、温度、湿度、充氧量和各种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等。接着 ,重点阐述了石油污染土壤的非原位修复技术和原位修复技术并深入探讨了土地处理、生物堆积处理、堆肥处理等非原位修复技术和现场强化生物治理、植被治理等原位修复技术。此外文中还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强化石油类物质生物降解方面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主要包括应用高效降解微生物、投加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最后 ,本文还展望了石油类污染土壤生物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物修复 石油 污染 生物降解 生物治理
下载PDF
湿地水文连通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6
4
作者 崔保山 蔡燕子 +2 位作者 谢湉 宁中华 华妍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8-746,共9页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作用下,湿地破碎化严重,面积减小,湿地的水文连通受阻,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基于广...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作用下,湿地破碎化严重,面积减小,湿地的水文连通受阻,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基于广泛的文献调研,从水文连通的概念、水文连通对湿地生境的影响、水文连通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受损水文连通的修复4个方面回顾了当前湿地水文连通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结合多年在湿地领域的研究背景,重点针对上下游重大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大江大河三角洲湿地水文连通的胁迫,提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趋势,将为解决三角洲湿地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提供支持,推动我国湿地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连通 生境塑造 生物连通 生态修复 大河三角洲 阈值
下载PDF
中国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杨清海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71-77,共7页
中国主要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紧缺。全国大部分湖泊、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甚至出现了许多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城市生态景观,也对人民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人们日益重视景观水体的污染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技术按照治理手... 中国主要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紧缺。全国大部分湖泊、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甚至出现了许多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城市生态景观,也对人民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人们日益重视景观水体的污染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技术按照治理手段划分又可分为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方法等。化学方法处理污染水体主要是添加化学药剂和吸附剂改变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pH、吸附沉淀水体中悬浮物质和有机质。物理修复措施包括人工曝气、截污、调水冲污、河道疏浚等措施。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微生物制剂技术、人工浮岛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生物栅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方便管理、修复效果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化水体 水环境 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三种牧草植物对黄顶菊田间替代控制 被引量:28
6
作者 皇甫超河 张天瑞 +3 位作者 刘红梅 李刚 赖欣 杨殿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1-1518,共8页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替代试验对比研究了3种1年生牧草——高丹草、紫花苜蓿和欧洲菊苣与入侵我国华北地区的一种外来植物黄顶菊之间的相对竞争表现;通过设置不同牧草与黄顶菊组合的替代比例(牧草与黄顶菊分别单种及1∶1、1.5∶1和2∶1比...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替代试验对比研究了3种1年生牧草——高丹草、紫花苜蓿和欧洲菊苣与入侵我国华北地区的一种外来植物黄顶菊之间的相对竞争表现;通过设置不同牧草与黄顶菊组合的替代比例(牧草与黄顶菊分别单种及1∶1、1.5∶1和2∶1比例混种),建立了3种牧草与黄顶菊的田间替代试验区。结果表明:随着3种牧草替代比例的增加,其盖度也逐渐上升,均对黄顶菊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高丹草出苗较黄顶菊更早且具有更强的遮阴能力,在各混种替代组合中完全抑制了黄顶菊生长,抑制率达100%;紫花苜蓿和欧洲菊苣与黄顶菊的混种种群中,黄顶菊的生物量、株高等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在中等替代比例(1.5∶1)下对黄顶菊的抑制效果为最佳,抑制率分别为87.7%和96.2%;在与3种牧草竞争的条件下,黄顶菊相对产量均显著<1.0,表明黄顶菊种间竞争显著小于种内竞争,使该外来种生长受到有效抑制。在黄顶菊已入侵和易于入侵的生境建立牧草替代种群是进行生态重建和保持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牧草 生物入侵 替代控制 植物竞争 生态重建
原文传递
昆山市凌家浜黑臭水体生物治理与生态修复 被引量:26
7
作者 徐玉良 张剑刚 +5 位作者 蔡聪 王乙江 李蒙英 何骋 朱莉莉 丰林花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6-81,共6页
以昆山市凌家浜黑臭水体治理为目标,应用生物治理与生态修复组合技术治理城市河道,通过设置生物膜自净设备、微纳米曝气增氧设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措施对该水体进行治理修复。结果表明,经过6个多月的运行,该河道水质... 以昆山市凌家浜黑臭水体治理为目标,应用生物治理与生态修复组合技术治理城市河道,通过设置生物膜自净设备、微纳米曝气增氧设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措施对该水体进行治理修复。结果表明,经过6个多月的运行,该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COD、总磷、氨氮等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V类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0.5m左右,甚至接近1m;恢复了河道中由挺水、沉水等多种水生植物和动物组成的水体和水陆交错带的生态系统,增加了河道中的生物多样性,强化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明显改善了河道的景观效果。实践证明,该组合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和透明度,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若同时加强环保监管与定期运行管理,则可从根本上恢复河流系统的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河道 生物治理 生态修复 水生植物
原文传递
6种人工针叶幼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层片的物种多样性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23
8
作者 雷波 包维楷 贾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4-600,共7页
为了评估人工林苔藓植物发育状况 ,同时为人工林生态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采用样地取样方法 ,调查分析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 6种人工幼龄针叶林 (川西云杉 (Piceabalfouriana)林、日本落叶松 (Larixkaempferi)林、油松 (Pi nustabulaeformis... 为了评估人工林苔藓植物发育状况 ,同时为人工林生态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采用样地取样方法 ,调查分析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 6种人工幼龄针叶林 (川西云杉 (Piceabalfouriana)林、日本落叶松 (Larixkaempferi)林、油松 (Pi nustabulaeformis)林、华山松 (Pinusarmandii)林、油松_华山松混交林和川西云杉_华山松混交林 )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层片物种组成、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及其异同。 6种人工林下共发现了 19种苔藓 ,各林下组成数量在 7~ 13种。除云杉林外 ,纯林下苔藓种数均小于或者等于混交林下 ;6种人工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平均厚度分别在 0 .4 1%± 1.4 9%~ 17.79%± 1.6 7%、(2 7.99± 36 7.95 )~ (380 7.11± 4 12 .90 )株·m-2 和 (1.80± 1.5 1)~ (19.89±1.6 9)mm之间。无论是多样性指数 ,还是结构参数 ,均以川西云杉林最高 ,而华山松林最低。总体说来 ,岷江上游人工针叶幼林下地表苔藓组成物种较少、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_Wiener指数 )低、Simpson指数高、结构参数 (密度、盖度、厚度 )较小 ,说明林下地表苔藓植物组成单一、结构相当简单 ,发育不良。综合分析表明 ,具有相对较低林冠郁闭度与林木密度的云杉林是 6类人工林中恢复状况相对最好的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人工林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海草及海草场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锁民 崔彦农 +1 位作者 刘金祥 夏曾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9-159,共11页
海草是分布于全球各地浅海中的重要沉水被子植物,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海草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海草场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最具生产力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且强大的吸收和固碳能力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库之一;海草场具... 海草是分布于全球各地浅海中的重要沉水被子植物,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海草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海草场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最具生产力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且强大的吸收和固碳能力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库之一;海草场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被广泛视为是理想的"生态哨兵"来衡量近海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如今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活动的双重干扰,全球海草种的数量和海草场的覆盖面积正在急剧减少,海草生存状况面临严峻的考验,约14%的海草种处于灭绝的边缘,1/3的海草场彻底消失。目前,海草监测工程和以生境恢复与人工移植为主的海草保护恢复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对今后全球范围内海草保护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该工程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取得更多技术理论上的突破和政策上的支持才能实现挽救濒危海草种及缓解海草场生态系统破坏现状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全球海草及海草场生态系统研究成果的总结,阐述了海草和海草场对全球生物圈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严峻生存压力,以期提高公众对海草的认识,并唤起人们保护海草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海草场生态系统 碳库 生态哨兵 保护和恢复
下载PDF
我国生物海岸修复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小霞 陈新平 +2 位作者 米硕 龚泽林 林鹏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介绍了我国生物海岸的分布现状,总结出以柽柳为代表的灌木群落、以芦苇为代表的草本群落、以红树林为代表的常绿灌木与乔木群落以及珊瑚礁是我国海岸带四类典型生物群落。生物海岸的生态、旅游、渔牧和科研价值极高,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 介绍了我国生物海岸的分布现状,总结出以柽柳为代表的灌木群落、以芦苇为代表的草本群落、以红树林为代表的常绿灌木与乔木群落以及珊瑚礁是我国海岸带四类典型生物群落。生物海岸的生态、旅游、渔牧和科研价值极高,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对生物海岸的价值认识不足,我国生物海岸被大量破坏,主要破坏原因可归纳为:1)土地功能转换式开发引起的红树林和草本岸线破坏;2)过度采挖及环境恶化引起的珊瑚礁破坏;3)土壤盐碱化引起的柽柳群落退化。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系列海岸带保护与生态修复的举措陆续实施,减缓了我国海岸带生态加速破坏的态势,较好地保护和修复了我国生物海岸,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包括:1)设立生物海岸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2)建立健全生物海岸保护相关法律体系;3)开展典型生物海岸相关研究与修复技术探索;4)推进并实施"十三五"海洋规划中三大海洋重点工程。为了解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的现状,于2017-2018年期间,分别在山东日照、潍坊,上海,广东汕头、汕尾以及徐闻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测量,调研结果表明:在政策支持下,调研地区的生物海岸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复,推进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调研成果,指出我国在海岸带生态修复中应特别重视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海岸 生态修复 柽柳群落 草本群落 红树林 珊瑚礁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武发思 张永 +3 位作者 苏敏 贺东鹏 李洁 冯虎元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古代壁画和石雕石刻等珍贵文化遗产普遍存在酥碱粉化、盐霜结壳、风化脱落、烟熏污染等类型病害,研发相应的保护修复材料和技术长期以来都是文物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生物纳米材料和生物技术因其绿...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古代壁画和石雕石刻等珍贵文化遗产普遍存在酥碱粉化、盐霜结壳、风化脱落、烟熏污染等类型病害,研发相应的保护修复材料和技术长期以来都是文物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生物纳米材料和生物技术因其绿色环保、兼容适用、效果良好等优势正逐渐成为常规物理措施和化学材料的补充或替代方法。本研究系统总结和梳理了功能微生物、生物酶、代谢产物及创新性生物技术在国内外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发展脉络和应用现状,重点对生物清洗技术和生物加固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科研工作者开展基于生物技术的文物保护修复创新性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清洗 生物加固 生物技术 保护修复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薛敏 鄢贵权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年第1期61-64,共4页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使其免受或少受污染,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介绍物理法、水力法、抽出处理法、化学法和生物修复法,重点阐述目前研究最为热点的生物修复法,较全面地介绍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并针对地下水污染现状,提...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使其免受或少受污染,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介绍物理法、水力法、抽出处理法、化学法和生物修复法,重点阐述目前研究最为热点的生物修复法,较全面地介绍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并针对地下水污染现状,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治理技术 物理修复法 化学修复法 生物修复
下载PDF
人工浮床加挂填料对富营养化河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4
13
作者 虞中杰 王东启 +3 位作者 陈振楼 祁莹莹 聂智凌 许世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35,共5页
人工浮床技术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一种经济且高效的手段。应用3种填料、2种浮床、2种水力负荷对人工浮床中试系统进行组合构建,考察不同类型的浮床对太湖周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浮床加挂人工填料的方法对富营养化... 人工浮床技术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一种经济且高效的手段。应用3种填料、2种浮床、2种水力负荷对人工浮床中试系统进行组合构建,考察不同类型的浮床对太湖周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浮床加挂人工填料的方法对富营养化河水进行外源污染控制是行之有效的,经过3种填料组合浮床净化后,出水水质都达到了生活生产用水水质标准。3种不同填料的组合浮床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是球形填料与框架结构组合,在低水力负荷率条件下,该系统对TP、NH4+-N、NO3--N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3%、76.6%、63.6%和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河水 生物修复 人工浮床 填料
原文传递
基于资源等价分析法的海洋溢油生物资源损害评估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京梅 侯怀洲 +1 位作者 姚海燕 王晓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762-3770,共9页
评估海洋溢油造成的生物资源损害,对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制定的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以及生态修复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2011年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评估生物资源受损程度,利用资源等价分析法计算修复工程规模。结果表明,底栖... 评估海洋溢油造成的生物资源损害,对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制定的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以及生态修复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2011年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评估生物资源受损程度,利用资源等价分析法计算修复工程规模。结果表明,底栖生物和非底栖生物(包括浮游幼虫幼体、鱼卵、仔稚鱼等)的受损程度分别为30%和71.4%,受损面积分别为1600 km2和6400 km2。若以修建海洋生态保护区作为补偿修复工程,在修复期为20 a、贴现率为3%条件下,修复工程规模应为1059km2,才能补偿溢油造成的底栖和非底栖生物资源损失。其结论可以作为海洋管理部门进行溢油生物资源损害评估和生态修复管理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溢油 资源等价分析法 生物资源损害评估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薛晓菲 崔建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6期148-150,共3页
研究了作为恢复水资源质量主要手段的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与方法,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地下水环境修复的技术方法,提出了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环境 物理修复法 化学修复法 生物修复法
下载PDF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恢复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启亮 董希斌 +1 位作者 李勇 秦世立 《森林工程》 2010年第4期14-18,共5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3个不同火烧恢复时期森林植被恢复的调查,以火烧迹地内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调查区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烧迹地各层物种数随火烧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层与灌木... 通过对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3个不同火烧恢复时期森林植被恢复的调查,以火烧迹地内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调查区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烧迹地各层物种数随火烧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层与灌木层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而草本层变化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逐渐降低;各层的物种多样性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之后逐渐处于平稳;各层的物种均匀度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也是先增加后下降,之后逐渐处于平稳,其中波动变化最大的是灌木层,说明火干扰对灌木层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生物多样性 植被 天然恢复 评价
下载PDF
如何规避前牙美学修复的龈边缘暴露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克 魏雅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3-456,共4页
前牙修复后常因修复体龈边缘暴露而影响最终美学效果,如何规避此问题是口腔医生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牙龈生物型、牙周组织状况、修复体龈边缘位置、排龈技术与排龈线及暂时修复体制作等几个方面,探讨前牙美学修复中如何有效地规避修复... 前牙修复后常因修复体龈边缘暴露而影响最终美学效果,如何规避此问题是口腔医生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牙龈生物型、牙周组织状况、修复体龈边缘位置、排龈技术与排龈线及暂时修复体制作等几个方面,探讨前牙美学修复中如何有效地规避修复体龈边缘暴露,以提高前牙修复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龈边缘 牙龈生物型 生物学宽度 暂时修复体
下载PDF
应用于矿山修复的高效菌株鉴定与溶岩机制:基于增强回归树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雁雯 张金池 +1 位作者 郭晓平 刘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93,共11页
岩石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问题极度严峻,微生物对修复该问题造成的退化生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微生物对岩石矿区生境修复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采用两次定向筛选,获得1株高效产铁载体及吲哚乙酸(IAA)的硅酸盐矿物分解细菌,利用16S rRNA基... 岩石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问题极度严峻,微生物对修复该问题造成的退化生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微生物对岩石矿区生境修复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采用两次定向筛选,获得1株高效产铁载体及吲哚乙酸(IAA)的硅酸盐矿物分解细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细菌为Pseudomonas protegens.通过该细菌对硅酸盐岩的岩石分解实验,测定培养液pH值,K、Al、Si这3种元素的释放量,检测岩石溶蚀的粒径变化,并分析培养液中不同有机酸,氨基酸及多糖的浓度变化,研究Pseudomonas protegens NLX-4对硅酸盐的溶蚀效果,同时引入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analysis,BRT)分析,探究其促溶机制.分析表明,该细菌通过代谢积累一定浓度的酒石酸(>777 mg·L^(-1))以及多糖(>8.21 g·L^(-1)),对硅酸盐岩产生释钾、释铝、脱硅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岩石的分解.菌株Pseudomonas protegens NLX-4可作为修复废弃矿地被破坏生境的良好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岩 生物风化 假单胞菌 岩石矿区 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外来入侵植物管理与控制成效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9
19
作者 许光耀 李洪远 +1 位作者 莫训强 孟伟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69-3176,共8页
外来植物入侵对全球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尽管入侵植物的管理与控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恢复被入侵生态系统、完成管控目标仍存在问题。本文对入侵植物管控成效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综述,发现入侵植物管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预防为主... 外来植物入侵对全球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尽管入侵植物的管理与控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恢复被入侵生态系统、完成管控目标仍存在问题。本文对入侵植物管控成效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综述,发现入侵植物管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不完全适用入侵管理;(2)入侵植物管理存在缺乏公众支持、生态责任主体单一及多头管理等缺陷;(3)入侵植物管理目标与社会管理目标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矛盾;(4)入侵植物控制措施成本高昂,易受环境因子限制,并产生负面生态效应;(5)目标入侵植物控制后可能产生入侵遗留效应并发生继发入侵。此外,全球变化在加速植物入侵的同时会改变人类观念,进一步增加了管控难度。据此,我们认为,未来应加强大时空尺度下入侵植物生态效应、入侵生境恢复、管控决策等方面的研究,以提升入侵植物管控成效,恢复植物入侵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生境恢复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绿色海堤的沉积地貌与生态系统动力学原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抒 贾建军 于谦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共19页
绿色海堤是传统结构工程与海岸生态系统共同组合而成的新型海堤,用以应对未来海面上升、风暴加剧给低地海岸防护带来的挑战。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海岸生态系统消浪过程及生态系统在海堤体系中的配置方式。理论分析、现场观测、物模数模... 绿色海堤是传统结构工程与海岸生态系统共同组合而成的新型海堤,用以应对未来海面上升、风暴加剧给低地海岸防护带来的挑战。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海岸生态系统消浪过程及生态系统在海堤体系中的配置方式。理论分析、现场观测、物模数模所获结果表明,海岸生态系统确有显著的消浪功能:1)陆架泥区消浪,其机制以再悬浮和浮泥运动为主,底部摩擦为次;2)潮滩下部的粉砂细砂滩底部摩擦和推移质运动共同造成波能耗散,而上部的泥滩则以再悬浮和悬沙输运为主;3)在盐沼、红树林、海草床等由植被构成的生态系统,植物通过形态阻力、茎秆运动来阻滞水流、耗散波能,其效能高于沉积物床面对波能的耗散;4)生物礁主要有珊瑚礁和牡蛎礁,其消能作用主要通过床面摩擦和波浪破碎,效能较高,尤其是在风暴期间。生态系统如何成为海堤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侵蚀型海岸的生态位修复和绿色海堤整体设计,还需进一步研究相关的科学问题:与硬质工程结合的盐沼-牡蛎礁的适应性生物学;未来环境变化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绿色海堤生态系统空间配置及其与风暴事件的时间尺度匹配;基于均衡剖面理论的海堤形态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防护 潮滩 盐沼 生物礁 波能耗散 生态修复 海堤形态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