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枪介导法向小麦导入黄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徐惠君 庞俊兰 +8 位作者 叶兴国 杜丽璞 李连城 辛志勇 马有志 陈剑平 陈炯 程顺和 吴宏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8-693,共6页
筛选出适宜小麦转化的优良基因型扬麦 15 8和扬麦 10号。以扬麦 15 8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 ,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含有小麦黄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 (WYMV- N ib8)的 pubi Nib8质粒转入了小麦。T0 代经 PCR扩增分析 ,获得了 14株含 WYMV- N ib... 筛选出适宜小麦转化的优良基因型扬麦 15 8和扬麦 10号。以扬麦 15 8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 ,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含有小麦黄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 (WYMV- N ib8)的 pubi Nib8质粒转入了小麦。T0 代经 PCR扩增分析 ,获得了 14株含 WYMV- N ib8基因的转化植株 ,转化率为 0 .4 3%。T1、T2 代跟踪分子检测和 T2 代田间病毒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获得了 4个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花叶病毒 复制酶基因 基因枪 转化
下载PDF
应用基因枪将蚕抗菌肽基因导入水稻获抗白叶枯病株系 被引量:33
2
作者 简玉瑜 吴新荣 +3 位作者 莫豪葵 陈凤珍 董春 黄自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共7页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发芽种胚,获得转基因植株。经Basta抗性鉴定,应用PCR技术和Southern印迹分折表明,抗菌肽B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T3抗白叶枯病株系Northern印迹分折证明抗菌...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发芽种胚,获得转基因植株。经Basta抗性鉴定,应用PCR技术和Southern印迹分折表明,抗菌肽B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T3抗白叶枯病株系Northern印迹分折证明抗菌肽B基因在RNA水平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B基因 基因枪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水稻基因枪法多基因转化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戴顺洪 李良材 +3 位作者 丁月云 何锶洁 曹守云 田文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5-350,共6页
为探索多基因转化系统,利用基因枪法进行水稻3个质粒的共转化研究,结果从25个转基因植株中获得3个三转化植株N12、K4-39和K1-1-66,成功地将分别位于不同质粒载体上的GUS,hpt和RTBV CP基因同时导入到水稻中。3个三转化植株中N12、K4-39... 为探索多基因转化系统,利用基因枪法进行水稻3个质粒的共转化研究,结果从25个转基因植株中获得3个三转化植株N12、K4-39和K1-1-66,成功地将分别位于不同质粒载体上的GUS,hpt和RTBV CP基因同时导入到水稻中。3个三转化植株中N12、K4-39正常可育。对N12的后代遗传分析表明,该转基因植株中3个载体所携外源基因均呈孟德尔式分离(3:1),3个外源基因分别整合到水稻的两条染色体上。GUS基因与hpt连锁,RTBV CP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枪法转化 多基因转化 共转化
下载PDF
影响大豆基因枪转化的几个参数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张华 刘智宏 +2 位作者 郎春秀 黄锐之 陈锦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242-244,共3页
利用基因枪转化大豆愈伤组织,研究了基因枪不同参数对转化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CaCl2 浓度、氦气压力、受体状态对转化频率有重要影响。在基因枪轰击前24 h ,用5 Gy 辐照处理愈伤组织,转化效率提高明显。
关键词 大豆 基因枪 参数 转化
下载PDF
小麦基因枪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魏松红 张领兵 +2 位作者 张艳贞 王罡 杨家书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1年第3期7-11,共5页
以小麦幼胚为基因枪转化受体 ,用含GUS和bar基因的质粒pDM80 3对小麦幼胚进行转化 ,并对幼胚大小、轰击距离、质粒和金粉用量等参数对GUS瞬时表达率及表达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幼胚以 1 0~ 1 5mm最为适宜 ,6cm和 9cm各轰击一次、质粒 0... 以小麦幼胚为基因枪转化受体 ,用含GUS和bar基因的质粒pDM80 3对小麦幼胚进行转化 ,并对幼胚大小、轰击距离、质粒和金粉用量等参数对GUS瞬时表达率及表达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幼胚以 1 0~ 1 5mm最为适宜 ,6cm和 9cm各轰击一次、质粒 0 .5μg/枪及金粉 30 0 μg/枪 ,GUS瞬时表达率及表达量最高。通过对以上参数的优化 ,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小麦基因枪转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枪 幼胚 遗传转让 报告基因GUS BAR基因
下载PDF
基因枪法转化籼稻有关因素的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薛锐 曹守云 +4 位作者 杨炜 田文忠 华志华 黄大年 李良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1-26,共6页
利用基因枪轰击水稻未成熟胚及未成熟胚诱导来源的愈伤组织,对国内外16个籼稻品种进行了转化。设置不同的基因枪转化参数,并在培养基中添加各种植物激素、甘露醇以及2-N-吗啉-乙基磺酸(简称MES)来改善继代过程中籼稻愈伤组织的... 利用基因枪轰击水稻未成熟胚及未成熟胚诱导来源的愈伤组织,对国内外16个籼稻品种进行了转化。设置不同的基因枪转化参数,并在培养基中添加各种植物激素、甘露醇以及2-N-吗啉-乙基磺酸(简称MES)来改善继代过程中籼稻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基因枪转化的操作参数(包括金粉浓度和DNA含量、基因枪氦气压力、轰击受体的不同状态)对转化频率有重要影响;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MES(500mg/L)作为缓冲剂,可以减少籼稻愈伤组织褐化现象的发生;在诱导和继代培养基中补加NAA(0.5mg/L),KT(0.2mg/L)可改进愈伤组织质量,进而提高再生频率;在继代培养基中补加低浓度的ABA(1mg/L)和甘露醇(20g/L),能普遍改善愈伤组织生长状况,减少褐化现象的产生,得到较多结构致密的颗粒状抗性愈伤。获得了再生的转化植株,经检测表现出对Basta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转化 基因枪 操作参数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基因枪转化技术在棉花遗传转化上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于娅 刘传亮 +2 位作者 马峙英 李付广 王省芬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3-247,共5页
将外源基因导入棉花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受瞩目的是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转化法。本文对基因枪转化法的基本原理、发展情况、技术的优缺点、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以及此方法在棉花遗传转化中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基因枪转化技术 棉花 遗传转化 应用 外源基因 原理 生物因素 培养程序 转化率
下载PDF
丙肝病毒融合抗原基因导入烟草叶绿体及转化株同质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山松 张中林 +1 位作者 吴祥甫 沈桂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基因工程领域的一个新生长点。本实验用 PCR方法 ,从丙型肝炎病毒 c DNA文库中克隆了非结构 NS3区基因片段及核心抗原 C区基因片段 ,并在两段基因间加入连接肽 SPGS的密码子序列 ,构建成融合抗原基因 NS3...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基因工程领域的一个新生长点。本实验用 PCR方法 ,从丙型肝炎病毒 c DNA文库中克隆了非结构 NS3区基因片段及核心抗原 C区基因片段 ,并在两段基因间加入连接肽 SPGS的密码子序列 ,构建成融合抗原基因 NS3- C。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烟草叶绿体转化及表达载体中 ,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得到转基因植株。对 NS3- C融合基因转化植株进行 PCR及 Southern杂交试验分析 ,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 ;对转化植株的 Southern杂交试验还表明 ,通过不断地分化筛选培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融合抗原基因 烟草 叶绿体表达体系 同质化
下载PDF
玉米优良自交系基因枪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莉萍 李晚忱 +2 位作者 朱祯 潘光堂 荣廷昭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56-61,共6页
研究了影响玉米基因枪转化受体系统效率的若干因素 ,建立了玉米优良自交系的稳定、高效胚性愈伤受体系统 ,获得了正常结实的转基因植株 .在培养基、激素成分配比适当 ,较低温继代 ,有利于愈伤胚性化 .讨论了筛选压的确定方法和原则 ,发... 研究了影响玉米基因枪转化受体系统效率的若干因素 ,建立了玉米优良自交系的稳定、高效胚性愈伤受体系统 ,获得了正常结实的转基因植株 .在培养基、激素成分配比适当 ,较低温继代 ,有利于愈伤胚性化 .讨论了筛选压的确定方法和原则 ,发现梯度施加筛选有助于提高再生转化频率 .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PCR分子检测 ,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玉米基因组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枪转化 受体系统 潮霉素
下载PDF
Multiple transgenes Populus xeuramericana 'Guariento' plants obtained by biolistic bombardment 被引量:10
10
作者 Wang JianGe Su XiaoHua +4 位作者 Ji LiLi Zhang BingYu Hu ZanMin Huang RongFeng Tian YingChu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2期224-230,共7页
A JERF36 regulation gene, a selection marker gene (NPT-II), and the foreign genes levansucrase (SacB), Vitreoscilla hemoglobin (vgb), and Binary coleopterus insect resistance (BtCry3A+OC-I) were co-transferred into Po... A JERF36 regulation gene, a selection marker gene (NPT-II), and the foreign genes levansucrase (SacB), Vitreoscilla hemoglobin (vgb), and Binary coleopterus insect resistance (BtCry3A+OC-I) were co-transferred into Populus xeuramericana 'Guariento' using biolistic bombardment; 25 kanamycin resistant plant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of PCR and Southern hybridization showed that the foreign genes had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genome of P. xeuramericana 'Guariento' and 5 genes were all transferred into 7 poplar plants. The results of a BtCry3A ELISA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BtCry3A gene was expressed in the 7 transgenic poplar plants, and these plants grew well on coastal saline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系统 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 植被
原文传递
利用花色素苷合成调节基因C1-R 作为基因枪转化效果指示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单丽波 李义文 +4 位作者 赵铁汉 梁辉 欧阳俊闻 贾双娥 贾旭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5-69,共5页
报道了玉米花色素苷合成调节基因C1-R在小麦幼胚、玉米愈伤组织、水稻愈伤组织、烟草叶片中的瞬时表达情况。由于调节基因C1-R激活了植物体细胞内花色素苷的合成,因此不需任何生色底物,即可活体观察到花色素苷的表达。结果表... 报道了玉米花色素苷合成调节基因C1-R在小麦幼胚、玉米愈伤组织、水稻愈伤组织、烟草叶片中的瞬时表达情况。由于调节基因C1-R激活了植物体细胞内花色素苷的合成,因此不需任何生色底物,即可活体观察到花色素苷的表达。结果表明,对于目前仍主要通过基因枪法转化的几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枪击48h后,放大2倍便清晰可见红色斑点,且其表达强度远高于GUS的表达,证明C1-R可作为一个很好的衡量打枪效果的指示,同时还证明其在双子叶植物──烟草叶片的基因枪转化瞬时表达体系中也起同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素苷 瞬时表达 基因枪 植物转化 GUS
下载PDF
基因枪介导小麦遗传转化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萱 徐子勤 +1 位作者 郝建国 李晶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用基因枪将携带gus-bar双标记基因的质粒pDB1及携带RC24几丁质酶基因的质粒pARN6、pBAB3、pYAO24(pYAO24还带有npt 选择标记基因)以pARN6+pDB1、pBAB3+pDB1及pYAO24三种组合方式转入8个小麦品种的未成熟胚盾片组织,经选择培养获得转基... 用基因枪将携带gus-bar双标记基因的质粒pDB1及携带RC24几丁质酶基因的质粒pARN6、pBAB3、pYAO24(pYAO24还带有npt 选择标记基因)以pARN6+pDB1、pBAB3+pDB1及pYAO24三种组合方式转入8个小麦品种的未成熟胚盾片组织,经选择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对基因枪介导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基因型、材料、金粒制备和轰击参数进行分析,发现西农88是理想的转基因受体基因型,开花两周后的小麦幼胚为理想的轰击材料,制备子弹时合适的金粒含量为30~50μg/次,充分混匀金粒悬浮液可以减少幼胚损伤和提高转化频率。GUS染色发现以蔗糖为渗透剂所产生的蓝色斑点比以甘露醇为渗透剂所产生的蓝色斑点大。针对载体上的npt 筛选标记基因,150mg/L的硫酸卡那霉素为较理想的选择剂浓度;针对载体上的bar筛选标记基因,PPT的浓度为2mg/L易出现假阳性植株,因此应将浓度增加到3~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枪方法 遗传转化 小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小麦Mlo反义基因的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白粉病抗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邢莉萍 钱晨 +3 位作者 李明浩 曹爱忠 王秀娥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1-439,共9页
采用基因枪法将小麦反义Mlo基因导入扬麦158和济麦20的幼胚愈伤组织中,在含除草剂的分化培养基上经两轮筛选,获得抗性再生植株。PCR检测、PCR-Southern杂交、基因组DNA斑点杂交和除草剂BASTA抗性分析结果证实已获得转基因扬麦158和济麦2... 采用基因枪法将小麦反义Mlo基因导入扬麦158和济麦20的幼胚愈伤组织中,在含除草剂的分化培养基上经两轮筛选,获得抗性再生植株。PCR检测、PCR-Southern杂交、基因组DNA斑点杂交和除草剂BASTA抗性分析结果证实已获得转基因扬麦158和济麦20阳性植株,荧光定量表达分析亦证明Mlo基因发生沉默。对T0和T1代转基因植株的白粉病抗性鉴定表明,有6个转基因株系高抗白粉病。对T1代转基因小麦接种白粉菌后孢子发育的显微观察结果显示,Mlo反义基因的导入明显加快了乳突的形成和维持时间,有效抑制了吸器的发育,因而使转Mlo反义基因材料表现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枪转化 小麦反义Mlo基因 小麦白粉病 乳突和吸器
下载PDF
提高籼稻基因枪转化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易自力 王力 +4 位作者 曹守云 李祥 周朴华 田文忠 储成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2-15,共4页
为了提高籼稻的基因枪转化频率 ,以 14种重要的籼稻栽培品种为材料 ,对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生的培养条件、转化细胞的筛选方案以及基因枪轰击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 ,建立起了较高优化的基因枪转化系统 ,并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转化植株。
关键词 籼稻 基因枪轰击 愈伤组织 转化频率
下载PDF
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在旱稻中的表达及铁含量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阔 徐杰 +4 位作者 朱作峰 刘燕 王象坤 付永彩 孙传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62-2367,共6页
【目的】尝试利用转基因方法提高旱稻铁含量。【方法】采用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法,将水稻胚乳特异表达的谷蛋白基因启动子GluB-1驱动下的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转入2个优良旱稻品种“旱稻297”和“旱稻277”。利用PCR、Southern杂交分析方... 【目的】尝试利用转基因方法提高旱稻铁含量。【方法】采用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法,将水稻胚乳特异表达的谷蛋白基因启动子GluB-1驱动下的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转入2个优良旱稻品种“旱稻297”和“旱稻277”。利用PCR、Southern杂交分析方法验证转化结果。【结果】转基因植株T1代RT-PCR证明,外源基因在种子中特异表达。T1~T3代的PCR检测证明铁结合蛋白基因已经稳定遗传。多数转基因植株T0~T3代种子中铁含量高于未转化植株,最高达到未转化对照的2倍以上。【结论】利用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法可将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旱稻基因组中,并使转基因稻米铁含量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基因枪法 农杆菌法 铁结合蛋白基因 铁含量
下载PDF
基因枪转化小麦主要影响因素细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乐乐 杜丽璞 +4 位作者 王轲 李小辉 徐惠君 晏月明 叶兴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0-858,共9页
基因枪转化是目前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技术之一,高效的基因枪转化系统对于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候选基因功能鉴定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影响基因枪转化小麦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基因型、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剂、... 基因枪转化是目前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技术之一,高效的基因枪转化系统对于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候选基因功能鉴定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影响基因枪转化小麦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基因型、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剂、轰击参数、筛选体系等,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小麦基因枪转化技术,提高基因枪转化小麦的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枪 遗传转化 影响因素 转化效率
下载PDF
Biolistic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Chinese Elite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Varieties 被引量:4
17
作者 Kang Zhang Jinxing Liu +2 位作者 Yi Zhang Zhimin Yang Caixia Gao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9-42,共4页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s a major staple food crop worldwide. It is economically important because it can be grown in a wide range of climates and geographic regions, and it has made an enormous contribution t...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s a major staple food crop worldwide. It is economically important because it can be grown in a wide range of climates and geographic regions, and it has made an enormous contribution to the increase in global food production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Dixon et al., 2009). Wheat is produced on more than 18% of the arable land in the world, and is the most cultivated crop after maize and rice (FAOSTAT data, 2014). Despite its global strategic significance, progress in genomic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wheat has lagged behind that on other major crops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culturing tissues, and the complexity of its hexaploid genome. The first successful wheat trans- formation was achieved by particle bombardment (Vasil et al., 1992). Since then additional transgenic wheat plants have been obtained by various transformation methods (Harwood, 2011). 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a promising method, since it is robust, versatile and relatively efficient in terms of gene deli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ETIES biolistic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Chinese Elite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gene
原文传递
Rice transformation with a senescence-inhibition chimeric gene 被引量:1
18
作者 Yongcai Fu Yueyun Ding +7 位作者 Xinfang Liu Chuanqin Sun Souyun Cao Dongjiang Wang Sijie He Xiangkun Wang Liangcai Li Wenzhong T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21期1810-1815,共6页
A senescence-inhibition chimeric gene containing the specific promoter of SAG 12 and IPT gene was transferred into rice with the biolistic method. Results of PCR, Dot blotting and Southern blotting indicated that the ... A senescence-inhibition chimeric gene containing the specific promoter of SAG 12 and IPT gene was transferred into rice with the biolistic method. Results of PCR, Dot blotting and Southern blotting indicated that the chimeric gene had been integrated into rice genome. Analyses of GUS activity and cytokinin content in transgenic plants of rice and the observation of T 1 generation plant at grain formation stage indicated that the foreign gene was exp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pecific PROMOTER IPT gene senescence-inhibition biolistic transformation.
全文增补中
基因枪介导的转PYL5基因小麦的获得与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池青 周鹏 +2 位作者 刘香利 程绘绘 赵惠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8,共7页
【目的】通过基因枪介导共转化,获得转拟南芥抗旱基因PYL5的小麦植株,为转基因小麦的抗旱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西农889、绵阳19和宁春16为供试材料,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诱导型启动子Rd29A启动的PYL5基因和筛选标记基因Ba... 【目的】通过基因枪介导共转化,获得转拟南芥抗旱基因PYL5的小麦植株,为转基因小麦的抗旱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西农889、绵阳19和宁春16为供试材料,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诱导型启动子Rd29A启动的PYL5基因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到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经过除草剂PPT(Phosphinothricin)筛选和愈伤组织分化,获得再生植株。根据目标基因PYL5和Bar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引物,对移栽成活的小麦T0代再生植株进行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分别轰击西农889的1800个、绵阳19的800个和宁春16的800个幼胚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和分化分别获得了9,5和14株小麦再生植株;对转基因小麦T0代再生植株的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结果表明,西农889、绵阳19和宁春16 Bar基因的转化率分别为0.280%,0.500%和0.750%,PYL5基因的转化率分别为0.110%,0.125%和0.500%,Bar和PYL5基因的共转化率分别为0.110%,0.125%和0.500%。【结论】PYL5基因成功转入到了小麦品种西农889、绵阳19和宁春16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枪法 共转化法 PYL5基因
下载PDF
基因枪介导的冬小麦临汾5064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乔麟轶 李锐 +5 位作者 郝宇琼 乔玲 李欣 张晓军 畅志坚 郑兴卫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347-1352,共6页
以中国小麦优质骨干亲本临汾5064幼胚为试验材料,对诱导、分化、生根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和基因枪轰击压力等关键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出临汾5064的最适遗传转化体系,为山西小麦育种提供技术平台。结果表明,临汾5064幼胚在3种激素... 以中国小麦优质骨干亲本临汾5064幼胚为试验材料,对诱导、分化、生根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和基因枪轰击压力等关键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出临汾5064的最适遗传转化体系,为山西小麦育种提供技术平台。结果表明,临汾5064幼胚在3种激素浓度的诱导培养基中均可形成愈伤组织。其中,在含2.0 mg/L 2,4-D的诱导培养基中,参试幼胚具有最高的出愈率(83.0%)。临汾5064愈伤组织在4种激素浓度的分化培养基中均有再生芽产生,当分化培养基包含0.2 mg/L 2,4-D和0.2 mg/L 6-BA时,愈伤组织具有最高的分化率(70.0%)。临汾5064分化愈伤组织在4种激素浓度的生根培养基中均有根生成,当生根培养基包含0.1 mg/L 2,4-D且不添加6-BA时,分化愈伤组织具有最多的生根率(77.5%),并且形成较多数目的根。利用上述优化激素浓度的培养基对临汾5064幼胚开展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在轰击步骤设置3个压力处理组分别导入测试质粒。结果显示,在900 psi轰击压力下获得192株再生植株,再生植株获得率为28.3%,其中有4株成功扩增出目标条带,具有最高的遗传转化率(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小麦 临汾5064 基因枪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