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调理剂对生物沥浸污泥堆肥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胡伟桐 余雅琳 +2 位作者 李喆 崔春红 周立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79-2385,共7页
选取稻壳、麦糠和菇渣与稻壳混合物作为有机调理剂,进行生物沥浸污泥条垛式堆肥,研究不同调理剂对堆肥效果及氨气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以麦糠作为调理剂能够提高堆肥温度,延长高温阶段(>50℃)持续时间,加快有机物... 选取稻壳、麦糠和菇渣与稻壳混合物作为有机调理剂,进行生物沥浸污泥条垛式堆肥,研究不同调理剂对堆肥效果及氨气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以麦糠作为调理剂能够提高堆肥温度,延长高温阶段(>50℃)持续时间,加快有机物和粗纤维的降解,堆肥产品种子发芽指数(GI)超过90%,麦糠促进了生物沥浸污泥堆肥快速腐熟。随着堆肥的进行,添加混合调理剂的处理减少了氨气挥发,累计氨气挥发量仅为麦糠处理的31%,是稻壳处理的54%;堆肥产品总氮含量较堆肥前增加23.6%,高于稻壳和麦糠处理。分析表明,菇渣较大的内部面积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氨气吸附能力,达到吸附饱和后,总氮含量可达干重的5.1%。菇渣是降低生物沥浸污泥堆肥氨气挥发、减少氮素损失的优良有机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沥浸污泥 堆肥 有机调理剂 氨气挥发
下载PDF
生物沥浸污泥饼高温堆肥系统工艺设计及运行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胡伟桐 李喆 +3 位作者 羊鹏程 陆永宏 商莉莉 周立祥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21,共6页
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高干度生物沥浸污泥饼(含水率≤60%)为对象构建了高温好氧堆肥系统,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运行参数和处理效果.该堆肥系统设计能力为80 t/d,采用条垛式高温堆肥法进行堆肥,所需辅料、占地面积、恶臭等均比... 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高干度生物沥浸污泥饼(含水率≤60%)为对象构建了高温好氧堆肥系统,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运行参数和处理效果.该堆肥系统设计能力为80 t/d,采用条垛式高温堆肥法进行堆肥,所需辅料、占地面积、恶臭等均比常规污泥堆肥大幅减少,经3~4周堆肥后污泥达到腐熟,有机质含量高,外观呈褐色松散颗粒状,符合园林绿化要求,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沥浸污泥 高温好氧堆肥 工艺流程 辅料 营养土
下载PDF
基于光谱学技术对生物沥浸污泥与不同辅料堆肥过程中富里酸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台德志 余纪鑫 +3 位作者 张华 曾鸿鹄 孙晓杰 卢泽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以生物沥浸污泥与不同农林废弃物混合堆肥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技术分析了堆肥过程中富里酸结构、组成和含量变化。基础理化性质表明:4个处理组(T1:污泥+甘蔗渣,T2:污染+... 以生物沥浸污泥与不同农林废弃物混合堆肥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技术分析了堆肥过程中富里酸结构、组成和含量变化。基础理化性质表明:4个处理组(T1:污泥+甘蔗渣,T2:污染+秸秆,T3:污染+米糠,T4:污染+木屑)均达到堆肥成熟标准;UV-vis和紫外参数SUVA254、SUVA280的变化表明4个堆肥处理组中的腐熟度和富里酸的芳香碳含量均增加,其中T2处理组的腐熟度优于其他处理组。FTIR分析表明富里酸中多糖类、碳水类和脂肪族物质的含量逐渐降低,合成的腐殖酸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T3处理组的腐殖化、芳构化程度要优于其他处理组。3D-EEMs分析表明结构简单、共轭程度低的有机物如辅酶、色素等物质被降解消耗,形成共轭程度高的类腐殖质物质,T2处理组的荧光峰强度最大,表明堆肥腐熟效果更好。富里酸含量变化则表明T3处理组腐熟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结果表明,秸秆和米糠与生物沥浸污泥共同堆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沥浸污泥 堆肥 紫外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富里酸
原文传递
不同辅料与生物沥浸深度脱水污泥混合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卢泽 席北斗 +4 位作者 台德志 陆良全 孙晓杰 张军 张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20-2129,共10页
生物沥浸深度脱水污泥为主料,四种农林有机废物为辅料,设4个处理组(T1:污泥+甘蔗渣、T2:污泥+秸秆、T3:污泥+米糠、T4:污泥+木屑)进行混合堆肥,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研究不同辅... 生物沥浸深度脱水污泥为主料,四种农林有机废物为辅料,设4个处理组(T1:污泥+甘蔗渣、T2:污泥+秸秆、T3:污泥+米糠、T4:污泥+木屑)进行混合堆肥,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研究不同辅料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结构特征和组分含量的演化规律。UV-Vis结果显示,四个处理组在堆肥过程中DOM的芳香度和不饱和度皆有所增加,其中T3处理组的增加幅度最大。四个处理组的紫外参数SUVA_(254)和SUVA_(280)均呈现递增趋势,其中T3处理组的变化幅度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表明芳构化程度加深,DOM分子量逐渐加大;E_(253)/E_(203)和E_(253)/E_(220)在堆肥结束时显著增加,表明DOM中苯环上的脂肪链发生氧化分解,转化为羧基羰基等官能团,A_(226~400)随堆肥进行增加而E_(250)/E_(365)减小,表明共轭程度增加。FTIR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多糖类、脂肪族类物质含量在减少,包括带有苯环的芳香族等不饱和有机物在增加,其中T4处理组的转化程度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发射荧光光谱显示荧光峰位置由334 nm红移至422 nm附近,说明共轭程度低的物质不断降解,芳香基团不断缩合,生成结构复杂的类腐殖质物质。同步荧光光谱中代表类蛋白物质的荧光峰随堆肥时间由强变弱,代表腐殖质的荧光峰由弱变强,A_(250~308)值降低,A_(308~360)和A_(363~500)值上升,说明了类蛋白质物质在不断降解而类胡敏酸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在上升。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模型分析四个处理组的三维荧光光谱,将DOM解析为三类荧光组分,根据每个组分所在的激发、发射波长位置分析判断,三类组分分别是类富里酸物质,类胡敏酸物质和类色氨酸物质,且C1(类富里酸物质)和C2(类胡敏酸物质)组分所占百分比呈现增加趋势,C3(类色氨酸物质)组分所占百分比呈现减少趋势,表明类蛋白物质减少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辅料 生物沥浸深度脱水污泥 堆肥 光谱特征
下载PDF
生物沥滤污泥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物毒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静 黄明 《新疆环境保护》 2012年第2期20-24,共5页
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和Hakanson指数法对沥滤前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菌)对Cu、Cd的脱毒作用优于氧化硫硫杆菌(A.thiooxidans菌)。沥滤后污泥的综合潜... 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和Hakanson指数法对沥滤前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菌)对Cu、Cd的脱毒作用优于氧化硫硫杆菌(A.thiooxidans菌)。沥滤后污泥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能下降91.0%以上,且A.ferrooxidans菌沥后污泥的潜在生物毒性最弱,其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84.75,是生物沥滤去除城市污泥重金属工程应用的适合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沥滤污泥 重金属 潜在生物毒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